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姬昌病逝後,世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武王繼位後,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繼續利用商朝暫時無暇西顧的良機向東擴張。


    而此時的商朝發生了激烈的內亂。


    帝辛殺了叔父比幹,囚禁了另一個叔父箕子,另一些被牽連的貴族如微子等則審時度勢,投奔了周國。


    武王無疑從來奔的殷商貴族那裏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機密情報。


    時機已經成熟,武王決定出兵伐商,同時通知在盟津的與盟諸侯一起出兵。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


    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地方的國君親自趕來。


    同年27日清晨,在牧地,周武王莊嚴誓師說:“俗話說,牝雞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現在紂王隻聽信婦人之言,連祖宗的祭祀也廢棄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卻讓逃亡的奴隸擔任要職,讓他們去危害貴族,擾亂商國,今天,我姬發是執行上天的懲罰!”


    周軍將士們士氣大振,即為《尚書》所記載之“牧誓”。


    28日拂曉,聯軍進至牧野。


    《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朝歌方麵,第一批緊急軍情前腳剛傳到,聯軍自己後腳就跟著來了,著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朝歌城內沒有足夠的精兵可以破敵,而且也沒有可用的戰車,單靠步兵,很難和衝擊力強大的戰車陣相抗衡,更何況周軍士氣正銳。


    帝辛驚聞周軍來襲,隻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


    根《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


    《詩經·大明》 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逸周書·克殷》記載 :周軍先由呂尚率數百名精兵上前挑戰,震懾商軍並衝亂其陣腳,然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


    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誌,紛紛倒戈,帝辛既然強迫這些奴隸和戰俘上戰場,自然會在後方以親信部隊押送,防範他們反叛或逃跑。


    這些少量忠心的禁衛軍,也是帝辛手中最後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徒眾在周軍的強大衝擊下慌不擇路地往迴跑,遭到了後方精兵的阻攔。


    好漢不敵人多,在人潮的衝擊下,這些武士也陣腳不穩。


    奴隸們為了逃命,加上被後麵人潮推動,於是倒戈相向,亂打一氣。


    再加上身後聯軍的戰車、甲士、步兵一層層的進攻,帝辛的最後一道陣線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馬加鞭,逃離戰場。


    商軍殘餘的抵抗仍然持續了一天,但已無力挽迴局麵。


    帝辛見大勢已去,返迴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滅亡。


    周武王趕到鹿台時,用“輕呂”擊刺帝辛的屍體,並親自斬其頭顱懸旗示眾。


    另有一百多個商朝的大臣貴族被俘。


    他們將被帶迴周京,作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殺死。


    但攻克殷都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更重要的任務是消滅東方的商朝殘餘勢力。


    按照事先的方略,聯軍隨即兵分四路,向東南方進發,去征討商的殘部和忠於商的方國。


    剩下的商軍由於後方根據地已經失掉,前方又處於敵對夷人的包圍下,實為兩麵受敵,經過激烈戰鬥,也大部被擊潰。


    史稱周軍驅逐商朝大將蜚廉於海濱而殺之,可見戰線已經拉長到了東海。


    出身戎狄的聯軍進行了長時間的屠殺和劫掠。


    《逸周書·世俘》稱:牧野之戰周武王大獲全勝,被殺死的商人有十八萬之多,被擄為奴隸的有三十三萬。


    這麽大的數量不都是軍人,還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還在商人的國土上大肆捕獵,虎、熊、犀牛、鹿等動物僅在武王名下就被獵殺了一萬多頭,並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僅佩玉就達到十八萬塊。


    不到兩個月內,主要的戰鬥已經結束。


    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


    祭室的地點就選在牧野,正是這個地方,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大業。


    但牧野之戰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


    周武王死後,武庚聯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殘餘勢力才被完全消滅。


    牧野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製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


    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麵興盛開辟了道路。


    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牧野之戰也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麵紗。


    當時的記錄下,帝辛尚不失為一個有嚴重缺陷的英雄人物。


    然而到了後世,“紂王”卻成了荒淫無恥、殘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潑上了越來越多的汙水。


    與之相應,牧野之戰這場“血流漂杵”的征服戰爭,也就成了吊民伐罪的反抗暴政的正義之戰。


    在後世儒家的傳說中,周軍“前歌後舞”,沒有殺一個人,沒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潰,在人民的擁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


    當然,這樣的神話,在後世仍然一場又一場地上演,不過再也沒有像牧野之戰這樣成功的了。


    第三場:長平之戰。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擊敗於閼 。


    這時,魏人範雎入秦,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王根據“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後轉向韓國。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國攻打並占領了韓國野王,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係完全截斷。


    韓桓惠王十分驚恐,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的土地以求秦國息兵 。


    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他認為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


    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他們說:“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趙孝成王說:“好。”


    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迴答說:“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於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以防備秦軍來攻。


    趙國接受上黨,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派兵攻占了韓國的緱氏和綸氏,以威懾韓國。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並占領了上黨。


    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的軍隊在長平接應上黨的百姓。


    長平之戰前的上黨之戰結束。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四月,長平之戰爆發,秦將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


    趙國軍隊擊傷了秦軍的偵察兵,秦國軍隊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裨將茄。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六月,秦將王齕率軍進攻,攻破趙軍陣地,擊敗趙將廉頗,斬殺趙軍四名都尉,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軍攻占。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趙國的軍隊築起圍牆,龜縮在營壘裏不敢應戰。


    於是,秦國軍隊發起強攻,攻占下趙軍西邊的營壘,斬殺趙軍兩名都尉。


    趙軍連敗,趙將廉頗率軍敗退至丹河東岸,修築壁壘,趙軍自此怯縮不戰。


    因此,趙孝成王對於廉頗畏懼秦軍、久拖不決頗為不滿,幾次派人責備廉頗。


    當趙軍初戰失利時,趙孝成王與樓昌、虞卿等商議,想親自率領部隊與秦軍決戰。


    樓昌認為這樣做,無濟於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國議和。


    而虞卿則認為如果秦國決心攻打趙國,和議難成,不如派遣使者攜帶珍寶去楚國、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的合縱抗秦,這樣和議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趙孝成王采納了樓昌的建議,派鄭朱前去秦國議和。


    虞卿一再勸諫,說“鄭朱入秦,秦王與範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國、魏國以為趙國已經議和,必定不出兵救趙。秦國知道天下之不救趙國,則議和不能成功,議和不成,趙軍必敗。”


    趙孝成王最終沒有采納虞卿的諫議,鄭朱到了秦國求和。


    秦國為了麻痹趙國,防止各國合縱,並爭取時間,加強軍事準備,以便給趙軍以嚴重的打擊,果然利用趙國求和的機會,對趙國使者鄭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國宣傳秦、趙已經和解,借以防止各國出兵救趙。


    於是趙國的處境更加孤立了。


    趙孝成王早已惱怒廉頗的軍隊數次戰敗,又反感廉頗怯縮不戰。


    秦國丞相範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離間計,並散布傳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決定換將,當時李牧還年輕,尚未出頭。


    名將樂毅棄燕投奔趙國不久,被封於觀津,其心未附。


    趙王則將秦國的離間計信以為真,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


    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於是趙括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勸阻,立刻接替廉頗為主將。


    秦昭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後,為能徹底擊敗趙國、能一戰定乾坤,暗地裏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改命王齕擔任尉官副將,同時令軍中嚴守換帥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殺勿論。


    在趙括出兵進攻秦國軍隊的時候,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


    趙括不知道秦國已經暗地裏用名將白起換下了王齕,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卻無法攻破秦軍的營壘。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


    白起又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數戰不利,趙括發現已經中計被圍,被迫下令全軍停止進攻,就地建造壁壘,轉為防禦,擇機突圍。


    秦昭王得知趙軍主力的糧道被截斷,就親自到河內郡檢查情況,沒想到人家是真的很窮,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征調河內郡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諸國的援軍和糧運。


    農曆九月,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大量趙軍士兵或餓死或因突圍不成而死亡,士兵們開始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


    於是,趙括親率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失敗並被秦軍亂箭射死。


    趙國軍隊因無主將指揮且傷亡慘重無力再戰,剩下的士兵向秦將白起投降。


    白起說:“趙國士兵反複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


    於是白起命令秦國軍隊將趙國降軍全部活埋,隻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迴趙國。


    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及趙上黨民眾45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長平之戰以秦國獲勝而告終。


    戰後,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單獨和秦國全方位對抗。


    此戰後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傑克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傑克驢並收藏我刷視頻通古代,古人都亞麻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