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硬續百年王朝命
開局播放鴉片戰爭,古人瘋了 作者:陰陽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朝。
宋神宗時期。
王安石見天幕中意氣風發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不免流露出羨慕的神情。
再迴首自己,雖貴為一朝宰相,可是自己的變法之舉,卻因為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打壓。
如今結合之前天幕對一些大宋皇帝的評價,王安石心中不免升起一絲疲憊感。
“我大宋,該如何是好啊!”
“難道真的要讓天幕中展現的曆史重現於我大宋嗎?”
【說到張居正的改革,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一條鞭法’,而除了‘一條鞭法’還有什麽呢】
【其實張居正的改革可以總結為五大點:第一是考成法,就是對官員實行考核監督,明確職責,賞罰分明,嚴格執行,官職升降以業績為核心】
【別看說著容易,甚至現在別說官員了,就連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實行的考核製度】
【可是,這種事在古代辦起來卻十分困難,尤其是明確職責,這大大學見了官員的權利,許多肥差官員都恨死張居正了】
【第二是主張取財有製,用財有節。反對不顧人民的承受能力橫征暴斂,削減宮中的一切無益之費】
【包括但不限於禦膳之用,上元節燈火、花燈費,停修宮殿,節儉後宮開支等等】
【你說當皇帝是為了什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嘛】
【可是張居正這一手,雖然不至於讓皇帝貧苦到普通百姓一樣,但是絕對算不上奢侈,甚至一些地方富商都比皇帝奢侈,這長大後的萬曆皇帝能樂意嗎?】
【第三點,那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丈量土地】
【盡管張居正清丈田畝、平均賦稅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認為是下策,並不能真正解決民間賦稅不均的問題】
【但從當時的角度看,清丈田畝能讓朝廷精準的掌握全國土地數量,更為重要的是它還為不久推行“一條鞭法”的賦稅改革創造了條件】
“土地兼並,所有王朝的通病,如果不改變政體,土地兼並問題永遠治標不治本。”
“其實土地兼並不是問題,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就能解決,畢竟沒有土地就不用交稅,或少交稅,就算是佃農也能活下去。”
“張居正這一舉措不僅得罪了所有官員,還得罪了皇帝和後宮的太後與妃嬪,難怪張居正不得善終。”
“可惜啊,萬曆就他喵的是個昏君!明亡於萬曆真不是隨便說的。”
唐朝。
李世民思考道:“攤丁入畝,攤丁入畝......”
突然,魏征上前喊道:“陛下,攤丁入畝,簡直是神策,我大唐當行此政令。”
李世民聽到魏征的話,臉都黑了。
他當然知道這個政策是極好的,但是你也不能當著滿朝文武說出來啊,這種事情難道不應該秘密商討,然後一錘定音嗎?
魏征這麽正大光明的說出來,朝中不少官員臉色都變了。
攤丁入畝,損害的可是朝中大多數官員自身及其家族的利益啊。
房玄齡拉了魏征一把說道:“此事當另論,怎可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
魏征不屑道:“說出來又怎樣,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不是百官的天下,難道他們還敢造反不成?”
聽到魏征這話,終於有官員忍不住站了出來,氣急敗壞道。
“魏征,你雖諫官出身,但你不能在朝堂之上胡言亂語,誹謗朝廷官員!”
魏征斜了他一眼說道。
“我有指名道姓嗎?你跳出來幹什麽?難道你覺得攤丁入畝於國於民並非良策?”
跳出來的官員被懟的啞口無言,難道他還能反駁說攤丁入畝並非良策不成?
魏征見他遲遲不開口,嗤笑一聲。
“屍位素餐的跳梁小醜罷了。”
李世民開口製止道。
“好了,此事往後再議,先看天幕吧。”
雖然短暫的爭論停止了,可是朝中官員心思卻早已不知道飄到哪裏去了。
【雖然丈量土地,查清被地主豪紳隱瞞的土地不僅能增加財政收入,還能減輕平民負擔】
【但是這也等於要跟全天下的地主豪強作對,更封建社會中最強大的群體作對】
【畢竟這些地主豪強隻會顧及自身利益,不會管你國家怎樣】
【曆史上多少賢臣良相為國為民而動了地主的利益,結果都不得善終】
【張居正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而且很清楚自己未來倒台之後下場,但是他依舊選擇和地主階級硬剛到底】
【第四點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
【所謂“一條鞭法”,其實就是精簡賦稅,除了必要的米麥等糧食稅外,其他的賦稅,包括徭役都整合成銀兩征收】
【就比如,你不想服徭役,可以,按市場價折現就行,政府可以拿著你給的錢請人去幹活】
【這樣也就杜絕了一些地方官員貪汙腐敗,巧立名目壓榨百姓的機會】
【畢竟,所有賦稅都換成了錢,你該交多少錢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和現代的交稅有些相似之處,都是由政府統一規定】
【“一條鞭法”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的賦稅製度,要知道在實行“一條鞭法”之前,明朝的賦稅製度混亂到當時的朝廷都算不過來】
【第五點就是戚繼光鎮守薊門,李成梁鎮守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3000多座“敵台”,加強了北方的防備】
“說到明朝的賦稅,那真的是無話可說,朝廷就真的連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的賦稅。”
“其實明朝一開始的稅並不高農業稅隻有5%,商業稅隻有3%,甚至朱元璋還規定隻征收2950萬石的稅,分攤給各地方。”
“一開始,有朱元璋震懾,朝廷官員不敢貪汙,這種製度下讓也讓明朝快速發展,國富民強。可惜後麵就變味兒了。”
“你朝廷征收2950萬石,關我地方什麽事兒,我地方征多少你別管,反正我給你中央2950萬石嗎夠了,你說這還不亂套了?”
宋神宗時期。
王安石見天幕中意氣風發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不免流露出羨慕的神情。
再迴首自己,雖貴為一朝宰相,可是自己的變法之舉,卻因為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打壓。
如今結合之前天幕對一些大宋皇帝的評價,王安石心中不免升起一絲疲憊感。
“我大宋,該如何是好啊!”
“難道真的要讓天幕中展現的曆史重現於我大宋嗎?”
【說到張居正的改革,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一條鞭法’,而除了‘一條鞭法’還有什麽呢】
【其實張居正的改革可以總結為五大點:第一是考成法,就是對官員實行考核監督,明確職責,賞罰分明,嚴格執行,官職升降以業績為核心】
【別看說著容易,甚至現在別說官員了,就連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實行的考核製度】
【可是,這種事在古代辦起來卻十分困難,尤其是明確職責,這大大學見了官員的權利,許多肥差官員都恨死張居正了】
【第二是主張取財有製,用財有節。反對不顧人民的承受能力橫征暴斂,削減宮中的一切無益之費】
【包括但不限於禦膳之用,上元節燈火、花燈費,停修宮殿,節儉後宮開支等等】
【你說當皇帝是為了什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嘛】
【可是張居正這一手,雖然不至於讓皇帝貧苦到普通百姓一樣,但是絕對算不上奢侈,甚至一些地方富商都比皇帝奢侈,這長大後的萬曆皇帝能樂意嗎?】
【第三點,那就是在全國範圍內丈量土地】
【盡管張居正清丈田畝、平均賦稅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認為是下策,並不能真正解決民間賦稅不均的問題】
【但從當時的角度看,清丈田畝能讓朝廷精準的掌握全國土地數量,更為重要的是它還為不久推行“一條鞭法”的賦稅改革創造了條件】
“土地兼並,所有王朝的通病,如果不改變政體,土地兼並問題永遠治標不治本。”
“其實土地兼並不是問題,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就能解決,畢竟沒有土地就不用交稅,或少交稅,就算是佃農也能活下去。”
“張居正這一舉措不僅得罪了所有官員,還得罪了皇帝和後宮的太後與妃嬪,難怪張居正不得善終。”
“可惜啊,萬曆就他喵的是個昏君!明亡於萬曆真不是隨便說的。”
唐朝。
李世民思考道:“攤丁入畝,攤丁入畝......”
突然,魏征上前喊道:“陛下,攤丁入畝,簡直是神策,我大唐當行此政令。”
李世民聽到魏征的話,臉都黑了。
他當然知道這個政策是極好的,但是你也不能當著滿朝文武說出來啊,這種事情難道不應該秘密商討,然後一錘定音嗎?
魏征這麽正大光明的說出來,朝中不少官員臉色都變了。
攤丁入畝,損害的可是朝中大多數官員自身及其家族的利益啊。
房玄齡拉了魏征一把說道:“此事當另論,怎可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
魏征不屑道:“說出來又怎樣,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不是百官的天下,難道他們還敢造反不成?”
聽到魏征這話,終於有官員忍不住站了出來,氣急敗壞道。
“魏征,你雖諫官出身,但你不能在朝堂之上胡言亂語,誹謗朝廷官員!”
魏征斜了他一眼說道。
“我有指名道姓嗎?你跳出來幹什麽?難道你覺得攤丁入畝於國於民並非良策?”
跳出來的官員被懟的啞口無言,難道他還能反駁說攤丁入畝並非良策不成?
魏征見他遲遲不開口,嗤笑一聲。
“屍位素餐的跳梁小醜罷了。”
李世民開口製止道。
“好了,此事往後再議,先看天幕吧。”
雖然短暫的爭論停止了,可是朝中官員心思卻早已不知道飄到哪裏去了。
【雖然丈量土地,查清被地主豪紳隱瞞的土地不僅能增加財政收入,還能減輕平民負擔】
【但是這也等於要跟全天下的地主豪強作對,更封建社會中最強大的群體作對】
【畢竟這些地主豪強隻會顧及自身利益,不會管你國家怎樣】
【曆史上多少賢臣良相為國為民而動了地主的利益,結果都不得善終】
【張居正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而且很清楚自己未來倒台之後下場,但是他依舊選擇和地主階級硬剛到底】
【第四點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
【所謂“一條鞭法”,其實就是精簡賦稅,除了必要的米麥等糧食稅外,其他的賦稅,包括徭役都整合成銀兩征收】
【就比如,你不想服徭役,可以,按市場價折現就行,政府可以拿著你給的錢請人去幹活】
【這樣也就杜絕了一些地方官員貪汙腐敗,巧立名目壓榨百姓的機會】
【畢竟,所有賦稅都換成了錢,你該交多少錢都是有明文規定的,和現代的交稅有些相似之處,都是由政府統一規定】
【“一條鞭法”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的賦稅製度,要知道在實行“一條鞭法”之前,明朝的賦稅製度混亂到當時的朝廷都算不過來】
【第五點就是戚繼光鎮守薊門,李成梁鎮守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3000多座“敵台”,加強了北方的防備】
“說到明朝的賦稅,那真的是無話可說,朝廷就真的連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的賦稅。”
“其實明朝一開始的稅並不高農業稅隻有5%,商業稅隻有3%,甚至朱元璋還規定隻征收2950萬石的稅,分攤給各地方。”
“一開始,有朱元璋震懾,朝廷官員不敢貪汙,這種製度下讓也讓明朝快速發展,國富民強。可惜後麵就變味兒了。”
“你朝廷征收2950萬石,關我地方什麽事兒,我地方征多少你別管,反正我給你中央2950萬石嗎夠了,你說這還不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