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昆詫異抬頭,對上皇帝那雙銳利幽邃的雙眸。
他還是一副掌控天下的模樣。
「馬上就是乞巧節,西邊捷報頻傳,大家都應該高興才是。」他意味不明地補了一句。
應昆連連稱是,去拿筆墨來。
第186章 姐夫
七月,陛下下詔,極稱頌靖寧長公主賢德,監國日久,功勳卓著,進封號為鎮國公主。
這公主府平素本就不清靜,如今朝徽帝隻醉心對西用兵一事,朝中對衛雲舟便多有交結。
但這些要踏破公主府門檻的大臣,在流言傳開的時候還是止住了腳步。
京中此時傳出流言,言說舊時大代女帝的頌石被打撈而出,又頻頻有異象出現——這一切恰好又與公主攝政相契。
能夠攀上這攝政公主高枝的大臣,聽見這些流言,這會兒心裏麵卻不是高興,反倒是憂愁起來。
皇帝素來愛猜忌,能夠放權,也能夠霎時收迴權力——公主殿下當然可以攝政,可以監國,但是她的名頭萬萬不可盛過皇帝。
這些流言愈演愈烈,道說公主殿下要被封為皇太女的都是溫和流言。至於那些不夠溫和的流言,便是傳了要殺頭的——他們說公主有別的意思。
謀權篡位,那可和聖寵優渥截然不同——那些再想要踏進公主府門檻的拜謁者,這會兒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是非進這個府門不可嗎?
倘若陛下有心追究起來,倘若這不太溫和的流言是真,他們全家有十個頭都夠砍的!
種種原因流言,這公主府門前竟然還冷落了一段時間。
西邊戰事捷報頻傳,揚眉吐氣的梁人都同仇敵愾起來,遠在大梁京城仍覺得舒心,喜悅籠在每一個城民的臉上。
大臣公卿們還要考慮得更多,有些人已經瞻望未來,擔心這西邊一切順遂,陛下聽了流言,就反過來收拾流言,收拾他們這些趨炎附勢者。
但是這種提心弔膽的狀態終於隨著這一道冊封詔書而消除。
所有大臣,不論嗅覺是否靈敏的,都能品察出皇帝的意味來。
「陛下此舉,便是要和那流言對著幹呀!他承認下來,藉故進封公主。一落實了傳言,讓流言斷絕;二來也更為重要的是,他將此作為大梁吉兆,」長信街的高門大戶緊閉,紛紛密談起這顯赫鄰居的將來,「著昭示的是父女情深,是聖上對公主的器重與信任呀!」
陛下的三個兒子尚年幼,最大不過十二三歲。聯繫起來,大家心中便都有了各自的猜測理解。
公主府門前又開始盈滿拜謁訪客——隻不過殿下也不是誰想見都能見的,往往提前幾日才有機會見到,而且鮮少見到本人。
今日衛雲舟下朝迴來,便先去換下繁複朝服。
幾個宮女站在她身邊,給她換下滾邊繡金的朝服。
今日確實沉悶無聊,而她又不怎麽想見那些趨炎附勢隻輩,常常藉故不見,或是散朝後蹉跎一會兒光陰才迴來——至少在旁人眼中是如此。
她一般會選擇去懷禾園轉轉,或是往坤寧宮走走,偶爾她也會去慈寧宮見見老太後,看她臉上因由歲月皺起的紋路。
這幽深宮闈之中,到底藏了多少人,藏了她多少見不到、也永遠不會見到的人呢?
哪怕是按在先皇後遺物上麵,衛雲舟都覺得自己悵然若失,她似乎什麽也感覺不到,但又好像能夠感到。
她困惑詫異,後來迴府看見那枚玉墜掛飾,又惦念起楚照曾經說過的話來,難道她真的是被這枚玉墜給魘著了不成?
她不迴公主府上,但這因著「鎮國公主」名號的人聞著味兒又來了,大有要將門檻踏破之勢。
公主殿下不接待,但總有人接待——而且這時常拜謁來的人還不是簡簡單單的公卿大臣。
一些讓她微微驚訝的麵孔也逐漸出現,比如她的那幾位不怎麽見到的兄弟。
思及此,她隨口便問侍女:「今日有哪些人來了?」
四個侍女,各自憑著記憶說了自己記得的,什麽禮部的,吏部的,她們說著說著竟然是涉及了六部個遍。
如今皇帝對西用兵,對軍功極為看重。他們這些人想要受到拔擢,又不願意奔赴西邊,便隻能看看鎮國公主這邊有沒有什麽門路。
一侍女忽然一拍腦門,道:「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奴婢想起來了!」
衛雲舟神態安閑,語氣和緩問道:「你想起什麽事情來了?」
這些姑娘年輕,稍稍說說話動動便帶起青春的朝氣,不同於她的那時候。
那侍女聽見公主問她,這才意識到自己適才有些失態,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殿下的弟弟來了。」
「哦?是老三嗎?」她狀似無意地問,心中卻忽然緊了片刻。
如今儲君之位不定,皇帝沒有一個嫡生的兒子,所有人都對那位置虎視眈眈。
饒是這三個不爭,他們的母親也會爭,他們母親背後的勢力也會爭——隻不過在皇帝打壓之下,他們的母族實力都不夠強盛。
因為大家都覺得昭德太子儲君之位穩固,哪曾想他竟是溘然長逝,一下子把這些打算做安穩閑王的人亂了靜心。
大家都是庶子,大家都是皇帝的兒子,這個位置他們都有理由來做做。那麽,他們這這位尊貴的皇長姐,理所當然地便成了他們的拉攏對象。
他還是一副掌控天下的模樣。
「馬上就是乞巧節,西邊捷報頻傳,大家都應該高興才是。」他意味不明地補了一句。
應昆連連稱是,去拿筆墨來。
第186章 姐夫
七月,陛下下詔,極稱頌靖寧長公主賢德,監國日久,功勳卓著,進封號為鎮國公主。
這公主府平素本就不清靜,如今朝徽帝隻醉心對西用兵一事,朝中對衛雲舟便多有交結。
但這些要踏破公主府門檻的大臣,在流言傳開的時候還是止住了腳步。
京中此時傳出流言,言說舊時大代女帝的頌石被打撈而出,又頻頻有異象出現——這一切恰好又與公主攝政相契。
能夠攀上這攝政公主高枝的大臣,聽見這些流言,這會兒心裏麵卻不是高興,反倒是憂愁起來。
皇帝素來愛猜忌,能夠放權,也能夠霎時收迴權力——公主殿下當然可以攝政,可以監國,但是她的名頭萬萬不可盛過皇帝。
這些流言愈演愈烈,道說公主殿下要被封為皇太女的都是溫和流言。至於那些不夠溫和的流言,便是傳了要殺頭的——他們說公主有別的意思。
謀權篡位,那可和聖寵優渥截然不同——那些再想要踏進公主府門檻的拜謁者,這會兒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是非進這個府門不可嗎?
倘若陛下有心追究起來,倘若這不太溫和的流言是真,他們全家有十個頭都夠砍的!
種種原因流言,這公主府門前竟然還冷落了一段時間。
西邊戰事捷報頻傳,揚眉吐氣的梁人都同仇敵愾起來,遠在大梁京城仍覺得舒心,喜悅籠在每一個城民的臉上。
大臣公卿們還要考慮得更多,有些人已經瞻望未來,擔心這西邊一切順遂,陛下聽了流言,就反過來收拾流言,收拾他們這些趨炎附勢者。
但是這種提心弔膽的狀態終於隨著這一道冊封詔書而消除。
所有大臣,不論嗅覺是否靈敏的,都能品察出皇帝的意味來。
「陛下此舉,便是要和那流言對著幹呀!他承認下來,藉故進封公主。一落實了傳言,讓流言斷絕;二來也更為重要的是,他將此作為大梁吉兆,」長信街的高門大戶緊閉,紛紛密談起這顯赫鄰居的將來,「著昭示的是父女情深,是聖上對公主的器重與信任呀!」
陛下的三個兒子尚年幼,最大不過十二三歲。聯繫起來,大家心中便都有了各自的猜測理解。
公主府門前又開始盈滿拜謁訪客——隻不過殿下也不是誰想見都能見的,往往提前幾日才有機會見到,而且鮮少見到本人。
今日衛雲舟下朝迴來,便先去換下繁複朝服。
幾個宮女站在她身邊,給她換下滾邊繡金的朝服。
今日確實沉悶無聊,而她又不怎麽想見那些趨炎附勢隻輩,常常藉故不見,或是散朝後蹉跎一會兒光陰才迴來——至少在旁人眼中是如此。
她一般會選擇去懷禾園轉轉,或是往坤寧宮走走,偶爾她也會去慈寧宮見見老太後,看她臉上因由歲月皺起的紋路。
這幽深宮闈之中,到底藏了多少人,藏了她多少見不到、也永遠不會見到的人呢?
哪怕是按在先皇後遺物上麵,衛雲舟都覺得自己悵然若失,她似乎什麽也感覺不到,但又好像能夠感到。
她困惑詫異,後來迴府看見那枚玉墜掛飾,又惦念起楚照曾經說過的話來,難道她真的是被這枚玉墜給魘著了不成?
她不迴公主府上,但這因著「鎮國公主」名號的人聞著味兒又來了,大有要將門檻踏破之勢。
公主殿下不接待,但總有人接待——而且這時常拜謁來的人還不是簡簡單單的公卿大臣。
一些讓她微微驚訝的麵孔也逐漸出現,比如她的那幾位不怎麽見到的兄弟。
思及此,她隨口便問侍女:「今日有哪些人來了?」
四個侍女,各自憑著記憶說了自己記得的,什麽禮部的,吏部的,她們說著說著竟然是涉及了六部個遍。
如今皇帝對西用兵,對軍功極為看重。他們這些人想要受到拔擢,又不願意奔赴西邊,便隻能看看鎮國公主這邊有沒有什麽門路。
一侍女忽然一拍腦門,道:「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奴婢想起來了!」
衛雲舟神態安閑,語氣和緩問道:「你想起什麽事情來了?」
這些姑娘年輕,稍稍說說話動動便帶起青春的朝氣,不同於她的那時候。
那侍女聽見公主問她,這才意識到自己適才有些失態,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殿下的弟弟來了。」
「哦?是老三嗎?」她狀似無意地問,心中卻忽然緊了片刻。
如今儲君之位不定,皇帝沒有一個嫡生的兒子,所有人都對那位置虎視眈眈。
饒是這三個不爭,他們的母親也會爭,他們母親背後的勢力也會爭——隻不過在皇帝打壓之下,他們的母族實力都不夠強盛。
因為大家都覺得昭德太子儲君之位穩固,哪曾想他竟是溘然長逝,一下子把這些打算做安穩閑王的人亂了靜心。
大家都是庶子,大家都是皇帝的兒子,這個位置他們都有理由來做做。那麽,他們這這位尊貴的皇長姐,理所當然地便成了他們的拉攏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