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亂臣賊子
母妃讀我心後,全家叛逆了 作者:小微佛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還能有不死的戰法嗎?”
李九江自從兵敗後,整日與佳人美酒為伴,日子過得比以前更為舒心。
他知道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自己適合的生活,原本就是世襲的“小公爺”,早早就該隻享受這尋常人幾世都修不來的潑天富貴。
何苦要去為別人家的江山,拋頭顱,灑熱血?
他不想死!
不光是李九江不想死,那穀王夏燭更是一點都不想死,他已經貴為親王,他也同李九江一般,很是眷戀這人間的榮華富貴。
“嗯...”穀王略一沉吟,“方法自然是有的。”
他和李九江兩人,一位親王、一個曹國公,他們可不願意跟著夏崇炆的朝廷去做陪葬品。
“殿下,何種方法?”李九江問。
“投降!”
此言一出,李九江也愣怔當場。
兩人一時間相顧無言。
半晌,穀王朝著城外北方示意了一下。
李九江轉頭看了看遠處密密麻麻的夏煜的大軍,心中終於有了決斷!
他朝著穀王點了點頭,又起身向他行了大禮後,拜別。
李九江緩緩走下城牆。
“轟隆隆。”
一陣城門軲轆摩擦地麵的聲響,接著是反轉門板的響聲。
再然後是漸行漸遠的馬蹄聲。
陽光從西麵照射出李九江快馬的影子,幾乎拉成了一條線。
申時即將過去,日頭終於西沉。
整個京都的天地間忽然生出一股別樣的肅殺之意,太陽光也從黃色漸漸變得異常鮮紅起來,仿佛整個京都城都被鮮血浸染了一遍。
夏崇炆已經整整三日吃住都在奉先殿。
此時,他正坐在京都皇宮奉天殿的那張梨花木龍椅上。
一隻手輕揉著額頭,另一隻手則不停撫摸梨花木龍椅上精雕細琢的飛龍在天。
幾日來,他難得有此時這般的放鬆。
“陛下!”
忽然,一個渾身是血,連身上甲胄都被刺破的侍衛從奉先殿外踉蹌著走了進來。
他的聲音充滿恐懼和驚慌。
“何事驚慌?”
夏崇炆甚至連微閉的眼皮都未曾抬起,沉聲問道。
再壞,那也不過是夏煜已經在攻打京都的幾座城門而已,還能壞到哪裏去呢?
“啟稟陛下,穀王...”侍衛聲音有些虛弱了些,“和曹國公,打開金川門,向寧王投降了!”
侍衛說完後,吐出一口鮮血,他擦了擦後又說,“寧...寧王大軍已經進城!”
乍聞如此噩耗,夏崇炆全身上下那種帝王的威儀瞬間像是被剝離了出去,他搖搖晃晃站起身子,竟一下子沒站穩,竟跌坐在龍椅下。
齊太和方子孺梁文大臣慌忙去扶他,不料他卻用力將二人推開,嗬斥道:“夫子隻管逃命去,不要管朕!”
“陛下!”
“陛下!”
兩人同時驚唿,不死心又伸出手想去攙扶夏崇炆。
“不對!”夏崇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問二人道:“盛雍何在?京都城中還有盛雍大將軍,難道他也抵擋不住四叔了嗎?”
齊太再一次被夏崇炆推開,他一個踉蹌,竟也倒在地上。
而此時,瘦弱的方子孺卻忽然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他被夏崇炆推得雖然也倒退了幾步,但他剛一站穩身子,又疾步朝夏崇炆走去,並緊緊將夏崇炆按住。
“盛雍大將軍也已經投降夏煜,事到如今,陛下隻剩臣和這幾位大人了!”
方子孺悲憤地看了看還留守在朝堂上零星的幾位大臣。
夏崇炆死死盯著方大人的眼睛,臉上露出完全不敢相信的神情。
“投降?盛將軍為何要投降?”
極度的懷疑,竟讓夏崇炆忽然有些失了心智般。
他猛地站起身,瘋狂地朝堂下兩位兩人咆哮。
“朕的百萬雄獅呢?”
“朕的江山社稷呢?”
“朕的那些忠臣義士呢?”
“再...再不濟,朕還有忠心耿耿的魏國公呢?”夏崇炆踉踉蹌蹌走下台階。
“陛下,魏國公已被沈奕孝綁著送去了夏煜兵營!”
“沈奕孝!”夏崇炆一把用力抓住方子孺的手,麵色猙獰吼道:“他怎麽敢?朕誅他九族!”
“陛下,您昨日就派兵將沈奕孝斬殺於殿前。”方子孺小聲提醒道。
夏崇炆已經不太清醒,昨日他就因沈奕孝送船隻助夏煜渡江一事,將沈奕孝殺了,此時他竟完全忘了一般。
“他!死有餘辜!”夏崇炆恨恨道:“朕,還要誅他九族!”
“魏國公乃沈奕孝嫡親的大哥,他便在沈奕孝九族之列!”方子孺說。
“可臣聽聞,魏國公誓死不降夏煜,此時已被夏煜囚於牢中。”齊太從地上慢慢爬起來。
“唉!”
此時夏崇炆才更是悔不當初,若早聽魏國公的忠言良諫,定是不會有今日之禍。
“哈哈哈哈哈哈......朕竟落得如此地步!”
夏崇炆一陣瘋狂大笑,連束發都掉了下來。
他雙目呆滯,披頭散發的模樣近乎癲狂。
慢慢地,他那瘋狂又傲慢的笑聲,變得越來越奇特,也越來越讓在場的幾位大臣毛骨悚然。
既有俯瞰天下的雄渾,又有時不與我的悲傷和黯然。
到最後,大臣們聽到耳中的竟成了夏崇炆的低聲呢喃:“自古以來,有德者居之。”
“四叔才能遠勝於朕,朕又何必太過執著這把龍椅。”
“他和我同樣是夏家子孫,隻要這天下仍舊姓夏,朕豈敢因一己之私再加生靈塗炭?”
夏崇炆像是自己在安慰自己,可他的話音未落笑聲未停時,方子孺卻猛地站了起來。
他用力拉住夏崇炆的衣袖,也不顧君臣禮儀,厲聲喝止道:“住口!”
“夏煜乃亂臣賊子,他背叛先皇,辜負先皇,萬死難贖其罪。天道有常,陛下必將撥亂反正,鏟除夏煜!陛下怎麽能如此輕易就放棄?”
方子孺的聲音鏗鏘有力,但此時的夏崇炆臉上,卻毫無波瀾。
酉時。
京都城的落日,今日也沉落得比往日更加迅速。
當那火紅炙熱的紅日漸漸隱入京都城外的山巒之中時,京都城中的黑暗卻被四處亮起的火把衝散。
李九江自從兵敗後,整日與佳人美酒為伴,日子過得比以前更為舒心。
他知道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自己適合的生活,原本就是世襲的“小公爺”,早早就該隻享受這尋常人幾世都修不來的潑天富貴。
何苦要去為別人家的江山,拋頭顱,灑熱血?
他不想死!
不光是李九江不想死,那穀王夏燭更是一點都不想死,他已經貴為親王,他也同李九江一般,很是眷戀這人間的榮華富貴。
“嗯...”穀王略一沉吟,“方法自然是有的。”
他和李九江兩人,一位親王、一個曹國公,他們可不願意跟著夏崇炆的朝廷去做陪葬品。
“殿下,何種方法?”李九江問。
“投降!”
此言一出,李九江也愣怔當場。
兩人一時間相顧無言。
半晌,穀王朝著城外北方示意了一下。
李九江轉頭看了看遠處密密麻麻的夏煜的大軍,心中終於有了決斷!
他朝著穀王點了點頭,又起身向他行了大禮後,拜別。
李九江緩緩走下城牆。
“轟隆隆。”
一陣城門軲轆摩擦地麵的聲響,接著是反轉門板的響聲。
再然後是漸行漸遠的馬蹄聲。
陽光從西麵照射出李九江快馬的影子,幾乎拉成了一條線。
申時即將過去,日頭終於西沉。
整個京都的天地間忽然生出一股別樣的肅殺之意,太陽光也從黃色漸漸變得異常鮮紅起來,仿佛整個京都城都被鮮血浸染了一遍。
夏崇炆已經整整三日吃住都在奉先殿。
此時,他正坐在京都皇宮奉天殿的那張梨花木龍椅上。
一隻手輕揉著額頭,另一隻手則不停撫摸梨花木龍椅上精雕細琢的飛龍在天。
幾日來,他難得有此時這般的放鬆。
“陛下!”
忽然,一個渾身是血,連身上甲胄都被刺破的侍衛從奉先殿外踉蹌著走了進來。
他的聲音充滿恐懼和驚慌。
“何事驚慌?”
夏崇炆甚至連微閉的眼皮都未曾抬起,沉聲問道。
再壞,那也不過是夏煜已經在攻打京都的幾座城門而已,還能壞到哪裏去呢?
“啟稟陛下,穀王...”侍衛聲音有些虛弱了些,“和曹國公,打開金川門,向寧王投降了!”
侍衛說完後,吐出一口鮮血,他擦了擦後又說,“寧...寧王大軍已經進城!”
乍聞如此噩耗,夏崇炆全身上下那種帝王的威儀瞬間像是被剝離了出去,他搖搖晃晃站起身子,竟一下子沒站穩,竟跌坐在龍椅下。
齊太和方子孺梁文大臣慌忙去扶他,不料他卻用力將二人推開,嗬斥道:“夫子隻管逃命去,不要管朕!”
“陛下!”
“陛下!”
兩人同時驚唿,不死心又伸出手想去攙扶夏崇炆。
“不對!”夏崇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問二人道:“盛雍何在?京都城中還有盛雍大將軍,難道他也抵擋不住四叔了嗎?”
齊太再一次被夏崇炆推開,他一個踉蹌,竟也倒在地上。
而此時,瘦弱的方子孺卻忽然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他被夏崇炆推得雖然也倒退了幾步,但他剛一站穩身子,又疾步朝夏崇炆走去,並緊緊將夏崇炆按住。
“盛雍大將軍也已經投降夏煜,事到如今,陛下隻剩臣和這幾位大人了!”
方子孺悲憤地看了看還留守在朝堂上零星的幾位大臣。
夏崇炆死死盯著方大人的眼睛,臉上露出完全不敢相信的神情。
“投降?盛將軍為何要投降?”
極度的懷疑,竟讓夏崇炆忽然有些失了心智般。
他猛地站起身,瘋狂地朝堂下兩位兩人咆哮。
“朕的百萬雄獅呢?”
“朕的江山社稷呢?”
“朕的那些忠臣義士呢?”
“再...再不濟,朕還有忠心耿耿的魏國公呢?”夏崇炆踉踉蹌蹌走下台階。
“陛下,魏國公已被沈奕孝綁著送去了夏煜兵營!”
“沈奕孝!”夏崇炆一把用力抓住方子孺的手,麵色猙獰吼道:“他怎麽敢?朕誅他九族!”
“陛下,您昨日就派兵將沈奕孝斬殺於殿前。”方子孺小聲提醒道。
夏崇炆已經不太清醒,昨日他就因沈奕孝送船隻助夏煜渡江一事,將沈奕孝殺了,此時他竟完全忘了一般。
“他!死有餘辜!”夏崇炆恨恨道:“朕,還要誅他九族!”
“魏國公乃沈奕孝嫡親的大哥,他便在沈奕孝九族之列!”方子孺說。
“可臣聽聞,魏國公誓死不降夏煜,此時已被夏煜囚於牢中。”齊太從地上慢慢爬起來。
“唉!”
此時夏崇炆才更是悔不當初,若早聽魏國公的忠言良諫,定是不會有今日之禍。
“哈哈哈哈哈哈......朕竟落得如此地步!”
夏崇炆一陣瘋狂大笑,連束發都掉了下來。
他雙目呆滯,披頭散發的模樣近乎癲狂。
慢慢地,他那瘋狂又傲慢的笑聲,變得越來越奇特,也越來越讓在場的幾位大臣毛骨悚然。
既有俯瞰天下的雄渾,又有時不與我的悲傷和黯然。
到最後,大臣們聽到耳中的竟成了夏崇炆的低聲呢喃:“自古以來,有德者居之。”
“四叔才能遠勝於朕,朕又何必太過執著這把龍椅。”
“他和我同樣是夏家子孫,隻要這天下仍舊姓夏,朕豈敢因一己之私再加生靈塗炭?”
夏崇炆像是自己在安慰自己,可他的話音未落笑聲未停時,方子孺卻猛地站了起來。
他用力拉住夏崇炆的衣袖,也不顧君臣禮儀,厲聲喝止道:“住口!”
“夏煜乃亂臣賊子,他背叛先皇,辜負先皇,萬死難贖其罪。天道有常,陛下必將撥亂反正,鏟除夏煜!陛下怎麽能如此輕易就放棄?”
方子孺的聲音鏗鏘有力,但此時的夏崇炆臉上,卻毫無波瀾。
酉時。
京都城的落日,今日也沉落得比往日更加迅速。
當那火紅炙熱的紅日漸漸隱入京都城外的山巒之中時,京都城中的黑暗卻被四處亮起的火把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