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弗並不是在貶損王安石,相反的,她十分尊重並敬佩王安石,一個能夠在封建時代說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人,註定是這個時代最璀璨的明星。


    王安石的變法並不是完全不可取,隻是很多因素雜糅其中,造成了最終的失敗。就連歷史上的蘇軾,也不是王安石變法的堅決反對者,而是認為應該辯證看待他的變法。在王安石掌政時,他因反對新法獲罪,掌政權迴到他所在的舊黨時,他又因為維護王安石留下的某些好政策而被排擠。在王安石人生的最後時期,兩人一笑泯恩仇,成了朋友。


    但是,在這個家裏,有一個人對王安石是非常厭惡的,那就是蘇洵。


    蘇洵一向與張方平有書信來往,而張方平曾與王安石共事,在監考的時候發生了矛盾,張方平因此對王安石的人品產生了質疑。他把與王安石相處的往事說給蘇洵聽,而蘇洵其人極擅長看人,從中看出了王安石將會掀起歷史的波瀾,對他自然就沒了好印象。


    王弗本想趁著王安石在東京的時候與他接觸一下,沒想到王安石此人油鹽不進,不愛美食和美酒,生活簡樸,也不愛出門遊冶消遣,隻喜歡在家寫文


    章日記,很多想要求見他的大臣都被拒之門外。


    某天王弗去佛寺上香,「撞見」了王安石的妻子吳氏,兩人有過短暫的交流。吳氏敦厚和藹,對王弗很是客氣,當王弗提起自己是蘇家女眷時,吳氏很驚訝地說:「官人曾向我提起您的丈夫,認為他是一個人才,將來必有所成。」


    「哪裏,哪裏,王公過獎了,論為政的才能,王公才是舉朝盡知的能人——」


    「阿娘,天色不早了,我們該迴家了,不然爹爹和妹妹在家又要挨餓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走上前來,他頭戴方巾,穿著藍色直,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膚色極白,眉宇間有股散不開的鬱色。


    少年相貌堂堂,身材也很高大,是時人欣賞的美少年。王弗的視線在他身上短暫停留,便很快挪開了。


    這是王安石的次子王雱,一個悲情天才,二十歲前已著書數萬言,二十三歲中進士,三十三歲因心疾去世。在他如同流星般短暫的人生中,卻留下了輝煌燦爛的著作,根據記載,他因為想要幫助王安石打擊呂惠卿,羅織罪名陷害他,卻被呂惠卿抓住把柄肆意羞辱,王安石得知此事,嚴厲批評了王雱,彼時王雱已患疽癰,參與新法變革心理壓力也大,再加上他從小敏感多思,不幸英年早逝。


    吳氏向王弗告辭離去,少年王雱一隻手扶著她,一隻手撐著傘遮擋風雪,偶爾低頭耳語兩句,並未迴頭。


    王弗雙手合十,向佛祖祈求家人平安,卻聽見旁邊的小沙彌雙雙耳語,說:「王夫人真可憐啊,都來了這麽多迴了,想必還是放不下她那早夭的兒子吧?」


    連這細碎的耳語聲,也彌散在風雪中了。


    二月初,宋氏發的第二封信也到了東京,王弗接到消息,開始打掃房間,探聽書院,為迎接王映之和王瑭做準備,對了,還有王琨。


    宋氏在信中還說王傑和李氏因為十九娘私自離家,勃然大怒,恐怕也寫了信來質問,讓王弗為冬郎在王方麵前多說兩句好話,畢竟他們兩個跑了,肯定是冬郎攛掇才能成的。


    至於王映之的婚事,她和蘇軾一個看法,希望王弗能在新科進士或者進京趕考的學子間幫王映之物色一個。冬郎的學業,如果王方和蘇軾有時間,就拜託他們倆指點一二,如果沒時間,隨便找間臨近的書院塞進去,等他哥哥考完試再教訓他。


    王弗讀完信,不禁莞爾。


    旱路旅行是很難熬的,一行人走走停停,在距離開封府大概十幾天路程的時候,有兩個學生相繼患上風寒,他們幹脆就住進了一間寺院,稍作調整。這時已經是二月中旬,山上開遍了茶花、桃花和梨花,風景如畫,長途旅行帶來的疲勞和倦怠都被一洗而空。


    恰巧山寺後頭有一片崖洞,洞中有奇形怪狀的鍾乳石,王弗常說,要對自然保持敬畏心和好奇心,遇上不可思議的現象可以試著用自己的知識去探索其中的奧妙。其實有些古籍對洞中生長鍾乳石的現象也作了闡釋,隻不過他們認為,或許有更好的解釋,於是開始就地研究起這裏的山洞和人文風情。


    「這裏的石碑銘文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咱們拓印下來,迴去找先生看看。」


    「寺廟建在山崖之間,卻穩如泰山,用到的材料和建築學原理也值得研究,咱們把這裏畫下來,迴去向先生討教。」


    學生們每日在寺裏四處遊走,觀察周圍的一切。映之和王瑭無所事事,有時候也會到山下兩裏地的草市遊玩。


    這一天他們倆又溜出去玩,沒想到突然下了大雨,兩人躲在路旁的驛站裏,等著雨停,不多時,天色漸暗,可是雨還沒有要停的意思。


    忽然一陣牛鈴聲,朦朧雨霧中走來一輛破爛的牛車,緇衣老者坐在前頭趕


    車,身上都濕透了。


    「店家,快燒一盆熱水來,我們家小娘子淋了雨染了風寒!」


    驛站的門子跑進去燒熱水,映之見那牛車上走下來一對中年夫妻,最後下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懷裏抱著個七八歲的女童。他們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女童懨懨的,臉色煞白。少年頭上戴著鬥笠,看不清麵容,想必是為了給懷中的女童遮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穿之東坡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奚月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奚月宴並收藏宋穿之東坡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