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 作者:成人的童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站,自然是去派出所。
昨天急著迴來選技能,沒來得及去辦自行車登記。
自己要是這麽拖下去,搞不好啥時候騎車子出去,都得被扣車。
新國家的一切都是草創階段,和平解放下的四九城更是藏汙納垢,潛藏著敵特、幫派、地痞流氓各色人等,所以各種案件也是頻發。
外加著因為街道一級管理組織撤銷,采用外派製度,有關基層的各種業務都放在派出所。
所以派出所的密度自然也要比後世更大。
再過幾年,局勢趨於穩定。
三區和部分五區合並成東四區以後,南鑼鼓巷的派出所也跟桃條胡同的派出所合並。
派出所也搬到了北兵馬司胡同,才成了四合院小說裏的“交道口派出所”。
上輩子李想國在這邊兒旅遊時候,這派出所也早都搬到了板廠胡同。
雨兒胡同的派出所是一個兩進四合院(瞎編的,沒找到資料……)
不得不說,現在的派出所跟後世的派出所區別很大,不光沒便民的一站式窗口,門口還有持槍站崗的公安。
跟門口站崗的公安詢問了一番,李想國推著車子進門,轉去進門東邊倒座房的自行車管理科。
李想國沒往院裏走,卻也能看到幾間倒座房都被充分利用起來,各個房間門口,除了各科室自己的牌子,還掛了各種委員會的牌子。
院子裏進出的人員也是絡繹不絕。
這也讓他明白,為什麽派出製度很快結束,單獨成立街道辦。
像現在這樣,什麽東西都放在派出所。
必然會導致派出所的業務混亂,影響正常的警務活動。
看著一個半大小子敲門進來,辦事人員也不免疑惑——這孩子是不是走錯門了,怎麽家裏的大人不來,讓一個孩子來辦理業務……
難免要問一下怎麽迴事兒。
李想國也不含糊,簡明扼要地說了下自家的情況。
那公安也點頭,多看了他兩眼。
前麵的案子他也聽說過,這倒是見著正主兒了。
沒什麽規定非得成年人才能騎自行車,所以他倒是不會因為來辦執照的是個孩子就不給人家辦手續。
拿著李想國交上來的各種材料,對照著車子檢查以後,確認是正常交易的二手車,不用重新打鋼印。
車子的鈴、閘、鎖和車燈都能正常使用。
看他年紀小,也就讓他騎著車子在院子裏轉了兩圈,確認他能正常騎行。
就讓他交了一千五百塊執照的工本費,給他辦理了自行車執照。
李想國接過來執照,拿在手裏查看一番。
不像後麵的自行車執照,外麵是個塑料套,裏麵的內頁還有審驗記錄或者每年交稅的完稅證明什麽的。
現在的自行車執照就是一巴掌大小的白色薄紙板,糊上一張內頁折起來的小本子。
封麵上麵橫著印著的四九城三個字。
下麵豎著的一行是“自行車行車執照”。
最下一行是“四九城公安局發”。
執照封麵中心還蓋著紅色的“四九城公安局執照專用章”
背麵還有個裝飾用的紅色五星線圖。
內頁左邊是證照信息上麵填寫了車子信息,比如公車還是私車、牌照、鋼印號以及車型顏色。
外加就是車主的個人信息,發照機關和發照時間。
封底的內頁則是使用須知。
想起這時候還有詢問車捐的問題,然後交了下半年一萬二的車輛牌照稅。
現在還沒有後麵各種形製的稅牌,所以他也隻拿到了一張紙質發票。
公安也告訴李想國騎車需要帶著執照,要不然查到可能被扣車子。
另外就是三月底前再過來交牌照稅,拿完稅證明。
跟他道謝之後,李想國推著車子出了派出所。
騎上車子一路向東,穿過東直門,直奔上關過去。
進了路邊的店裏打聽以後,李想國才知道還得往前,到下關那邊兒背街方向有幾家賣籽種的店鋪。
騎車過去,再打聽兩次,才找到地方。
幾家店不大,基本都是一進的小院子,有賣農具的、糧食種子、菜種的。
沒看到沒有賣化肥的。
賣農藥的倒是有,不過看看店外的水牌上麵寫的,品種沒幾樣,都是天然礦物或者天然植物提取的。
也就隻有信石、砒酸鈣、砒酸鉛、石硫合劑、魚藤精、王銅這幾種。
李想國看了就直接走了,自己是在空間裏麵種植,不需要農藥。
卻也不由得感歎,這年代化工工業和現代化農業的基礎真的很薄弱。
比如去年十月《人民日報》的一篇新聞就是這樣的:
“由於農業生產的需要,華北農業機械廠第一分廠的產品,已開始大量向河北、察哈爾、山西等地推廣使用,各地農場,冀中、四九城郊等地農村的農民已開始大量使用科學製成品了,而且還派人到四九城購買。
該廠產品魚藤粉、螻蛄藥等殺蟲劑十萬餘斤,近月來已由華北人民政府農業部推銷到各地。
該廠近又製成噴霧器一百五十三部、噴粉器一百八十五部、四台十五馬力的馬達、螻蛄藥水四千五百瓶,及石灰硫磺合劑(噴射果樹蚜蟲)等,並正試製硫酸尼古丁(治蚜蟲),準備向農村推廣使用。
該廠出品的魚藤殺蟲粉,對許多種農作物都有防治蚜蟲、火龍的功用,每斤可治棉田一畝半。解放前曾有大批產品運銷上海,解放後,四九城郊已有十四、五家種籽店代售,銷路很好。”
看著倒是讓人啼笑皆非。
一家機械廠,生產的主要產品變成了農藥。
主業的農業機械產量沒多少不說,甚至還莫名其妙地生產了十幾台電動機。
由此可見,這個階段各個廠子的業務其實也很複雜,真的不局限於工廠本身的產品。
就像現在的幾家軋鋼廠也是如此。
因為受限於國內鋼產量,所以主業甚至都不是軋鋼,與其說是軋鋼廠,還不如說是機械廠或者是金屬加工廠。
外加著下麵再有各種分廠,甚至產品目錄裏麵出現幾塊毛毯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先去兩家賣糧食種子的店裏轉了一圈,對比著價格,挑選著把能看到的種子都買了一些。
因為城東這片兒不具備水稻的種植條件,所以不管是粳稻還是糯稻的種子都沒有。
別的本地能種植的五穀雜糧倒是差不多湊個齊全。
甚至還買到了一些棉花種子和油菜種子。
當然這個時代,四九城周邊種植的棉花品種已經從前朝時期的亞洲棉改良成了產量更高,纖維更長的陸地棉。
這時候後世更讓人熟知的海島棉,也就是長絨棉已經被引入國內,但是也隻在南方一些省份有種植。
就連油菜種子也不是後世種植更廣泛的甘藍型油菜。
本地這時候本地主栽的油菜,名字叫“小油菜”,按照分型屬於白菜型油菜。
是原產西北地區的大白菜演化來的。
另外一種芥菜型的“高油菜”,這兩家店暫時都沒貨,所以他也沒買到。
跟這種油菜相比,小油菜的產量和含油率都低,但是榨出的油沒有芥子酸,所以沒有那股子辛辣味道。
當然,他要是遇見高油菜的種子,他也會買上一些。
畢竟即便不榨油,拿來當成蔬菜吃也不錯嘛。
而且就算可能造成生殖問題的棉籽油在那些年代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有點兒味道怎麽了,那也比沒油吃的好。
真的榨油自己又不吃,那用來淘換東西不是更好解釋:這東西的主兒有更好的油,這可是我好不容易弄來的,你可得拿點兒好東西跟我換。
要是沒什麽好東西,就用你家喜兒來換吧!
昨天急著迴來選技能,沒來得及去辦自行車登記。
自己要是這麽拖下去,搞不好啥時候騎車子出去,都得被扣車。
新國家的一切都是草創階段,和平解放下的四九城更是藏汙納垢,潛藏著敵特、幫派、地痞流氓各色人等,所以各種案件也是頻發。
外加著因為街道一級管理組織撤銷,采用外派製度,有關基層的各種業務都放在派出所。
所以派出所的密度自然也要比後世更大。
再過幾年,局勢趨於穩定。
三區和部分五區合並成東四區以後,南鑼鼓巷的派出所也跟桃條胡同的派出所合並。
派出所也搬到了北兵馬司胡同,才成了四合院小說裏的“交道口派出所”。
上輩子李想國在這邊兒旅遊時候,這派出所也早都搬到了板廠胡同。
雨兒胡同的派出所是一個兩進四合院(瞎編的,沒找到資料……)
不得不說,現在的派出所跟後世的派出所區別很大,不光沒便民的一站式窗口,門口還有持槍站崗的公安。
跟門口站崗的公安詢問了一番,李想國推著車子進門,轉去進門東邊倒座房的自行車管理科。
李想國沒往院裏走,卻也能看到幾間倒座房都被充分利用起來,各個房間門口,除了各科室自己的牌子,還掛了各種委員會的牌子。
院子裏進出的人員也是絡繹不絕。
這也讓他明白,為什麽派出製度很快結束,單獨成立街道辦。
像現在這樣,什麽東西都放在派出所。
必然會導致派出所的業務混亂,影響正常的警務活動。
看著一個半大小子敲門進來,辦事人員也不免疑惑——這孩子是不是走錯門了,怎麽家裏的大人不來,讓一個孩子來辦理業務……
難免要問一下怎麽迴事兒。
李想國也不含糊,簡明扼要地說了下自家的情況。
那公安也點頭,多看了他兩眼。
前麵的案子他也聽說過,這倒是見著正主兒了。
沒什麽規定非得成年人才能騎自行車,所以他倒是不會因為來辦執照的是個孩子就不給人家辦手續。
拿著李想國交上來的各種材料,對照著車子檢查以後,確認是正常交易的二手車,不用重新打鋼印。
車子的鈴、閘、鎖和車燈都能正常使用。
看他年紀小,也就讓他騎著車子在院子裏轉了兩圈,確認他能正常騎行。
就讓他交了一千五百塊執照的工本費,給他辦理了自行車執照。
李想國接過來執照,拿在手裏查看一番。
不像後麵的自行車執照,外麵是個塑料套,裏麵的內頁還有審驗記錄或者每年交稅的完稅證明什麽的。
現在的自行車執照就是一巴掌大小的白色薄紙板,糊上一張內頁折起來的小本子。
封麵上麵橫著印著的四九城三個字。
下麵豎著的一行是“自行車行車執照”。
最下一行是“四九城公安局發”。
執照封麵中心還蓋著紅色的“四九城公安局執照專用章”
背麵還有個裝飾用的紅色五星線圖。
內頁左邊是證照信息上麵填寫了車子信息,比如公車還是私車、牌照、鋼印號以及車型顏色。
外加就是車主的個人信息,發照機關和發照時間。
封底的內頁則是使用須知。
想起這時候還有詢問車捐的問題,然後交了下半年一萬二的車輛牌照稅。
現在還沒有後麵各種形製的稅牌,所以他也隻拿到了一張紙質發票。
公安也告訴李想國騎車需要帶著執照,要不然查到可能被扣車子。
另外就是三月底前再過來交牌照稅,拿完稅證明。
跟他道謝之後,李想國推著車子出了派出所。
騎上車子一路向東,穿過東直門,直奔上關過去。
進了路邊的店裏打聽以後,李想國才知道還得往前,到下關那邊兒背街方向有幾家賣籽種的店鋪。
騎車過去,再打聽兩次,才找到地方。
幾家店不大,基本都是一進的小院子,有賣農具的、糧食種子、菜種的。
沒看到沒有賣化肥的。
賣農藥的倒是有,不過看看店外的水牌上麵寫的,品種沒幾樣,都是天然礦物或者天然植物提取的。
也就隻有信石、砒酸鈣、砒酸鉛、石硫合劑、魚藤精、王銅這幾種。
李想國看了就直接走了,自己是在空間裏麵種植,不需要農藥。
卻也不由得感歎,這年代化工工業和現代化農業的基礎真的很薄弱。
比如去年十月《人民日報》的一篇新聞就是這樣的:
“由於農業生產的需要,華北農業機械廠第一分廠的產品,已開始大量向河北、察哈爾、山西等地推廣使用,各地農場,冀中、四九城郊等地農村的農民已開始大量使用科學製成品了,而且還派人到四九城購買。
該廠產品魚藤粉、螻蛄藥等殺蟲劑十萬餘斤,近月來已由華北人民政府農業部推銷到各地。
該廠近又製成噴霧器一百五十三部、噴粉器一百八十五部、四台十五馬力的馬達、螻蛄藥水四千五百瓶,及石灰硫磺合劑(噴射果樹蚜蟲)等,並正試製硫酸尼古丁(治蚜蟲),準備向農村推廣使用。
該廠出品的魚藤殺蟲粉,對許多種農作物都有防治蚜蟲、火龍的功用,每斤可治棉田一畝半。解放前曾有大批產品運銷上海,解放後,四九城郊已有十四、五家種籽店代售,銷路很好。”
看著倒是讓人啼笑皆非。
一家機械廠,生產的主要產品變成了農藥。
主業的農業機械產量沒多少不說,甚至還莫名其妙地生產了十幾台電動機。
由此可見,這個階段各個廠子的業務其實也很複雜,真的不局限於工廠本身的產品。
就像現在的幾家軋鋼廠也是如此。
因為受限於國內鋼產量,所以主業甚至都不是軋鋼,與其說是軋鋼廠,還不如說是機械廠或者是金屬加工廠。
外加著下麵再有各種分廠,甚至產品目錄裏麵出現幾塊毛毯都沒什麽好奇怪的。
先去兩家賣糧食種子的店裏轉了一圈,對比著價格,挑選著把能看到的種子都買了一些。
因為城東這片兒不具備水稻的種植條件,所以不管是粳稻還是糯稻的種子都沒有。
別的本地能種植的五穀雜糧倒是差不多湊個齊全。
甚至還買到了一些棉花種子和油菜種子。
當然這個時代,四九城周邊種植的棉花品種已經從前朝時期的亞洲棉改良成了產量更高,纖維更長的陸地棉。
這時候後世更讓人熟知的海島棉,也就是長絨棉已經被引入國內,但是也隻在南方一些省份有種植。
就連油菜種子也不是後世種植更廣泛的甘藍型油菜。
本地這時候本地主栽的油菜,名字叫“小油菜”,按照分型屬於白菜型油菜。
是原產西北地區的大白菜演化來的。
另外一種芥菜型的“高油菜”,這兩家店暫時都沒貨,所以他也沒買到。
跟這種油菜相比,小油菜的產量和含油率都低,但是榨出的油沒有芥子酸,所以沒有那股子辛辣味道。
當然,他要是遇見高油菜的種子,他也會買上一些。
畢竟即便不榨油,拿來當成蔬菜吃也不錯嘛。
而且就算可能造成生殖問題的棉籽油在那些年代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有點兒味道怎麽了,那也比沒油吃的好。
真的榨油自己又不吃,那用來淘換東西不是更好解釋:這東西的主兒有更好的油,這可是我好不容易弄來的,你可得拿點兒好東西跟我換。
要是沒什麽好東西,就用你家喜兒來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