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 作者:成人的童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覺醒來,窗簾縫隙內已經透進來一抹微白,顯然已經天亮了。
李想國推門出去,才發現天剛破曉。
初升的朝陽掛在天邊,隔著稀薄的朝霞,看上去一點也不刺眼,反倒像個鹹蛋黃一般。
入眼處一片銀裝素裹,李想國才知道昨夜下雪了。
用腳踢了下門前地上的雪,鬆軟的雪花隻在地麵上覆蓋上差不多一指厚。
難得沒有風,陽光也正好。
偶爾傳來不知名的鳥鳴聲,反倒愈加顯得寂靜。
李想國伸個懶腰,然後就在院子裏巡視了一圈。
新雪在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呻吟,在背後留下一串腳印。
聽到腳步聲,雞舍內的家禽也都躁動起來,不時傳出翅膀拍打聲,以及叫聲。
院子裏的雪地上能看到各種腳印,比較容易分辨的是排列細密的老鼠腳印,還有些不知名的小鳥的腳印。
所幸的是,沒看到有什麽大型動物留下來的痕跡。
李想國去拿了掃帚,沒一會兒就把院子裏的雪全都掃到院門口,在路上堆成一堆。
去倉房拿來木鍁,把雪鏟起來扔向路對麵的荒地。
揚起的飛雪徐徐散落,在陽光下,猶如一塊銀色的薄紗。
偶爾有飄落到臉上的雪沫子,還帶來絲絲的微涼。
裏麵夾雜的那些石塊以及雞屎什麽的飛出很遠,劃出一條拋物線落下來,砸進雪地,隨後消失不見。
鏟完雪,李想國也再接再厲,一口氣把門前這段路上的雪也掃到了路邊。
當然掃到的,其實是之前已經被踩實的雪地,真正的路麵還在這雪層的下麵。
路麵上這層雪殼被來迴踩踏以後,已經跟冰差不多了。
就算想挖個坑都得費上一把子力氣。
哪兒那麽容易清理掉。
也根本沒有清理的必要。
大半個冬天,不是風就是雪,村裏的路上最多也就是結成個雪殼子。
村外的路上,最高的雪崗子甚至會比人還高。
忙活這麽一大氣,李想國渾身發熱。
不過沒戴手套,兩隻手粘上了雪,早已經凍得通紅。
放下掃帚,把凍得發紅的雙手合攏送到嘴邊嗬了幾口氣。
直到手指不再僵硬,他才扛著掃帚往家走去。
視線所及路盡頭的遠山,也在這晨光中,呈現著淡淡的灰,猶如一張水墨畫。
昨天晚上吃的黏餅子,所以一直到現在也不怎麽餓。
李想國幹脆也先把家禽放出來,再把牛喂好,這才去洗漱一番,開始不緊不慢地準備自己的早飯。
確認過那團湯子麵已經化開,李想國在鍋裏添上兩瓢清水,開始燒起來。
等到水開以後,他從湯麵上扒下來兩塊拳頭大的湯子麵,用手搓成團放進鍋裏。
畢竟隻有一個人,所以他也隻搓了兩團就停下來。
湯子還是現吃現做的更好吃,做起來也不麻煩。
這麽兩團就足夠自己吃一頓的。
淺黃色的麵團進入開水鍋,表麵很快就被燙熟,變成了金黃色,猶如一塊半透明的蜜蠟。
麵團燙了兩分鍾左右,李想國就把它們用筷子紮住撈到邊上一個空盆裏。
用筷子把麵團搗碎並攪拌著,讓外表燙熟的麵和裏麵的生麵均勻地混合起來。
李想國再拿著勺子從鍋裏舀了開水澆到麵上,並且不斷地攪拌著。
直到湯子麵達到合適的稠度才停下來。
生的玉米粉基本沒什麽黏性,哪怕水磨磨出來的湯子麵也一樣。
直接用它攥湯子,很難形成長條,不等下鍋就都斷了。
即便下鍋以後也往往不等定型,就化到開水裏。
做出的就隻能是一鍋麵糊糊。
燙過的湯子麵,部分澱粉因為受熱會糊化,黏性增大。
這樣才能保證攥出的湯子綿長順滑,不容易斷裂。
下鍋的湯子也更堅韌耐煮,吃起來口感也更好。
畢竟不經過多次嚐試,也很難掌握內裏的各種細節。
即便李想國也是經曆了幾次失敗,外加向著鄰居的嬸子、伯母們請教,再多做了幾次掌握了這些關竅。
畢竟,即便腦子裏有相關的記憶,也不是什麽東西隻靠著看就能學會的。
不像上輩子時候,很多人已經放棄使用純手工的方法製作湯子。
都是使用類似手持餄絡床之類的工具來製作湯子。
外加著每年因為吃湯子之類的酵麵食物中毒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所以也不乏避之不及,幹脆不再吃湯子的。
這個年代,攥湯子需要使用湯子套。
湯子套是個一節手指長,兩端開口的圓錐體。
一般是用剪成扇麵形的鐵皮或者銅皮卷起來製成的。
樣子有些像蛋糕店的裱花嘴。
攥出的湯子粗細,是由湯子套較細一端的開口粗細決定的。
李想國向灶裏添了兩根木柴,保證了灶裏的火勢旺盛。
等到鍋裏的水再沸騰起來,把湯套夾到右手虎口裏邊,雙手交合摟起一團湯子麵,擺在胸前。
雙掌用力,手掌間的湯子麵受壓,就從湯套前麵的細孔被擠出來。
同時合抱的雙臂在身前劃了個半圓形。
這樣擠出的湯子就被甩出去,猶如一條黃色的彩帶直接落入他身前的開水鍋中。
反複重複操作,再用鍋鏟把不小心甩到鍋壁上的湯子條鏟到鍋裏。
還要輕輕攪動鍋裏的湯子,避免它們聚成一團,粘在一起。
沒一會兒,把湯麵全都攥好,李想國舀了點水,把盆子裏殘留的湯子麵都洗幹淨,攪拌一下,看盆裏沒了結塊的湯麵,就把水倒進鍋裏。
再攪拌幾下,煮了一會兒。
鍋裏的湯汁也變得有些粘稠起來,就像夠勾芡的羹湯一樣。
這才把鍋裏的湯子盛到盆子裏,端進了屋裏。
鍋裏添上兩瓢水,李想國也端著炕桌進了屋子準備吃飯。
早上沒再熱什麽幹糧,他是就著昨天晚上炒的鹹菜吃的這頓飯。
不吃幹的容易餓,他倒不太在意。
東北冬天隻吃兩頓飯是懶得做,外加著天太短省得一天光圍著鍋台轉。
真的到了搶種搶收的季節,半夜起火做飯吃宵夜也是常有的事兒。
又不是法律規定的,隻允許吃兩頓飯。
自己一孤家寡人,家裏又不缺吃的。
又是要長身體的年紀,管它兩頓三頓,隻要餓了就開火做飯。
畢竟,就算要躺平,也得有個好身體吧。
外加著自己一天閑的都五脊六獸了,做個飯不是還能打發時間嗎。
李想國裝了滿滿一大碗湯子。
能看出來,現在的湯子已經做得不錯了,至少品相看上去就很不錯。
用筷子隨便夾起一根,提起筷子,能看到這湯條比筷子還長。
夾在筷子上,顫顫巍巍的彈性十足。
吸到嘴裏,軟糯彈牙,帶著微微的酸味。
再吃口鹹菜,又是一番滋味。
李想國推門出去,才發現天剛破曉。
初升的朝陽掛在天邊,隔著稀薄的朝霞,看上去一點也不刺眼,反倒像個鹹蛋黃一般。
入眼處一片銀裝素裹,李想國才知道昨夜下雪了。
用腳踢了下門前地上的雪,鬆軟的雪花隻在地麵上覆蓋上差不多一指厚。
難得沒有風,陽光也正好。
偶爾傳來不知名的鳥鳴聲,反倒愈加顯得寂靜。
李想國伸個懶腰,然後就在院子裏巡視了一圈。
新雪在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呻吟,在背後留下一串腳印。
聽到腳步聲,雞舍內的家禽也都躁動起來,不時傳出翅膀拍打聲,以及叫聲。
院子裏的雪地上能看到各種腳印,比較容易分辨的是排列細密的老鼠腳印,還有些不知名的小鳥的腳印。
所幸的是,沒看到有什麽大型動物留下來的痕跡。
李想國去拿了掃帚,沒一會兒就把院子裏的雪全都掃到院門口,在路上堆成一堆。
去倉房拿來木鍁,把雪鏟起來扔向路對麵的荒地。
揚起的飛雪徐徐散落,在陽光下,猶如一塊銀色的薄紗。
偶爾有飄落到臉上的雪沫子,還帶來絲絲的微涼。
裏麵夾雜的那些石塊以及雞屎什麽的飛出很遠,劃出一條拋物線落下來,砸進雪地,隨後消失不見。
鏟完雪,李想國也再接再厲,一口氣把門前這段路上的雪也掃到了路邊。
當然掃到的,其實是之前已經被踩實的雪地,真正的路麵還在這雪層的下麵。
路麵上這層雪殼被來迴踩踏以後,已經跟冰差不多了。
就算想挖個坑都得費上一把子力氣。
哪兒那麽容易清理掉。
也根本沒有清理的必要。
大半個冬天,不是風就是雪,村裏的路上最多也就是結成個雪殼子。
村外的路上,最高的雪崗子甚至會比人還高。
忙活這麽一大氣,李想國渾身發熱。
不過沒戴手套,兩隻手粘上了雪,早已經凍得通紅。
放下掃帚,把凍得發紅的雙手合攏送到嘴邊嗬了幾口氣。
直到手指不再僵硬,他才扛著掃帚往家走去。
視線所及路盡頭的遠山,也在這晨光中,呈現著淡淡的灰,猶如一張水墨畫。
昨天晚上吃的黏餅子,所以一直到現在也不怎麽餓。
李想國幹脆也先把家禽放出來,再把牛喂好,這才去洗漱一番,開始不緊不慢地準備自己的早飯。
確認過那團湯子麵已經化開,李想國在鍋裏添上兩瓢清水,開始燒起來。
等到水開以後,他從湯麵上扒下來兩塊拳頭大的湯子麵,用手搓成團放進鍋裏。
畢竟隻有一個人,所以他也隻搓了兩團就停下來。
湯子還是現吃現做的更好吃,做起來也不麻煩。
這麽兩團就足夠自己吃一頓的。
淺黃色的麵團進入開水鍋,表麵很快就被燙熟,變成了金黃色,猶如一塊半透明的蜜蠟。
麵團燙了兩分鍾左右,李想國就把它們用筷子紮住撈到邊上一個空盆裏。
用筷子把麵團搗碎並攪拌著,讓外表燙熟的麵和裏麵的生麵均勻地混合起來。
李想國再拿著勺子從鍋裏舀了開水澆到麵上,並且不斷地攪拌著。
直到湯子麵達到合適的稠度才停下來。
生的玉米粉基本沒什麽黏性,哪怕水磨磨出來的湯子麵也一樣。
直接用它攥湯子,很難形成長條,不等下鍋就都斷了。
即便下鍋以後也往往不等定型,就化到開水裏。
做出的就隻能是一鍋麵糊糊。
燙過的湯子麵,部分澱粉因為受熱會糊化,黏性增大。
這樣才能保證攥出的湯子綿長順滑,不容易斷裂。
下鍋的湯子也更堅韌耐煮,吃起來口感也更好。
畢竟不經過多次嚐試,也很難掌握內裏的各種細節。
即便李想國也是經曆了幾次失敗,外加向著鄰居的嬸子、伯母們請教,再多做了幾次掌握了這些關竅。
畢竟,即便腦子裏有相關的記憶,也不是什麽東西隻靠著看就能學會的。
不像上輩子時候,很多人已經放棄使用純手工的方法製作湯子。
都是使用類似手持餄絡床之類的工具來製作湯子。
外加著每年因為吃湯子之類的酵麵食物中毒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所以也不乏避之不及,幹脆不再吃湯子的。
這個年代,攥湯子需要使用湯子套。
湯子套是個一節手指長,兩端開口的圓錐體。
一般是用剪成扇麵形的鐵皮或者銅皮卷起來製成的。
樣子有些像蛋糕店的裱花嘴。
攥出的湯子粗細,是由湯子套較細一端的開口粗細決定的。
李想國向灶裏添了兩根木柴,保證了灶裏的火勢旺盛。
等到鍋裏的水再沸騰起來,把湯套夾到右手虎口裏邊,雙手交合摟起一團湯子麵,擺在胸前。
雙掌用力,手掌間的湯子麵受壓,就從湯套前麵的細孔被擠出來。
同時合抱的雙臂在身前劃了個半圓形。
這樣擠出的湯子就被甩出去,猶如一條黃色的彩帶直接落入他身前的開水鍋中。
反複重複操作,再用鍋鏟把不小心甩到鍋壁上的湯子條鏟到鍋裏。
還要輕輕攪動鍋裏的湯子,避免它們聚成一團,粘在一起。
沒一會兒,把湯麵全都攥好,李想國舀了點水,把盆子裏殘留的湯子麵都洗幹淨,攪拌一下,看盆裏沒了結塊的湯麵,就把水倒進鍋裏。
再攪拌幾下,煮了一會兒。
鍋裏的湯汁也變得有些粘稠起來,就像夠勾芡的羹湯一樣。
這才把鍋裏的湯子盛到盆子裏,端進了屋裏。
鍋裏添上兩瓢水,李想國也端著炕桌進了屋子準備吃飯。
早上沒再熱什麽幹糧,他是就著昨天晚上炒的鹹菜吃的這頓飯。
不吃幹的容易餓,他倒不太在意。
東北冬天隻吃兩頓飯是懶得做,外加著天太短省得一天光圍著鍋台轉。
真的到了搶種搶收的季節,半夜起火做飯吃宵夜也是常有的事兒。
又不是法律規定的,隻允許吃兩頓飯。
自己一孤家寡人,家裏又不缺吃的。
又是要長身體的年紀,管它兩頓三頓,隻要餓了就開火做飯。
畢竟,就算要躺平,也得有個好身體吧。
外加著自己一天閑的都五脊六獸了,做個飯不是還能打發時間嗎。
李想國裝了滿滿一大碗湯子。
能看出來,現在的湯子已經做得不錯了,至少品相看上去就很不錯。
用筷子隨便夾起一根,提起筷子,能看到這湯條比筷子還長。
夾在筷子上,顫顫巍巍的彈性十足。
吸到嘴裏,軟糯彈牙,帶著微微的酸味。
再吃口鹹菜,又是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