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能教天下人都能嚐到這甘美的滋味……」
「應該不遠了,今年廣南僅一座莊園就出產了一萬斤上好霜糖,品質堪比貢品,價格也不會太貴,八月中秋,應該能運到汴梁,端上百姓們的餐桌。以後,這種新的製糖方法也會流傳出來,到時候製糖的多了,價錢就下來了。」
「十娘啊,」蘇軾喟嘆一聲,「你總是能想到我前麵。」
「這是給你補充體力的,喝完了就起來幹活吧!」王弗俏皮一笑,把他拉起來,蘇軾假裝沒站穩,倒在她身上,竟然厚著臉皮說:「為夫走不動道了,娘子背我去。」
「蘇軾。」
「哎——」蘇軾猛地站直了身子,正色道:「咱們還是去看看外頭的情況吧。」
如陳家村一般,這裏許多人原先沒有防疫的意識,甚至於,他們的衛生習慣更加糟糕,由於是城鎮,很多地方的溝渠、管道堵塞,衙門也沒有錢去疏通,導致他們的用水非常緊張,許多人家在家裏偷偷打井取水。但打井耗費之巨,不是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沒錢的就隻能到城外河邊擔水喝,因此有了一門新生意,一文錢買一擔水。
他們不光喝河裏的露天水,有時候水擔迴去,沒有柴火燒水,就隻能喝生水,入夏以來,貪涼喝冷水的更多,得病的陸續出現,人們也習以為常,都以為是尋常的鬧肚子。
一天下來,到了晚上,還有住的遠的人陸陸續續到來,症狀較輕的,王弗就讓他們領了藥迴去閉門休養,症狀較重的,就留下來隔離。由於是初發階段,先前死去的患者是年紀較大而且身體本就不好的,剩下的還有治癒的希望。
晚上,王弗召集學生們開研討會,確定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安排,所有人都覺得,以前認為瘟疫可怕,不可戰勝,可在老師的身後,他們看得到希望的光芒,就好像她的名字一樣,避禍而趨福。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鬥誌,其實從學醫的那一刻起,為生民立命,就成了他們終生的格言,而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他們漸漸懂得了,如何去做。
一直到八月,阿棄都沒能等迴蘇軾和王弗。
有人說,香溪縣一帶瘟疫大爆發,簽判和夫人極力拯救患了病的百姓,卻終究不能違逆天意,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也有人說,遠遠地能看見香溪縣終日焚燒著什麽東西,恐怕就是死去百姓的屍體,那黑煙滾滾,好似黃泉煉獄。
七喜牽著阿棄,帶他去府衙檢疫,路上阿棄聽到了這些傳言,仰著頭問:「七喜姨姨,他們說的是真的嗎?」
「阿棄不要擔心,他們都是不知內情的路人,雖然我也很久沒有收到娘子傳來的消息了,但我有眼睛,看得到每天大車大車運出城的藥材。你看,府城都已經開始檢疫了,說不定這場瘟疫正在擴散,娘子他們做的,是最危險的事,也是最正確的事,他們是在為身後的人,求一個太平人間。」
阿棄的眼睛濕潤了,對七喜說:「阿棄長大了,也要和阿娘、爹爹一樣。」
「不必等你長大喲,任何事情,都是從眼前做起的,譬如你現在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讓你爹爹阿娘沒有後顧之憂,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幾天後,中秋佳節之際,蘇洵與蘇轍對月懷遠,想到在鳳翔做官而沒有寄信迴來的蘇軾,忍不住作詩聊表思念,連程氏都忍不住感慨:「十娘這是做什麽去了?連中秋節都忘了麽?」
直到蘇軾的快馬信件《上鳳翔府疫情第一表》飛入汴梁皇宮,人們這才知曉:鳳翔府發生瘟疫已經兩月有餘。
朝野震動。
但當仁宗戰戰兢兢地拆開奏摺,卻發現,蘇軾為了照顧他的情緒,起手第一句就是疫情已經控製住了,讓他不要擔心。
朝野譁然。
仁宗屏住唿吸,向後麵看去,奏摺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記述了鳳翔府陳家村到香溪縣一帶發現疾疫症狀,宋明太守安排蘇軾主理此事,蘇軾與其夫人王氏便帶領濟世醫學院的大夫們,火速趕往重災區進行救治。疾疫雖猛於虎,卻憚於人的威勢,經過他們長達兩月的研究和救治,耗費藥材無數,最終將鳳翔府疫災區的死亡人數,控製在了百人之內。
之所以在中秋上表,不僅是因為疫情才穩定不久,也是蘇軾認為,值此團圓佳節,應當教全天下的百姓知道這個好消息,知道疾疫可以戰勝,知道何種不良習慣與環境容易滋生疾疫,知道罹患疾疫初期該上報官府,隔離就醫,知道就算到了膏肓之際,也可以有力迴天。
朝野為之一振。
第166章
仁宗獎賞蘇軾和整個鳳翔府衙門的旨意一下來, 所有人都像過了年一般,歡唿雀躍,他們這兩個月, 過的可真不是人過的日子,他們付出的辛苦,也值得所有人的敬佩和誇獎。
眾人迴到鳳翔府, 宋太守特意給大家放了假, 蘇軾的假期最長,足足有一個月。
蘇軾從衙門趕迴了家, 本幻想著兩個月不見的阿棄會撲上來抱住他的大腿痛哭流涕,可沒想到, 一進門就隻有冷冷清清的院子在等著他。
問了正在打瞌睡的門子,他說:「唉喲!是大官人迴來了!可不巧, 上午娘子迴來,大家都說要去慶祝一番,於是全家上下、醫學院的老師, 還有隔壁的學生們,都去了和樂樓吃席了!」
「應該不遠了,今年廣南僅一座莊園就出產了一萬斤上好霜糖,品質堪比貢品,價格也不會太貴,八月中秋,應該能運到汴梁,端上百姓們的餐桌。以後,這種新的製糖方法也會流傳出來,到時候製糖的多了,價錢就下來了。」
「十娘啊,」蘇軾喟嘆一聲,「你總是能想到我前麵。」
「這是給你補充體力的,喝完了就起來幹活吧!」王弗俏皮一笑,把他拉起來,蘇軾假裝沒站穩,倒在她身上,竟然厚著臉皮說:「為夫走不動道了,娘子背我去。」
「蘇軾。」
「哎——」蘇軾猛地站直了身子,正色道:「咱們還是去看看外頭的情況吧。」
如陳家村一般,這裏許多人原先沒有防疫的意識,甚至於,他們的衛生習慣更加糟糕,由於是城鎮,很多地方的溝渠、管道堵塞,衙門也沒有錢去疏通,導致他們的用水非常緊張,許多人家在家裏偷偷打井取水。但打井耗費之巨,不是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沒錢的就隻能到城外河邊擔水喝,因此有了一門新生意,一文錢買一擔水。
他們不光喝河裏的露天水,有時候水擔迴去,沒有柴火燒水,就隻能喝生水,入夏以來,貪涼喝冷水的更多,得病的陸續出現,人們也習以為常,都以為是尋常的鬧肚子。
一天下來,到了晚上,還有住的遠的人陸陸續續到來,症狀較輕的,王弗就讓他們領了藥迴去閉門休養,症狀較重的,就留下來隔離。由於是初發階段,先前死去的患者是年紀較大而且身體本就不好的,剩下的還有治癒的希望。
晚上,王弗召集學生們開研討會,確定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安排,所有人都覺得,以前認為瘟疫可怕,不可戰勝,可在老師的身後,他們看得到希望的光芒,就好像她的名字一樣,避禍而趨福。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鬥誌,其實從學醫的那一刻起,為生民立命,就成了他們終生的格言,而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他們漸漸懂得了,如何去做。
一直到八月,阿棄都沒能等迴蘇軾和王弗。
有人說,香溪縣一帶瘟疫大爆發,簽判和夫人極力拯救患了病的百姓,卻終究不能違逆天意,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也有人說,遠遠地能看見香溪縣終日焚燒著什麽東西,恐怕就是死去百姓的屍體,那黑煙滾滾,好似黃泉煉獄。
七喜牽著阿棄,帶他去府衙檢疫,路上阿棄聽到了這些傳言,仰著頭問:「七喜姨姨,他們說的是真的嗎?」
「阿棄不要擔心,他們都是不知內情的路人,雖然我也很久沒有收到娘子傳來的消息了,但我有眼睛,看得到每天大車大車運出城的藥材。你看,府城都已經開始檢疫了,說不定這場瘟疫正在擴散,娘子他們做的,是最危險的事,也是最正確的事,他們是在為身後的人,求一個太平人間。」
阿棄的眼睛濕潤了,對七喜說:「阿棄長大了,也要和阿娘、爹爹一樣。」
「不必等你長大喲,任何事情,都是從眼前做起的,譬如你現在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讓你爹爹阿娘沒有後顧之憂,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幾天後,中秋佳節之際,蘇洵與蘇轍對月懷遠,想到在鳳翔做官而沒有寄信迴來的蘇軾,忍不住作詩聊表思念,連程氏都忍不住感慨:「十娘這是做什麽去了?連中秋節都忘了麽?」
直到蘇軾的快馬信件《上鳳翔府疫情第一表》飛入汴梁皇宮,人們這才知曉:鳳翔府發生瘟疫已經兩月有餘。
朝野震動。
但當仁宗戰戰兢兢地拆開奏摺,卻發現,蘇軾為了照顧他的情緒,起手第一句就是疫情已經控製住了,讓他不要擔心。
朝野譁然。
仁宗屏住唿吸,向後麵看去,奏摺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記述了鳳翔府陳家村到香溪縣一帶發現疾疫症狀,宋明太守安排蘇軾主理此事,蘇軾與其夫人王氏便帶領濟世醫學院的大夫們,火速趕往重災區進行救治。疾疫雖猛於虎,卻憚於人的威勢,經過他們長達兩月的研究和救治,耗費藥材無數,最終將鳳翔府疫災區的死亡人數,控製在了百人之內。
之所以在中秋上表,不僅是因為疫情才穩定不久,也是蘇軾認為,值此團圓佳節,應當教全天下的百姓知道這個好消息,知道疾疫可以戰勝,知道何種不良習慣與環境容易滋生疾疫,知道罹患疾疫初期該上報官府,隔離就醫,知道就算到了膏肓之際,也可以有力迴天。
朝野為之一振。
第166章
仁宗獎賞蘇軾和整個鳳翔府衙門的旨意一下來, 所有人都像過了年一般,歡唿雀躍,他們這兩個月, 過的可真不是人過的日子,他們付出的辛苦,也值得所有人的敬佩和誇獎。
眾人迴到鳳翔府, 宋太守特意給大家放了假, 蘇軾的假期最長,足足有一個月。
蘇軾從衙門趕迴了家, 本幻想著兩個月不見的阿棄會撲上來抱住他的大腿痛哭流涕,可沒想到, 一進門就隻有冷冷清清的院子在等著他。
問了正在打瞌睡的門子,他說:「唉喲!是大官人迴來了!可不巧, 上午娘子迴來,大家都說要去慶祝一番,於是全家上下、醫學院的老師, 還有隔壁的學生們,都去了和樂樓吃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