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點,她在操辦紀修和顧奈的婚事時就見識過,要不是看在顧奈的麵子上,紀女士也不是能忍這口氣的人。
「蠅營狗苟,目光短淺,小家子氣」。
這是紀女士對付淑英的個人評價,她很納悶,顧立倫當年是昏了頭了偏要娶這麽一個女人做續弦?
對於父親的選擇,顧奈覺得實在沒有爭論的必要,事實如此,誰也更改不了。
紀女士說:「你想我學你那個姐姐,高高在上,對她視而不見?」
顧奈輕笑:「能那樣自然最好,畢竟,說起來,還是她有求於您的時候多。」
這話聽著順耳,紀女士這才決定得過且過,反正顧奈婚後就住榕城,兩家人除了逢年過節,也沒什麽機會碰麵。
但,架不住付女士有顆愛女兒的心啊。
正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付淑英在培養女兒這方麵,從來不落人後。
就算顧奈不爭不搶,在付淑英的眼裏,顧奈和喬月的較量就從未停止。
這兩年付淑英在顧家也算是揚眉吐氣了,光是喬月憑自己能力拿到曼大建築係的offer,就足以讓付淑英挺直腰板,更別提顧奈休學嫁人產子傷透了顧立倫的心。
而她打擊顧奈的手段,從來都是花樣百出,層出不窮。
當初籌辦婚禮時,得珍怕這個小嬸嬸剋扣顧奈的嫁妝,本想攬下了這樁活,沒想到付淑英會和顧立倫哭訴起來了。
說來說去,無非是訴苦,她人微言輕,大家都不把她當迴事,以為她拿不出好東西給顧奈,瞧,連晚輩都爬到她頭上來了。
又甩出立場說,她作為繼母,更應該在這種時候出麵,要不然外人還以為她偏心,冷落了顧奈這個女兒,外人萬一議論起來,折損的還不是顧家的臉麵?
話在理上,顧立倫卻沒有接話。
顧延卿三個兒子,立坤早逝,立訓常年在國外,顧延卿在國內的事務早就交給了顧立倫和侄子蘸白,但他們叔侄二人一起連軸轉也時常忙不過來,因此顧奈一直和爺爺姐姐更親。
除此之外,就是付淑英在照顧。
顧奈一向乖巧懂事,顧立倫對女兒很是放心,從沒想過將她養在顧延卿眼皮底下也會受欺負。
可顧奈的確受了繼母不少氣就是了。
付淑英折磨人的手段,從來不會在皮肉上留下會被外人發現的痕跡,她隻會在精神上打垮顧奈。
比如,她會將顧奈剛及格的卷子拿給喬月做,喬月能拿九十多分。
明麵上,付淑英會說:「你們姐妹總歸念一個學校,讓喬月提前做你的卷子,今後她心裏也有個數不是?」
顧奈從小被家裏人捧在手心裏長大,就算考不及格,也不會覺得是恥辱的事,爺爺一向教育她,但凡是人就有短板和缺陷,奈奈的短板就是不會考試。
但喬月才念初三就能做高二的卷子,還考得這麽好,顧奈能不受打擊嗎?
諸如此類的事跡屢見不鮮,顧奈雖覺得憋屈,但也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活該受這份窩囊氣。
她也長大了,不能什麽事都依賴家裏人,也得學著自己消化。
直到,她和顧立倫大吵了一架。
當時,顧立倫堅決反對她和紀修的婚事。
連顧延卿出麵也沒用,顧奈首先是他的女兒,其次才是顧延卿的孫女,他做父親的意見最大。
顧奈理解父親的固執,一直以來,他都給她最好的,時常因為不能陪伴她長大而感到愧疚,但又因為她乖巧懂事而感到欣慰。
他本質上是個十分溫柔的人,但真正能平靜走向敵人刺刀的,往往是看似溫柔沉靜的人。
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摯愛的妻子,顧立倫一度覺得了無生趣,在暗夜中走上了海邊的懸崖。
因為太痛苦,求死就成了解脫的捷徑。
是付淑英突然出現,聲淚俱下地提醒他:「那奈奈呢?你連女兒也不要了嗎?」
他猛地迴神,這才在山唿海嘯中感到腿軟。
對啊,他還有女兒,他和林鶯楠的女兒。
顧立倫沒有死成,娶付淑英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這段婚姻於他不過是兩個可憐人各取所需而已,無關愛與不愛。
可是,顧奈越長大,就越像她媽媽。
因為她越來越像亡妻,顧立倫深愛她的同時,也下意識迴避。
付淑英則把顧奈當成假想敵。
到後來,家裏已經沒有一張林鶯楠的照片,隻有假期去刺桐城,顧奈才敢肆無忌憚地打聽媽媽以前是什麽樣的,晚上抱著媽媽的照片入睡。
一個女孩受了委屈最需要的人是誰?
當然是媽媽。
所以,顧奈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父親為何堅決反對她嫁給紀修時,忍不住朝他大喊道:「如果媽媽還在的話她也不會阻止我!我不理解爸爸你的所有好意!一點也不能!我真的越來越看不懂你了爸爸!我隻是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就這麽難嗎?」
顧立倫怔住,屬於自己的家……嗎?
「你說的什麽鬼話?顧家不是你的家嗎?」
「不是!」
氣急攻心之下,顧立倫咬牙揚高了手。
顧奈飛快閉上眼崩住臉,但父親的那一巴掌,始終沒有落下。
等了等,顧奈鬆開在身體兩側握緊的拳,緩緩睜開眼。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蠅營狗苟,目光短淺,小家子氣」。
這是紀女士對付淑英的個人評價,她很納悶,顧立倫當年是昏了頭了偏要娶這麽一個女人做續弦?
對於父親的選擇,顧奈覺得實在沒有爭論的必要,事實如此,誰也更改不了。
紀女士說:「你想我學你那個姐姐,高高在上,對她視而不見?」
顧奈輕笑:「能那樣自然最好,畢竟,說起來,還是她有求於您的時候多。」
這話聽著順耳,紀女士這才決定得過且過,反正顧奈婚後就住榕城,兩家人除了逢年過節,也沒什麽機會碰麵。
但,架不住付女士有顆愛女兒的心啊。
正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付淑英在培養女兒這方麵,從來不落人後。
就算顧奈不爭不搶,在付淑英的眼裏,顧奈和喬月的較量就從未停止。
這兩年付淑英在顧家也算是揚眉吐氣了,光是喬月憑自己能力拿到曼大建築係的offer,就足以讓付淑英挺直腰板,更別提顧奈休學嫁人產子傷透了顧立倫的心。
而她打擊顧奈的手段,從來都是花樣百出,層出不窮。
當初籌辦婚禮時,得珍怕這個小嬸嬸剋扣顧奈的嫁妝,本想攬下了這樁活,沒想到付淑英會和顧立倫哭訴起來了。
說來說去,無非是訴苦,她人微言輕,大家都不把她當迴事,以為她拿不出好東西給顧奈,瞧,連晚輩都爬到她頭上來了。
又甩出立場說,她作為繼母,更應該在這種時候出麵,要不然外人還以為她偏心,冷落了顧奈這個女兒,外人萬一議論起來,折損的還不是顧家的臉麵?
話在理上,顧立倫卻沒有接話。
顧延卿三個兒子,立坤早逝,立訓常年在國外,顧延卿在國內的事務早就交給了顧立倫和侄子蘸白,但他們叔侄二人一起連軸轉也時常忙不過來,因此顧奈一直和爺爺姐姐更親。
除此之外,就是付淑英在照顧。
顧奈一向乖巧懂事,顧立倫對女兒很是放心,從沒想過將她養在顧延卿眼皮底下也會受欺負。
可顧奈的確受了繼母不少氣就是了。
付淑英折磨人的手段,從來不會在皮肉上留下會被外人發現的痕跡,她隻會在精神上打垮顧奈。
比如,她會將顧奈剛及格的卷子拿給喬月做,喬月能拿九十多分。
明麵上,付淑英會說:「你們姐妹總歸念一個學校,讓喬月提前做你的卷子,今後她心裏也有個數不是?」
顧奈從小被家裏人捧在手心裏長大,就算考不及格,也不會覺得是恥辱的事,爺爺一向教育她,但凡是人就有短板和缺陷,奈奈的短板就是不會考試。
但喬月才念初三就能做高二的卷子,還考得這麽好,顧奈能不受打擊嗎?
諸如此類的事跡屢見不鮮,顧奈雖覺得憋屈,但也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活該受這份窩囊氣。
她也長大了,不能什麽事都依賴家裏人,也得學著自己消化。
直到,她和顧立倫大吵了一架。
當時,顧立倫堅決反對她和紀修的婚事。
連顧延卿出麵也沒用,顧奈首先是他的女兒,其次才是顧延卿的孫女,他做父親的意見最大。
顧奈理解父親的固執,一直以來,他都給她最好的,時常因為不能陪伴她長大而感到愧疚,但又因為她乖巧懂事而感到欣慰。
他本質上是個十分溫柔的人,但真正能平靜走向敵人刺刀的,往往是看似溫柔沉靜的人。
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摯愛的妻子,顧立倫一度覺得了無生趣,在暗夜中走上了海邊的懸崖。
因為太痛苦,求死就成了解脫的捷徑。
是付淑英突然出現,聲淚俱下地提醒他:「那奈奈呢?你連女兒也不要了嗎?」
他猛地迴神,這才在山唿海嘯中感到腿軟。
對啊,他還有女兒,他和林鶯楠的女兒。
顧立倫沒有死成,娶付淑英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這段婚姻於他不過是兩個可憐人各取所需而已,無關愛與不愛。
可是,顧奈越長大,就越像她媽媽。
因為她越來越像亡妻,顧立倫深愛她的同時,也下意識迴避。
付淑英則把顧奈當成假想敵。
到後來,家裏已經沒有一張林鶯楠的照片,隻有假期去刺桐城,顧奈才敢肆無忌憚地打聽媽媽以前是什麽樣的,晚上抱著媽媽的照片入睡。
一個女孩受了委屈最需要的人是誰?
當然是媽媽。
所以,顧奈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父親為何堅決反對她嫁給紀修時,忍不住朝他大喊道:「如果媽媽還在的話她也不會阻止我!我不理解爸爸你的所有好意!一點也不能!我真的越來越看不懂你了爸爸!我隻是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就這麽難嗎?」
顧立倫怔住,屬於自己的家……嗎?
「你說的什麽鬼話?顧家不是你的家嗎?」
「不是!」
氣急攻心之下,顧立倫咬牙揚高了手。
顧奈飛快閉上眼崩住臉,但父親的那一巴掌,始終沒有落下。
等了等,顧奈鬆開在身體兩側握緊的拳,緩緩睜開眼。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