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燒了火紙,心中默念著:“蒼天保佑,教祖護佑,叫吾找到兇手給義母報仇。”
呆立半晌,龍潛抽出紫金簫,運足內力,氣灌簫頭,在石鼓上刻下“田宅”兩個字。
大石鼓在其渾厚的內力下,簌簌落下石屑,片刻便將字刻好,看著田宅這兩個字,龍潛好像沒了力氣,呆坐下來,看著看著,腦中一片空白,任憑淚水流淌。
就這麽,龍潛呆坐了一早上。
直到正午的陽光曬痛了皮膚,才長歎一聲站了起來,四周再環顧一圈,轉身離去,向南去找那塊平緩的斜坡,還有那棵老槐樹。
順著小路南行的時候,空白的腦子才開始活泛起來。
似乎昨夜還有些事情沒有想透,腦海裏開始迴憶和琢磨起與詹老丈人的談話內容,就其傳遞出來的消息,不斷進行分析和推演。
老丈說到,義妹張文文滿周歲時,義父母還一起迴過霸王村,之後就再未迴來過。
推算時間,那時自己已經三歲,應該是在他們辭別田先生,離開霸王村準備再度闖蕩江湖時,遇上了抱走自己的大胡子叔叔——第一個托孤之人——將才三歲的自己交給了義父母。
從那時起他們就承擔了大義,既要撫養孩子又要躲避追殺,所以不敢迴村,也不敢聯絡家人,免得波及無辜,所以數年未迴村子,導致田先生思女心切鬱鬱而亡。
義父母分開逃亡後,義母是選擇迴到了霸王村。
若以江湖經驗來看,這是不可取的,不過她二十多歲才踏足江湖,想必婚後那些年又被義父照顧保護,所以江湖經驗不足,且又無處可去才不得已迴村。
而義父則帶著自己四處逃亡,直到遇上白雲先生。
料想以義父的身手,在江湖中還不至於難以立足。龍潛想起小的時候跟義妹是開心成長的,根本沒有感受過什麽危機,這要麽是義父在外麵就悄悄解決了殺手。要麽是其經驗豐富,預感到危險帶全家提前逃離了,所以小時候經常搬家。
但全家依然疲於奔命,而這,隻有像推事院這樣的勢力才會讓義父如此高手尚且束手無策。
隻有像“怪物”那樣的江湖高手參與其中,出手追殺才會讓義父身受重傷,而能夠調動這一切的人......難道......難道吾之仇人竟是右相李林甫嗎?
龍潛頭腦裏突然閃出的這個念頭把自己都嚇了一跳,這個念頭昨晚就閃了一下,是自己下意識不去想,強逼著去睡覺才停了下來。
畢竟這個仇人太可怕,太有勢力了,該如何報仇?還有,作為大唐的宰相,有什麽理由一直追殺一個平頭百姓?
這些年雖然天下人都知道右相害人無數,但其針對的都是政敵,全部是官員,何時聽說他單獨針對百姓下手的?
這個推斷是有依據的,義父曾留言,自己的親生父親是個大善人,那就說明龍氏家族絕不會是官員身份,因為隻有平民裏常行善事之人才會被稱為大善人,從未聽說哪個官員行善會得此稱唿,最多是離職時百姓送上萬民傘而已,由此可見,龍氏家族是百姓的身份毋庸置疑了。
若非右相,那麽難道是推事院中的某個為非作歹之徒,假公濟私草菅人命,做了壞事要滅家族的口,還聯絡了江湖高手協助呢?是了,定是如此,才能解釋得通。
龍潛感覺心頭的分量輕了不少,畢竟直接對陣當朝的宰相,這是難以想象的可怕事情。
但龍潛依然覺得還是難以化解心中的疑惑,畢竟個別為非作歹之徒私下行事的話,一是難以持久隻針對一人,二是不可能調動江湖高手持續追殺六年。
對了,義父的遺言曾說過,家族牽涉了一樁朝廷大案。不知是什麽案子能跟推事院結這麽深的梁子,以至於六年都不放過自己?
推算時間應該是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後的事情,那時自己才三歲,當時是發生了什麽案子呢?
腦海裏想起來歸喬鬆,不知作為不良人的她是否願意幫自己查查,這一年前後到底發生了哪些平民被滅族的大案。
青衣人一直在追查自己,這不奇怪,因為從當年大胡子叔叔托孤時便是如此,要說斬草除根會有這麽重要嗎?持續六年不停,莫非......莫非,除非是自己的身世裏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是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才使得推事院持續追殺嗎?可龍氏家族,平民百姓家庭能有什麽大秘密,以至對方死咬不放?龍潛開始否決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推斷。
這些想不透的事情都困擾著龍潛,心中暗自決定,既然解釋不通,就暫不去糾結,還是抽絲剝繭,把一個個可能性排除掉,先按照是個別推事院的壞人在做惡事這個思路去追查兇手,隻要被查清,不管他背後是不是有右相撐腰,定要手刃真兇。
龍潛一邊腦海裏思考著,一邊往南走了三裏,果然看見有一處斜坡,就在小路邊兩丈遠處。
坡上樹木林立、鬱鬱蔥蔥,走上坡頂放眼朝南麵望去,遠處就是南陽郡。從斜坡繼續南行約兩裏,就上了官道可直通城門,但若是站在坡腳,甚至背坡的北麵還真不容易發覺有一條官道。
就恰好在背坡的北麵,龍潛看到了一棵槐樹,獨獨一棵,長在坡腳,夾雜在其他樹木中顯得很突兀。
槐樹周圍四丈內,樹木稀疏但都長得比周邊的樹更高大,忽然間龍潛悲從中來,跌跌撞撞朝那樹走去。
坡麵斜緩平直,一直延續到坡腳,看不出其中有任何包拱之處。坡腳樹木不算茂密,槐樹周圍的地麵也是平平整整,若不是詹老丈人指點,誰能想到這地下竟然埋著三十七個冤魂。
摸著那棵槐樹,龍潛熱血上湧,迅速運起十成金雷掌力就要向地麵擊去,就要拍在地麵上時,手掌竟然有些發抖,長歎一聲淚如雨下,收功撤掌。
即便挖出了這些冤骨,又如何區分那一具才是義母的遺骸?並且都已經在地下快十年了,這樣倉促打擾她老人家,實屬不該,還是先祭拜,以後再想辦法遷墳吧。
將蠟燭點燃插在槐樹腳,點了三炷香向四周團團祭拜後插在蠟燭中間,跪倒在地連磕了三個響頭,再也止不住悲傷,趴在地上放聲大哭。
這一場哭拜,直哭得天地變色,風雲哀嚎。
哭了良久,龍潛漸漸收聲,呆坐在燭前,一邊抽噎著,一邊將帶來的火紙全部燃起。
火焰中仿佛又看到了義母慈祥的麵容,含辛茹苦撫養兩個孩子的辛勞。
此時再迴憶起當初顛沛流離的六年,才真正體味到義父母的不易。
其實當時家中已經困頓潦倒,義父無論帶著他們住在哪裏,都會隔三差五地出門去打獵貼補家用,而每次他打獵迴來,都是家中最高興的時刻,猶如過年,因為會有肉吃。
記得義父母到後來每天隻吃一頓,已經餓得滿臉菜色,依然讓家中保持著快樂和幸福,彼時還是孩童的自己哪裏知曉這些艱辛。
他們將能夠買到的布衾都給兩個孩子做了新衣,把所有的吃食都留給了他和義妹,問起時總是笑眯眯地說,阿耶阿娘不餓,但你們要多吃,要快快長大,要學會保護自己,於是兩個孩子高興地刨完碗中的米飯。
看著挺拔高大的槐樹,龍潛迴憶著過往生活的點點滴滴,觸動了心中所思所想,文思湧出,決定要將義父母的養育之恩留下筆墨,以寄托哀思。
周圍看了一圈,他將麵前的槐樹皮剝掉一半,露出了光滑的樹幹,腦中再次迴憶起了義母慈祥的麵容,略一沉吟,運氣於指,將全部的懷念聚集於手指頭,在樹幹上刻下了一篇悼亡詩。
《長相思·祭母》
吃多點,穿多點,點點均為母常言。從此憶慈顏。
過南山,祭北山,山上山下陰陽寒。僵坐淚濕衫。
——不孝子龍潛留書。
書畢,再次抱著槐樹大哭起來。
今日才真正得知義母已經過世的消息,從今日開始才永遠的失去了慈祥的義母。所謂生身父母在一邊,養身父母大如天,隻恨當年年幼無知,未能真正體會義父母的艱辛。
但此時也無法彌補和盡孝了,唯有淚水灑滿槐樹。
有哀怨的琴聲響起,錚錚的古琴弦每撥動一次,龍潛便心悸一分,心中的哀慟也更盛一分。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此時此地有這樣的琴聲伴隨,真叫人肝腸寸斷,悲傷直透骨髓。
龍潛已經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隨著琴聲的節奏,一顆心也要碎裂在悲慟之中,霎時間隻感覺萬念俱灰,覺得今生再也無法報答義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唯有自裁,在義母墳前奉獻出生命才有一絲孝道。
琴聲再度響起,節奏愈發哀慟激烈,隨著曲調和節奏,心情也愈發灰暗和壓抑,龍潛心裏隻剩下了不孝子的念頭。
已經生無可戀了,唯有一死才能盡孝,緩緩地舉起了手掌,運勁就要向頭頂拍落。
金雷掌罡猛無匹,即便是自己的一顆頭顱也抵受不住,但唯有了結此生才能報答義母的養育之恩。
突然間,一股前所未有的、濃烈的危險氣息衝擊著他的心門。
以往這種氣息都是來自於外部,而這一次卻是從心底裏升起。有那麽一刹那,心中居然有了一絲自嘲,馬上就要了結此生了,還莫名其妙的有了遇上危險的感覺,實在是奇怪。
同一時刻,丹田內一股精純的五雷火內力陡然自動上躥,衝到了頭頂,瞬間將龍潛渾噩、混亂的腦海裏帶來一絲清明。
“還未給義母報仇,怎能隨意輕生?”一個虛幻的龍潛在他耳邊大聲叫道,這聲音傳進耳膜迅速流遍全身,衝擊著他的意誌,要拍落的手掌停在了半空中。
渾身打了一個激靈,龍潛頓時清醒過來,睜著眼——明明是一直睜著眼的呀,怎的會有才張開眼睛的感覺——茫然地看著舉起的手掌,額頭冷汗猛淌,背心也一陣寒涼。
“怎的會有輕生之念?辛苦修道多年,難道道心都毀了嗎?”龍潛捫心自問。
同時,第一次清晰地聽到,從背後傳來了古怪的琴音。
立刻收掌,轉身迴顧。
一個女子盤坐在他身後兩丈遠,膝上橫放著一把古琴,正在彈奏。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那琴,這不同於一般的古琴,有足足五尺之長,細看下竟是在一頭一尾兩端,又加長了一尺三寸五。
龍潛出身道家,於琴道並不陌生,知道它在樂器中地位最崇高,位列四藝“琴棋書畫”之首,士族之人有“無故不撤琴瑟”以及“左琴右書”之說。
——古琴也叫瑤琴,一般長度隻有三尺六寸五,象征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麵圓底扁,象征天和地。七根弦從外到內依次分別稱作宮、商、角、徵、羽、文、武。前五根弦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君、臣、民、事、物的廟堂之道,後兩根則是縱橫天下的文武之道。
那女子看見龍潛睛光閃射,顯然已經清醒不再渾噩,俏麗的臉上有了一絲慌亂,停手撫住琴弦,莞爾一笑,道:
“小道人,你在哭什麽呀,奇奇怪怪地抱著槐樹這般淒涼,有什麽叫你傷心欲絕的事情,可以給姊姊說說嗎?”
龍潛內心的傷痛哀思還未完全平複,聽到對方真誠關切的話語,心裏有些吃不準,不知剛才的那股危險氣息是否來源於麵前的這個女子。
細看對方,一身綠衫綠裙,三十五六的樣子,麵容姣好,嘴角有顆黑痣,微笑起來尤顯俏麗,叫人一見之下便會心生好感,讓人親近。
隻是祭母時雅不願有人在旁說三道四,龍潛不由得慍道:“貧道自哭貧道的,不關你的事。”
綠衫女子站起身,抱起古琴點頭笑道:“小道人不錯嘛,果然有點道行,難怪有人看中你啦。”
呆立半晌,龍潛抽出紫金簫,運足內力,氣灌簫頭,在石鼓上刻下“田宅”兩個字。
大石鼓在其渾厚的內力下,簌簌落下石屑,片刻便將字刻好,看著田宅這兩個字,龍潛好像沒了力氣,呆坐下來,看著看著,腦中一片空白,任憑淚水流淌。
就這麽,龍潛呆坐了一早上。
直到正午的陽光曬痛了皮膚,才長歎一聲站了起來,四周再環顧一圈,轉身離去,向南去找那塊平緩的斜坡,還有那棵老槐樹。
順著小路南行的時候,空白的腦子才開始活泛起來。
似乎昨夜還有些事情沒有想透,腦海裏開始迴憶和琢磨起與詹老丈人的談話內容,就其傳遞出來的消息,不斷進行分析和推演。
老丈說到,義妹張文文滿周歲時,義父母還一起迴過霸王村,之後就再未迴來過。
推算時間,那時自己已經三歲,應該是在他們辭別田先生,離開霸王村準備再度闖蕩江湖時,遇上了抱走自己的大胡子叔叔——第一個托孤之人——將才三歲的自己交給了義父母。
從那時起他們就承擔了大義,既要撫養孩子又要躲避追殺,所以不敢迴村,也不敢聯絡家人,免得波及無辜,所以數年未迴村子,導致田先生思女心切鬱鬱而亡。
義父母分開逃亡後,義母是選擇迴到了霸王村。
若以江湖經驗來看,這是不可取的,不過她二十多歲才踏足江湖,想必婚後那些年又被義父照顧保護,所以江湖經驗不足,且又無處可去才不得已迴村。
而義父則帶著自己四處逃亡,直到遇上白雲先生。
料想以義父的身手,在江湖中還不至於難以立足。龍潛想起小的時候跟義妹是開心成長的,根本沒有感受過什麽危機,這要麽是義父在外麵就悄悄解決了殺手。要麽是其經驗豐富,預感到危險帶全家提前逃離了,所以小時候經常搬家。
但全家依然疲於奔命,而這,隻有像推事院這樣的勢力才會讓義父如此高手尚且束手無策。
隻有像“怪物”那樣的江湖高手參與其中,出手追殺才會讓義父身受重傷,而能夠調動這一切的人......難道......難道吾之仇人竟是右相李林甫嗎?
龍潛頭腦裏突然閃出的這個念頭把自己都嚇了一跳,這個念頭昨晚就閃了一下,是自己下意識不去想,強逼著去睡覺才停了下來。
畢竟這個仇人太可怕,太有勢力了,該如何報仇?還有,作為大唐的宰相,有什麽理由一直追殺一個平頭百姓?
這些年雖然天下人都知道右相害人無數,但其針對的都是政敵,全部是官員,何時聽說他單獨針對百姓下手的?
這個推斷是有依據的,義父曾留言,自己的親生父親是個大善人,那就說明龍氏家族絕不會是官員身份,因為隻有平民裏常行善事之人才會被稱為大善人,從未聽說哪個官員行善會得此稱唿,最多是離職時百姓送上萬民傘而已,由此可見,龍氏家族是百姓的身份毋庸置疑了。
若非右相,那麽難道是推事院中的某個為非作歹之徒,假公濟私草菅人命,做了壞事要滅家族的口,還聯絡了江湖高手協助呢?是了,定是如此,才能解釋得通。
龍潛感覺心頭的分量輕了不少,畢竟直接對陣當朝的宰相,這是難以想象的可怕事情。
但龍潛依然覺得還是難以化解心中的疑惑,畢竟個別為非作歹之徒私下行事的話,一是難以持久隻針對一人,二是不可能調動江湖高手持續追殺六年。
對了,義父的遺言曾說過,家族牽涉了一樁朝廷大案。不知是什麽案子能跟推事院結這麽深的梁子,以至於六年都不放過自己?
推算時間應該是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後的事情,那時自己才三歲,當時是發生了什麽案子呢?
腦海裏想起來歸喬鬆,不知作為不良人的她是否願意幫自己查查,這一年前後到底發生了哪些平民被滅族的大案。
青衣人一直在追查自己,這不奇怪,因為從當年大胡子叔叔托孤時便是如此,要說斬草除根會有這麽重要嗎?持續六年不停,莫非......莫非,除非是自己的身世裏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是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才使得推事院持續追殺嗎?可龍氏家族,平民百姓家庭能有什麽大秘密,以至對方死咬不放?龍潛開始否決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推斷。
這些想不透的事情都困擾著龍潛,心中暗自決定,既然解釋不通,就暫不去糾結,還是抽絲剝繭,把一個個可能性排除掉,先按照是個別推事院的壞人在做惡事這個思路去追查兇手,隻要被查清,不管他背後是不是有右相撐腰,定要手刃真兇。
龍潛一邊腦海裏思考著,一邊往南走了三裏,果然看見有一處斜坡,就在小路邊兩丈遠處。
坡上樹木林立、鬱鬱蔥蔥,走上坡頂放眼朝南麵望去,遠處就是南陽郡。從斜坡繼續南行約兩裏,就上了官道可直通城門,但若是站在坡腳,甚至背坡的北麵還真不容易發覺有一條官道。
就恰好在背坡的北麵,龍潛看到了一棵槐樹,獨獨一棵,長在坡腳,夾雜在其他樹木中顯得很突兀。
槐樹周圍四丈內,樹木稀疏但都長得比周邊的樹更高大,忽然間龍潛悲從中來,跌跌撞撞朝那樹走去。
坡麵斜緩平直,一直延續到坡腳,看不出其中有任何包拱之處。坡腳樹木不算茂密,槐樹周圍的地麵也是平平整整,若不是詹老丈人指點,誰能想到這地下竟然埋著三十七個冤魂。
摸著那棵槐樹,龍潛熱血上湧,迅速運起十成金雷掌力就要向地麵擊去,就要拍在地麵上時,手掌竟然有些發抖,長歎一聲淚如雨下,收功撤掌。
即便挖出了這些冤骨,又如何區分那一具才是義母的遺骸?並且都已經在地下快十年了,這樣倉促打擾她老人家,實屬不該,還是先祭拜,以後再想辦法遷墳吧。
將蠟燭點燃插在槐樹腳,點了三炷香向四周團團祭拜後插在蠟燭中間,跪倒在地連磕了三個響頭,再也止不住悲傷,趴在地上放聲大哭。
這一場哭拜,直哭得天地變色,風雲哀嚎。
哭了良久,龍潛漸漸收聲,呆坐在燭前,一邊抽噎著,一邊將帶來的火紙全部燃起。
火焰中仿佛又看到了義母慈祥的麵容,含辛茹苦撫養兩個孩子的辛勞。
此時再迴憶起當初顛沛流離的六年,才真正體味到義父母的不易。
其實當時家中已經困頓潦倒,義父無論帶著他們住在哪裏,都會隔三差五地出門去打獵貼補家用,而每次他打獵迴來,都是家中最高興的時刻,猶如過年,因為會有肉吃。
記得義父母到後來每天隻吃一頓,已經餓得滿臉菜色,依然讓家中保持著快樂和幸福,彼時還是孩童的自己哪裏知曉這些艱辛。
他們將能夠買到的布衾都給兩個孩子做了新衣,把所有的吃食都留給了他和義妹,問起時總是笑眯眯地說,阿耶阿娘不餓,但你們要多吃,要快快長大,要學會保護自己,於是兩個孩子高興地刨完碗中的米飯。
看著挺拔高大的槐樹,龍潛迴憶著過往生活的點點滴滴,觸動了心中所思所想,文思湧出,決定要將義父母的養育之恩留下筆墨,以寄托哀思。
周圍看了一圈,他將麵前的槐樹皮剝掉一半,露出了光滑的樹幹,腦中再次迴憶起了義母慈祥的麵容,略一沉吟,運氣於指,將全部的懷念聚集於手指頭,在樹幹上刻下了一篇悼亡詩。
《長相思·祭母》
吃多點,穿多點,點點均為母常言。從此憶慈顏。
過南山,祭北山,山上山下陰陽寒。僵坐淚濕衫。
——不孝子龍潛留書。
書畢,再次抱著槐樹大哭起來。
今日才真正得知義母已經過世的消息,從今日開始才永遠的失去了慈祥的義母。所謂生身父母在一邊,養身父母大如天,隻恨當年年幼無知,未能真正體會義父母的艱辛。
但此時也無法彌補和盡孝了,唯有淚水灑滿槐樹。
有哀怨的琴聲響起,錚錚的古琴弦每撥動一次,龍潛便心悸一分,心中的哀慟也更盛一分。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此時此地有這樣的琴聲伴隨,真叫人肝腸寸斷,悲傷直透骨髓。
龍潛已經哭得上氣不接下氣,隨著琴聲的節奏,一顆心也要碎裂在悲慟之中,霎時間隻感覺萬念俱灰,覺得今生再也無法報答義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唯有自裁,在義母墳前奉獻出生命才有一絲孝道。
琴聲再度響起,節奏愈發哀慟激烈,隨著曲調和節奏,心情也愈發灰暗和壓抑,龍潛心裏隻剩下了不孝子的念頭。
已經生無可戀了,唯有一死才能盡孝,緩緩地舉起了手掌,運勁就要向頭頂拍落。
金雷掌罡猛無匹,即便是自己的一顆頭顱也抵受不住,但唯有了結此生才能報答義母的養育之恩。
突然間,一股前所未有的、濃烈的危險氣息衝擊著他的心門。
以往這種氣息都是來自於外部,而這一次卻是從心底裏升起。有那麽一刹那,心中居然有了一絲自嘲,馬上就要了結此生了,還莫名其妙的有了遇上危險的感覺,實在是奇怪。
同一時刻,丹田內一股精純的五雷火內力陡然自動上躥,衝到了頭頂,瞬間將龍潛渾噩、混亂的腦海裏帶來一絲清明。
“還未給義母報仇,怎能隨意輕生?”一個虛幻的龍潛在他耳邊大聲叫道,這聲音傳進耳膜迅速流遍全身,衝擊著他的意誌,要拍落的手掌停在了半空中。
渾身打了一個激靈,龍潛頓時清醒過來,睜著眼——明明是一直睜著眼的呀,怎的會有才張開眼睛的感覺——茫然地看著舉起的手掌,額頭冷汗猛淌,背心也一陣寒涼。
“怎的會有輕生之念?辛苦修道多年,難道道心都毀了嗎?”龍潛捫心自問。
同時,第一次清晰地聽到,從背後傳來了古怪的琴音。
立刻收掌,轉身迴顧。
一個女子盤坐在他身後兩丈遠,膝上橫放著一把古琴,正在彈奏。
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那琴,這不同於一般的古琴,有足足五尺之長,細看下竟是在一頭一尾兩端,又加長了一尺三寸五。
龍潛出身道家,於琴道並不陌生,知道它在樂器中地位最崇高,位列四藝“琴棋書畫”之首,士族之人有“無故不撤琴瑟”以及“左琴右書”之說。
——古琴也叫瑤琴,一般長度隻有三尺六寸五,象征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麵圓底扁,象征天和地。七根弦從外到內依次分別稱作宮、商、角、徵、羽、文、武。前五根弦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君、臣、民、事、物的廟堂之道,後兩根則是縱橫天下的文武之道。
那女子看見龍潛睛光閃射,顯然已經清醒不再渾噩,俏麗的臉上有了一絲慌亂,停手撫住琴弦,莞爾一笑,道:
“小道人,你在哭什麽呀,奇奇怪怪地抱著槐樹這般淒涼,有什麽叫你傷心欲絕的事情,可以給姊姊說說嗎?”
龍潛內心的傷痛哀思還未完全平複,聽到對方真誠關切的話語,心裏有些吃不準,不知剛才的那股危險氣息是否來源於麵前的這個女子。
細看對方,一身綠衫綠裙,三十五六的樣子,麵容姣好,嘴角有顆黑痣,微笑起來尤顯俏麗,叫人一見之下便會心生好感,讓人親近。
隻是祭母時雅不願有人在旁說三道四,龍潛不由得慍道:“貧道自哭貧道的,不關你的事。”
綠衫女子站起身,抱起古琴點頭笑道:“小道人不錯嘛,果然有點道行,難怪有人看中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