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老年時空。


    當朱元璋看到大明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的時候,內心之中已經沒有了太多的波動。


    畢竟太子朱標已經死了這麽多年,朱允炆是他現在最大的指望,即便這個孫子有些差強人意,但他現在已經沒得選了。


    曾經的太子朱標是匯聚了朱元璋一生心血的接班人,然而這個最完美的接班人卻英年早逝。


    至於朱允炆,其實朱元璋從一開始就看不上自己的這個孫子,因為他比朱標差的太遠了,從小就不怎麽聰明,如果朱雄英還在的話,也不至於是這個結局。


    所以朱元璋望著天幕歎息一聲,隨後吩咐掌印太監準備一個大鐵箱子,在裏麵放入僧衣、僧帽、牒文和銀子,這算是給朱允炆安排最後一個退路吧。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給朱允炆留下一道密詔,讓他今後不可削藩,重用賢臣,尤其是耿炳文這位善於防守的名將一定要重用!這樣才能防住燕王朱棣的進攻!


    ……


    朱允炆在位時空。


    朱允炆早就知道燕王朱棣要造反,他不相信自己手握百萬雄兵還會輸給朱棣!


    所以他準備先下手為強,讓耿炳文帶兵討伐朱棣,並且讓黃子澄等人撰寫討賊檄文,羅列燕王朱棣的罪狀,這樣就可以出師有名了!


    ……


    此刻的朱棣急的團團轉,因為他手裏根本沒什麽兵馬,怎麽應對朱允炆的大軍?


    即便他還像以前那樣裝瘋賣傻,估計他的這個大侄子也不會放過他啊!


    所以思來想去,朱棣最終決定起兵造反,因為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


    此時天幕已經開始介紹大明的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年號“永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冊封為燕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軍招降北元乃兒不花,聲望日隆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明惠宗朱允炆繼帝位,與朝臣密謀,欲鏟除諸王,危及朱棣燕王位 。


    遂於北平起兵,自詡“靖難”之師,起兵攻打朱允炆,朱允炆逃而不知所蹤 。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政治上,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設置內閣和東廠;為加強對北方的控製,疏浚大運河,營建北京紫禁城,遷都北京。


    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 ,占領安南;積極經營邊疆,東北曾建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管轄黑龍江、烏蘇裏江、烏第河、庫頁島等地,扞衛了領土的完整。


    西北設置哈密衛 ,西南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對南海地區積極經營,對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外交上,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 。


    文化上,修《永樂大典》 。


    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鄭和下西洋以及遷都北京等都耗費了很大國力,削藩政策的不徹底性也為日後漢王叛亂埋下伏筆。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北征返師途中病死,享年六十五歲 。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冊封諸皇子為王,封朱棣為燕王,又設立大宗正院,即後來的宗人府,掌皇族內部事宜。


    朱元璋認為,元朝的滅亡,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強,皇帝不得藩屏之助。


    因此,分封諸王便是要讓藩王拱衛皇帝,以維護朱家皇朝的統治。


    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朱元璋頒布《昭鑒錄》,四月,頒布《祖訓錄》給朱棣等藩王,令他們抄寫在王宮正殿和內宮的東壁 ,書中搜集了古代藩王的優劣事跡,以對皇子們進行宗法教育。


    朱棣在宮廷中要遵守繁瑣的禮儀製度 ,經常要參加各種朝見和祭儀。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與魏國公徐達長女徐氏(即明成祖仁孝皇後)成婚。


    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將前往封地,便派遣朱棣和秦、晉二王前往“中都”鳳陽,觀摩祖宗肇基之地 ,使他們了解明朝的基業由何而興。


    自此之後,朱棣先後三次被派往鳳陽常駐,在練兵演武的同時,還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間生活 ,對他的思想意識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史載朱棣在鳳陽時“民間細事,無不究知”,在鳳陽的這段生活可看作是朱棣宮廷教育的實習階段。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


    每位親王擁有被稱作“護衛”的少量軍隊,少的三千人,多的一萬五千人。


    名義上,親王不得幹預地方事務。


    但是在緊急情況下,親王可調遣王國所在地的鎮守兵。


    每有軍事行動,諸王都要帶領護衛隨軍出征,那些在疆場上叱吒風雲的將帥,雖身為大將軍,有時也要受到親王的節製。


    諸王初封時,明太祖都要為他們選一名僧人加以輔佐。


    有一位僧人法名道衍(朱棣賜名姚廣孝 ),是一位頗有謀略與學識的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道衍隨朱棣北上燕邸,後來與他交往密切,十分投緣 ,還向朱棣推薦了一位術士,名叫袁珙。


    這兩人都成了朱棣的謀士。朱棣還設法結納地方文武官員,以培植自己的力量。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正月,朱元璋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命朱棣擔任右宗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大將軍,率列侯趙庸、曹興、王弼、孫恪等赴北平,訓練軍馬,聽燕王節製,以出征漠北。山西的軍隊歸晉王節製。


    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偵知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等駐牧迤都,遂揮師前進。


    這時適逢大雪,諸將欲待雪止再進軍。朱棣卻認為天降大雪,敵軍必然意料不到明軍將至,應當乘雪速進。


    大軍進抵迤都,與元軍僅隔一沙磧,竟未被發覺。雖以重兵壓境,朱棣仍欲智取。派部將觀童前往敵營勸降。


    觀童與乃兒不花是舊識,正在勸降時,明軍已大敗元軍,乃兒不花想乘馬逃走,觀童告訴他這是燕王的軍隊,不必害怕,邀請乃兒不花一同到明軍營帳中請降,果然被設酒款待,乃兒不花深受感動,便帶領部落和馬駝牛羊,一起歸降了明軍。


    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高興地說:“肅清沙漠者,燕王也!”自後,朱棣威名大振,更受倚重,屢次被朱元璋授命參與北方軍事,節製士馬


    諸王之中,以晉王、燕王最被倚重,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命朱棣率潁國公傅友德出征,收捕番將阿失裏等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朱元璋命晉王節製山西、燕王節製北平各衛將士,凡軍中事務,都要啟奏朝廷和晉王、燕王。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三月,朱棣率軍北征至徹徹兒山,擒敵將孛林帖木兒等數十人,又追擊至兀良哈禿城,遇敵哈剌兀,打敗敵軍凱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晉王死後,朱元璋命朱棣節製北平都司、行都司、遼東都司及遼府護衛兵馬,令他總率諸王防備邊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棣招降乃兒不花後,晉王忌憚朱棣的功勞,到太子朱標處發告朱棣不聽自己的約束“勞師冒險”,使朱標將此事匯報給朱元璋。


    朱棣入朝,晉王又言語冒犯朱棣,還派人在燕王府內監視,搜求朱棣的“國中細故”, 燕王每入朝,太子“數以語見侵”等等,其間劍拔弩張之勢十分明顯。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接受學士劉三吾的建議,立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以杜絕諸王對皇位的覬覦。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去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前夕,晉王去世,朱棣成為了諸王中最年長者。這時朱棣的羽翼已經豐滿,不但有久征慣戰的護衛軍,權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臨民”的規定。


    晉王死後一個多月,朱元璋曾給朱棣一道敕諭:“朕諸子獨汝才智,秦、晉已薨,係汝為長,攘外安內,非汝其誰……爾其統率諸王,相機度勢,防邊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無疑,這時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維護朱家皇朝的一個支柱,對他寄予很大希望。


    然而,朱元璋畢竟精明過人,他也慮及燕王及諸王權勢過大,對繼任皇帝構成威脅,所以,朱元璋臨死時下遺詔:“諸王臨國,毋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製”,正顯示出他的這一憂慮。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遺詔諸王在封國,不得到京師奔喪。燕王朱棣自北平去南京,因朱允炆詔令而停止。


    朱允炆用齊泰、黃子澄之議削藩,不到一年時間,周王、岷王、湘王、齊王、代王先後被廢。


    朱棣則在加緊活動。他挑選壯士充實自己的護衛軍,以勾逃軍為名,收羅異人術士。表麵上,朱棣藏起鋒芒,假稱有病, 暗中則加緊練兵。他還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趕製軍器。


    接著,朱允炆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製北平(今北京市),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對燕王防範措施。


    朱棣的佯狂隻不過是緩兵之計,為了在大軍到來之前做好準備,他命令親信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率將士八百人入衛王城。


    這時,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已經接到朝廷的命令,帶領在城的七衛軍隊和屯田軍士包圍了王城,並用本柵截斷了端禮門等的通道。朝廷削奪朱棣王號和逮捕燕府官屬的詔書也在這時到達北平。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朱棣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為朱棣舊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隨即為備。


    七月,朱棣以計(以裝瘋麻痹張昺、謝貴二人)擒殺張昺、謝貴,並命燕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遂據北平。


    後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革除建文年號,仍稱“洪武三十二年”。


    他諭令將士,同時上書朝廷,聲稱根據《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


    從此便開始了一場曆時四年之久的戰爭,史稱“靖難之役”。


    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朱棣先後下居庸關、懷來,捕獲南軍將領宋忠,趁勢攻下遵化,永平投降。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朱允炆以太祖舊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師30萬伐朱棣。大軍到達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先鋒抵雄縣,為朱棣所襲,9千人全部戰死,複戰於真定,又大敗。


    朱允炆遂以勳戚李景隆代耿炳文。


    九月,江陰侯吳高帶領遼東兵馬圍困永平。


    李景隆合兵五十萬,進軍至河間紮營。


    十月,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執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相當於雇傭兵,均為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兵力驟增。


    李景隆乘虛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長子朱高熾鎮守,用冰凍住城牆,使李景隆無法破城)。燕王師自大寧返迴後,於鄭村壩大破李景隆軍。


    李景隆退軍德州,朱棣趁機攻打蔚州、大同,引李景隆派兵救援、勞師無功。


    朱允炆被迫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職,以緩燕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傑克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傑克驢並收藏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