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小縣令被迫登基[基建] 作者:臨西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完後,陳庚年擺擺手:「行了,富先生留下,其餘人都趕緊行動起來吧。」
於是這場急匆匆開的會議,立刻急匆匆散了。
因為工作量太多,大家都急於趕緊整理出來思路,然後去實施推進。
等所有人都走後。
陳庚年看向富春,問道:「先生可知道,哪裏能買來鐵礦,以及戰馬?」
這兩樣,都是很『要命』的東西,私自大量購買,被朝廷發現,絕對是要殺頭的。
「草原和大晉之間,涼州正北部方向,有一座鎮山關,這是雙方的國界分割點,大晉和韃靼族都有派遣人鎮守。但婁獻在那邊說不上話,因為鎮守在那裏的大晉將軍王鐸,暗中投奔了祁王。所以這件事,我們沒辦法找婁獻幫忙。」
富春嘆了口氣:「我們與韃靼雖然是世仇,但也有馬市貿易,並非官府牽頭,而是兩地百姓、士兵們自發打通的貿易。韃靼缺衣少糧,但戰馬、礦石都很豐富。我們江縣的棉衣、糧食,在那邊大受歡迎,用這些物資,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換取很多好東西。可咱們要的太多,不見得能行,畢竟馬市太小了。」
陳庚年聞言蹙起眉頭。
但沒等他開口,富春又說道:「請縣太爺放心,我早些年去過那邊的馬市,也算知道些門路。接下來,我打算親自去一趟那邊,盡力多買些戰馬和鐵礦石迴來。」
為今之計,也隻能如此了。
陳庚年點點頭:「那就辛苦先生跑一趟,路上切記注意安全。寶來那群小子,如今也算是能獨擋一麵了。我讓他抽調出三十個民兵,帶著糧食和棉衣,護送先生過去。路上若是出現意外,他們也能替先生解圍。」
富春當即抱拳:「多謝縣太爺關照。」
陳庚年嘆了口氣:「先生可也覺得我小題大做,或者心思不正,這實在是——」
實在是,有難言之隱啊。
係統的危險預警,又沒辦法說出來。
衙門的其餘小子,或許暫時還沒有反應過來,陳庚年沒有過多解釋。但富春這等大才之人,怎麽可能被糊弄,一個縣令搞這麽大動作,怎麽看怎麽不合理啊。
「縣太爺不必解釋。」
富春搖搖頭:「老夫隻知道,您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江縣打算,這就夠了。其餘的,交給我們這些屬下來替你辦吧。」
江縣這香餑餑,沒有武裝力量,猶如小兒抱金過鬧市,遲早保不住的。
所以,必須要趁早組建軍工勢力!
而他富春作為屬下,不僅要支持縣太爺搞軍工,還得為縣太爺繡龍袍!
啊。
沒想到富先生竟然不問緣由,直接表示支持理解自己,陳庚年怔愣片刻,心裏隻覺得十分熨帖:「多謝先生理解。」
那我當然理解!
等我去買多多的戰馬,多多的鐵礦,縣太爺要什麽,我富春都給你弄迴來!
等我迴來,就給您繡龍袍!
富春神情堅定的走了。
看著老先生離開的背影,陳庚年有些羞愧,明明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卻還得因此四處奔波,實在是有些對不住富老先生啊。
可換個思路想一想,保住江縣,才算是不辜負老先生,以及這幫衙門的屬下,還有兩萬多江縣百姓吶!
陳庚年打起精神,開始給婁獻、婁姝兄妹二人寫信。
不管是合資辦廠賺錢,還是招兵招人,他都得需要涼州那邊的幫忙。
-
當天會議結束後不久。
吳恆帶著三十位民兵,拉了整整三十車的物資,跟著富先生一起離開江縣。
到了第二天,衙門張榜處,貼出了整整八張告示。
而第一張告示的內容標題,是『縣太爺告知全江縣民眾書』。
上麵的內容並不長,也不難理解,但這封書信,在全江縣都引發了軒然大波。
縣太爺說,去年冬天『欽差』事件尚未完全過去,疑似有威脅到縣區存亡的戰事即將發生。以及,外麵越來越亂,江縣越來越富裕,為了自保,唿籲符合條件的男丁從軍,和縣衙一起,保護江縣。
這事兒換在別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引發恐慌或者謾罵。
因為從軍,在這年代是個非常可怕的事情,意味著戰亂,意味著流血或者死亡。
江縣人起初也在慌亂,因為事情來的太突然了。
大家走家串戶互相打聽消息,可聊著聊著,突然就不怕了。
「聽說了嗎?縣太爺寫的那封信!」
「要打仗了嗎?」
「看那樣子不是,是去年那些狗欽差的事情,可能敗露了。」
「哎呦,從那個事兒沒頭沒尾結束以後,我就心裏犯嘀咕。現在終於來了,我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麽害怕?」
「我也是,就剛開始慌了一會兒,後來就不怕了!去年那事兒,縣太爺做的沒錯,他就是在保護江縣,保護大家。現在他說要保護江縣,我肯定信他!」
「我家男人年紀剛好合適,讓他去吧。」
「你捨得?」
「咋能真捨得啊!可轉念又一想,咱江縣人也就這幾年,過上了安心舒坦日子。現在這好日子不容易,現在不站出來出一份力,將來……」
「那我也去參軍!」
「家裏農活累點就累點吧,能挪個人出去,都盡力去軍營報導。」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於是這場急匆匆開的會議,立刻急匆匆散了。
因為工作量太多,大家都急於趕緊整理出來思路,然後去實施推進。
等所有人都走後。
陳庚年看向富春,問道:「先生可知道,哪裏能買來鐵礦,以及戰馬?」
這兩樣,都是很『要命』的東西,私自大量購買,被朝廷發現,絕對是要殺頭的。
「草原和大晉之間,涼州正北部方向,有一座鎮山關,這是雙方的國界分割點,大晉和韃靼族都有派遣人鎮守。但婁獻在那邊說不上話,因為鎮守在那裏的大晉將軍王鐸,暗中投奔了祁王。所以這件事,我們沒辦法找婁獻幫忙。」
富春嘆了口氣:「我們與韃靼雖然是世仇,但也有馬市貿易,並非官府牽頭,而是兩地百姓、士兵們自發打通的貿易。韃靼缺衣少糧,但戰馬、礦石都很豐富。我們江縣的棉衣、糧食,在那邊大受歡迎,用這些物資,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換取很多好東西。可咱們要的太多,不見得能行,畢竟馬市太小了。」
陳庚年聞言蹙起眉頭。
但沒等他開口,富春又說道:「請縣太爺放心,我早些年去過那邊的馬市,也算知道些門路。接下來,我打算親自去一趟那邊,盡力多買些戰馬和鐵礦石迴來。」
為今之計,也隻能如此了。
陳庚年點點頭:「那就辛苦先生跑一趟,路上切記注意安全。寶來那群小子,如今也算是能獨擋一麵了。我讓他抽調出三十個民兵,帶著糧食和棉衣,護送先生過去。路上若是出現意外,他們也能替先生解圍。」
富春當即抱拳:「多謝縣太爺關照。」
陳庚年嘆了口氣:「先生可也覺得我小題大做,或者心思不正,這實在是——」
實在是,有難言之隱啊。
係統的危險預警,又沒辦法說出來。
衙門的其餘小子,或許暫時還沒有反應過來,陳庚年沒有過多解釋。但富春這等大才之人,怎麽可能被糊弄,一個縣令搞這麽大動作,怎麽看怎麽不合理啊。
「縣太爺不必解釋。」
富春搖搖頭:「老夫隻知道,您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江縣打算,這就夠了。其餘的,交給我們這些屬下來替你辦吧。」
江縣這香餑餑,沒有武裝力量,猶如小兒抱金過鬧市,遲早保不住的。
所以,必須要趁早組建軍工勢力!
而他富春作為屬下,不僅要支持縣太爺搞軍工,還得為縣太爺繡龍袍!
啊。
沒想到富先生竟然不問緣由,直接表示支持理解自己,陳庚年怔愣片刻,心裏隻覺得十分熨帖:「多謝先生理解。」
那我當然理解!
等我去買多多的戰馬,多多的鐵礦,縣太爺要什麽,我富春都給你弄迴來!
等我迴來,就給您繡龍袍!
富春神情堅定的走了。
看著老先生離開的背影,陳庚年有些羞愧,明明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卻還得因此四處奔波,實在是有些對不住富老先生啊。
可換個思路想一想,保住江縣,才算是不辜負老先生,以及這幫衙門的屬下,還有兩萬多江縣百姓吶!
陳庚年打起精神,開始給婁獻、婁姝兄妹二人寫信。
不管是合資辦廠賺錢,還是招兵招人,他都得需要涼州那邊的幫忙。
-
當天會議結束後不久。
吳恆帶著三十位民兵,拉了整整三十車的物資,跟著富先生一起離開江縣。
到了第二天,衙門張榜處,貼出了整整八張告示。
而第一張告示的內容標題,是『縣太爺告知全江縣民眾書』。
上麵的內容並不長,也不難理解,但這封書信,在全江縣都引發了軒然大波。
縣太爺說,去年冬天『欽差』事件尚未完全過去,疑似有威脅到縣區存亡的戰事即將發生。以及,外麵越來越亂,江縣越來越富裕,為了自保,唿籲符合條件的男丁從軍,和縣衙一起,保護江縣。
這事兒換在別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引發恐慌或者謾罵。
因為從軍,在這年代是個非常可怕的事情,意味著戰亂,意味著流血或者死亡。
江縣人起初也在慌亂,因為事情來的太突然了。
大家走家串戶互相打聽消息,可聊著聊著,突然就不怕了。
「聽說了嗎?縣太爺寫的那封信!」
「要打仗了嗎?」
「看那樣子不是,是去年那些狗欽差的事情,可能敗露了。」
「哎呦,從那個事兒沒頭沒尾結束以後,我就心裏犯嘀咕。現在終於來了,我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麽害怕?」
「我也是,就剛開始慌了一會兒,後來就不怕了!去年那事兒,縣太爺做的沒錯,他就是在保護江縣,保護大家。現在他說要保護江縣,我肯定信他!」
「我家男人年紀剛好合適,讓他去吧。」
「你捨得?」
「咋能真捨得啊!可轉念又一想,咱江縣人也就這幾年,過上了安心舒坦日子。現在這好日子不容易,現在不站出來出一份力,將來……」
「那我也去參軍!」
「家裏農活累點就累點吧,能挪個人出去,都盡力去軍營報導。」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