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貶為庶人
母妃讀我心後,全家叛逆了 作者:小微佛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大行皇後薨逝之後,皇帝哀痛不已,時常也感覺身體狀態一日不如一日。
終於在郭恆案後一月,便下旨讓太子監國。
夏煜想起沈玉瑤曾和他說過,皇帝如今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在為太子的皇位繼承開路。
甚至連他那些瘋狂殺貪官的策略,表麵上是皇帝為了贏得民心,鞏固皇權,實則是在為太子繼位掃清一切障礙。
前朝的滅亡,即是因為貪墨官僚將國庫挖空,新繼位之人不能完全掌控朝廷。
為了避免前朝的悲劇重演,皇帝這才決定親自動手,以反腐的名號,將一些對太子有潛在威脅的官員清除掉。
他甚至曾不惜在朝堂之上,當堂下令斬首官員,並以一盆植物做類比,直言告訴太子,這恰恰正是為了幫助太子去除掉路上的荊棘。
同時皇帝,也明裏暗裏在文武百官前表示,誰都不要成為太子繼位路上的荊棘,否則必定是死路一條。
當然也包括所有的其他的皇子皇孫們!
看著正低頭走上台階的太子,夏煜麵上不禁現出一絲譏諷的笑意。
他心中暗想,其實皇帝雖替太子做了如此多的籌謀,奈何太子內心深處並不讚同。
因為在太子心中,一直都是“仁政”為主。
他認為,開國之君可以狠辣殘酷,但守成之君,一定是要仁心仁德!
太子治國理政,文武百官們都能看出,他是有自己的手段的。
可是,太子的這些手段與如今皇帝的治國之道其實是完全悖悖的。
曾有日上朝,太子還曾出口頂撞過皇帝稱“堯舜之時未曾殺戮臣子,但依然可以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皇帝一時氣急,還大罵太子說:“等老子死了,你當了皇帝再處理吧!”
寬厚仁慈的太子,狠辣多疑的皇帝,勢同水火。
偏偏此時爆發的郭恆案,作為黑龍衛指揮使的寧王夏煜,便剛剛好成了那條水中洗淨,又置於火上烤的魚!
如今,魚烤熟了。
自然是要分而食之了。
夏煜輕輕抿了抿唇,如今的他隻是皇帝和太子對弈的一枚棋子而已。
隨時準備成為棄子!
太子一步步走得很是遲緩。
上到最後一級台階時,他抬眼看了看一同站立的的文武百官們,皺了皺眉。
轉身又看了看晉王、秦王和夏煜,麵色這才恢複如常。
太子略一停頓,便走到了夏煜身旁,他對夏煜說道:“四弟,今日你終於是肯上朝了?”
夏煜微微笑了笑,點了點頭道:“躲得了初一,自然是躲不過十五的。”
太子眼中忽然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怒意,他冷聲問夏煜道:“看來孤的四弟,還是一定要堅持寧枉勿縱了?”
“寧枉勿縱”是夏煜在呈報郭恆案的結尾語。
夏煜知道,他是順了父皇的意,卻失了兄長的心。
文武百官一聽,心中一下子都明白了,太子責問夏煜的便是直指郭恆案。
一時間,大殿外,文武百官們開始竊竊私語。
漸漸開始變得吵吵嚷嚷起來。
“黑龍衛殘忍暴虐,早就該裁撤了。”
“是啊,黑龍衛讓大家都是惶惶不可終日。”
“如今都無人願入官場,就是這些天殺的黑龍衛鬧的。”
“......”
官員們似乎群情洶湧起來,他們看向夏煜的的目光,無不充滿怨毒之色。
而夏煜雖早知已經身處裏外不是人的地步,但那個昨日還曾寫信寬慰自己的太子哥哥,此時,竟然迴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直接當眾責問。
甚至太子在百官麵前還是擺明了態度,他完全是不認同夏煜的所作所為的。
文武百官們一下子用更為怨毒的眼光鎖定住夏煜。
若目光能殺人,夏煜此時正在遭受淩遲之刑。
這可是,夏煜一向最為敬重的太子哥哥。
在他猝不及防的時候,忽然發難。
一時間,夏煜也有些不知所措。
但太子為君,他為臣。
太子的責問,夏煜不可不答!
既然太子當眾問。
那他就當眾答!
他抬手拱了拱,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道:“太子殿下明鑒,臣以為寧願一家哭,不願一路哭,寧願百官哭,不願百姓哭!”
夏煜這番朗聲作答,讓太子瞬間變了臉色。
而夏煜心中也是無比清楚的,自己的這一句迴答。
今天,必定會惹得天怒人怨。
仿佛應景般,大殿上空忽然飄過一團烏雲。
幾聲炸雷在城外山邊邊,炸響。
在場的那些百官,他們群情洶湧,甚至都等不及上殿到皇帝跟前去彈劾夏煜。
而是不約而同地集體轉身走向午門,又齊刷刷全部跪在午門外,他們要求皇帝裁撤黑龍衛,並治罪黑龍衛指揮使寧王夏煜!
夏煜耳邊甚至能聽到文武百官在午門外的高唿:“臣等誓不與酷吏共天下!”
此時他的臉上並未有驚恐的神色,反而露出一絲徹底解脫之色。
夏煜抬頭望著大殿之上飛過的一隻孤鶩,歎道:“我不入地獄。”
......
七日後,皇帝下詔,將寧王收押,黑龍衛裁撤。
甚至緊跟著又下一道聖旨,寧王夏煜被貶為庶人,京都寧王府封禁!
寧王妃及寧王眾子女,均被逐出了寧王府。
消息傳出,一時間朝野震動。
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無不議論此事。
“要我說,就是這寧王活該!誰讓他拿著雞毛當令箭?殺了那麽多官員?”
“唉,你們隻知其一,哪知其二?這寧王可真是憋屈,他可是一點都不稀罕當這黑龍衛的頭頭。”
“對!明白人都知道,黑龍衛頭頭這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不光容易得罪人,若辦得不好,那就會得罪皇帝!”
“要我說,還是太子爺仁心仁德,天天帶了弟弟們跪著替寧王求情。”
“太子爺倒是仁義,可是他那次子卻是眼瞧著寧王落水,還往水裏扔石頭!”
“太子爺的次子?才十來歲的小孩子,還能害了寧王不成?”
“這孩子雖不到十歲,可皇帝猶豫之時,卻是他的一句話,徹底讓寧王被貶成了庶人....”
終於在郭恆案後一月,便下旨讓太子監國。
夏煜想起沈玉瑤曾和他說過,皇帝如今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在為太子的皇位繼承開路。
甚至連他那些瘋狂殺貪官的策略,表麵上是皇帝為了贏得民心,鞏固皇權,實則是在為太子繼位掃清一切障礙。
前朝的滅亡,即是因為貪墨官僚將國庫挖空,新繼位之人不能完全掌控朝廷。
為了避免前朝的悲劇重演,皇帝這才決定親自動手,以反腐的名號,將一些對太子有潛在威脅的官員清除掉。
他甚至曾不惜在朝堂之上,當堂下令斬首官員,並以一盆植物做類比,直言告訴太子,這恰恰正是為了幫助太子去除掉路上的荊棘。
同時皇帝,也明裏暗裏在文武百官前表示,誰都不要成為太子繼位路上的荊棘,否則必定是死路一條。
當然也包括所有的其他的皇子皇孫們!
看著正低頭走上台階的太子,夏煜麵上不禁現出一絲譏諷的笑意。
他心中暗想,其實皇帝雖替太子做了如此多的籌謀,奈何太子內心深處並不讚同。
因為在太子心中,一直都是“仁政”為主。
他認為,開國之君可以狠辣殘酷,但守成之君,一定是要仁心仁德!
太子治國理政,文武百官們都能看出,他是有自己的手段的。
可是,太子的這些手段與如今皇帝的治國之道其實是完全悖悖的。
曾有日上朝,太子還曾出口頂撞過皇帝稱“堯舜之時未曾殺戮臣子,但依然可以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皇帝一時氣急,還大罵太子說:“等老子死了,你當了皇帝再處理吧!”
寬厚仁慈的太子,狠辣多疑的皇帝,勢同水火。
偏偏此時爆發的郭恆案,作為黑龍衛指揮使的寧王夏煜,便剛剛好成了那條水中洗淨,又置於火上烤的魚!
如今,魚烤熟了。
自然是要分而食之了。
夏煜輕輕抿了抿唇,如今的他隻是皇帝和太子對弈的一枚棋子而已。
隨時準備成為棄子!
太子一步步走得很是遲緩。
上到最後一級台階時,他抬眼看了看一同站立的的文武百官們,皺了皺眉。
轉身又看了看晉王、秦王和夏煜,麵色這才恢複如常。
太子略一停頓,便走到了夏煜身旁,他對夏煜說道:“四弟,今日你終於是肯上朝了?”
夏煜微微笑了笑,點了點頭道:“躲得了初一,自然是躲不過十五的。”
太子眼中忽然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怒意,他冷聲問夏煜道:“看來孤的四弟,還是一定要堅持寧枉勿縱了?”
“寧枉勿縱”是夏煜在呈報郭恆案的結尾語。
夏煜知道,他是順了父皇的意,卻失了兄長的心。
文武百官一聽,心中一下子都明白了,太子責問夏煜的便是直指郭恆案。
一時間,大殿外,文武百官們開始竊竊私語。
漸漸開始變得吵吵嚷嚷起來。
“黑龍衛殘忍暴虐,早就該裁撤了。”
“是啊,黑龍衛讓大家都是惶惶不可終日。”
“如今都無人願入官場,就是這些天殺的黑龍衛鬧的。”
“......”
官員們似乎群情洶湧起來,他們看向夏煜的的目光,無不充滿怨毒之色。
而夏煜雖早知已經身處裏外不是人的地步,但那個昨日還曾寫信寬慰自己的太子哥哥,此時,竟然迴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直接當眾責問。
甚至太子在百官麵前還是擺明了態度,他完全是不認同夏煜的所作所為的。
文武百官們一下子用更為怨毒的眼光鎖定住夏煜。
若目光能殺人,夏煜此時正在遭受淩遲之刑。
這可是,夏煜一向最為敬重的太子哥哥。
在他猝不及防的時候,忽然發難。
一時間,夏煜也有些不知所措。
但太子為君,他為臣。
太子的責問,夏煜不可不答!
既然太子當眾問。
那他就當眾答!
他抬手拱了拱,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道:“太子殿下明鑒,臣以為寧願一家哭,不願一路哭,寧願百官哭,不願百姓哭!”
夏煜這番朗聲作答,讓太子瞬間變了臉色。
而夏煜心中也是無比清楚的,自己的這一句迴答。
今天,必定會惹得天怒人怨。
仿佛應景般,大殿上空忽然飄過一團烏雲。
幾聲炸雷在城外山邊邊,炸響。
在場的那些百官,他們群情洶湧,甚至都等不及上殿到皇帝跟前去彈劾夏煜。
而是不約而同地集體轉身走向午門,又齊刷刷全部跪在午門外,他們要求皇帝裁撤黑龍衛,並治罪黑龍衛指揮使寧王夏煜!
夏煜耳邊甚至能聽到文武百官在午門外的高唿:“臣等誓不與酷吏共天下!”
此時他的臉上並未有驚恐的神色,反而露出一絲徹底解脫之色。
夏煜抬頭望著大殿之上飛過的一隻孤鶩,歎道:“我不入地獄。”
......
七日後,皇帝下詔,將寧王收押,黑龍衛裁撤。
甚至緊跟著又下一道聖旨,寧王夏煜被貶為庶人,京都寧王府封禁!
寧王妃及寧王眾子女,均被逐出了寧王府。
消息傳出,一時間朝野震動。
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無不議論此事。
“要我說,就是這寧王活該!誰讓他拿著雞毛當令箭?殺了那麽多官員?”
“唉,你們隻知其一,哪知其二?這寧王可真是憋屈,他可是一點都不稀罕當這黑龍衛的頭頭。”
“對!明白人都知道,黑龍衛頭頭這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不光容易得罪人,若辦得不好,那就會得罪皇帝!”
“要我說,還是太子爺仁心仁德,天天帶了弟弟們跪著替寧王求情。”
“太子爺倒是仁義,可是他那次子卻是眼瞧著寧王落水,還往水裏扔石頭!”
“太子爺的次子?才十來歲的小孩子,還能害了寧王不成?”
“這孩子雖不到十歲,可皇帝猶豫之時,卻是他的一句話,徹底讓寧王被貶成了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