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看他說得興起,咳嗽兩聲,覷了他一眼「既然《和樂小報》早在京中傳揚開來,怎麽沒見你早說?」


    晁安訕笑「奴婢尋思著這都是升鬥小民取樂的玩意兒,不登大雅之堂,怎敢輕易在官家麵前胡說?」


    「這就是你『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原因,」仁宗用手指了指桌上範仲淹的奏章,「範仲淹說,這小報做得好,可以教化百姓,使人明理、懂法、向善。朝廷律令若是刊登在上麵,可在數月之間廣達鄉野,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看得到朝廷邸報的,可是少數人。」


    曹皇後十分聰明,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問仁宗「範大人是建議朝廷自己辦報?可是官家,不說主持辦報的賢才能手,就說這紙和雕版,耗費之巨,國庫可承擔不了。」


    仁宗愁上眉頭,顯然他已經考慮過了,朝廷的確不可能像《和樂小報》一樣,賣報紙吧,官府威嚴何在?要是白送的話,那豈不是血本無歸?


    愁歸愁,仁宗還是讓晁安把《和樂小報》送到了館閣,讓那些翰林學士解讀。


    稍後為你更新


    第77章


    範純仁來益州府後, 文同、沈括和蘇軾帶著他出去逛了逛, 也不知道去了哪, 迴來之後感情進步飛速。可能他們家裏都有做官的,


    也算是有些來往,很快就能混到一起去。


    不過範純仁還是牢記自己的使命, 以談正事為要, 跟王方說了範仲淹上奏摺為他們家請求賞賜的事,


    估摸著朝廷諭令很快就能下來。水泥和蜂窩煤已經開始生產了,範仲淹打算為鄧州府先訂一批水泥,他們的府衙年久失修, 到處漏水,官吏們都已經抱怨很多次了,


    有時甚至懶得到府衙上工, 畢竟他們也不用打卡,份內的事做了就行。


    王浮一下子就明白過來,範仲淹這是在樹立典型,連府衙都用了這種最新的建築材料,其他需要的人自然也打消了疑慮,怪不得這時候很多官員在任上幹了什麽大事,


    都要蓋個樓、立個碑,請當地有名的文人學者吟詩作賦,比如滕子京造的嶽陽樓, 這也是一種gg啊。這宣傳做得好,還能吸引文人騷客前來旅遊呢!


    嘖嘖, 大佬就是大佬!


    林洋派了自己手下的人跟著範純仁一起迴來的,在仁宗的旨意還沒下來之前,能多撈點就多撈點,萬一仁宗又要搞什麽「水泥專賣」,那他們就吃虧了。雖然範仲淹保證過仁宗一定會同意他的建議,而所有人,包括王方都很認可仁宗是一位宅心仁厚的皇帝,王浮還是有些擔心。


    一旦涉及官方,王家人再想抽身,就難了。王方倒是樂觀,因為王浮異於常人的見識和智慧,王家已經走在風口浪尖上了,此時再退縮也沒什麽用,還不如跟著朝廷幹,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報國」,甚至還能得到官家的庇護,對毫無根基的王家來說,是好事。


    更何況,和範仲淹這位大佬上了同一條船,王浮立刻信心倍增,有大佬罩著,她還怕什麽?!


    不過,王浮看著王家小學堂新增的範純仁,特別想問「大哥,您什麽時候迴家跟大佬匯報工作呀?在線等,挺急的。」


    範純仁年紀不大,但學問做得極漂亮,估計是家學淵源,範仲淹養的幾個兒子都非常有才華,人品也好,學問也好,都秉承了範仲淹的一貫作風。


    王方就喜歡這樣上進的後輩,紀遠看著好學的範純仁,也是一臉欣慰,這些人湊到一起,簡直就是學渣的修羅場,別說王瑾了,連王浮都不太能跟得上他們的思維。


    不過他們也會有不那麽科學嚴謹的時候,比如一心想從故紙堆裏尋求理論支持,或者異想天開,剛起一條「河堤」就想建起固若金湯的「城池」……


    好在這些都不算什麽,每次王浮看見他們不著調了,就會偷偷暗示,把他們拉迴正軌,有的連她都看不懂的,就讓他們自己去研究,萬一闖出一條新路呢?


    很快仁宗的旨意就下達到了鄧州,據說在此之前,朝堂上還就水泥和煤礦該不該專有專賣大吵了一架。仁宗冷眼看著這群爭名奪利的朝臣,把範仲淹的奏摺扔了下去,讓他們看看,真正為國分憂的大臣是怎麽做的。


    因為太過失望,仁宗罕見地沒有聽取大部分朝臣的建議,而是根據範仲淹提交的「計劃書」擬定了旨意,將煤礦和鹼礦名義上收歸國有,實際上則交由民間商人承包,承包商可以得到朝廷的技術,在指定區域開採礦產,開礦所得與朝廷五五分成,而且如果同時要加工成蜂窩煤和水泥,還要繳納三成的商稅。在朝廷的組織下,開採礦產的大商人們要結成行會,互相監督,由當地知縣派人參與管轄行會,以防有人虛報產量和偷稅漏稅。


    雖然很多人都對仁宗的這個決定十分不解,但還是有人看出了這項政策的優點。


    比如從滁州知州


    任上卸任,預備改知揚州的歐陽修,剛到東京擔任大理評事國子直講的司馬光,還有一位評績很好的鄞縣知縣,名字叫做王安石的。


    還有就是某些慶曆新政失敗後被貶的官員,比如韓琦、富弼、蔡襄等人。雖然慶曆新政貶謫了很大一批人,但他們還在全國各地擔任著大大小小的官職,密切關注著朝廷的變化。當他們發現範仲淹重新活躍起來的時候,他們被新政失敗嚴重打擊了的心靈又一次充滿了力量。


    司馬光擔任的這個官職,正好可以接觸到仁宗交由館閣校勘們解讀的《和樂小報》。在此之前,他在故鄉夏縣為父親守孝,後來權知豐城縣,一直都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學術研究,所以此時的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對底層社會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任期間,政績斐然,直達天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穿之東坡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奚月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奚月宴並收藏宋穿之東坡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