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三年,肅清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企業並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中國財政經濟工作,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區土地製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


    開展了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產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在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的同時,迅速恢複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中國工農業生產1952年底已經達到曆史的最高水平。


    新中國成立之前,各解放區就分期分批組織了土地改革。


    這次為了加強對土地改革的領導,從中央和地方抽調大批幹部組織了土改工作隊。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這部法律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曆史經驗,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成為指導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


    從1950年冬季開始,一場曆史上空前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新解放區有領導、有步驟、分階段地展開了。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複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


    在這個曆史階段中,中共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開始轉入全麵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雖然遭到過嚴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中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了3倍。


    棉紗、原煤、發電量、原油、鋼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都有巨大的增長。


    從1965年起實現了石油全部自給。


    電子工業、石油化工等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建設了起來。


    工業布局有了改善。


    農業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開始大規模地展開,並逐漸收到成效。中國農業用拖拉機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長6倍以上,農村用電量增長70倍。


    高等學校的畢業生為前7年的4.9倍。


    經過整頓,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科學技術工作也有比較突出的成果。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及其基本點,其正確的一麵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狀況的普遍願望,其缺點是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在這次會議前後,中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不少人在勝利麵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誌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


    就在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地泛濫開來。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1982年9月召開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確定分兩步走在本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


    隨後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步,十二大以後全麵展開。


    它經曆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製的改革到各方麵體製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


    改革從農村開始,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中共中央尊重群眾願望,積極支持試驗,在中國推開。


    廢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雙層經營,解決了中國社會主義農村體製的重大問題。


    8億農民獲得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加上基本取消農產品的統購派購,放開大部分農產品價格,從而使農業生產擺脫長期停滯的困境,農村經濟向著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迅速發展,廣大城鄉人民得到顯著實惠,帶動了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個偉大創造。


    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轉移出來,為農村致富和逐步實現現代化,為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開了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的主要曆史功績,是比較係統地論述了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全麵闡發了中共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確認了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大會強調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繼找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第一次曆史性飛躍之後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傑克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傑克驢並收藏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