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會這樣??!到底是誰在暗中還她?!難不成是淮南王提前得知了她的計謀,也就提前暴露了她弟弟的行蹤?!


    “娘娘,現在朝中各位大人已經上了數百道請求捉拿將軍的奏摺了,您快想想辦法吧!”於嬤嬤也是心急如焚,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於將軍便是犯了謀逆之罪,那可是要按律當斬的啊!


    於太後思來想去,也想不到一個好的對策,最後決定破釜沉舟,即便現在沒有把握拿下淮南王,也要先揭露了他的狼子野心,想來有了這樣?的緣由,那些大臣也不會再?請求出發弟弟了。


    若是……若是事情不能成功,便讓人遞消息告訴弟弟,直接逼宮,先殺淮南王,再?讓那個憑藥吊著性?命的傀儡皇帝無?聲無?息地死去,那麽她又能大權在握了!


    她定了定心神?,將這兩手準備告知了於嬤嬤,把事情交代了下去,而她自己則是換上大妝,儀態威嚴地前往了百官上朝的太和殿。


    第64章


    氣?勢恢宏的太和殿內,文武百官都已經吵開了。於太後還在門外時,就已聽到這群人嘰嘰喳喳的吵鬧聲。


    她?駐足聽了好一會兒,說的大多都是如何拿下領兵入京的於將?軍等?等?,她?心中?氣?悶,黑沉著臉,命人打開了大門。


    殿內頓時沉寂了下來,數位大臣紛紛迴?頭看去,見?身?著隆重妝服的太後麵容冷肅地緩步而來,他們先是一驚,後?又悄悄互相遞了個眼色,猜測太後?此刻前來恐怕是為了於將軍的事。


    果然,太後?姿態雍容地坐在珠簾之後?,一開口,便提及了處於風暴中心的於將軍。


    “諸位,請聽哀家一言。”她?的聲音平淡,似乎並不在意各位朝臣議論的事,“於將?軍是哀家下了密旨調遣迴?京的。”


    她?的目光在眾人身?上滑過,留意著每個人的神色。


    “至於原因,想必各位還不清楚。”說到此,她?停頓了下來,問起了旁的事:“怎麽今日,淮南王沒有來上朝嗎?”


    各位朝臣麵麵相覷,不知太後?為?何忽然提起這位從不沾染朝政的閑散王爺。不過以趙太傅為?首的其餘臣子倒是心知肚明,在得到趙太傅的授意後?,有些人站了出來,佯裝懵然無知地問道:“太後?,於將?軍的事還未處理好,怎麽就提起了淮南王?莫不是太後?以為?將?軍的事和王爺有關?”


    有人丟出疑問,於太後?定定地看了此人一眼,倒也是順勢說出了淮南王的狼子野心。


    “沒錯,哀家今日要說的事,便與淮南王有關。”


    她?從椅位上起身?,掀開串串珠簾,立在了台階上,盯著趙太傅看了一會兒,而後?繼續說道:“諸位可還記得皇帝在護國寺遭遇刺殺一事?皇室著手查探許久,最後?竟查到了淮南王的身?上。”


    此言一出,眾臣譁然。有些大臣已經隱晦地看向了渾身?僵硬的趙太傅,瞧見?他如此反應,心下瞭然,又悄悄低下了頭,不參與這樣的權力鬥爭之中?。


    “太後?,您說皇上被?刺殺是淮南王做的,可有證據啊?”趙太傅定了定神,但似乎還是被?太後?的突然發難給?驚得不知所措,任誰都?能看清他眼底的些許不安。


    見?此,太後?嘴角淡揚,目光從趙太傅的身?上漫然掠過,將?其餘朝臣的神色盡收眼中?,“當日的刺客還留有一個活口,他指證了淮南王以及,趙太傅你。”


    她?臉上的輕笑收起,一瞬間變得冷然,朝著殿外輕喝,頓時數百禁衛軍包圍了太和殿,拿下了怔愣在原地的趙太傅。


    “太後?這是做什麽?!”趙太傅一身?淩然正氣?,梗著脖子不肯離開,似乎被?冤枉得不清,“一點?兒證據也沒有,單憑一個所謂的刺客汙衊,太後?就要將?老臣抓下去?!”


    見?此情形,其餘朝臣也覺得太過震驚,證據都?還未擺上來,怎麽太後?就已經迫不及待要讓人拿下趙太傅了?難不成……這其中?還有什麽貓膩啊?


    隻是,於太後?心知若是此刻不能拿下趙太傅,那麽等?他出宮,必然就會逃脫她?的手掌心了。以防萬一,她?不顧其餘朝臣的非議,再次下令,讓人抓住了趙太傅,關入了天牢裏。


    眼見?著人被?帶了下去,她?站在高?台上,麵對底下臣子異樣的目光,始終保持著平靜的姿態,隻是身?上隱含的淡淡威儀,讓眾人心中?一顫。


    “淮南王勾結趙太傅謀害皇帝的事,證據確鑿。”她?的目光漠然冷傲,讓人不敢輕易忤逆,“此事交由宗室幾位叔伯和大理寺處理,哀家便不多插手了。”


    今日下了早朝,京中?頓時瀰漫著惴惴之氣?,各家各戶緊閉房門,透過窗戶的縫隙偷偷觀望著街道上一隊又一隊的官兵疾馳掠過。


    到了傍晚時,天逐漸陰沉了下來,片片烏雲壓下,還帶著寒意的風像無數把利刃,唿嘯而過。


    街道兩旁的百姓紛紛躲在屋中?,擔驚受怕之下,明白這京中?的天,怕是要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她說要親親抱抱才能被救贖[快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箏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箏弦並收藏她說要親親抱抱才能被救贖[快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