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以後,確認沒問題,他也直接付款走人。


    他們直接去的是東四三條路南的胡同西口的人行東城辦事處。


    也是人行搬到四九城,最早成立的辦事處之一。


    李想國跟櫃員要了單子,按著要求填好個人資料,開設了一個個人賬戶。


    然後財務科長把支票交給櫃員,查驗過後,詢問存款方式。


    然後就給他按著一筆一百萬,直接給他存了二十四筆定期半年的大額存款。


    就算這支票能取出來錢,李想國也肯定是不取的。


    最後剩下的一百多塊,他才直接取了現金。


    畢竟自己要買的東西還很多,手上也沒多少錢,自然得先取出來一點兒用。


    別以為每筆一百萬,不過才相當於後世一百塊錢的存款很少。


    沒看著後世經常有發現幾十年前的幾萬塊錢存單,才能取幾塊幾十塊錢這種新聞嘛。


    事實上,那也都是這幾年的存單。


    那時候普通民眾手裏沒什麽錢,對銀行的信任度不高。


    存款最多見的,其實都是幾千、幾萬塊一筆的存單。


    所以當年吸收存款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比如按照米價結算保本保息的方式、定期定額存單、有獎儲蓄什麽的方式等等,不一而足。


    也因為普通人手裏沒什麽錢,所以類似有獎儲蓄的定額定期存單的最小麵值甚至隻有五千塊。


    李想國存的每筆一百萬的存款,都能買兩百張這麵值的存單了。


    原本五月份經濟平穩,存款利率已經開始下降。


    結果半島戰爭爆發,所以從十月份開始,為了吸儲存款利率又有提高。


    現在執行的利率是:半年期存款年化利率是30.2%,一年期存款利率更是高達34.8%。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怎麽可能這麽高。


    這裏麵就不得不說一下,這個時期不止有人行一家金融機構,這時候國內錢莊、外資銀行、民族資本銀行全都有。


    百廢待興,所以社會對資金的渴求大,存款這麽高並不稀奇。


    畢竟,對於銀行而言,存款相當於負債,貸款才相當於資產。


    存款的利率高,隻是因為貸款的利息更高。


    一年前,短期拆借,人行年化的貸款利息甚至也能達到600%。


    就算這樣,相比當時的商業銀行或者是錢莊,這利息還是相當實惠的。


    至於為什麽存半年不是一年。


    當然是因為明年一季度存款利率又有變動。


    為了進一步有效動員社會資金,明年三月開始,一年期存款的利息會提升到45%。


    他也準備等到這些錢到期後,再存一年期的。


    等明年的存款再到期,他這筆錢就該變成四千萬,接近一個小目標了……


    其實不止這兩年,實際上後麵一直到文革,其實利率都是運行在高位。


    一直到文革時候,他才考慮把錢取出來。


    他這些錢,怎麽也能翻上幾番。


    即便隻是粗略地算一下,起碼也能達到五位數,比起很多小說裏易中海家的養老錢還多。


    畢竟這也算是正當所得,錢財來源合理合法。


    說起來大半的四合院小說也奇怪。


    起步就是六十年代,錢還都放在家裏不存銀行。


    這是對政府和銀行有多不信任?


    再就是易中海貪了何家十年的撫養費,甚至大半更是隻拿迴原本的錢就行了。


    這都什麽腦子?


    本書是設定何大清今年年底跑路,要是何大清是四九年就跑路的話。


    那時候,一年期的存款甚至能給到250%以上的利率。


    假設四九年春天何大清跑路,易中海貪墨何家十萬塊錢,要是存銀行,最後事發時候,這十塊錢能變成多少?


    答案是:真到電視劇開始時候,這十萬塊錢最少能翻到一千塊錢以上。


    當然,麵值也已經從一套過渡到第二套了。


    (畢竟,我沒查到四九年上半年的存款利率,實際上肯定還算少了。


    就算這樣,到一九五六年,當年的十塊錢本金已經接近四百塊了。


    當時的利率還接近8%。複利計算,7%的複利十年就本利相平。


    當然後麵到了五九年的時候,利率又下降,卻也還保持在6%以上的高位。


    直到一九六五年,才降到4%以下,這利率也一直保持到改開。)


    上麵還隻是十塊錢,如果是一年十二個月,隻靠這一年的錢,易中海都能輕鬆賺到上萬塊的利息。


    如果貪墨的錢都存銀行,易中海靠何大清寄過來的錢,就能輕鬆地賺到幾萬塊。


    畢竟這錢,主要也是前幾年高利率時候寄過來的。


    隻算這一筆錢,他家就不可能會窮。


    之所以到電視劇開始的年代,日子還過得很普通,完全是因為存款沒票證罷了。


    所以,那些即便真的要他十倍償還的,其實還都是跟他少要的了。


    更何況還隻要迴被貪墨的那點兒錢,也就輕飄飄說一句“老死不相往來”的那些豬腳,一個個還真不愧自己傻“豬”之名。


    也就空有個豬腳光環撐著罷了。


    易中海還完錢,拿到傻豬的簽字,微微一笑:“老子十倍償還又如何,還是淨賺小兩萬塊。我就想問,還有哪個傻逼豬腳寄錢迴來,我接著截流!”


    其實文革之後,一直到兩千年前後。


    財務人員以及單位領導公款私存,薅羊毛已經成了他們發家致富的一個重要手段。


    這也能看出來:稅後收入隻能養家糊口,睡後收入才能發家致富。


    當然,到了六五年上半年,李想國也會在這錢到期後,把錢徹底取出來,也真想辦法換成東西或者是別的什麽。


    甚至是直接換成大團結存著也不錯。


    畢竟版本好的大團結,一張也能賣個幾百塊錢。


    實際上也在升值。


    這一萬塊,到後麵還能輕鬆在四九城換套房……


    (當然真的腦殘這樣搞的,中間也必然錯過這些錢能換好幾套房的年代。)


    到了那時候,這筆錢已經有一萬多塊,繼續存的話,風險太大了。


    畢竟後麵的文革期間,甚至有存款兩千六百以上都被定為走資派的例子。


    自己這存款上萬塊,那不是擎等著造反派上門給自己添堵嗎?


    躺平可以,但是沒必要為了那點兒錢給自己找麻煩。


    要不然自己完全可以辭職,每個月靠著利息都夠活的。


    當然,這也隻是理想情況。


    很可能中間自己要買東西,有可能還要取錢出來花。


    但是自己不缺錢是一定的。


    更何況自己還有撫恤金什麽的,這些錢估計也都不必動了。


    甚至可能每個月還能再存一點兒呢。


    更何況真到了文革時期,自己那時候可能大半東西都不缺。


    除了要票的工業品,應該沒啥玩意兒需要真的花錢去買了吧。


    自己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每個月五塊錢,根本花不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人的童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人的童話並收藏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