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我家那位白月光想要逆CP 作者:於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來,邵謙曾把這件事當笑話於絢聽過,引得於絢一陣唏噓。這種事兒也就是現在迴憶才會覺得有意思。在那個一無所有的年紀,他隻覺得窘迫,覺得顧庭簡讓他當眾丟臉。
以前落魄的時候,邵謙一直信奉著一個真理——沒有什麽是金錢買不到了。顧庭簡為什麽能凡是順心如意?為什麽能讓自己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還留在他的身邊?
是因為他有錢。
有錢人可以視金錢如糞土,可以去閑得發慌去追求別的,可他不行,他隻能被牢牢地綁在「錢」這個字上,沒有一點自由。
可現在他算是懂了,飽暖思□□,古人誠不欺我。
人就是貪心,欲望永遠滿足不了,他不缺錢了,就覺得錢沒有半點用處了。
他想要顧庭簡,隻想要他,誰都代替不了。
但我當我下筆寫第一卷的時候,越寫就越感覺不對勁,邵謙怎麽可能不對顧庭簡心動!
然後就大改,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邵謙情難自製到在夜裏偷吻顧庭簡,會在離開後默默收集他的消息,主打的就是一個詭計多端。
可能就是因為,有的人,遇見了,相處久了,就很難不愛上。
人物有自己的靈魂,會隨著自己的經歷過往,不斷地生長。
但對於我本身想要闡述的主題而言,這一變動的打擊是致命的。
邵謙既然主動的,那顧庭簡就是問心無愧的,兩人之間的話語權壓迫關係又體現在哪裏?
擱置許久,深感主題先行的寫作方式確實有其不可取之處,遂放棄。
隻想著按照人物的情感發展,盡可能細膩地把故事線寫完。
至於最後能體現出什麽深層結構,便聽天由命吧!
於是在後續的寫作過程中,又引發出了另一條主題線——背叛與原諒。
邵謙對於顧庭簡的背叛,不是偶然,是蓄謀已久的。
在第二卷「颱風」這一章過後,就刻意沒太給邵謙的視角,他迴家和母親、繼父的對話都是跳過或者是略寫的。
這段時間,邵謙看似在顧庭簡的庇護下過得一帆風順、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其實上他心裏一直有強烈的衝突感。
對於他而言,選擇顧庭簡其實意味著選擇捷徑,即放棄通過自我奮鬥實現自我價值,藉助他人的資源積累一步登天。
對於邵謙這樣一個自尊心比較強的人來說,這樣的選擇是帶有羞恥感的。
成年以前的邵謙信奉的一直是精英主義的觀點,他認為隻要足夠努力,就能夠獲得自己所期望的未來。
然而,事與願違,等他長大之後,他才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是無法跨越的。
如果顧庭簡從未入侵過他的生活,他可能會恪守正義成為白筠諾那樣的律師,也可能像傅文鈞一樣做一個百折不撓,不斷努力著向上攀登的人。
哪怕不像現在這樣資產雄厚,他也足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維持一個光鮮亮麗、體麵而有尊嚴的生活。
基於他和顧庭簡之間身份地位的不平等,顧庭簡對他再好,他心裏的落差也是難以抹平的。
這就導致邵謙沒辦法找準自我定位,總是不安,總是患得患失。
時間一長,他對於顧庭簡的感情就變質了,從渴望、羨慕慢慢變成嫉妒、憎惡。
在長時間的相處過程中,顧庭簡是能感受到他的變化的,但他把這種不安當作自己付出不夠多,於是更加真摯地去給予對方關懷,但這個時候的邵謙已經感受不到正向的情感了,嫉妒會把他的慷概扭曲成帶著嘲諷的施捨。
他愈發見不得顧庭簡光芒萬丈,愈發想要將顧庭簡拉入陰霾裏,想讓他去體會自己內心的掙紮與幽暗。
而馮旭的死,隻是他情緒發泄的一根引線,讓他徹底背叛顧庭簡的一個契機。
他能意識到自己的惡毒、陰險,但他內心還是渴望認同,這種認同和理解顧庭簡無法給予他,但是韓凜可以。
但邵謙又很清楚地意識到,顧庭簡真的對他傾盡全力了。
人越沒有什麽越渴望什麽,邵謙追求事業與金錢,而顧庭簡想要的是家庭與情感。
顧庭簡是一個近乎理想化的人物,他的底色是溫暖的,浪漫、熱情、大方、體貼、情緒穩定、責任感極強,且認定一件事了之後就不再猶疑動搖。
他被背叛之後是帶著憤怒和不甘離開的,但等他迴來的時候,這一切都已經釋然了,他意識到邵謙卑劣背後的可悲,於是又同情心泛濫,選擇了原諒。
為了邵謙,他可以不在乎外人的譏諷和嘲笑。
他覺得付出是值得的,而值得與否,是由他定義的。
正如文章最後所寫的,「陳年發酵的愛意是一種很難以言說的情感,哪怕麵前這個人千瘡百孔,也想去給對方一次機會,和他相互折磨地糾纏下去。」
但原諒帶來的釋然也是相互的,他如果不放過邵謙,被背叛的陰影也會一直籠罩在他心上。
寫最後幾章的時候,一直在單曲循環一首歌——《小尖尖》。
摯愛裏麵一句歌詞:「我口袋隻剩玫瑰一片,此行又山高路遠。」
人們在親密關係裏相互遇見、相互成就,而能夠使得他們人格完整的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想像著顧哥從口袋裏摸出一瓣皺巴巴的玫瑰,摁在小謙手心裏,「最後一片了,還是給你,收好。」
以前落魄的時候,邵謙一直信奉著一個真理——沒有什麽是金錢買不到了。顧庭簡為什麽能凡是順心如意?為什麽能讓自己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還留在他的身邊?
是因為他有錢。
有錢人可以視金錢如糞土,可以去閑得發慌去追求別的,可他不行,他隻能被牢牢地綁在「錢」這個字上,沒有一點自由。
可現在他算是懂了,飽暖思□□,古人誠不欺我。
人就是貪心,欲望永遠滿足不了,他不缺錢了,就覺得錢沒有半點用處了。
他想要顧庭簡,隻想要他,誰都代替不了。
但我當我下筆寫第一卷的時候,越寫就越感覺不對勁,邵謙怎麽可能不對顧庭簡心動!
然後就大改,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邵謙情難自製到在夜裏偷吻顧庭簡,會在離開後默默收集他的消息,主打的就是一個詭計多端。
可能就是因為,有的人,遇見了,相處久了,就很難不愛上。
人物有自己的靈魂,會隨著自己的經歷過往,不斷地生長。
但對於我本身想要闡述的主題而言,這一變動的打擊是致命的。
邵謙既然主動的,那顧庭簡就是問心無愧的,兩人之間的話語權壓迫關係又體現在哪裏?
擱置許久,深感主題先行的寫作方式確實有其不可取之處,遂放棄。
隻想著按照人物的情感發展,盡可能細膩地把故事線寫完。
至於最後能體現出什麽深層結構,便聽天由命吧!
於是在後續的寫作過程中,又引發出了另一條主題線——背叛與原諒。
邵謙對於顧庭簡的背叛,不是偶然,是蓄謀已久的。
在第二卷「颱風」這一章過後,就刻意沒太給邵謙的視角,他迴家和母親、繼父的對話都是跳過或者是略寫的。
這段時間,邵謙看似在顧庭簡的庇護下過得一帆風順、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其實上他心裏一直有強烈的衝突感。
對於他而言,選擇顧庭簡其實意味著選擇捷徑,即放棄通過自我奮鬥實現自我價值,藉助他人的資源積累一步登天。
對於邵謙這樣一個自尊心比較強的人來說,這樣的選擇是帶有羞恥感的。
成年以前的邵謙信奉的一直是精英主義的觀點,他認為隻要足夠努力,就能夠獲得自己所期望的未來。
然而,事與願違,等他長大之後,他才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是無法跨越的。
如果顧庭簡從未入侵過他的生活,他可能會恪守正義成為白筠諾那樣的律師,也可能像傅文鈞一樣做一個百折不撓,不斷努力著向上攀登的人。
哪怕不像現在這樣資產雄厚,他也足以憑藉自己的努力維持一個光鮮亮麗、體麵而有尊嚴的生活。
基於他和顧庭簡之間身份地位的不平等,顧庭簡對他再好,他心裏的落差也是難以抹平的。
這就導致邵謙沒辦法找準自我定位,總是不安,總是患得患失。
時間一長,他對於顧庭簡的感情就變質了,從渴望、羨慕慢慢變成嫉妒、憎惡。
在長時間的相處過程中,顧庭簡是能感受到他的變化的,但他把這種不安當作自己付出不夠多,於是更加真摯地去給予對方關懷,但這個時候的邵謙已經感受不到正向的情感了,嫉妒會把他的慷概扭曲成帶著嘲諷的施捨。
他愈發見不得顧庭簡光芒萬丈,愈發想要將顧庭簡拉入陰霾裏,想讓他去體會自己內心的掙紮與幽暗。
而馮旭的死,隻是他情緒發泄的一根引線,讓他徹底背叛顧庭簡的一個契機。
他能意識到自己的惡毒、陰險,但他內心還是渴望認同,這種認同和理解顧庭簡無法給予他,但是韓凜可以。
但邵謙又很清楚地意識到,顧庭簡真的對他傾盡全力了。
人越沒有什麽越渴望什麽,邵謙追求事業與金錢,而顧庭簡想要的是家庭與情感。
顧庭簡是一個近乎理想化的人物,他的底色是溫暖的,浪漫、熱情、大方、體貼、情緒穩定、責任感極強,且認定一件事了之後就不再猶疑動搖。
他被背叛之後是帶著憤怒和不甘離開的,但等他迴來的時候,這一切都已經釋然了,他意識到邵謙卑劣背後的可悲,於是又同情心泛濫,選擇了原諒。
為了邵謙,他可以不在乎外人的譏諷和嘲笑。
他覺得付出是值得的,而值得與否,是由他定義的。
正如文章最後所寫的,「陳年發酵的愛意是一種很難以言說的情感,哪怕麵前這個人千瘡百孔,也想去給對方一次機會,和他相互折磨地糾纏下去。」
但原諒帶來的釋然也是相互的,他如果不放過邵謙,被背叛的陰影也會一直籠罩在他心上。
寫最後幾章的時候,一直在單曲循環一首歌——《小尖尖》。
摯愛裏麵一句歌詞:「我口袋隻剩玫瑰一片,此行又山高路遠。」
人們在親密關係裏相互遇見、相互成就,而能夠使得他們人格完整的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想像著顧哥從口袋裏摸出一瓣皺巴巴的玫瑰,摁在小謙手心裏,「最後一片了,還是給你,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