可秋澈分明從她眼中看到了「也不是不行」的意思。
她閉了閉眼,有些無奈:「你可想好了,一旦失敗,你就隻能一輩子坐在素輿上了。」
李青梧默然須臾,道:「我隻是不想讓你太費心神。若是不治,也沒關係的。」
反正她已經習慣了。
習慣了行走時的不便,習慣了疼痛與醜陋,習慣了纏足給她帶來的一切。
「如果每一位纏足的女子都需要那所謂的藤首草才能醫治,」李青梧抬眸,輕輕道,「那不如先在我身上操刀試試——」
「畢竟藤首草既然稀奇,恐怕也沒辦法輕易運迴大夏。哪怕找到了、運迴來了,也治不了多少人,又費時日與人手……沒有意義的。」
秋澈摩挲著腰間的玉佩,沒迴話。
她沒說同意還是不同意,隻是這天晚上,公主府裏的下人和夜明城裏某一批死士都收到了同一道命令:尋找南夷藤首草。
李青梧聽說後,也問過秋澈為何如此大張旗鼓,對方的迴答是:讓下人都去找,可以增加找到的概率,能找到最好,到時候治好了纏足,也不必對皇帝遮遮掩掩。
找不到也沒關係,這就相當於在告訴皇帝,我們一舉一動你都看得到,我對你沒有心眼,不用擔心我在搞什麽麽蛾子。
李青梧便也默認了此舉。
兩人不約而同默契地揭過此事。
直到幾天後,玉明來報,王氏被接來了。
按理來說,身為一個姨娘,即便是駙馬的親娘,在丈夫和正室都在世的情況下,也是不能被接來公主府居住的。
不過秋澈的情況不同。
秋初冬和秋哲這段時日很是安分,不敢來招惹她,對於王氏被她從秋家接出去的行為,自然也是敢怒不敢言。
秋澈也與李青梧提過,李青梧是不介意她將人接來公主府的。
本來王氏一直住在秋澈買的那間院子裏,秋澈沒將她接過來,意思是等她想明白,不再糾結要迴去再說。
於是王氏一個人在那裏呆了上十天後,才終於主動出了門。
這次過來,她顯然憔悴了許多,卻也不再提迴秋府的事了,見到秋澈,開口閉口都是關心她的衣食住行,被秋澈一一安撫過去。
用午膳時,帶著人出門巡查鋪子的李青梧才終於迴來,和這個真正意義上的「婆婆」見了第一麵。
王氏也沒有當婆婆的經驗,一想到自家「兒子」其實是個女兒,現在不僅欺君,還奉旨娶了當朝公主,又是憂心忡忡,又是兢兢業業。
兩人客套禮貌地禮來我往了一番,一頓飯用得頗有幾分尷尬。
倒是秋澈始終臉色自如,該吃吃該喝喝。
吃完飯,王氏將她拉到一旁,還是沒忍住開了口:「娘也不說別的了……你,你不想嫁人也罷了,可你如今娶了公主,不也是糟蹋了人家姑娘嗎?娘聽說她極受寵愛,若是往後因為無法同房,事情敗露了,豈不是……」
豈不是罪加一等?
秋澈拍了拍她的手背,隻說:「娘,安心。她知道我是個女人。」
僅僅這一句話,卻驚得王氏幾乎要跳起來。
她立刻捂住嘴,半晌說不出話。
秋澈卻沒再解釋更多,讓玉明將她安置好,扭頭和李青梧一起迴了主院。
她們這段時日已經養成了習慣,隻要有空,都會由秋澈親自對李青梧進行一對一的教學。
要問學什麽?自然是朝野相關的事務了。
李青梧是極聰慧的,就像學習繡花下棋一般,學習這種事也是一點就通,秋澈教起來很輕鬆。
到如今不過上十天,她已經能在論事時,差不多跟上秋澈的思路了。
隻是今日李青梧聽著她侃侃而談,卻有些微微愣神。
等她說完,李青梧忽然問:「玉明也是你教的嗎?」
「不是,」秋澈詫異地看了她一眼,「我沒那麽閑,她們都是自己學。文學武術方麵的,我也請了師傅教她們。」
隻是李青梧身份不同,請師傅進府難免引起皇帝的注意。
李青梧如今出了宮,並不想太出風頭惹皇帝關注,秋澈便有意將李青梧培養成自己的一張暗牌,才會親自教導。
「怎麽突然問這個?」
李青梧頓了頓,笑了下:「沒什麽,你繼續說吧——丞相怎麽了?」
「丞相與趙王,曾經都是先皇的左膀右臂。」
一個文臣,一個武將,和先皇一同開創了一個新的朝代。
隻是後來先皇駕崩,太後下台,親太後一派的趙王在此間收到波及,被貶出京至嶺北,一晃三年,再也沒有迴來過。
趙王與吳相年少相識,關係情同手足,卻從那次政變之後,分道揚鑣,再無來往。
當時關於這兩位大人物的傳言眾說紛壇,但都沒有定論。
不過聽說貶他出京的主意,便是吳如生親自向皇帝進言的。
「趙王為人謹慎知微,在嶺北安分守己,從沒有鬧出過什麽亂子,」秋澈說,「三年前他能在那場政變之中全身而退,也是因為他沒有留下什麽投靠太後的證據,才能被輕輕放過。」
「那他投靠了嗎?」
李青梧是知道秋澈已經和太後達成了短暫合作的,不過不確定秋澈會不會知道這些內幕。
但秋澈看了她一眼,還是迴答了:「沒有。」
她閉了閉眼,有些無奈:「你可想好了,一旦失敗,你就隻能一輩子坐在素輿上了。」
李青梧默然須臾,道:「我隻是不想讓你太費心神。若是不治,也沒關係的。」
反正她已經習慣了。
習慣了行走時的不便,習慣了疼痛與醜陋,習慣了纏足給她帶來的一切。
「如果每一位纏足的女子都需要那所謂的藤首草才能醫治,」李青梧抬眸,輕輕道,「那不如先在我身上操刀試試——」
「畢竟藤首草既然稀奇,恐怕也沒辦法輕易運迴大夏。哪怕找到了、運迴來了,也治不了多少人,又費時日與人手……沒有意義的。」
秋澈摩挲著腰間的玉佩,沒迴話。
她沒說同意還是不同意,隻是這天晚上,公主府裏的下人和夜明城裏某一批死士都收到了同一道命令:尋找南夷藤首草。
李青梧聽說後,也問過秋澈為何如此大張旗鼓,對方的迴答是:讓下人都去找,可以增加找到的概率,能找到最好,到時候治好了纏足,也不必對皇帝遮遮掩掩。
找不到也沒關係,這就相當於在告訴皇帝,我們一舉一動你都看得到,我對你沒有心眼,不用擔心我在搞什麽麽蛾子。
李青梧便也默認了此舉。
兩人不約而同默契地揭過此事。
直到幾天後,玉明來報,王氏被接來了。
按理來說,身為一個姨娘,即便是駙馬的親娘,在丈夫和正室都在世的情況下,也是不能被接來公主府居住的。
不過秋澈的情況不同。
秋初冬和秋哲這段時日很是安分,不敢來招惹她,對於王氏被她從秋家接出去的行為,自然也是敢怒不敢言。
秋澈也與李青梧提過,李青梧是不介意她將人接來公主府的。
本來王氏一直住在秋澈買的那間院子裏,秋澈沒將她接過來,意思是等她想明白,不再糾結要迴去再說。
於是王氏一個人在那裏呆了上十天後,才終於主動出了門。
這次過來,她顯然憔悴了許多,卻也不再提迴秋府的事了,見到秋澈,開口閉口都是關心她的衣食住行,被秋澈一一安撫過去。
用午膳時,帶著人出門巡查鋪子的李青梧才終於迴來,和這個真正意義上的「婆婆」見了第一麵。
王氏也沒有當婆婆的經驗,一想到自家「兒子」其實是個女兒,現在不僅欺君,還奉旨娶了當朝公主,又是憂心忡忡,又是兢兢業業。
兩人客套禮貌地禮來我往了一番,一頓飯用得頗有幾分尷尬。
倒是秋澈始終臉色自如,該吃吃該喝喝。
吃完飯,王氏將她拉到一旁,還是沒忍住開了口:「娘也不說別的了……你,你不想嫁人也罷了,可你如今娶了公主,不也是糟蹋了人家姑娘嗎?娘聽說她極受寵愛,若是往後因為無法同房,事情敗露了,豈不是……」
豈不是罪加一等?
秋澈拍了拍她的手背,隻說:「娘,安心。她知道我是個女人。」
僅僅這一句話,卻驚得王氏幾乎要跳起來。
她立刻捂住嘴,半晌說不出話。
秋澈卻沒再解釋更多,讓玉明將她安置好,扭頭和李青梧一起迴了主院。
她們這段時日已經養成了習慣,隻要有空,都會由秋澈親自對李青梧進行一對一的教學。
要問學什麽?自然是朝野相關的事務了。
李青梧是極聰慧的,就像學習繡花下棋一般,學習這種事也是一點就通,秋澈教起來很輕鬆。
到如今不過上十天,她已經能在論事時,差不多跟上秋澈的思路了。
隻是今日李青梧聽著她侃侃而談,卻有些微微愣神。
等她說完,李青梧忽然問:「玉明也是你教的嗎?」
「不是,」秋澈詫異地看了她一眼,「我沒那麽閑,她們都是自己學。文學武術方麵的,我也請了師傅教她們。」
隻是李青梧身份不同,請師傅進府難免引起皇帝的注意。
李青梧如今出了宮,並不想太出風頭惹皇帝關注,秋澈便有意將李青梧培養成自己的一張暗牌,才會親自教導。
「怎麽突然問這個?」
李青梧頓了頓,笑了下:「沒什麽,你繼續說吧——丞相怎麽了?」
「丞相與趙王,曾經都是先皇的左膀右臂。」
一個文臣,一個武將,和先皇一同開創了一個新的朝代。
隻是後來先皇駕崩,太後下台,親太後一派的趙王在此間收到波及,被貶出京至嶺北,一晃三年,再也沒有迴來過。
趙王與吳相年少相識,關係情同手足,卻從那次政變之後,分道揚鑣,再無來往。
當時關於這兩位大人物的傳言眾說紛壇,但都沒有定論。
不過聽說貶他出京的主意,便是吳如生親自向皇帝進言的。
「趙王為人謹慎知微,在嶺北安分守己,從沒有鬧出過什麽亂子,」秋澈說,「三年前他能在那場政變之中全身而退,也是因為他沒有留下什麽投靠太後的證據,才能被輕輕放過。」
「那他投靠了嗎?」
李青梧是知道秋澈已經和太後達成了短暫合作的,不過不確定秋澈會不會知道這些內幕。
但秋澈看了她一眼,還是迴答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