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皇帝心思
母妃讀我心後,全家叛逆了 作者:小微佛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好!好!”
大夏皇帝氣得一連說了三個好字。
“好你個王福全啊,你們是不是都認為朕已經老了,早就是掉了牙的老虎,對嗎?”
皇帝怒目圓睜,右手指著王福全的手指,還微微得顫抖著。
李公公知道,皇帝此時已經是氣到極致。
“皇上息怒啊,保重龍體要緊!”李公公忙著跪下身子,匍匐地上聲嘶力竭地喊道。
“陛下息怒,奴才知錯。”王福全雖然顫抖著聲音在求饒,心中卻並不知道其中厲害。
“來人啦。”
皇帝忽然麵色一冷,低聲喊道。
李公公一聽到皇帝這種聲音,投向王福全的眼神裏便全是憐憫。
“給朕拖出去,亂棍打死!”
皇帝的聲音極沉,仿佛一個字一個字地狠狠地都敲打在王福全的心上。
“皇上,求皇上饒命啊......”王福全徹底慌了神,整個身子篩糠一般抖動地厲害,“奴才,奴才隻是將奏折交於東宮的崔氏代為看管了一會兒。”
皇帝聞言,麵上神情忽然一滯,隨後朝著將王福全一左一右架著的侍衛輕輕揮了揮手,“出去吧。”
“皇上,奴才冤枉啊......皇上!”
王福全喊冤求饒的聲音漸漸遠去,直到再也聽不見一丁點兒。
李公公仍伏在地上,悄悄抬頭看了看癱坐在幾案前的皇帝。
皇帝半闔著雙眼,幾縷白發也飄垂於額前,似是要睡著一般。
開局一個碗,打下一片大好江山的皇帝,是真的老了!
“容德呐。”皇帝忽然睜大了些眼睛,對著李公公道:“你今年貴庚了啊?”
“迴陛下,老奴今年也是到知天命的年紀啦。”李公公抬起頭,眼底有些微的泛紅。
“朕還是吳王那會兒,你便進了府吧。”皇帝朝李公公微微一笑,又招了招手示意他再靠近一些,“你起來坐著,陪朕說會兒話。”
“是啊,老奴記得陛下那會兒也還不到而立,太子也不到一歲。”李公公此言一說出口,心中便暗道壞了。
誰都知道,太子早逝一直是皇帝心中最大的痛。
甚至自從太子薨逝後,皇帝更多的時候總是讓李公公感覺到,他也僅僅是一位老人。
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來喪子......
皇帝真是將人間三大不幸,統統領略了個遍。
“人生也不過匆匆數十載,你莫要拘謹,坐下吧。”皇帝看著李公公神情惶恐地站起身,他示意李公公放鬆一些,“如今你跟隨朕已經有三十多載。”
皇帝略微頓了頓,“沒有意外的話,我肯定是要走到你前頭的。”
話題瞬間變得有些沉重起來。
李公公嘴唇微微抖動了幾下,勸慰道:“陛下體魄尚健,龍顏未衰,切莫太過自憂。”
他知道自己這番話說得很是違心,可是再違心也必須這樣說。
皇帝打斷他道:“朕起自草根,自然知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你也莫要虛言安慰,今日想和你敘敘舊,再不想聽那些阿諛奉承的話了。”
自皇後娘娘死後,他每日都聽得是這些讚美好聽的話。
“奴才...奴才自當遵命就是。”李公公麵色終於和緩下來,他慢慢坐了下來。
“若朕此時依然是布衣百姓,那定是闔家團聚在一起,盡享天倫。”皇帝的眼中不經意流露出一點點光亮,仿佛他正身處在一家人歡聚之時。
有相濡以沫恩愛攜手的皇後娘娘,還有仁心仁德的太子殿下,以及眾多的皇子公主們,一大家子人,歡聚在他身旁。
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那是自然,陛下有二十六位皇子,十六位公主,當真是人丁興旺。”李公公放鬆下來,也是順著皇帝答道。
“哎!隻可惜我這些兒子女兒們,卻偏偏生在皇家。”皇帝眼神一黯,“生在皇家,總是骨肉親情淡薄,兄弟情誼更隻是一個笑話。”
李公公聞言默默點了點頭。
“臨了,朕竟唯有你一人,能陪著朕好好說會兒家長裏短。”
想想也真是有些淒涼,李公公甚至眼睛裏已經開始起了些霧水。
“容德啊,朕快撐不住了,若哪日我離開了,也不知道朕的皇子們到底會有怎樣的一番明爭暗鬥。”皇帝神色更加黯然。
“如今皇太孫已經羽翼漸豐,且頗得幾位叔叔推崇。想來陛下擔憂的事情,並不會發生。”李公公好言勸慰道。
雖然他沒有多高深的學問,但自跟隨皇帝腥風血雨過來幾十年。
幾乎沒有多少事情不被他看在眼裏,甚至他看得比皇帝更為清澈。
因為沒有人會在他的麵前去裝!
“真要那樣,也算我夏家天下的福分。”皇帝用手指揉了揉自己的額頭,“可惜,有人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福分啊......”
淚水從皇帝滿是褶皺的眼角浸潤而出,漸漸又隱入兩鬢白發之中。
這句話一出,李公公也不敢輕言安慰。
隻是呆呆地看著眼前即將仙逝的老人。
“太子仙逝後,朕也曾為立誰為皇位繼承者左右為難。”
皇帝也不再看李公公,隻仿佛像在和一位至交好友在絮絮叨叨的說著自己的心裏話。
“原本‘國賴長君’,朕理應從諸位皇子中選一位最強的來繼任。”
“可偏偏太子仙逝時,太孫剛剛十五。這個歲數可上可下,你說小吧,又不算太小。但若說合適,卻又真的是自欺欺人。”
“若崇炆那會兒,再年幼些,朕也不會如此糾結。”
“所以,朕起初一直是在兒子和孫子之間左右搖擺。甚至,內心深處,朕更傾向我家小四。因為正是因為有他,燕京成了我大夏朝北方的銅牆鐵壁。”
“誰料朕在朝堂上,剛剛顯露了一丁點這個意思,結果卻遭到群臣激烈反對。”
“萬般無奈之下,朕選了崇炆。朕為了崇炆,不惜誅殺大夏的功臣,隻為替崇炆掃清一切障礙。”
“也正因為這個選擇,朕甚至不得不留下那惡毒女人一命!”
大夏皇帝氣得一連說了三個好字。
“好你個王福全啊,你們是不是都認為朕已經老了,早就是掉了牙的老虎,對嗎?”
皇帝怒目圓睜,右手指著王福全的手指,還微微得顫抖著。
李公公知道,皇帝此時已經是氣到極致。
“皇上息怒啊,保重龍體要緊!”李公公忙著跪下身子,匍匐地上聲嘶力竭地喊道。
“陛下息怒,奴才知錯。”王福全雖然顫抖著聲音在求饒,心中卻並不知道其中厲害。
“來人啦。”
皇帝忽然麵色一冷,低聲喊道。
李公公一聽到皇帝這種聲音,投向王福全的眼神裏便全是憐憫。
“給朕拖出去,亂棍打死!”
皇帝的聲音極沉,仿佛一個字一個字地狠狠地都敲打在王福全的心上。
“皇上,求皇上饒命啊......”王福全徹底慌了神,整個身子篩糠一般抖動地厲害,“奴才,奴才隻是將奏折交於東宮的崔氏代為看管了一會兒。”
皇帝聞言,麵上神情忽然一滯,隨後朝著將王福全一左一右架著的侍衛輕輕揮了揮手,“出去吧。”
“皇上,奴才冤枉啊......皇上!”
王福全喊冤求饒的聲音漸漸遠去,直到再也聽不見一丁點兒。
李公公仍伏在地上,悄悄抬頭看了看癱坐在幾案前的皇帝。
皇帝半闔著雙眼,幾縷白發也飄垂於額前,似是要睡著一般。
開局一個碗,打下一片大好江山的皇帝,是真的老了!
“容德呐。”皇帝忽然睜大了些眼睛,對著李公公道:“你今年貴庚了啊?”
“迴陛下,老奴今年也是到知天命的年紀啦。”李公公抬起頭,眼底有些微的泛紅。
“朕還是吳王那會兒,你便進了府吧。”皇帝朝李公公微微一笑,又招了招手示意他再靠近一些,“你起來坐著,陪朕說會兒話。”
“是啊,老奴記得陛下那會兒也還不到而立,太子也不到一歲。”李公公此言一說出口,心中便暗道壞了。
誰都知道,太子早逝一直是皇帝心中最大的痛。
甚至自從太子薨逝後,皇帝更多的時候總是讓李公公感覺到,他也僅僅是一位老人。
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來喪子......
皇帝真是將人間三大不幸,統統領略了個遍。
“人生也不過匆匆數十載,你莫要拘謹,坐下吧。”皇帝看著李公公神情惶恐地站起身,他示意李公公放鬆一些,“如今你跟隨朕已經有三十多載。”
皇帝略微頓了頓,“沒有意外的話,我肯定是要走到你前頭的。”
話題瞬間變得有些沉重起來。
李公公嘴唇微微抖動了幾下,勸慰道:“陛下體魄尚健,龍顏未衰,切莫太過自憂。”
他知道自己這番話說得很是違心,可是再違心也必須這樣說。
皇帝打斷他道:“朕起自草根,自然知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你也莫要虛言安慰,今日想和你敘敘舊,再不想聽那些阿諛奉承的話了。”
自皇後娘娘死後,他每日都聽得是這些讚美好聽的話。
“奴才...奴才自當遵命就是。”李公公麵色終於和緩下來,他慢慢坐了下來。
“若朕此時依然是布衣百姓,那定是闔家團聚在一起,盡享天倫。”皇帝的眼中不經意流露出一點點光亮,仿佛他正身處在一家人歡聚之時。
有相濡以沫恩愛攜手的皇後娘娘,還有仁心仁德的太子殿下,以及眾多的皇子公主們,一大家子人,歡聚在他身旁。
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那是自然,陛下有二十六位皇子,十六位公主,當真是人丁興旺。”李公公放鬆下來,也是順著皇帝答道。
“哎!隻可惜我這些兒子女兒們,卻偏偏生在皇家。”皇帝眼神一黯,“生在皇家,總是骨肉親情淡薄,兄弟情誼更隻是一個笑話。”
李公公聞言默默點了點頭。
“臨了,朕竟唯有你一人,能陪著朕好好說會兒家長裏短。”
想想也真是有些淒涼,李公公甚至眼睛裏已經開始起了些霧水。
“容德啊,朕快撐不住了,若哪日我離開了,也不知道朕的皇子們到底會有怎樣的一番明爭暗鬥。”皇帝神色更加黯然。
“如今皇太孫已經羽翼漸豐,且頗得幾位叔叔推崇。想來陛下擔憂的事情,並不會發生。”李公公好言勸慰道。
雖然他沒有多高深的學問,但自跟隨皇帝腥風血雨過來幾十年。
幾乎沒有多少事情不被他看在眼裏,甚至他看得比皇帝更為清澈。
因為沒有人會在他的麵前去裝!
“真要那樣,也算我夏家天下的福分。”皇帝用手指揉了揉自己的額頭,“可惜,有人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福分啊......”
淚水從皇帝滿是褶皺的眼角浸潤而出,漸漸又隱入兩鬢白發之中。
這句話一出,李公公也不敢輕言安慰。
隻是呆呆地看著眼前即將仙逝的老人。
“太子仙逝後,朕也曾為立誰為皇位繼承者左右為難。”
皇帝也不再看李公公,隻仿佛像在和一位至交好友在絮絮叨叨的說著自己的心裏話。
“原本‘國賴長君’,朕理應從諸位皇子中選一位最強的來繼任。”
“可偏偏太子仙逝時,太孫剛剛十五。這個歲數可上可下,你說小吧,又不算太小。但若說合適,卻又真的是自欺欺人。”
“若崇炆那會兒,再年幼些,朕也不會如此糾結。”
“所以,朕起初一直是在兒子和孫子之間左右搖擺。甚至,內心深處,朕更傾向我家小四。因為正是因為有他,燕京成了我大夏朝北方的銅牆鐵壁。”
“誰料朕在朝堂上,剛剛顯露了一丁點這個意思,結果卻遭到群臣激烈反對。”
“萬般無奈之下,朕選了崇炆。朕為了崇炆,不惜誅殺大夏的功臣,隻為替崇炆掃清一切障礙。”
“也正因為這個選擇,朕甚至不得不留下那惡毒女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