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燕經常給幫領導寫講話稿、主持稿,而這是他第一次讀自己給自己寫的稿件。他本可以倒背如流,實際情況確實像極了給老師背誦課文的學生,偶爾語速很快,生怕老師聽清楚了,偶爾又是磕磕巴巴,好像忘掉了,需要老師給予提示。所幸參加活動的領導和學生們並不在意,他們覺得也許這是他的習慣和風格。而東方燕卻把自己嚇得不輕,迴到座位上才發現那兩頁紙上,被手指碰觸過的地方已經濕了,被緊張的手汗給浸潤過了。範部長熱心的跟他說,講的不錯,挺好的。真假與否未知,對於與自己同齡,甚至還小一兩歲的部長助理,東方燕那刻感覺很溫馨。
那是一次難忘的經曆,也是一次轉折。之後公開場合的交流越來越多,更多更高級別的會議,更多更多樣化的站台與講話,更加自信和從容。而培訓的路則走的更漫長。在火炬傳遞領域上,東方燕一直覺得張部長、李北哥是他的導師。那年深圳大運會,執行局派專人赴北京奧促會邀請他們擔任顧問團隊。奧促會成立的宗旨之一“以弘揚奧運精神,擴展奧運成果,促進奧林匹克事業和殘奧體育事業在城市的持續發展為宗旨”,對於深圳大運執行局的來訪給予熱情接待,並欣然同意派人指導和支持他們的工作。但是對於執行局提出的巨額諮詢費斷然予以拒絕,僅僅要求提供在深期間的食宿行保障即可。對於奧促會堅持不收費的舉動,執行局無可奈何,曾擔心支持不力,結果張部長親自帶隊赴深展開培訓,並在賽時期間又派李北哥等人全程參與運行。
而東方燕聆聽的關於火炬傳遞的第一堂課就是聽張部長講的,在深圳大中華的12樓會議室,執行局大型活動部的20多人參加。印象深刻,並影響至今。
人生有多少個第一次,向前一步,勇敢嚐試?還是向後一步,龜縮殼裏?
會議室不大,沒有電子顯示屏,隻能用投影幕布。張部長自己製作的ppt,格式精美、內容豐富,而張部長的講解更是輕鬆自如,信手拈來。在張部長的培訓中,追溯了奧運會火炬傳遞的淵源及發展,分享了奧運會火炬傳遞的精彩案例和遺憾,闡述了火炬傳遞的組織構架。
但讓東方燕記憶深刻的還有兩點,一點是大型運動會為什麽要組織火炬傳遞,不僅僅是普通大眾不解,很多組委會工作人員也不懂,而盡管曾參與過北京奧運會,曾看過很多資料的東方燕也似懂非懂。這樣的時刻最危險,這樣的人也危險。弄不好就成為半瓶子的水,晃蕩來晃蕩去。
佛家倡導“佛本我心”,無處不在也無所在,好似簡單卻又迷霧重重,參悟不透。有得道高僧曾說,隻有心靈達到一定的境界,才能領會這其中的奧秘。點撥早了,可能被認為是胡說八道;點撥晚了,可能錯過了覺悟的時機。點撥的契機很重要,要看火候。東方燕是幸運的,因為此時他遇到了貴人,幫他走出迷霧森林和認知的糾結中,而貴人就是張部長。
張部長舉了兩個例子,首先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那是中國舉行的首個洲際性綜合運動會,也是億萬國人用一毛毛紙幣,一個個鋼鏰捐贈出來的運動會,是真金白銀的“全民全運”。無奈神州大地過於遼闊,比賽集中在北京,絕大多數國人隻能通過小型黑白電視機、收音機或過期多日的報紙,零星半點的接觸到一些亞運會的訊息。為了讓更多人感知亞運的氛圍,親身體驗亞運的快樂,讓全國各族人民都能體驗作為東道主的榮耀,北京亞組委決定將火炬傳遞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亞運之光”聖火從哈爾濱、烏魯木、拉薩和海口開始,途經各省市、自治區,曆時一個多月,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無數國人等待數小時,而火炬手和聖火從他們眼前閃過,隻有短短數秒鍾,甚至很多人隻是看到前人的後腦勺,聖火什麽樣都沒看到,但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中國人是很容易滿足的善良民族。那是手遞手的傳遞,一支火炬經過無數人的手手相傳,傳遞著希望與夢想;那是心連心的期待與祝福,沒有圍欄與鐵馬的阻隔,無論是火炬手還是老百姓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其次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期因為境外火炬傳遞遭到一小撮分子的惡意阻撓,尤其是金晶在巴黎護衛聖火的壯舉,加上那場突然的地震,當火炬迴到境內時,無數人湧向傳遞城市,大樹上、交通標誌牌上、公交車頂,熱情的國人占領了每一個可以看得到或者想象中可以看得到聖火的位置,火炬帶來的全民行動及視覺衝擊震驚了世界,成為奧運會火炬傳遞史上永恆的經典。每一個傳遞城市都成為引以為豪的東道主,本市市民與臨近地區的市民百姓蜂擁而至,激情澎湃。為此,張部長強調大型運動會中,除了公眾買票看比賽之外,這是為數不多公眾可以享受的賽會福利,有時候甚至是唯一的參與渠道。為此,在國內外多屆奧運會火炬傳遞規劃中,都力爭主辦國90%以上的人口可以在一小時內的車程看到火炬傳遞作為一個重要參考標準。正如歌詞中所唱“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火炬傳遞就是說打開門鎖的鑰匙,或推開那扇大門的一雙手。
另外一點是火炬人的責任與擔當。火炬傳遞不是單純的讓一個人手持火炬跑步,而是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和價值觀,火炬熄滅了可以點燃,但是精神熄滅了怎麽點。5000年來,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傳承至今,成為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就是不同時期的炎黃子孫始終都有一顆中國心,基因代代相傳。即使在中華民族在多次麵臨生死存亡之際,大批仁人誌士,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誓死扞衛華夏血脈,華夏文明之火從未熄滅。而聖火亦如此,聖火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和標誌性符號,在奧林匹亞單獨采集,具有唯一性和神聖性,神聖不可侵犯,且不能與其他火種混合,全程安全燃燒,一旦傳遞過程中,火炬意外熄滅了,就必須用采集時的火種重新點燃,保證奧運會傳遞的是來自希臘奧林匹亞的火種,對聖火擁有一顆敬畏之心,用行動維護聖火的神聖,給予它足夠的尊重和儀式感,彰顯它的榮耀。而不能像一些賽會工作人員用打火機重新點燃後,投機取巧,耍小聰明,興許做得很隱秘,不像那年台北世大運和索契冬奧會時不巧被人發現。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火炬人的精神不在於口,而在於心,在於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僥幸。
那是一次難忘的經曆,也是一次轉折。之後公開場合的交流越來越多,更多更高級別的會議,更多更多樣化的站台與講話,更加自信和從容。而培訓的路則走的更漫長。在火炬傳遞領域上,東方燕一直覺得張部長、李北哥是他的導師。那年深圳大運會,執行局派專人赴北京奧促會邀請他們擔任顧問團隊。奧促會成立的宗旨之一“以弘揚奧運精神,擴展奧運成果,促進奧林匹克事業和殘奧體育事業在城市的持續發展為宗旨”,對於深圳大運執行局的來訪給予熱情接待,並欣然同意派人指導和支持他們的工作。但是對於執行局提出的巨額諮詢費斷然予以拒絕,僅僅要求提供在深期間的食宿行保障即可。對於奧促會堅持不收費的舉動,執行局無可奈何,曾擔心支持不力,結果張部長親自帶隊赴深展開培訓,並在賽時期間又派李北哥等人全程參與運行。
而東方燕聆聽的關於火炬傳遞的第一堂課就是聽張部長講的,在深圳大中華的12樓會議室,執行局大型活動部的20多人參加。印象深刻,並影響至今。
人生有多少個第一次,向前一步,勇敢嚐試?還是向後一步,龜縮殼裏?
會議室不大,沒有電子顯示屏,隻能用投影幕布。張部長自己製作的ppt,格式精美、內容豐富,而張部長的講解更是輕鬆自如,信手拈來。在張部長的培訓中,追溯了奧運會火炬傳遞的淵源及發展,分享了奧運會火炬傳遞的精彩案例和遺憾,闡述了火炬傳遞的組織構架。
但讓東方燕記憶深刻的還有兩點,一點是大型運動會為什麽要組織火炬傳遞,不僅僅是普通大眾不解,很多組委會工作人員也不懂,而盡管曾參與過北京奧運會,曾看過很多資料的東方燕也似懂非懂。這樣的時刻最危險,這樣的人也危險。弄不好就成為半瓶子的水,晃蕩來晃蕩去。
佛家倡導“佛本我心”,無處不在也無所在,好似簡單卻又迷霧重重,參悟不透。有得道高僧曾說,隻有心靈達到一定的境界,才能領會這其中的奧秘。點撥早了,可能被認為是胡說八道;點撥晚了,可能錯過了覺悟的時機。點撥的契機很重要,要看火候。東方燕是幸運的,因為此時他遇到了貴人,幫他走出迷霧森林和認知的糾結中,而貴人就是張部長。
張部長舉了兩個例子,首先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那是中國舉行的首個洲際性綜合運動會,也是億萬國人用一毛毛紙幣,一個個鋼鏰捐贈出來的運動會,是真金白銀的“全民全運”。無奈神州大地過於遼闊,比賽集中在北京,絕大多數國人隻能通過小型黑白電視機、收音機或過期多日的報紙,零星半點的接觸到一些亞運會的訊息。為了讓更多人感知亞運的氛圍,親身體驗亞運的快樂,讓全國各族人民都能體驗作為東道主的榮耀,北京亞組委決定將火炬傳遞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亞運之光”聖火從哈爾濱、烏魯木、拉薩和海口開始,途經各省市、自治區,曆時一個多月,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無數國人等待數小時,而火炬手和聖火從他們眼前閃過,隻有短短數秒鍾,甚至很多人隻是看到前人的後腦勺,聖火什麽樣都沒看到,但對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中國人是很容易滿足的善良民族。那是手遞手的傳遞,一支火炬經過無數人的手手相傳,傳遞著希望與夢想;那是心連心的期待與祝福,沒有圍欄與鐵馬的阻隔,無論是火炬手還是老百姓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其次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期因為境外火炬傳遞遭到一小撮分子的惡意阻撓,尤其是金晶在巴黎護衛聖火的壯舉,加上那場突然的地震,當火炬迴到境內時,無數人湧向傳遞城市,大樹上、交通標誌牌上、公交車頂,熱情的國人占領了每一個可以看得到或者想象中可以看得到聖火的位置,火炬帶來的全民行動及視覺衝擊震驚了世界,成為奧運會火炬傳遞史上永恆的經典。每一個傳遞城市都成為引以為豪的東道主,本市市民與臨近地區的市民百姓蜂擁而至,激情澎湃。為此,張部長強調大型運動會中,除了公眾買票看比賽之外,這是為數不多公眾可以享受的賽會福利,有時候甚至是唯一的參與渠道。為此,在國內外多屆奧運會火炬傳遞規劃中,都力爭主辦國90%以上的人口可以在一小時內的車程看到火炬傳遞作為一個重要參考標準。正如歌詞中所唱“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火炬傳遞就是說打開門鎖的鑰匙,或推開那扇大門的一雙手。
另外一點是火炬人的責任與擔當。火炬傳遞不是單純的讓一個人手持火炬跑步,而是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和價值觀,火炬熄滅了可以點燃,但是精神熄滅了怎麽點。5000年來,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傳承至今,成為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就是不同時期的炎黃子孫始終都有一顆中國心,基因代代相傳。即使在中華民族在多次麵臨生死存亡之際,大批仁人誌士,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誓死扞衛華夏血脈,華夏文明之火從未熄滅。而聖火亦如此,聖火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和標誌性符號,在奧林匹亞單獨采集,具有唯一性和神聖性,神聖不可侵犯,且不能與其他火種混合,全程安全燃燒,一旦傳遞過程中,火炬意外熄滅了,就必須用采集時的火種重新點燃,保證奧運會傳遞的是來自希臘奧林匹亞的火種,對聖火擁有一顆敬畏之心,用行動維護聖火的神聖,給予它足夠的尊重和儀式感,彰顯它的榮耀。而不能像一些賽會工作人員用打火機重新點燃後,投機取巧,耍小聰明,興許做得很隱秘,不像那年台北世大運和索契冬奧會時不巧被人發現。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火炬人的精神不在於口,而在於心,在於行,來不得半點馬虎和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