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德瑪西亞的第二天,沒等格雷福斯喘一口氣,嘉文三世軍事參謀部就從東部的瑪卡鎮收到蓋倫將軍的緊急通知:諾克薩斯正在集結大量軍隊,試圖進攻瑪卡鎮。
收到消息後,嘉文三世緊急召開了會議,會議上格雷福斯主動提出了帶兵出麵迎戰的要求。
在格雷福斯的計劃裏,正好需要有這麽一個機會,讓諾克薩斯聯盟軍知道自己還活著,這不僅是對德瑪西亞軍隊的鼓舞,更是對諾克薩斯聯盟軍隊的震懾。
嘉文三世同意了格雷福斯的請求,而與之一同前往的還有奎因的部隊。
令格雷福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在瑪卡鎮要麵對的竟然是之前早已經被蓋倫將軍劈成兩半的諾克薩斯臭名昭著的將領——厄加特。
對於厄加特複活的消息,早有傳聞,據說厄加特的複活,與瓦羅蘭三大發明家之一的維克托有著莫大的淵源。
格雷福斯根據從瑪卡鎮得來的消息,才進一步的了解這個看似怪物一般的劊子手。傳聞,厄加特曾一度是諾克薩斯最強大的處刑人,遠比現在德萊家族中的榮耀行刑官德萊文要殘忍地多。
但諾克薩斯,這個讓他為之殺人如麻的帝國,最後卻背叛了他。在被政治陰謀鐵鏈束縛後的他,被迫使在一個新的地方懂得了力量的真正意義——祖安地下深處的監牢礦坑。
後來的一場災難讓祖安城中混亂肆虐,厄加特也借機破土而出,在祖安的地下犯罪世界傲視群雄。
曾經奴役他的鐵鏈,現在是他折磨獵物的工具,他會用槍火洗禮自己的第二故鄉,肅清那些不配苟活的人,將祖安鑄成一座痛苦的熔爐。
厄加特一直都相信自己是一個有資格的人。作為處決弱者的處刑人,他就是諾克薩斯活生生的理念象征:隻有力量才是統治萬物的真理。
因此每當他揮起行刑者的巨斧,都是在向世人宣示這一理念。他的榮耀隨著他身後的屍堆越積越高,他的威嚴也是無數戰團的軍紀保障。
即便如此,權謀者的一句話就足以顛覆他的人生。
厄加特奉命前往遙遠的祖安,破壞一樁所謂的針對諾克薩斯統治者的陰謀,但當他發現自己中計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哪怕他知道這是權謀家斯維因的政治陰謀,但也無可奈可。
厄加特被煉金男爵的探子們團團包圍,拖進了祖安底層的煉金科技礦坑。他所相信的一切都是謊言,他怒不可遏,但此時的他已經是無力迴天。到最後,他失去了所有的資格,隻能默默地忍受著礦坑中的惡劣條件,等待自己的死亡。
礦坑的監守人,沃斯女伯爵,偶爾會接受囚犯在不堪折磨之下痛苦的供認和懺悔,賞賜的獎勵就是予以自由——用她的刀鋒。坑道裏迴蕩著的慘叫聲,讓厄加特逐漸了解了祖安的奇觀。
這座城市擁有某種特別的東西,某種非凡卓絕而且深入人心的東西,即使是將死之人噴灑著鮮血的喉頭,也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秘寶。厄加特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被帶到了沃斯女伯爵的麵前。
他很害怕,怕她將自己徹底毀掉。但隨著女伯爵的刀刃切入他的血肉,厄加特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早已千瘡百孔、飽經痛苦。
這般充滿意誌而不倒的殘破軀體,引起了沃斯女伯爵的好奇。她把這件事告訴了維克托,維克托將他帶迴了實驗室,用厄加特的肉體,開始了實驗。
然而,就在此時,艾歐尼亞的忍者大軍突然來襲,維克托不得不帶上厄加特一起逃到諾克薩斯。
維克托明白,厄加特畢竟是諾克薩斯的人。
斯維因喜歡一切有實力的人,不僅收留了維克托,並且委以重任,擔任諾克薩斯最高科學研究學院的院長。
而厄加特也被留了下來,但不再是行刑人,而是軍隊的首領。後來,被諾克薩斯最高統帥部賦予“首領之傲”的榮譽稱號。
對於這樣的結果,並沒有不可思議的地方。厄加特也明白,自己作為政治的犧牲品,不能怪罪於某一個人,他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再次獲得為諾克薩斯效命的機會。
在祖安地下煤礦的生活讓厄加特明白,如果諾克薩斯真的隻臣服於力量,那就不應該臣服於任何統治者。
因此,厄加特有自己的信條:不存在所謂的統治者,隻有幸存者。
就在厄加特的軀體被蓋倫劈成兩半的那一天,維克托再次獲得了研究厄加特身體機會。
眾所周知的是,維克托是瓦羅蘭大陸研究“布裏茨”係統的開拓者,就在他成為了諾克薩斯享有盛名的最高科學研究學院的院長時,並帶領了一支隊伍繼續研究,終於在“布裏茨”係統上獲得了這一科學史上的突破性成就。
借助厄加特的身體,維克托期待著這項發明能夠讓他登上職業生涯的巔峰。
不幸的是,他的傲人成果被學院的一名普通教授——斯坦裏克教授給篡奪了。斯坦裏克還竊取了研發布裏茲知覺係統的聲譽,並且用維克托的研究成果搶先一步複活了厄加特。
於是維克托上訴,要求公正,卻被諾克薩斯最高法院置之不理,法院的都知道這是維克托的研究成果,但沒有熱願意,給一個祖安的科學家伸張正義。他們更願意相信,這是諾克薩斯的科學家所研究出的成果。
斯坦裏克教授雖然複活了厄加特,但厄加特並不買賬,他選擇相信了維克托,因為他親眼在祖安維克托的實驗室裏見過這項還在研究中的科學實驗。
那時的研究還處於實驗性階段,隻有機器人來做實驗的載體,厄加特親眼見到了那個機器被十萬伏特的電流所擊中後安然無事的景象,至今難忘。
後來厄加特對維克托的相信以及他的一句話,使得心灰意冷即將離開諾克薩斯的斯維因又重新留了下來。
厄加特說:“榮譽從來都是自己爭取,而不是別人給的,世上不存在統治者,隻存在生存者。”
收到消息後,嘉文三世緊急召開了會議,會議上格雷福斯主動提出了帶兵出麵迎戰的要求。
在格雷福斯的計劃裏,正好需要有這麽一個機會,讓諾克薩斯聯盟軍知道自己還活著,這不僅是對德瑪西亞軍隊的鼓舞,更是對諾克薩斯聯盟軍隊的震懾。
嘉文三世同意了格雷福斯的請求,而與之一同前往的還有奎因的部隊。
令格雷福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在瑪卡鎮要麵對的竟然是之前早已經被蓋倫將軍劈成兩半的諾克薩斯臭名昭著的將領——厄加特。
對於厄加特複活的消息,早有傳聞,據說厄加特的複活,與瓦羅蘭三大發明家之一的維克托有著莫大的淵源。
格雷福斯根據從瑪卡鎮得來的消息,才進一步的了解這個看似怪物一般的劊子手。傳聞,厄加特曾一度是諾克薩斯最強大的處刑人,遠比現在德萊家族中的榮耀行刑官德萊文要殘忍地多。
但諾克薩斯,這個讓他為之殺人如麻的帝國,最後卻背叛了他。在被政治陰謀鐵鏈束縛後的他,被迫使在一個新的地方懂得了力量的真正意義——祖安地下深處的監牢礦坑。
後來的一場災難讓祖安城中混亂肆虐,厄加特也借機破土而出,在祖安的地下犯罪世界傲視群雄。
曾經奴役他的鐵鏈,現在是他折磨獵物的工具,他會用槍火洗禮自己的第二故鄉,肅清那些不配苟活的人,將祖安鑄成一座痛苦的熔爐。
厄加特一直都相信自己是一個有資格的人。作為處決弱者的處刑人,他就是諾克薩斯活生生的理念象征:隻有力量才是統治萬物的真理。
因此每當他揮起行刑者的巨斧,都是在向世人宣示這一理念。他的榮耀隨著他身後的屍堆越積越高,他的威嚴也是無數戰團的軍紀保障。
即便如此,權謀者的一句話就足以顛覆他的人生。
厄加特奉命前往遙遠的祖安,破壞一樁所謂的針對諾克薩斯統治者的陰謀,但當他發現自己中計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哪怕他知道這是權謀家斯維因的政治陰謀,但也無可奈可。
厄加特被煉金男爵的探子們團團包圍,拖進了祖安底層的煉金科技礦坑。他所相信的一切都是謊言,他怒不可遏,但此時的他已經是無力迴天。到最後,他失去了所有的資格,隻能默默地忍受著礦坑中的惡劣條件,等待自己的死亡。
礦坑的監守人,沃斯女伯爵,偶爾會接受囚犯在不堪折磨之下痛苦的供認和懺悔,賞賜的獎勵就是予以自由——用她的刀鋒。坑道裏迴蕩著的慘叫聲,讓厄加特逐漸了解了祖安的奇觀。
這座城市擁有某種特別的東西,某種非凡卓絕而且深入人心的東西,即使是將死之人噴灑著鮮血的喉頭,也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秘寶。厄加特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被帶到了沃斯女伯爵的麵前。
他很害怕,怕她將自己徹底毀掉。但隨著女伯爵的刀刃切入他的血肉,厄加特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早已千瘡百孔、飽經痛苦。
這般充滿意誌而不倒的殘破軀體,引起了沃斯女伯爵的好奇。她把這件事告訴了維克托,維克托將他帶迴了實驗室,用厄加特的肉體,開始了實驗。
然而,就在此時,艾歐尼亞的忍者大軍突然來襲,維克托不得不帶上厄加特一起逃到諾克薩斯。
維克托明白,厄加特畢竟是諾克薩斯的人。
斯維因喜歡一切有實力的人,不僅收留了維克托,並且委以重任,擔任諾克薩斯最高科學研究學院的院長。
而厄加特也被留了下來,但不再是行刑人,而是軍隊的首領。後來,被諾克薩斯最高統帥部賦予“首領之傲”的榮譽稱號。
對於這樣的結果,並沒有不可思議的地方。厄加特也明白,自己作為政治的犧牲品,不能怪罪於某一個人,他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再次獲得為諾克薩斯效命的機會。
在祖安地下煤礦的生活讓厄加特明白,如果諾克薩斯真的隻臣服於力量,那就不應該臣服於任何統治者。
因此,厄加特有自己的信條:不存在所謂的統治者,隻有幸存者。
就在厄加特的軀體被蓋倫劈成兩半的那一天,維克托再次獲得了研究厄加特身體機會。
眾所周知的是,維克托是瓦羅蘭大陸研究“布裏茨”係統的開拓者,就在他成為了諾克薩斯享有盛名的最高科學研究學院的院長時,並帶領了一支隊伍繼續研究,終於在“布裏茨”係統上獲得了這一科學史上的突破性成就。
借助厄加特的身體,維克托期待著這項發明能夠讓他登上職業生涯的巔峰。
不幸的是,他的傲人成果被學院的一名普通教授——斯坦裏克教授給篡奪了。斯坦裏克還竊取了研發布裏茲知覺係統的聲譽,並且用維克托的研究成果搶先一步複活了厄加特。
於是維克托上訴,要求公正,卻被諾克薩斯最高法院置之不理,法院的都知道這是維克托的研究成果,但沒有熱願意,給一個祖安的科學家伸張正義。他們更願意相信,這是諾克薩斯的科學家所研究出的成果。
斯坦裏克教授雖然複活了厄加特,但厄加特並不買賬,他選擇相信了維克托,因為他親眼在祖安維克托的實驗室裏見過這項還在研究中的科學實驗。
那時的研究還處於實驗性階段,隻有機器人來做實驗的載體,厄加特親眼見到了那個機器被十萬伏特的電流所擊中後安然無事的景象,至今難忘。
後來厄加特對維克托的相信以及他的一句話,使得心灰意冷即將離開諾克薩斯的斯維因又重新留了下來。
厄加特說:“榮譽從來都是自己爭取,而不是別人給的,世上不存在統治者,隻存在生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