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滿盤皆輸
母妃讀我心後,全家叛逆了 作者:小微佛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橋已斷,我軍已無退路,從即刻起我軍隻進不退!”
夏煜哀慟於張羽的慘死,也看出了靖難軍中,眾將士此時的怯戰情緒。
“諸位將士,隨我劍指京都,清君側,靖國難!”
夏煜聽從了道衍和尚的建議,打算直接劍指京都。
待靖難大軍過了長江後,他更是令人將後退的橋梁燒斷,並讓整個靖難軍也隻帶夠一個月的口糧。
如此這樣一番布置下來,所有人都知道,整個靖難軍此時已經完全沒有了退路。
全軍上下隻有全力攻下京都,方可獲得喘息的機會。
不戰,死!
戰,方能有一線生機!
“傳本王令,凡我大軍攻下的城池,皆不留守軍!我們直指京都,清君側,靖國難!為張將軍複仇!”夏煜朗聲道。
“是!”
“直搗京都,為張將軍複仇!”
“清君側,靖國難!”
“戰!”
整個靖難軍群情激憤,再無半點畏戰情緒。
也正在此時,突然之間狂風大作,房屋上的瓦片也紛紛被吹落,發出巨大的聲響。
眾人驚呆。
此時,卻見道衍和尚大步走了出來,朗聲說道:“真龍飛天,丁酉風雨相隨;屋子瓦落地,天令更換黃瓦!”
這一聲大喊,更是讓大軍所有將士更加鬥誌昂揚。
......
而此時的京都城外,夏崇炆的朝廷大軍也僅剩十萬精兵了。
對夏崇炆來說,這十萬精兵便是他最後的屏障,若夏煜能一口氣將這十萬精兵吃掉,將再也無人能夠抵擋住他了。
夏煜也不想夏崇炆再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消息傳迴京都,夏崇炆急召文武百官上殿,共議抗擊叛軍之事。
大夏皇宮,奉先殿。
朝堂上文官們都慷慨激昂,怒斥了夏煜的狼子野心,更是斥其直取京都,分明是要篡位謀朝。
武將們則就該派誰出兵抵禦夏煜,吵得不可開交。
連議幾日,奉先殿的屋頂都快被百官們掀翻了,仍是沒有任何結果。
這日,連熱衷朝堂聽政的呂太後,都稱病沒有上朝。
夏崇炆也手扶額頭,一臉焦慮坐在龍椅上。
“陛下,如今朝中再無可以領兵的大將了。”齊太深皺著眉對夏崇炆道。
“若再無新將出征,恐怕要不了幾日,夏煜就能攻破京都城門,到時候......”
他抬眼望著龍椅上的夏崇炆,心中暗道,說是清君側,靖國難。
難道夏煜破了京都,夏崇炆還能繼續當這個皇帝不成?
此時,夏崇炆的目光中,竟充滿了恐懼和不可置信。
他想不通!
明明是朝廷的大軍將夏煜打敗,甚至還殺死了他的一名大將。
怎麽就忽然來報,夏煜已經渡過長江,如今直接都已兵臨京都城下。
一時間,夏崇炆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是目光呆滯,茫然的望著堂下眾臣。
“愛卿...諸位愛卿,你們可有了好的應對之策?”
半晌後,夏崇炆才說出話來。
“臣認為如今最好的方法便是,讓沈奕忠帶兵去抵擋夏煜的大軍,或能出奇製勝!”齊太雙膝跪地,奏道。
“請陛下以魏國公為將,率軍北上抵禦叛軍!”另外一位大臣,黃子成也附議道。
“王公公。”
“臣在。”
“擬旨,封魏國公為平叛大將軍,即刻率軍北上抵禦寧王叛軍。”
“是。”
“臣,遵旨!”
下了朝,沈奕忠便迴了自己的國公府。
他慢慢走迴書房,將書房中久已不用的佩劍取了出來。
這個時候,夏崇炆才同意讓他領兵。
沈奕忠緊縮著雙眉,看著手中的配劍,心中百感交集。
他原本想夏崇炆若早派他出兵,他自信定能從戰略戰術中打敗夏煜,並憑著自己與沈玉瑤的親兄妹關係,勸說夏煜向朝廷投誠。
若夏煜真能放棄謀逆之路,他定能用自己的軍功向新帝求赦免沈玉瑤死罪。
大不了,妹妹妹夫兩做不成王爺王妃,也完全可以住到他的魏國公府裏,做一對富貴閑人。
他定會用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護沈玉瑤一家平安。
可朝廷此時已經和夏煜的大軍,在幾番決戰之後,損兵折將!
沈奕忠心中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篤定。
就算夏煜此時投誠,夏崇炆是否還能放過他們一家?
偏偏他正慶幸,因為夏崇炆的不信任,而使自己免於和沈玉瑤之間對決時。
齊太又提出讓他統領大軍,北上平叛。
夏崇炆,這次竟然準了!
一想著,很快就要與自己曾最疼愛的小妹決一死戰,沈奕忠不禁雙目微紅。
“大哥,你當真要與小妹為敵?”
沈奕忠正苦思中,卻見沈奕孝快步走進自己書房來。
“二弟!你來了。”
沈奕忠淡淡一聲,他心知沈奕孝一定是來勸自己稱病不出的。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已經晚了。
聖旨已下,他也已經接旨,這仗他不想打也要打!
“大哥,你糊塗啊!”
“若你出兵,此戰無論輸贏,對於我沈家都是滿盤皆輸的局麵!”
“你...你就不怕將來無顏見泉下的父母?”沈奕孝見他如此神色,也猜到了他內心的打算。
今日沈奕忠在朝堂上領旨時,沈奕孝就大驚失色,隻是礙於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這才沒有向他咆哮出聲。
“二弟!慎言!”沈奕忠有些慍怒道。
“如今的朝堂之上那幫人,除了耍耍嘴皮子,隻會成天嚷嚷著要北上平定叛軍。”沈奕孝一副哀其不爭的模樣說,“可還沒等他們上戰場呢,寧王已經兵臨京都城下!我看呐,這天下本就是他夏家的,他們爭來搶去就隨他們去,為何大哥還要去湊這個熱鬧,反而讓我沈家兄妹反目成仇?”
聞言,沈奕忠一時有些語塞。
二弟說的沒錯,夏崇炆和夏煜叔侄之間爭來搶去的那個皇位,本來也就是他們夏家的。
隻要不生靈塗炭,誰來做這個皇帝,不都是一樣的嗎?
那些還沒撤藩的藩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隻是,此時說什麽都已經晚了!
莫非他沈奕忠還能抗旨不成?
夏煜哀慟於張羽的慘死,也看出了靖難軍中,眾將士此時的怯戰情緒。
“諸位將士,隨我劍指京都,清君側,靖國難!”
夏煜聽從了道衍和尚的建議,打算直接劍指京都。
待靖難大軍過了長江後,他更是令人將後退的橋梁燒斷,並讓整個靖難軍也隻帶夠一個月的口糧。
如此這樣一番布置下來,所有人都知道,整個靖難軍此時已經完全沒有了退路。
全軍上下隻有全力攻下京都,方可獲得喘息的機會。
不戰,死!
戰,方能有一線生機!
“傳本王令,凡我大軍攻下的城池,皆不留守軍!我們直指京都,清君側,靖國難!為張將軍複仇!”夏煜朗聲道。
“是!”
“直搗京都,為張將軍複仇!”
“清君側,靖國難!”
“戰!”
整個靖難軍群情激憤,再無半點畏戰情緒。
也正在此時,突然之間狂風大作,房屋上的瓦片也紛紛被吹落,發出巨大的聲響。
眾人驚呆。
此時,卻見道衍和尚大步走了出來,朗聲說道:“真龍飛天,丁酉風雨相隨;屋子瓦落地,天令更換黃瓦!”
這一聲大喊,更是讓大軍所有將士更加鬥誌昂揚。
......
而此時的京都城外,夏崇炆的朝廷大軍也僅剩十萬精兵了。
對夏崇炆來說,這十萬精兵便是他最後的屏障,若夏煜能一口氣將這十萬精兵吃掉,將再也無人能夠抵擋住他了。
夏煜也不想夏崇炆再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消息傳迴京都,夏崇炆急召文武百官上殿,共議抗擊叛軍之事。
大夏皇宮,奉先殿。
朝堂上文官們都慷慨激昂,怒斥了夏煜的狼子野心,更是斥其直取京都,分明是要篡位謀朝。
武將們則就該派誰出兵抵禦夏煜,吵得不可開交。
連議幾日,奉先殿的屋頂都快被百官們掀翻了,仍是沒有任何結果。
這日,連熱衷朝堂聽政的呂太後,都稱病沒有上朝。
夏崇炆也手扶額頭,一臉焦慮坐在龍椅上。
“陛下,如今朝中再無可以領兵的大將了。”齊太深皺著眉對夏崇炆道。
“若再無新將出征,恐怕要不了幾日,夏煜就能攻破京都城門,到時候......”
他抬眼望著龍椅上的夏崇炆,心中暗道,說是清君側,靖國難。
難道夏煜破了京都,夏崇炆還能繼續當這個皇帝不成?
此時,夏崇炆的目光中,竟充滿了恐懼和不可置信。
他想不通!
明明是朝廷的大軍將夏煜打敗,甚至還殺死了他的一名大將。
怎麽就忽然來報,夏煜已經渡過長江,如今直接都已兵臨京都城下。
一時間,夏崇炆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是目光呆滯,茫然的望著堂下眾臣。
“愛卿...諸位愛卿,你們可有了好的應對之策?”
半晌後,夏崇炆才說出話來。
“臣認為如今最好的方法便是,讓沈奕忠帶兵去抵擋夏煜的大軍,或能出奇製勝!”齊太雙膝跪地,奏道。
“請陛下以魏國公為將,率軍北上抵禦叛軍!”另外一位大臣,黃子成也附議道。
“王公公。”
“臣在。”
“擬旨,封魏國公為平叛大將軍,即刻率軍北上抵禦寧王叛軍。”
“是。”
“臣,遵旨!”
下了朝,沈奕忠便迴了自己的國公府。
他慢慢走迴書房,將書房中久已不用的佩劍取了出來。
這個時候,夏崇炆才同意讓他領兵。
沈奕忠緊縮著雙眉,看著手中的配劍,心中百感交集。
他原本想夏崇炆若早派他出兵,他自信定能從戰略戰術中打敗夏煜,並憑著自己與沈玉瑤的親兄妹關係,勸說夏煜向朝廷投誠。
若夏煜真能放棄謀逆之路,他定能用自己的軍功向新帝求赦免沈玉瑤死罪。
大不了,妹妹妹夫兩做不成王爺王妃,也完全可以住到他的魏國公府裏,做一對富貴閑人。
他定會用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護沈玉瑤一家平安。
可朝廷此時已經和夏煜的大軍,在幾番決戰之後,損兵折將!
沈奕忠心中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篤定。
就算夏煜此時投誠,夏崇炆是否還能放過他們一家?
偏偏他正慶幸,因為夏崇炆的不信任,而使自己免於和沈玉瑤之間對決時。
齊太又提出讓他統領大軍,北上平叛。
夏崇炆,這次竟然準了!
一想著,很快就要與自己曾最疼愛的小妹決一死戰,沈奕忠不禁雙目微紅。
“大哥,你當真要與小妹為敵?”
沈奕忠正苦思中,卻見沈奕孝快步走進自己書房來。
“二弟!你來了。”
沈奕忠淡淡一聲,他心知沈奕孝一定是來勸自己稱病不出的。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已經晚了。
聖旨已下,他也已經接旨,這仗他不想打也要打!
“大哥,你糊塗啊!”
“若你出兵,此戰無論輸贏,對於我沈家都是滿盤皆輸的局麵!”
“你...你就不怕將來無顏見泉下的父母?”沈奕孝見他如此神色,也猜到了他內心的打算。
今日沈奕忠在朝堂上領旨時,沈奕孝就大驚失色,隻是礙於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這才沒有向他咆哮出聲。
“二弟!慎言!”沈奕忠有些慍怒道。
“如今的朝堂之上那幫人,除了耍耍嘴皮子,隻會成天嚷嚷著要北上平定叛軍。”沈奕孝一副哀其不爭的模樣說,“可還沒等他們上戰場呢,寧王已經兵臨京都城下!我看呐,這天下本就是他夏家的,他們爭來搶去就隨他們去,為何大哥還要去湊這個熱鬧,反而讓我沈家兄妹反目成仇?”
聞言,沈奕忠一時有些語塞。
二弟說的沒錯,夏崇炆和夏煜叔侄之間爭來搶去的那個皇位,本來也就是他們夏家的。
隻要不生靈塗炭,誰來做這個皇帝,不都是一樣的嗎?
那些還沒撤藩的藩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隻是,此時說什麽都已經晚了!
莫非他沈奕忠還能抗旨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