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李想國走到後邊,去了那排屋子轉了一圈。


    東邊的三間跟自家的那個差不多少,隻是東西兩屋都盤了跟前麵廂房差不多的半截炕。


    西邊的屋子,進門是堂屋。


    隻在東屋的臥室放了一張床,別的就什麽東西也沒有了。


    不過相比之前的房子,這幾間房子的門窗都是裝的玻璃。


    而且天花板也都是用木板釘起來,然後麻灰打底找平,又粉刷了白灰。


    看上去平整更加白淨,也讓屋裏更加亮堂。


    加上都是朝南的房子,所以雖然前麵有抄手遊廊,房間裏采光也還可以,並不顯得昏暗。


    就是房間明顯比廂房的小,進深四米出頭兒,寬度也隻有三米左右,一間估摸著隻有十二三平米。


    李想國看著一間間的小房間,內心也在瘋狂吐槽。


    好羨慕那些小說裏的豬腳啊!


    動輒一間房,哪怕是廂房,五六十平米都是小的。


    就算是耳房,一間起碼也得有個四五十平米。


    您這房子比皇帝住的還牛逼啊。


    畢竟故宮的房子平均起來,一間都不到十五平方米。


    就算養心齋的臥室,也不過才十多平米……


    甚至還能把自己的房子改成上下兩層的。


    他就想問:您住的,不是四合院,您那房子是金鑾殿還是太廟吧?


    就著院裏正房,想改成雙層的都不大可能,更何況動不動就是廂房、耳房。


    廂房的間架稍高,平齊屋簷也不過三米出頭。


    誰跟你說,讓你按著房脊的高度來算房間高度的?


    這是北方,冬天要下雪上凍。


    房頂上除了不能像南方還能用明瓦增加室內采光。


    多半都得加層暖棚,上麵要鋪上一層厚厚的鋸末子或者草木灰保暖。


    就算沒這個,至少在房瓦下麵,也得鋪上一層灰泥,這一方麵是為了固定瓦片,另外也是為了保暖。


    很多小說上房揭瓦,偷看房間裏麵。


    這是tvb的電視劇看多了吧。


    有摳泥那閑工夫,你去戳窗戶紙不好麽?


    當然在一些皇家建築使用了明瓦,這跟普通人沒什麽關係的。


    別說在四九城,就算到了南極洲,人家也照樣能在屋頂裝上明瓦。


    畢竟,你燒不起煤炭,更燒不起木炭。


    普通人能做的,最多也就是用明瓦代替窗戶紙罷了。


    至於跨院這房子,因為規格就是後罩房的規格,更要矮上一頭,估摸著隻有廂房的耳房的高度。


    平齊著屋簷甚至都不到三米,想修個二層,那就隻能往下挖個地下室才行。


    房子小,雖然有六間,加起來估摸著也就隻有六七十平方的樣子。


    外加著房子高度也沒廂房那麽高,就顯得有些逼仄。


    另外一點就是,因為後麵是巷子。


    出於安全等因素,房子後麵沒開窗子,這也使得房間內的通風稍差。


    不過這點倒是可以克服。


    反正自己在院子裏了,以後多開窗通風透氣應該就能好些。


    最讓李想國滿意的是,東邊的廚房有水,每個房間都有電燈。


    這讓他感覺到稍微有那麽一絲現代文明的氣息。


    王湘也跟她說每個月會有人來收電費。


    這小半年沒交電費,也被斷電了。


    不過出差前,她來這裏,讓已經正式入職房管科的劉師傅他們抓緊時間把房子恢複原樣。


    正好收電費的路過,看到大門開著,過來想看看怎麽迴事兒。


    她也跟那人說了情況。


    收電費的說會跟領導反映一下。


    應該可以免除前幾個月欠的電費,然後重新供電。


    她還拉了電燈開關試了下,發現電燈真的亮了。


    這也意味著,從這個月開始,李想國就得自己交電費了。


    現在居民用電也沒有電表,所以采取的是包燈製。


    這幾間房裏一共有六盞燈。


    都是十五瓦的白熾燈泡,每個月每盞燈需要交一千塊的電費。


    所以李想國每個月需要支付六千塊錢的電費。


    如果沒遇到收電費的,那就要去街公所那裏找電力所的人繳費。


    如果三個月不交電費,會被斷電的。


    至於自來水的水費,這個階段是沒有的。


    都是付費安裝,免費使用的。


    甚至很多吃水困難的地方都是免費安裝,免費使用的。


    隻有到了六十年代開始,才會開始收費。


    不過也隻是按照人頭收費,又不考慮盈利問題,比起後世便宜很多。


    房子的東邊,靠近院牆的地方有一眼井,李想國也沒靠近去看。


    李父的信裏麵也提到過,這井水味道不好,煮飯燒菜是不行的。


    最多也就是打來澆澆菜園子,就是洗衣服水堿太大也不容易洗幹淨衣服。


    最後,兩個人去了後麵的角門,將門閂拿下來,就原路返迴去了前麵。


    這門在院子的西北角,如果把跨院和中院合起來看,倒也符合從前的規製,跟前麵的正門遙相唿應。


    不過畢竟是後門,也不可能走車或者是搬運大件的物品。


    所以這角門修得很窄,隻有七八十厘米的樣子,別說馬車,就算是兩個人並排都無法進入。


    車上東西粗粗地看過一遍,李想國讓他們把那兩個衣箱搬過來,擺到了廂房的臥室裏麵。


    再挑了個小點的陶缸擺到廚房,方便以後存點水,留著洗漱用。


    剩下的東西,除了臉盆和臉盆架,別的就沒讓他們搬下來了。


    後麵的房子兩個單眼灶也都裝著鍋,李想國也打定主意,以後就在那裏煮飯燒菜。


    也省得在廂房這裏做了什麽味道大的東西,還會出現哪些小說裏麵寫的,有不開眼的寡婦,孤老婆子上門討飯。


    自己有那些東西,就算吃不完,拿來喂狗不好嗎?


    廂房這裏的灶台就算了,即便怕火炕返潮或者冬天要燒炕取暖,最多也就是添一鍋水慢慢燒著唄。


    畢竟有空間,種下些糧食什麽的,想來燒灶的柴火是不會缺的。


    至於燒柴草木灰太多,那也無所謂。


    至少這麽大的一個園子,拿來肥田也挺好。


    甚至這後麵的巷子也要比前麵的胡同窄上很多,馬車根本就沒法在巷子裏調頭。


    幾個人搬了東西,全都放到了西邊空著的那個房間。


    原本這間,恐怕就是李父想用來當成書房的。


    不過看著書架,他也歎息一聲。


    之前聽王湘說過,原本有好幾個書架。


    上麵都是放著滿滿的書,現在不止書架隻剩一個,上麵的書連半個書架都沒放滿。


    剩下的,不是被他們給賣了就是被他們給拿來擦屁股、引火了。


    而且剩下的這些,也基本都是一些外文的圖書,不是俄語的,就是英語的。


    俄語兩輩子都沒學過,所以看不懂。


    英文書籍,李想國掃了一眼書名,看著也都像專業書。


    比如,《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這明顯就是一本冶金專業書嘛!


    抽出來翻了幾頁,他也確定,這本的確是阿曆斯布朗的英文譯本。


    也是當年梅益翻譯中文所用的版本,中譯本八年前就由新知書店出版發行。


    建國後,更是先後發行了五版,對國人影響至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成人的童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成人的童話並收藏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