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天,蘇軾巡察鹽池,順便到鄉下走訪,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孩子偷偷舔鄰居家曬在外麵的鹹魚,好奇之下,便問其故,原來他們家竟然是私自煮鹽的鹽販子,他的母親避著村人,到海岸另一側的山崖之間偷偷架鍋煮鹽,他的父親就在家做鹽布,或者將鹽仔細縫進衣衫之中,然後挑著貨擔,到缺鹽的地方去賣鹽。可是蘇軾正在改革泉州府的鹽政,增加了巡查的公人、衙役,緝捕了大批私鹽販子,就算是像他爹爹這樣小心,也被官府訓練出來的獵狗捉了出來。一家之主被抓,母親六神無主,躺在家中唉聲嘆氣,他又餓又暈,才做了錯事。他們家雖然煮私鹽販賣,卻還是窮得家徒四壁,自己都捨不得吃鹽,孩子已經許久沒吃過有鹽味的食物了。
蘇軾因此十分感傷,將此事記述下來,寫成一篇《水調歌頭》,這首詞用詞雖然質樸無華,卻字字椎心泣血,上闋還帶著輕快愉悅,寫自己巡察時見到鹽池增產,十分開心,展望未來,覺得將來人人都能有大把的食鹽吃,覺得自己做官已經無愧。下闋開頭一句便急轉直下,引入在村中看到的這一幕,又提到改革鹽政的艱難險阻,層層遞進,剝開了盛世表象的華美外衣,殘酷而鮮血淋漓。
因為福建路沒有《和樂小報》,所以他的詞作最早都是發表在廣南東路的《和樂小報》上,然後由百姓和歌女們傳播開來,再次在《和樂小報》的主刊上發表,為全國人民所知。因為他獨特的風格以及詩詞中強烈的情感,能讓人們代入現實,感觸良多,因此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為文壇所喜。
自此之後,人們才漸漸認同蘇軾幾年前便已提出過的作詞理論,紛紛開始同類創作,而蘇軾,也不斷創新,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優秀詩詞。在他之前,詞作多為應歌而作的曲子詞,主要寫纏綿悱惻的男女相思,寫樽前月下的傷情離別,由他開始,從應歌而作迴歸到表現自我,並從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使用記實的手法,緣情言誌,麵向個人生活與社會現實,擴大了詞的意境。
這一年,是他文學作品開始井噴式發表的一年,也是他的個人風格開始改變,思想趨向成熟穩定的一年,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策論文章,都寫得精妙卓絕。就連文壇巨擘歐陽修都感嘆不已,認為新一代的文壇巨星已經出世,他的父親蘇洵,如今赫赫有名的歷史學者,也對兒子的成長表示了讚賞。
蘇軾的名聲越來越大,泉州府的百姓都知道了他們的太守乃是一個大詩人,十分崇拜,卻苦於無法直接看到他的最新作品,便有些不滿張家對福建路印刷業的把控,議論紛紛,希望《和樂小報》也能入駐福建路,最好將總部設在泉州府,免得第一次發表蘇軾詞作的榮譽落在隔壁的廣南東路頭上。
藉此機會,李書文前去張家談判,以極大的誠意邀約張家建立福建路的印刷行會,表示願意將趙家書籍鋪的最新印刷技術分享給他們,授權他們刊刻趙家書籍鋪的一些獨家書籍。這一洽談,也開始讓張家重視起版權問題,預備聯合印刷界同仁,聯名上書,敦促朝廷將著作版權法律的確立提上日程。
王弗對此渾然不知,因為她們已經進入武夷山地界,走入了另一個神奇的世界。
第187章 春去也
武夷山群山綿延, 林深樹密, 泉鳴空穀,幽靜寂寥, 清風徐來,吹開濃得像牛乳一般的霧氣, 顯露出底下的真麵目, 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巨樹虯結糾纏,縱橫交錯,宛如蛟龍盤繞, 互相依存又互相絞殺。地麵上是潮濕腐敗的枯葉,踩上去便「吱」地一聲冒出水來,碩大的螞蟻和蜘蛛,還有一些昆蟲, 絲毫不怕人, 大搖大擺地從腳上爬過去。
樹林間颯颯作響, 不一會兒,一些野生動物便穿過低矮的樹叢, 從林間小徑悠閑自在地走過去, 龍香蘭帶著他們從山林間穿過,神色虔誠而認真, 口中念念有詞,聽說是在祈禱森林中的山神保佑他們平安迴家。
「這裏很多豺狼虎豹的,還有許多毒蛇毒蟲,咬一口就沒命了, 所以你們千萬小心,可別被大霧迷了眼,掉了隊。」
阿棄牽著王弗的手,他倒也有骨氣,有了幾天,腳上磨出了不少水泡,還是堅持自己走,隻是現在小臉煞白,除了走路,半點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王弗其實也很難受,她的病斷斷續續的,每天都在喝藥,但不見什麽起色,隻能勉強維持幾個時辰有力氣趕路。
王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提醒一次,畢竟有的學生也是第一次到這樣的原始森林來考察,經驗不足,萬一出了意外,王弗也不能擔保沒事,隻能用塗了桐油的厚布做成雨衣,又把手腳全部綁緊,不讓蚊蟲有丁點鑽空子的機會。
「沿路看見的東西,能採樣的就採樣,不能採樣的就畫下來,注意腳下,千萬不要被毒蟲咬了。」
「是!」青年們此起彼伏的聲音在樹林中響起,他們對此次出行,顯然寄予厚望,想要深入了解這個外人鮮少涉足的世外桃源。
「阿棄,怎麽樣?」
「阿娘,這裏真有老虎嗎?」阿棄小口小口地喝著水,隨手揪下一塊肉脯塞進嘴裏,他小時候聽過很多有關老虎的故事,王弗還畫過手動動畫給他看,在他的想像中,老虎可能是萌係長相,所以一點都不害怕。
說實話,王弗還沒見過真老虎,她從來不去動物園,到了古代,也不是隨便上山就能碰上「打虎英雄」的,宋人的筆記裏,老虎出現的頻率極高,背景為宋代的名著《水滸傳》,就有四個人打過老虎,所以這時的森林中應該是有很多老虎生活著的。
蘇軾因此十分感傷,將此事記述下來,寫成一篇《水調歌頭》,這首詞用詞雖然質樸無華,卻字字椎心泣血,上闋還帶著輕快愉悅,寫自己巡察時見到鹽池增產,十分開心,展望未來,覺得將來人人都能有大把的食鹽吃,覺得自己做官已經無愧。下闋開頭一句便急轉直下,引入在村中看到的這一幕,又提到改革鹽政的艱難險阻,層層遞進,剝開了盛世表象的華美外衣,殘酷而鮮血淋漓。
因為福建路沒有《和樂小報》,所以他的詞作最早都是發表在廣南東路的《和樂小報》上,然後由百姓和歌女們傳播開來,再次在《和樂小報》的主刊上發表,為全國人民所知。因為他獨特的風格以及詩詞中強烈的情感,能讓人們代入現實,感觸良多,因此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為文壇所喜。
自此之後,人們才漸漸認同蘇軾幾年前便已提出過的作詞理論,紛紛開始同類創作,而蘇軾,也不斷創新,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優秀詩詞。在他之前,詞作多為應歌而作的曲子詞,主要寫纏綿悱惻的男女相思,寫樽前月下的傷情離別,由他開始,從應歌而作迴歸到表現自我,並從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使用記實的手法,緣情言誌,麵向個人生活與社會現實,擴大了詞的意境。
這一年,是他文學作品開始井噴式發表的一年,也是他的個人風格開始改變,思想趨向成熟穩定的一年,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策論文章,都寫得精妙卓絕。就連文壇巨擘歐陽修都感嘆不已,認為新一代的文壇巨星已經出世,他的父親蘇洵,如今赫赫有名的歷史學者,也對兒子的成長表示了讚賞。
蘇軾的名聲越來越大,泉州府的百姓都知道了他們的太守乃是一個大詩人,十分崇拜,卻苦於無法直接看到他的最新作品,便有些不滿張家對福建路印刷業的把控,議論紛紛,希望《和樂小報》也能入駐福建路,最好將總部設在泉州府,免得第一次發表蘇軾詞作的榮譽落在隔壁的廣南東路頭上。
藉此機會,李書文前去張家談判,以極大的誠意邀約張家建立福建路的印刷行會,表示願意將趙家書籍鋪的最新印刷技術分享給他們,授權他們刊刻趙家書籍鋪的一些獨家書籍。這一洽談,也開始讓張家重視起版權問題,預備聯合印刷界同仁,聯名上書,敦促朝廷將著作版權法律的確立提上日程。
王弗對此渾然不知,因為她們已經進入武夷山地界,走入了另一個神奇的世界。
第187章 春去也
武夷山群山綿延, 林深樹密, 泉鳴空穀,幽靜寂寥, 清風徐來,吹開濃得像牛乳一般的霧氣, 顯露出底下的真麵目, 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巨樹虯結糾纏,縱橫交錯,宛如蛟龍盤繞, 互相依存又互相絞殺。地麵上是潮濕腐敗的枯葉,踩上去便「吱」地一聲冒出水來,碩大的螞蟻和蜘蛛,還有一些昆蟲, 絲毫不怕人, 大搖大擺地從腳上爬過去。
樹林間颯颯作響, 不一會兒,一些野生動物便穿過低矮的樹叢, 從林間小徑悠閑自在地走過去, 龍香蘭帶著他們從山林間穿過,神色虔誠而認真, 口中念念有詞,聽說是在祈禱森林中的山神保佑他們平安迴家。
「這裏很多豺狼虎豹的,還有許多毒蛇毒蟲,咬一口就沒命了, 所以你們千萬小心,可別被大霧迷了眼,掉了隊。」
阿棄牽著王弗的手,他倒也有骨氣,有了幾天,腳上磨出了不少水泡,還是堅持自己走,隻是現在小臉煞白,除了走路,半點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王弗其實也很難受,她的病斷斷續續的,每天都在喝藥,但不見什麽起色,隻能勉強維持幾個時辰有力氣趕路。
王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提醒一次,畢竟有的學生也是第一次到這樣的原始森林來考察,經驗不足,萬一出了意外,王弗也不能擔保沒事,隻能用塗了桐油的厚布做成雨衣,又把手腳全部綁緊,不讓蚊蟲有丁點鑽空子的機會。
「沿路看見的東西,能採樣的就採樣,不能採樣的就畫下來,注意腳下,千萬不要被毒蟲咬了。」
「是!」青年們此起彼伏的聲音在樹林中響起,他們對此次出行,顯然寄予厚望,想要深入了解這個外人鮮少涉足的世外桃源。
「阿棄,怎麽樣?」
「阿娘,這裏真有老虎嗎?」阿棄小口小口地喝著水,隨手揪下一塊肉脯塞進嘴裏,他小時候聽過很多有關老虎的故事,王弗還畫過手動動畫給他看,在他的想像中,老虎可能是萌係長相,所以一點都不害怕。
說實話,王弗還沒見過真老虎,她從來不去動物園,到了古代,也不是隨便上山就能碰上「打虎英雄」的,宋人的筆記裏,老虎出現的頻率極高,背景為宋代的名著《水滸傳》,就有四個人打過老虎,所以這時的森林中應該是有很多老虎生活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