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 作者:成人的童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挑完這些東西,在店裏兜兜轉轉逛了一大圈,想買的東西不少,不過急著用的就完全沒有了。
最後也隻翻出來塊比普通書籍稍大的玻璃鏡子。
夥計說這鏡框是小葉紫檀的,當然李想國也分不出真假,不過看著倒是真跟上輩子看過的圖片上顏色什麽的都差不多。
看李想國用指甲刮了,沒留下任何痕跡,夥計笑著說這料用鐵釘都很難釘進去。
感覺可能是真的,加上價錢也不貴,所以李想國幹脆也就拿著了。
鏡子用個幾年就差不多了,以後這鏡子不要了,框架拆下來,至少能做幾個發簪什麽的小東西,怎麽都虧不著。
也就這個年代,鏡子價格高,這放到後世,啥材料的鏡子配得上紫檀的鏡框。
交完錢,東西搬到店外。
顯影套裝是個小紙箱,體積太大,裝不進包裏,隻能讓夥計幫自己找了兩根布條固定到車後的貨架上。
剩下的東西李想國一股腦塞進包裏,都沒把這包裝滿。
李想國謝過夥計,拎包上車,準備向著下一站出發。
順手將包掛在車把上,伸手摸到包裏,觸手可及,包裏的東西全部進了空間。
隻剩個空包掛在車把上麵,這就讓人很舒服,日後想來也能免去無數麻煩。
騎著車子一路往迴,去了之前看到的書店。
確認要買的嗎,是一張四九城的地圖,店裏剛好有年初新出的街道地圖,。
隨後又在書店裏轉了一圈,挑了一本由前複旦校長主編,林語堂作跋,商務印書局出版的《雙解實用英漢字典》。
還買了一套林語堂主編,豐子愷配畫三本的《開明英文讀本》,還一本林語堂的《漢譯開明英文文法》。
更多的書暫時就沒必要了。
空間裏一堆活兒要幹,這幾本書和詞典應該夠自己打發一段時間了。
更重要的是,這幾本就足以滿足自己展現自學英文的能力和行動。
買這幾本書,李想國也是認真考慮過的。
這個年代,一切方興未艾,可以說不管掌握哪種外語,隻要能熟練應用就有很大的優勢。
隻是讓他頭疼的是,因為國際關係的影響,這個年代學校教的外語基本都是俄語。
兩輩子連一個俄語字母都沒寫過,跟他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就是家裏喂牛那個上粗下細的桶叫喂得羅。
這稱唿是來自俄語音譯。
至於什麽蘇維埃、布拉吉……
那關屌絲直男什麽事?
隻能說所幸現在的小學階段還沒開設外語,要不然自己想著直接讀初中的事兒,隻怕還得平添波折。
更何況,自己不想浪費上輩子學了十幾二十年的英語,雖然水平不怎麽樣,但是總歸超過現在絕大多數的國人吧。
隻是沒有接受過學校教育,真的等到以後突然展示出來,隻怕就很難規避某些可能存在的風險。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趁著自己現在還小,把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學習能力展示出來。
畢竟原身父親有留學的曆史,直接把英文啟蒙問題推給他就完事兒了。
剩下的,當然是書店買書,圖書館借書,甚至以後還有老師、教授也懂英文,自己自學外加跟他們請教,這就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
前者死無對證,後麵每個出處都清晰可查,外加著自己身份清白,又是個小孩子,做到這個程度就萬無一失了。
後麵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找到足夠多的人和物品自證清白。
自己都準備直接讀初中了,再天才一點,自學個外語什麽的能是多大的事兒呢。
更何況現在又沒人跟自己說,迴頭完全可以說,自己以為中學要學英語,本身有著基礎,想著先學起來,省得上學時候跟不上。
也沒人告訴我,上學是要學俄語啊。
別的書,李想國就看了一圈還是沒買,現在要樹立的是自己勤奮好學的人設,咱現在一點兒都不博學,更不多才。
看著有兼賣的文具,幹脆又買了些本子、鉛筆橡皮,再買了一瓶墨水,就出了書店。
最後一站,是兩益富煤油行。
本來是看著家裏馬燈沒多少油,想來買幾斤燈油。
不過近來,看到店裏有全新的進口銅汽燈,配件、維修工具也齊備。
他還是決定買一盞,再買了一打紗罩。
這東西夠亮,看書總比馬燈更合適。
畢竟以後難免有需要在外界看書的時候,但是四九城現在這電力條件……
自己這地兒也不是啥重點保障地區,估計晚上電力供應短期內也很難穩定下來。
自己這電費交了,隻怕不熬夜的時候,電燈都難得用上一次。
汽燈的亮度可是遠比煤油燈和蠟燭強得多。
當然這東西對普通人而言,最大的問題肯定是比馬燈費油太多。
一斤煤油夠普通人家用一個月半個月的,可是加到汽燈裏麵最多也就夠用三四天的。
更何況萬一紗罩壞了,還得再換新的紗罩,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所以普通人家一般也不大舍得拿這個當成照明工具。
不過耗油的問題自然是無所謂,本身用的時候也不算特別多。
畢竟相對煤油的價格,還是保護視力健康更重要。
買完汽燈,他又買了一桶二十斤裝的燈油。
後麵進入票證時代,煤油迴頭趁著沒進票證時代,多存一點就是了。
而且越往後,供電保障越好,停電時間也越少。
而且停電的時候,自己也未必還要看書什麽的。
這燈的用途也必然越來越小。
雖然這年代的紗罩是硝酸釷溶液浸泡的,有放射性。
不過隻要不長期接觸,甚至吸入唿吸道問題不大。
自己還有靜止空間能夠存放,就更不用在意了。
帶著東西出門,照例找地方,全收進空間。
這次他也算真的別無所求,這已經夠他很久了。
從空間取出地圖研究了一下,穿過幾條胡同,轉到地安門東皇城根一路向西。
一直騎到地安門西皇城根和皇城根路口停下來,開始沿著皇城根向南一條條胡同打聽過去。
讓李想國很無奈的是,路上遇見的不管年紀大小的男人警惕性都挺高的。
不少人聽他打聽張宗昌的老宅,往往都是一臉不善,上下審視打量一番,確認這就是個小孩子才作罷。
大多也隻冷漠地說一聲“不知道”,就扭頭不去看他。
甚至不少人話也不肯多聽,直接擺擺手打斷讓他走人。
他也不由得想起上輩子知乎上麵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某某地方的人怎麽樣?”
讓他迴答,他也隻能說:先看當地近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曆史再說。
最後也隻翻出來塊比普通書籍稍大的玻璃鏡子。
夥計說這鏡框是小葉紫檀的,當然李想國也分不出真假,不過看著倒是真跟上輩子看過的圖片上顏色什麽的都差不多。
看李想國用指甲刮了,沒留下任何痕跡,夥計笑著說這料用鐵釘都很難釘進去。
感覺可能是真的,加上價錢也不貴,所以李想國幹脆也就拿著了。
鏡子用個幾年就差不多了,以後這鏡子不要了,框架拆下來,至少能做幾個發簪什麽的小東西,怎麽都虧不著。
也就這個年代,鏡子價格高,這放到後世,啥材料的鏡子配得上紫檀的鏡框。
交完錢,東西搬到店外。
顯影套裝是個小紙箱,體積太大,裝不進包裏,隻能讓夥計幫自己找了兩根布條固定到車後的貨架上。
剩下的東西李想國一股腦塞進包裏,都沒把這包裝滿。
李想國謝過夥計,拎包上車,準備向著下一站出發。
順手將包掛在車把上,伸手摸到包裏,觸手可及,包裏的東西全部進了空間。
隻剩個空包掛在車把上麵,這就讓人很舒服,日後想來也能免去無數麻煩。
騎著車子一路往迴,去了之前看到的書店。
確認要買的嗎,是一張四九城的地圖,店裏剛好有年初新出的街道地圖,。
隨後又在書店裏轉了一圈,挑了一本由前複旦校長主編,林語堂作跋,商務印書局出版的《雙解實用英漢字典》。
還買了一套林語堂主編,豐子愷配畫三本的《開明英文讀本》,還一本林語堂的《漢譯開明英文文法》。
更多的書暫時就沒必要了。
空間裏一堆活兒要幹,這幾本書和詞典應該夠自己打發一段時間了。
更重要的是,這幾本就足以滿足自己展現自學英文的能力和行動。
買這幾本書,李想國也是認真考慮過的。
這個年代,一切方興未艾,可以說不管掌握哪種外語,隻要能熟練應用就有很大的優勢。
隻是讓他頭疼的是,因為國際關係的影響,這個年代學校教的外語基本都是俄語。
兩輩子連一個俄語字母都沒寫過,跟他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就是家裏喂牛那個上粗下細的桶叫喂得羅。
這稱唿是來自俄語音譯。
至於什麽蘇維埃、布拉吉……
那關屌絲直男什麽事?
隻能說所幸現在的小學階段還沒開設外語,要不然自己想著直接讀初中的事兒,隻怕還得平添波折。
更何況,自己不想浪費上輩子學了十幾二十年的英語,雖然水平不怎麽樣,但是總歸超過現在絕大多數的國人吧。
隻是沒有接受過學校教育,真的等到以後突然展示出來,隻怕就很難規避某些可能存在的風險。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趁著自己現在還小,把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學習能力展示出來。
畢竟原身父親有留學的曆史,直接把英文啟蒙問題推給他就完事兒了。
剩下的,當然是書店買書,圖書館借書,甚至以後還有老師、教授也懂英文,自己自學外加跟他們請教,這就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
前者死無對證,後麵每個出處都清晰可查,外加著自己身份清白,又是個小孩子,做到這個程度就萬無一失了。
後麵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找到足夠多的人和物品自證清白。
自己都準備直接讀初中了,再天才一點,自學個外語什麽的能是多大的事兒呢。
更何況現在又沒人跟自己說,迴頭完全可以說,自己以為中學要學英語,本身有著基礎,想著先學起來,省得上學時候跟不上。
也沒人告訴我,上學是要學俄語啊。
別的書,李想國就看了一圈還是沒買,現在要樹立的是自己勤奮好學的人設,咱現在一點兒都不博學,更不多才。
看著有兼賣的文具,幹脆又買了些本子、鉛筆橡皮,再買了一瓶墨水,就出了書店。
最後一站,是兩益富煤油行。
本來是看著家裏馬燈沒多少油,想來買幾斤燈油。
不過近來,看到店裏有全新的進口銅汽燈,配件、維修工具也齊備。
他還是決定買一盞,再買了一打紗罩。
這東西夠亮,看書總比馬燈更合適。
畢竟以後難免有需要在外界看書的時候,但是四九城現在這電力條件……
自己這地兒也不是啥重點保障地區,估計晚上電力供應短期內也很難穩定下來。
自己這電費交了,隻怕不熬夜的時候,電燈都難得用上一次。
汽燈的亮度可是遠比煤油燈和蠟燭強得多。
當然這東西對普通人而言,最大的問題肯定是比馬燈費油太多。
一斤煤油夠普通人家用一個月半個月的,可是加到汽燈裏麵最多也就夠用三四天的。
更何況萬一紗罩壞了,還得再換新的紗罩,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所以普通人家一般也不大舍得拿這個當成照明工具。
不過耗油的問題自然是無所謂,本身用的時候也不算特別多。
畢竟相對煤油的價格,還是保護視力健康更重要。
買完汽燈,他又買了一桶二十斤裝的燈油。
後麵進入票證時代,煤油迴頭趁著沒進票證時代,多存一點就是了。
而且越往後,供電保障越好,停電時間也越少。
而且停電的時候,自己也未必還要看書什麽的。
這燈的用途也必然越來越小。
雖然這年代的紗罩是硝酸釷溶液浸泡的,有放射性。
不過隻要不長期接觸,甚至吸入唿吸道問題不大。
自己還有靜止空間能夠存放,就更不用在意了。
帶著東西出門,照例找地方,全收進空間。
這次他也算真的別無所求,這已經夠他很久了。
從空間取出地圖研究了一下,穿過幾條胡同,轉到地安門東皇城根一路向西。
一直騎到地安門西皇城根和皇城根路口停下來,開始沿著皇城根向南一條條胡同打聽過去。
讓李想國很無奈的是,路上遇見的不管年紀大小的男人警惕性都挺高的。
不少人聽他打聽張宗昌的老宅,往往都是一臉不善,上下審視打量一番,確認這就是個小孩子才作罷。
大多也隻冷漠地說一聲“不知道”,就扭頭不去看他。
甚至不少人話也不肯多聽,直接擺擺手打斷讓他走人。
他也不由得想起上輩子知乎上麵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某某地方的人怎麽樣?”
讓他迴答,他也隻能說:先看當地近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曆史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