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小縣令被迫登基[基建] 作者:臨西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現在已經沒人管什麽二五仔不二五仔了。
江縣發展到這一步,大量招人,就是大勢所趨,誰也攔不住。
城門下麵。
陳申的饅頭已經發完了,但不知道為何,以前每次都對流民們特別熱情的縣衙,這次反應速度竟然這麽慢。
於是陳老爺急了啊!
怎麽迴事這群小子!
人家流民來了,官府這個時候第一時間就要來刷好印象啊!好印象給出來了,民心迅速安撫好,過兩天就能開始幹活了!
「陳——咳,縣太爺!」
陳老爺一個迴頭,就瞧見城門樓上的自家兒子,張嘴就要喊名字。喊道一半才意識到不對,立刻改口:「這麽多可憐的人來到了咱江縣,趕快讓縣衙行動起來,安排他們住下啊!您不是一向愛民如子,為百姓排憂解難嗎,大家都等著你發話呢。」
要不還得是陳老爺。
由於擔心人太多,接下來縣衙不好管理,先當眾給自己兒子刷一波好感值。
果然。
隨著陳老爺話音落下,底下的涼州百姓,都期待的看向上方的縣太爺。
「……」
迎著這麽多人的目光,陳庚年深吸一口氣,迴頭看向徐煥,問道:「我原本跟你說的,沒良心炮在城門上架多少門來著?」
徐煥神情古怪道:「三十門。」
陳庚年:「再加十門!還有,騎兵營、神機營加快速度組建,我會親自督促練兵。兵工廠擴張一倍,再招一撥人,加班加點造兵器。」
這下,富春,杜勤神情也開始變得古怪起來。
若非縣太爺還在,他們怕不是都要直接笑出聲。
等把軍事工作安排妥帖以後,陳庚年才覺得心裏安穩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氣:「接下來,全力把這五千人迅速安置,別——別走漏了風聲。」
說這話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現在幹的事情越來越不對勁了。
第103章 103
◎他們有幸生活在江縣,奇蹟江縣。◎
陳庚年心裏提著一口氣, 覺得自己在幹『二五仔』的事情。
但不管是江縣的百姓,還是涼州來的百姓,都喜滋滋的。
江縣這邊, 五千人口搬遷進來,刨除一千餘人參軍,其餘可都是勞動力啊。
雖說這些大多以女人、老人為主,但可別小看這些人,到了田地裏, 都是厲害的『莊稼把式』,幹活兒麻利著呢!
再說涼州搬遷來的百姓。
從前地裏沒收成,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生病了也沒錢醫治,可這些難題, 到了江縣以後, 全都迎刃而解了!
陳庚年一聲令下,整個縣衙都立刻行動起來, 安置這些新來的百姓。
但, 這次來的人實在太多了!
還好婁獻把他們送來的時候,附帶著各家各戶的名字、人員關係等資料,這就給縣衙的工作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而且,正經百姓, 跟流民們完全是不一樣的。
至少不用擔心他們身上攜帶傳染病, 哪怕五千人雖然很多,但隻要按需分流, 其實接收起來也並不算困難。
陳庚年本人最初組建衙門的時候, 辦事就很喜歡高效率、有規劃。
所以縣衙的辦事風格, 一直都在無限朝著縣太爺靠攏。
一千餘要參軍的民兵, 先單獨拎出來,排好隊,跟著李泉走了。
他們會被送去新建的兵營,上江縣的戶籍,然後以刀、長矛、弓箭、騎馬等幾個項目為大方向,簡單過篩一下,誰有哪方麵天賦,從這一關卡開始,就心裏有數了。
剩下的人,若是誰有傷病,那就去『病號區』那邊去排隊,分戶的事情先往後排,治病要緊。隻要做了登記,就會有衙門的人,把人給送去縣城醫館。
再剩餘的,就看技術。
廚藝好,會算帳,能織布,跑過商隊、能識字、或者能打鐵、燒過陶,不管你有什麽技能,會一點都行,來了這邊,你都有優先落戶權。
商鋪街的老闆們,搶著要你。
當然大部分都是沒有技術的。
那就老實走『隨機分配』,以戶為單位,全家搬遷到某個江縣的村子裏去。
這些涼州來的百姓,一是正經出身,危險係數很小,二來,他們本身都帶著『貢獻』來的。
人家這群人,每家每戶都帶來一個『兵』。
所以他們和流民們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安置到江縣的村子以後,就可以直接住下,最近這段時間,幫助村子幹活兒,種植大豆棉花。等這陣忙完了,就可以在同村人的幫助下,自行開墾荒地、搭建房屋。
村子會管他們的夥食,將來種地的糧種、化肥,村子也會替他們出。
縣衙接下來還要全縣區鋪路,又不缺活兒,等到了農閑期,這群人就可以出去上工,賺錢還給村子。
江縣的百姓們,各個村子現在都富裕起來了,大部分村子其實都會主動給新搬遷來的流民蓋棚屋房。
要是更富裕一些的村子,過去以後,各家湊一湊,基本都能給他們把磚瓦房蓋起來。
當然,這個後續肯定得簽契書,該還的錢都要還。
至於開墾田地,每個人按照三畝地的標準來開墾。
落戶的第一年,要給衙門繳納三成稅,第二年,繳納兩成,到了第三年,就可以享受和江縣人一樣的待遇:家裏有參軍的人,有一半田地可以免稅。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江縣發展到這一步,大量招人,就是大勢所趨,誰也攔不住。
城門下麵。
陳申的饅頭已經發完了,但不知道為何,以前每次都對流民們特別熱情的縣衙,這次反應速度竟然這麽慢。
於是陳老爺急了啊!
怎麽迴事這群小子!
人家流民來了,官府這個時候第一時間就要來刷好印象啊!好印象給出來了,民心迅速安撫好,過兩天就能開始幹活了!
「陳——咳,縣太爺!」
陳老爺一個迴頭,就瞧見城門樓上的自家兒子,張嘴就要喊名字。喊道一半才意識到不對,立刻改口:「這麽多可憐的人來到了咱江縣,趕快讓縣衙行動起來,安排他們住下啊!您不是一向愛民如子,為百姓排憂解難嗎,大家都等著你發話呢。」
要不還得是陳老爺。
由於擔心人太多,接下來縣衙不好管理,先當眾給自己兒子刷一波好感值。
果然。
隨著陳老爺話音落下,底下的涼州百姓,都期待的看向上方的縣太爺。
「……」
迎著這麽多人的目光,陳庚年深吸一口氣,迴頭看向徐煥,問道:「我原本跟你說的,沒良心炮在城門上架多少門來著?」
徐煥神情古怪道:「三十門。」
陳庚年:「再加十門!還有,騎兵營、神機營加快速度組建,我會親自督促練兵。兵工廠擴張一倍,再招一撥人,加班加點造兵器。」
這下,富春,杜勤神情也開始變得古怪起來。
若非縣太爺還在,他們怕不是都要直接笑出聲。
等把軍事工作安排妥帖以後,陳庚年才覺得心裏安穩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氣:「接下來,全力把這五千人迅速安置,別——別走漏了風聲。」
說這話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現在幹的事情越來越不對勁了。
第103章 103
◎他們有幸生活在江縣,奇蹟江縣。◎
陳庚年心裏提著一口氣, 覺得自己在幹『二五仔』的事情。
但不管是江縣的百姓,還是涼州來的百姓,都喜滋滋的。
江縣這邊, 五千人口搬遷進來,刨除一千餘人參軍,其餘可都是勞動力啊。
雖說這些大多以女人、老人為主,但可別小看這些人,到了田地裏, 都是厲害的『莊稼把式』,幹活兒麻利著呢!
再說涼州搬遷來的百姓。
從前地裏沒收成,一家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生病了也沒錢醫治,可這些難題, 到了江縣以後, 全都迎刃而解了!
陳庚年一聲令下,整個縣衙都立刻行動起來, 安置這些新來的百姓。
但, 這次來的人實在太多了!
還好婁獻把他們送來的時候,附帶著各家各戶的名字、人員關係等資料,這就給縣衙的工作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而且,正經百姓, 跟流民們完全是不一樣的。
至少不用擔心他們身上攜帶傳染病, 哪怕五千人雖然很多,但隻要按需分流, 其實接收起來也並不算困難。
陳庚年本人最初組建衙門的時候, 辦事就很喜歡高效率、有規劃。
所以縣衙的辦事風格, 一直都在無限朝著縣太爺靠攏。
一千餘要參軍的民兵, 先單獨拎出來,排好隊,跟著李泉走了。
他們會被送去新建的兵營,上江縣的戶籍,然後以刀、長矛、弓箭、騎馬等幾個項目為大方向,簡單過篩一下,誰有哪方麵天賦,從這一關卡開始,就心裏有數了。
剩下的人,若是誰有傷病,那就去『病號區』那邊去排隊,分戶的事情先往後排,治病要緊。隻要做了登記,就會有衙門的人,把人給送去縣城醫館。
再剩餘的,就看技術。
廚藝好,會算帳,能織布,跑過商隊、能識字、或者能打鐵、燒過陶,不管你有什麽技能,會一點都行,來了這邊,你都有優先落戶權。
商鋪街的老闆們,搶著要你。
當然大部分都是沒有技術的。
那就老實走『隨機分配』,以戶為單位,全家搬遷到某個江縣的村子裏去。
這些涼州來的百姓,一是正經出身,危險係數很小,二來,他們本身都帶著『貢獻』來的。
人家這群人,每家每戶都帶來一個『兵』。
所以他們和流民們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安置到江縣的村子以後,就可以直接住下,最近這段時間,幫助村子幹活兒,種植大豆棉花。等這陣忙完了,就可以在同村人的幫助下,自行開墾荒地、搭建房屋。
村子會管他們的夥食,將來種地的糧種、化肥,村子也會替他們出。
縣衙接下來還要全縣區鋪路,又不缺活兒,等到了農閑期,這群人就可以出去上工,賺錢還給村子。
江縣的百姓們,各個村子現在都富裕起來了,大部分村子其實都會主動給新搬遷來的流民蓋棚屋房。
要是更富裕一些的村子,過去以後,各家湊一湊,基本都能給他們把磚瓦房蓋起來。
當然,這個後續肯定得簽契書,該還的錢都要還。
至於開墾田地,每個人按照三畝地的標準來開墾。
落戶的第一年,要給衙門繳納三成稅,第二年,繳納兩成,到了第三年,就可以享受和江縣人一樣的待遇:家裏有參軍的人,有一半田地可以免稅。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