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百獸衣
我在古代fire成功 作者:大開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不緊不慢的過著,關家大房的人花了一整個月才砍好了三丈的柴火,然後又花了四五天才把柴都劈好了,堆放得齊齊整整的。
今年的三丈柴火全部曬幹劈好的時候,時間正式進入到了臘月了。天氣已經很冷了,關敏打算等溫度再低一點,就把火牆燒起來。
進入到臘月,村裏人也閑下來,畢竟土都凍上了,地裏也沒什麽活兒可幹了。冬季本來也是農閑的季節,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慢慢開始為過冬和過年做起了準備。
首先就是砍柴,冬天也不光是四合院,家家戶戶基本都有炕,現在大家都有時間,隻要天氣好,山上的人砍柴的人就有些多,家家戶戶都出動了,砍柴準備迴家貓冬。
山上的人多起來之後,關敏便懶得再上山了,隻是漫無目的的在村子裏或者草坡上走幾圈,便會遇到穿得形形色色的村民。
夏季的時候,村裏男人都是穿著短揭,女子也都是布裙,差別雖然有,但不算很大。
到了這個季節就特別能看出每一家生活水平的差距,條件好的人家有厚實的棉襖穿,條件差些的有經年的舊棉襖,雖然棉花都結成團了,但好歹也算是一件棉衣,也是金貴的。
家裏條件再差些的人家,隻能在衣服裏胡亂塞些柳絮進去,混合著舊棉花,縫起來,勉強遮寒,但村裏大部分人也就這生活水平了,之前小高氏的棉襖就是這樣,棉花一年年掏出去勻給了孩子們,自己的舊棉襖裏盡是柳絮了。
條件最艱難的人,隻能穿著薄薄的單衣,外麵披著稻草編成的席子,誰都知道這樣不好看,行動也不便,可有什麽法子,總不能被凍死吧。
進了臘月,不但氣溫低,北風也開始刮起來了,以上的衣服不論哪一種,都沒法兒擋風,這時候最好的衣服便隻有一種,就是動物皮毛。
黃泥凹村這一帶,一年要刮整整兩月的北風,所以能有一件動物皮毛做成的外套,成了很多人畢生的追求。
村裏有兩家獵戶,但他們打到的動物,包括皮毛,都是要拿出去賣的,就是他們自己都沒能湊齊一樣的皮子做身衣服,也隻能跟村裏人一樣,將就著穿那麽一身“百獸衣”。
百獸衣,這名一聽賊霸氣,讓人肅然起敬!
可實際呢,什麽百獸衣,那特麽簡直就是要飯衣,村裏大部分人差不多家家都有至少一件。
所謂百獸衣,就是窮光蛋們為了擋風禦寒發明出來的,比如關老頭的百獸衣,北風一起,他必定就會穿上身。
這件衣服是用家裏攢了三四年的碎皮子,東拚西湊,湊出來的一個碎皮襖。
那襖有多奇葩?
主料是一整張土狗皮,黃黑的顏色;搭配一張筆記本那麽大的老羊皮,淡黃色的;十幾塊碗口大的山羊皮,黑白色的;幾塊巴掌大的綿羊皮,白色發黃;幾塊豬皮,黑色的;三塊完整的鬆鼠皮,棕黃拚灰黃;兩張兔子皮,土黃毛;拚拚湊湊,經過高氏一針一線縫起來的這麽個玩意,特別後現代解構主義風格,特別犀利哥,特別辣眼睛!
狗皮來自沒分家之前關家的大黃狗,老羊皮來自關老頭老娘積攢的庫存,分家的時候給了他,這還算祖產。
至於後背、腋下和袖子,全是拚湊的碎皮子,有的是出去做工的時候遇上富戶殺羊剝皮,主家隻要整皮,關家人便跟別人分了邊角料。
有的是關老頭自己抓的,比如鬆鼠,有的是趕集時遇到便宜的買的,而那幾塊綿羊皮是關老頭親爹的百獸衣上扒下來的,幾個兒子一分,他就分到這點,寶貝得很。
這些皮子關老頭攢了好幾年,高氏光縫就縫了半個月,問題不是這奇葩配色,窮人不講究這些,美觀好看那都不在考慮範圍內,隻要穿上保暖就行。
問題是皮子的料不夠,高氏不管怎麽拚都拚不出他的尺碼,始終缺幾塊,將就著縫吧,怕尺寸小,冬天沒法在裏麵套個薄棉衣啥的,總不能裏麵是個單衣褂子,外麵就是皮襖吧!
萬般無奈,隻好跟親朋好友借,黃泥凹幾乎家家都攢有一包雜七雜八的碎皮子,都是預備著給家人縫百獸衣的,有是有,但往外借的人少。
這時候的窮人,借皮子可難了,哪怕碎皮子,因為皮太難攢了。
人人都想著沒準哪天機緣巧合就能弄到一塊碎皮子,剛好湊齊一件百獸衣,縫起來冬天就能穿,有皮子穿還真不是麵子問題,最主要是這衣服能擋風啊,出門幹活掙錢都方便。
對了,百獸衣基本都給出門多的成年男性穿的,老人婦女小孩是沒有的,因為成人骨骼定型了,量好尺寸,一件能穿十幾年。
哪塊磨破了也簡單,拆開針腳再替換一塊就行,常拆常換,所以穿的長久。
村裏到了刮北風的天氣,一個男人的冬天裝備通常是,頭戴一頂黑色羊氈護耳帽,上身百獸衣,下身老棉褲,褲腳有綁帶紮著,防止往裏鑽風,腳上是羊氈鞋或厚底老棉鞋,最好有一雙高腰的豬皮筒子,裏麵墊一層羊氈鞋墊,更美。
有這麽一套,過冬禦寒絕對沒問題。
最後好不容易,關老頭從他兄弟家借了幾塊巴掌大的羊皮,這下總算湊足了,才有了這麽一件毛色斑駁難看,毛長短不齊,厚薄不一,有的毛軟,有的毛硬,有的還紮肉,集合了好多種動物的“劣質碎皮襖”。
不過,話說迴來,劣質歸劣質,但要看跟什麽比,跟貂皮狐皮一比就是辣雞,但跟老棉襖比,絕對上檔次。
無他,就一條秒殺,能擋風。
過去的老棉襖都當外套穿,容易髒,時間長了油膩膩,看著就埋汰,衣領袖口又黑又亮,而且勞動人民容易出汗,汗漬滲進去導致棉花失去蓬鬆容易板結,整體變薄,以及長期勞動,容易讓夾層裏的棉花跑偏,有的地方團成厚厚一坨,有的地方則薄如紙片,這些因素造成的後果就是“透風”。
不僅棉襖又臭又髒,關鍵失去了保暖性,而且棉布不耐磨還容易破,一破口就露棉花,難看。
所以老棉襖需要定期拆洗,拆開裏外針腳,掏出棉花清洗幹淨,經過暴曬,再彈一道,重新恢複蓬鬆,然後再塞進洗幹淨的布料裏,縫起來。
百獸衣的好處這時就顯出來了,不用拆洗,沾了灰塵,一抖就行,髒了扔雪地裏,拿刷子沾著雪粒一刷,擱屋裏烘幹,立刻就能穿。
而且,它是動物毛皮。
劣質皮也是皮,碎皮子也是皮,有一層動物皮毛就比老棉襖那種裏外裏全植物纖維強,毛茸茸擋風禦寒,能趕得上現在社會的羽絨服了。
那麽豬皮是幹嘛的呢?
豬皮厚,也耐磨,一般用在碎皮襖的袖口和肩膀,農民都幹體力活,離不開肩挑手抬,這兩個地方是磨損最嚴重的,用豬皮最好。
但豬皮是最難找的,要碰機會,因為豬皮能吃,好東西,屠戶輕易不會剝皮,隻有懇求他的人多了,他殺豬的時候才會不燙豬毛,專門留下一張皮,分塊往外賣或送人情。
現在關聰的嶽家便是殺豬匠,關家人早早就打了好幾次招唿,讓親家幫忙留點豬皮,關家打算慢慢攢起來,多湊幾件百獸衣。
今年的三丈柴火全部曬幹劈好的時候,時間正式進入到了臘月了。天氣已經很冷了,關敏打算等溫度再低一點,就把火牆燒起來。
進入到臘月,村裏人也閑下來,畢竟土都凍上了,地裏也沒什麽活兒可幹了。冬季本來也是農閑的季節,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慢慢開始為過冬和過年做起了準備。
首先就是砍柴,冬天也不光是四合院,家家戶戶基本都有炕,現在大家都有時間,隻要天氣好,山上的人砍柴的人就有些多,家家戶戶都出動了,砍柴準備迴家貓冬。
山上的人多起來之後,關敏便懶得再上山了,隻是漫無目的的在村子裏或者草坡上走幾圈,便會遇到穿得形形色色的村民。
夏季的時候,村裏男人都是穿著短揭,女子也都是布裙,差別雖然有,但不算很大。
到了這個季節就特別能看出每一家生活水平的差距,條件好的人家有厚實的棉襖穿,條件差些的有經年的舊棉襖,雖然棉花都結成團了,但好歹也算是一件棉衣,也是金貴的。
家裏條件再差些的人家,隻能在衣服裏胡亂塞些柳絮進去,混合著舊棉花,縫起來,勉強遮寒,但村裏大部分人也就這生活水平了,之前小高氏的棉襖就是這樣,棉花一年年掏出去勻給了孩子們,自己的舊棉襖裏盡是柳絮了。
條件最艱難的人,隻能穿著薄薄的單衣,外麵披著稻草編成的席子,誰都知道這樣不好看,行動也不便,可有什麽法子,總不能被凍死吧。
進了臘月,不但氣溫低,北風也開始刮起來了,以上的衣服不論哪一種,都沒法兒擋風,這時候最好的衣服便隻有一種,就是動物皮毛。
黃泥凹村這一帶,一年要刮整整兩月的北風,所以能有一件動物皮毛做成的外套,成了很多人畢生的追求。
村裏有兩家獵戶,但他們打到的動物,包括皮毛,都是要拿出去賣的,就是他們自己都沒能湊齊一樣的皮子做身衣服,也隻能跟村裏人一樣,將就著穿那麽一身“百獸衣”。
百獸衣,這名一聽賊霸氣,讓人肅然起敬!
可實際呢,什麽百獸衣,那特麽簡直就是要飯衣,村裏大部分人差不多家家都有至少一件。
所謂百獸衣,就是窮光蛋們為了擋風禦寒發明出來的,比如關老頭的百獸衣,北風一起,他必定就會穿上身。
這件衣服是用家裏攢了三四年的碎皮子,東拚西湊,湊出來的一個碎皮襖。
那襖有多奇葩?
主料是一整張土狗皮,黃黑的顏色;搭配一張筆記本那麽大的老羊皮,淡黃色的;十幾塊碗口大的山羊皮,黑白色的;幾塊巴掌大的綿羊皮,白色發黃;幾塊豬皮,黑色的;三塊完整的鬆鼠皮,棕黃拚灰黃;兩張兔子皮,土黃毛;拚拚湊湊,經過高氏一針一線縫起來的這麽個玩意,特別後現代解構主義風格,特別犀利哥,特別辣眼睛!
狗皮來自沒分家之前關家的大黃狗,老羊皮來自關老頭老娘積攢的庫存,分家的時候給了他,這還算祖產。
至於後背、腋下和袖子,全是拚湊的碎皮子,有的是出去做工的時候遇上富戶殺羊剝皮,主家隻要整皮,關家人便跟別人分了邊角料。
有的是關老頭自己抓的,比如鬆鼠,有的是趕集時遇到便宜的買的,而那幾塊綿羊皮是關老頭親爹的百獸衣上扒下來的,幾個兒子一分,他就分到這點,寶貝得很。
這些皮子關老頭攢了好幾年,高氏光縫就縫了半個月,問題不是這奇葩配色,窮人不講究這些,美觀好看那都不在考慮範圍內,隻要穿上保暖就行。
問題是皮子的料不夠,高氏不管怎麽拚都拚不出他的尺碼,始終缺幾塊,將就著縫吧,怕尺寸小,冬天沒法在裏麵套個薄棉衣啥的,總不能裏麵是個單衣褂子,外麵就是皮襖吧!
萬般無奈,隻好跟親朋好友借,黃泥凹幾乎家家都攢有一包雜七雜八的碎皮子,都是預備著給家人縫百獸衣的,有是有,但往外借的人少。
這時候的窮人,借皮子可難了,哪怕碎皮子,因為皮太難攢了。
人人都想著沒準哪天機緣巧合就能弄到一塊碎皮子,剛好湊齊一件百獸衣,縫起來冬天就能穿,有皮子穿還真不是麵子問題,最主要是這衣服能擋風啊,出門幹活掙錢都方便。
對了,百獸衣基本都給出門多的成年男性穿的,老人婦女小孩是沒有的,因為成人骨骼定型了,量好尺寸,一件能穿十幾年。
哪塊磨破了也簡單,拆開針腳再替換一塊就行,常拆常換,所以穿的長久。
村裏到了刮北風的天氣,一個男人的冬天裝備通常是,頭戴一頂黑色羊氈護耳帽,上身百獸衣,下身老棉褲,褲腳有綁帶紮著,防止往裏鑽風,腳上是羊氈鞋或厚底老棉鞋,最好有一雙高腰的豬皮筒子,裏麵墊一層羊氈鞋墊,更美。
有這麽一套,過冬禦寒絕對沒問題。
最後好不容易,關老頭從他兄弟家借了幾塊巴掌大的羊皮,這下總算湊足了,才有了這麽一件毛色斑駁難看,毛長短不齊,厚薄不一,有的毛軟,有的毛硬,有的還紮肉,集合了好多種動物的“劣質碎皮襖”。
不過,話說迴來,劣質歸劣質,但要看跟什麽比,跟貂皮狐皮一比就是辣雞,但跟老棉襖比,絕對上檔次。
無他,就一條秒殺,能擋風。
過去的老棉襖都當外套穿,容易髒,時間長了油膩膩,看著就埋汰,衣領袖口又黑又亮,而且勞動人民容易出汗,汗漬滲進去導致棉花失去蓬鬆容易板結,整體變薄,以及長期勞動,容易讓夾層裏的棉花跑偏,有的地方團成厚厚一坨,有的地方則薄如紙片,這些因素造成的後果就是“透風”。
不僅棉襖又臭又髒,關鍵失去了保暖性,而且棉布不耐磨還容易破,一破口就露棉花,難看。
所以老棉襖需要定期拆洗,拆開裏外針腳,掏出棉花清洗幹淨,經過暴曬,再彈一道,重新恢複蓬鬆,然後再塞進洗幹淨的布料裏,縫起來。
百獸衣的好處這時就顯出來了,不用拆洗,沾了灰塵,一抖就行,髒了扔雪地裏,拿刷子沾著雪粒一刷,擱屋裏烘幹,立刻就能穿。
而且,它是動物毛皮。
劣質皮也是皮,碎皮子也是皮,有一層動物皮毛就比老棉襖那種裏外裏全植物纖維強,毛茸茸擋風禦寒,能趕得上現在社會的羽絨服了。
那麽豬皮是幹嘛的呢?
豬皮厚,也耐磨,一般用在碎皮襖的袖口和肩膀,農民都幹體力活,離不開肩挑手抬,這兩個地方是磨損最嚴重的,用豬皮最好。
但豬皮是最難找的,要碰機會,因為豬皮能吃,好東西,屠戶輕易不會剝皮,隻有懇求他的人多了,他殺豬的時候才會不燙豬毛,專門留下一張皮,分塊往外賣或送人情。
現在關聰的嶽家便是殺豬匠,關家人早早就打了好幾次招唿,讓親家幫忙留點豬皮,關家打算慢慢攢起來,多湊幾件百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