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 作者:邁克爾傑克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戰役,以1個軍的主力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進行阻擊,集中5個軍另1個師於西線給“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第一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中國人民誌願軍於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
西線六個軍主力在清川江地區。
東線3個軍師在長津湖地區發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
“聯合國軍”雖然已經發覺誌願軍入朝參戰,但卻估計誌願軍參戰隻不過是為保衛邊界。
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起旨在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
誌願軍按預定計劃,將“聯合國軍”誘至預定地區後,立即發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被迫棄平壤、元山,分從陸路、海路退至“三八線”以南。
第二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進行的進攻戰役。
誌願軍集中6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同下,對依托“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禦的“聯合國軍”發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占領韓國首都漢城,並適時停止了戰役追擊。
第三次戰役共殲敵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製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發動的攻勢,爭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
誌願軍連續取得三次戰役勝利後,主力轉入休整。
“聯合國軍”發現誌願軍補給困難、第一線兵力不足,便迅速補充人員、物資,調整部署,於1951年1月25日恢複攻勢。
誌願軍立即由休整轉入防禦,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展開第四次戰役。
第一階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戰線頑強抗擊,集中6個軍在東部戰線橫城地區實施反擊,但未能打破“聯合國軍”主要方向上的進攻。
第二階段,為了以空間換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遂在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抗擊消耗“聯合國軍”。
3月14日,中朝人民軍隊撤出漢城。
麥克阿瑟同杜魯門在侵朝政策上發生嚴重分歧,杜魯門於4月11日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任命李奇微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4月21日,將“聯合國軍”扼製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
第四次戰役誌願軍雖有較大損失,但仍殲敵7.8萬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於1951年4月22日發起,至6月10日前後結束,曆時50天。
戰役的結果是誌願軍和人民軍將“聯合國軍”從三八線附近地區打退到漢江南岸地區,但又被“聯合國軍”推迴到三八線南北地區,誌願軍和人民軍共殲滅“聯合國軍”8.2萬餘人,自身作戰減員8.5萬餘人。
誌願軍由於第19、第3兵團的到達和原在元山地區休整的第9兵團重返前線,兵力已居優勢。
根據毛澤東提出的“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的指導方針,殲滅其有生力量,奪迴戰場主動權。
首先集中誌願軍11個軍和人民軍1個軍團於西線實施主要突擊,再次越過“三八線”,直逼漢城。
接著,誌願軍又轉移兵力於東線,後,中朝人民軍隊向北轉移,至6月10日,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
第五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8萬多人。
經過7個多月的軍事較量,美國政府已認識到如將主要力量長期陷於朝鮮戰場,則對其以歐洲為重點的全球戰略極為不利。
加上國內外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因此,決定轉入戰略防禦,準備以實力為基礎,同中朝方麵舉行談判,謀求“光榮的停戰”。
6月初,美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中朝方麵作出了通過停戰談判結束敵對行動的表示。
中朝方麵,經過五次戰役,也深感在技術裝備上,中朝人民軍隊仍處於劣勢。
在現有武器裝備條件下,要想在短時間內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是困難的。
鑒於美國已表示願意談判,於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戰爭指導思想和在軍事上采取“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據此,適時進行戰略轉變,由運動戰為主轉變為陣地戰為主,由軍事鬥爭為主轉變為軍事、政治鬥爭“雙管齊下”。
在作戰指導上,還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殲滅戰逐步過渡到打大殲滅戰的方針。
從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
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禦作戰。
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鬥爭尖銳複雜。
戰線相對穩定,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
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於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談判。
從此,戰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麵。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中國人民誌願軍於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
西線六個軍主力在清川江地區。
東線3個軍師在長津湖地區發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
“聯合國軍”雖然已經發覺誌願軍入朝參戰,但卻估計誌願軍參戰隻不過是為保衛邊界。
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起旨在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
誌願軍按預定計劃,將“聯合國軍”誘至預定地區後,立即發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被迫棄平壤、元山,分從陸路、海路退至“三八線”以南。
第二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進行的進攻戰役。
誌願軍集中6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同下,對依托“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禦的“聯合國軍”發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占領韓國首都漢城,並適時停止了戰役追擊。
第三次戰役共殲敵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製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發動的攻勢,爭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
誌願軍連續取得三次戰役勝利後,主力轉入休整。
“聯合國軍”發現誌願軍補給困難、第一線兵力不足,便迅速補充人員、物資,調整部署,於1951年1月25日恢複攻勢。
誌願軍立即由休整轉入防禦,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展開第四次戰役。
第一階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戰線頑強抗擊,集中6個軍在東部戰線橫城地區實施反擊,但未能打破“聯合國軍”主要方向上的進攻。
第二階段,為了以空間換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遂在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抗擊消耗“聯合國軍”。
3月14日,中朝人民軍隊撤出漢城。
麥克阿瑟同杜魯門在侵朝政策上發生嚴重分歧,杜魯門於4月11日撤銷麥克阿瑟的職務,任命李奇微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4月21日,將“聯合國軍”扼製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
第四次戰役誌願軍雖有較大損失,但仍殲敵7.8萬多人。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於1951年4月22日發起,至6月10日前後結束,曆時50天。
戰役的結果是誌願軍和人民軍將“聯合國軍”從三八線附近地區打退到漢江南岸地區,但又被“聯合國軍”推迴到三八線南北地區,誌願軍和人民軍共殲滅“聯合國軍”8.2萬餘人,自身作戰減員8.5萬餘人。
誌願軍由於第19、第3兵團的到達和原在元山地區休整的第9兵團重返前線,兵力已居優勢。
根據毛澤東提出的“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的指導方針,殲滅其有生力量,奪迴戰場主動權。
首先集中誌願軍11個軍和人民軍1個軍團於西線實施主要突擊,再次越過“三八線”,直逼漢城。
接著,誌願軍又轉移兵力於東線,後,中朝人民軍隊向北轉移,至6月10日,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
第五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8萬多人。
經過7個多月的軍事較量,美國政府已認識到如將主要力量長期陷於朝鮮戰場,則對其以歐洲為重點的全球戰略極為不利。
加上國內外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因此,決定轉入戰略防禦,準備以實力為基礎,同中朝方麵舉行談判,謀求“光榮的停戰”。
6月初,美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中朝方麵作出了通過停戰談判結束敵對行動的表示。
中朝方麵,經過五次戰役,也深感在技術裝備上,中朝人民軍隊仍處於劣勢。
在現有武器裝備條件下,要想在短時間內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是困難的。
鑒於美國已表示願意談判,於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戰爭指導思想和在軍事上采取“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據此,適時進行戰略轉變,由運動戰為主轉變為陣地戰為主,由軍事鬥爭為主轉變為軍事、政治鬥爭“雙管齊下”。
在作戰指導上,還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殲滅戰逐步過渡到打大殲滅戰的方針。
從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
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禦作戰。
其特點是: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鬥爭尖銳複雜。
戰線相對穩定,局部性攻防作戰頻繁。
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於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談判。
從此,戰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