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趙匡胤之死
開局播放鴉片戰爭,古人瘋了 作者:陰陽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
【有一個詞說得好,主少國疑,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哪裏鎮得住群臣,而且還是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一時間人心浮動,不少手握重兵的大臣動起了歪心思,趙匡胤也不例外】
【趙匡胤再陳橋發動兵變,黃袍一批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的政權】
【並定都汴京,史稱北宋】
【如果故事到這裏結束的話,那麽趙匡胤最多落下個奸雄的稱號,可是趙匡胤的野心並不止於此】
“亂世之中,哪裏來的正統不正統,誰能統一天下誰就是正統。”
“我第一次知道,雙節棍是趙匡胤發明的。”
“嚴格來說不算趙匡胤發明的,隻能說是從盤龍棍改良而來的。”
“好吧,是我孤陋寡聞了,我剛知道太祖長拳竟然是宋太祖發明的,我一直以為就是個名字而已。”
“作者隻是一筆帶過,但是其實在當時盤龍棍很厲害的,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號稱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四百州。”
三國。
曹操見趙匡胤兵不血刃奪取皇權,忍不住心生感慨。
“後世之人竟然能如此輕易的兵變奪權,甚至還能建立一代王朝,可謂一代英傑!”
再對比自己辛苦半輩子,也不過換來三足鼎立的局麵,一時間有些惆悵。
“真可謂時也命也,如今豪傑輩出,天下三分,非吾一人所能一統天下。”
明朝。
朱元璋說道:“原來如此,因為自己是武將奪權,所以才如此忌憚武將權力過大。”
“雖然避免了武將亂國的局麵,但是卻讓外敵鑽了空子。”
【當上皇帝之後,趙匡胤為了防止自己篡位的故事重演,便在一次宴會上對石守信等開國將領們威逼利誘】
【迫於無奈,一眾開國武將隻能交出兵權】
【之後趙匡胤也信守承諾的為這些老臣提供了非常優渥的養老待遇】
【就這樣,趙匡胤不僅收迴了兵權,而且沒有傷害到君臣之間的和氣】
【至少趙匡胤這個舉動在許多開過老臣看來,已經是非常仁慈的皇帝了】
【為了鞏固皇權,趙匡胤將重文抑武當做國策執行】
【這一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局麵,也使得宋朝的政治和文化方麵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隨後趙匡胤聽取宰相的意見,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攻伐策略,占據荊湖、攻打後蜀、滅南漢、平南唐,順利統一了南方】
【至此趙匡胤終於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多年的諸侯格局和軍閥混戰的局麵】
“藩鎮割據是最難的開局之一,200多年的藩鎮割據,如果別人有能力早就統一天下了,哪裏還會有200多年的五代十國啊,由此可見趙匡胤的實力。”
“樓上說的沒錯,推翻一個王朝絕對要比統一分散的割據局麵要輕鬆的多,尤其是割據幾百年的局麵。”
“其實趙匡胤這一手重文抑武確實有效,至少後世1000多年的時間裏沒有出現過武夫專權的局麵。”
【趙匡胤在位17年,從不以殺戮服人】
【自建立宋朝以來,未嚐輕易殺害一名臣子】
【即便是後周的皇室和舊臣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在對其他藩鎮、軍閥的兼並過程中,也同樣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
【政局穩定後,他還對官員實行高薪養廉的政策】
【還在太廟中刻碑立誓三條,以告誡後世子孫,其中一條就是不加農田賦稅】
【因此,大宋一朝即便到了末年也沒有因為賦稅問題而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公元976年,趙匡胤在與其弟趙光義徹夜飲酒後次日突然暴斃而亡,年僅50歲】
“李煜是自己作死寫詩,不然趙匡胤也不會殺他。”
“那個,打斷一下,樓上曆史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殺李煜的是趙光義,當年趙匡胤還千叮嚀萬囑咐,讓趙光義別殺李煜這些人,結果趙匡胤剛死沒兩年就找借口把李煜殺了。”
“我怎麽感覺趙匡胤死的這麽蹊蹺啊!”
“皇家的事,哪有明白的時候,隻是可惜了趙匡胤。”
“據曆史記載,趙匡胤和趙光義飲酒當晚,有刀斧人影閃過。”
“太祖長拳的創始人,從小武藝超群,你告訴我他50歲就死了?”
“就算趙匡胤真的是某種原因暴斃而亡,比如急性心梗,急性心衰等原因導致猝死,那趙光義也洗脫不了嫌疑。”
“50歲在古代已經算是邁入高齡階段了,喝一晚上大酒突然猝死也說得過去,可惜壞就壞在趙光義在場,更壞的是趙匡胤曾發誓下一任皇帝是趙光義。”
“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宋朝。
趙匡胤坐在龍椅上看著天幕一言不發。
趙匡胤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從從天幕中得到這樣一個答案。
自從天幕盤點昏君和明君之後,趙匡胤就有預感自己可能會上榜。
可是趙匡胤沒想到天幕竟然說出了自己的死期,更沒想到的是自己死的這麽離譜,以至於後世之人都無法確定自己的死期。
趙匡胤沉思道:“難道真的是光義要害我嗎?”
至於群臣,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喘,唯恐說一句不該說的話,挑動了皇帝脆弱的神經。
“可是,光義沒理由害我啊!我都答應把皇位讓給他了,難道他真的會為了皇位而加害於我嗎?”
此刻趙匡胤的腦子很亂,他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相信自己親弟弟。
再加上彈幕分成兩派,一邊兒說自己是被親弟弟殺害的;另一邊兒卻說自己已經老了,古代醫療體係不完整,說不定就暴斃而亡了。
“不會的,絕對不會的,光義的性子我了解,他不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的。”
趙匡胤攥緊拳頭,內心十分煎熬,他實在不願意相信自己弟弟會為了皇位而殺害自己。
這時,一條彈幕引起了趙匡胤的注意。
【有一個詞說得好,主少國疑,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哪裏鎮得住群臣,而且還是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一時間人心浮動,不少手握重兵的大臣動起了歪心思,趙匡胤也不例外】
【趙匡胤再陳橋發動兵變,黃袍一批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的政權】
【並定都汴京,史稱北宋】
【如果故事到這裏結束的話,那麽趙匡胤最多落下個奸雄的稱號,可是趙匡胤的野心並不止於此】
“亂世之中,哪裏來的正統不正統,誰能統一天下誰就是正統。”
“我第一次知道,雙節棍是趙匡胤發明的。”
“嚴格來說不算趙匡胤發明的,隻能說是從盤龍棍改良而來的。”
“好吧,是我孤陋寡聞了,我剛知道太祖長拳竟然是宋太祖發明的,我一直以為就是個名字而已。”
“作者隻是一筆帶過,但是其實在當時盤龍棍很厲害的,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號稱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四百州。”
三國。
曹操見趙匡胤兵不血刃奪取皇權,忍不住心生感慨。
“後世之人竟然能如此輕易的兵變奪權,甚至還能建立一代王朝,可謂一代英傑!”
再對比自己辛苦半輩子,也不過換來三足鼎立的局麵,一時間有些惆悵。
“真可謂時也命也,如今豪傑輩出,天下三分,非吾一人所能一統天下。”
明朝。
朱元璋說道:“原來如此,因為自己是武將奪權,所以才如此忌憚武將權力過大。”
“雖然避免了武將亂國的局麵,但是卻讓外敵鑽了空子。”
【當上皇帝之後,趙匡胤為了防止自己篡位的故事重演,便在一次宴會上對石守信等開國將領們威逼利誘】
【迫於無奈,一眾開國武將隻能交出兵權】
【之後趙匡胤也信守承諾的為這些老臣提供了非常優渥的養老待遇】
【就這樣,趙匡胤不僅收迴了兵權,而且沒有傷害到君臣之間的和氣】
【至少趙匡胤這個舉動在許多開過老臣看來,已經是非常仁慈的皇帝了】
【為了鞏固皇權,趙匡胤將重文抑武當做國策執行】
【這一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局麵,也使得宋朝的政治和文化方麵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隨後趙匡胤聽取宰相的意見,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攻伐策略,占據荊湖、攻打後蜀、滅南漢、平南唐,順利統一了南方】
【至此趙匡胤終於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多年的諸侯格局和軍閥混戰的局麵】
“藩鎮割據是最難的開局之一,200多年的藩鎮割據,如果別人有能力早就統一天下了,哪裏還會有200多年的五代十國啊,由此可見趙匡胤的實力。”
“樓上說的沒錯,推翻一個王朝絕對要比統一分散的割據局麵要輕鬆的多,尤其是割據幾百年的局麵。”
“其實趙匡胤這一手重文抑武確實有效,至少後世1000多年的時間裏沒有出現過武夫專權的局麵。”
【趙匡胤在位17年,從不以殺戮服人】
【自建立宋朝以來,未嚐輕易殺害一名臣子】
【即便是後周的皇室和舊臣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在對其他藩鎮、軍閥的兼並過程中,也同樣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
【政局穩定後,他還對官員實行高薪養廉的政策】
【還在太廟中刻碑立誓三條,以告誡後世子孫,其中一條就是不加農田賦稅】
【因此,大宋一朝即便到了末年也沒有因為賦稅問題而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公元976年,趙匡胤在與其弟趙光義徹夜飲酒後次日突然暴斃而亡,年僅50歲】
“李煜是自己作死寫詩,不然趙匡胤也不會殺他。”
“那個,打斷一下,樓上曆史是體育老師教的嗎?”
“殺李煜的是趙光義,當年趙匡胤還千叮嚀萬囑咐,讓趙光義別殺李煜這些人,結果趙匡胤剛死沒兩年就找借口把李煜殺了。”
“我怎麽感覺趙匡胤死的這麽蹊蹺啊!”
“皇家的事,哪有明白的時候,隻是可惜了趙匡胤。”
“據曆史記載,趙匡胤和趙光義飲酒當晚,有刀斧人影閃過。”
“太祖長拳的創始人,從小武藝超群,你告訴我他50歲就死了?”
“就算趙匡胤真的是某種原因暴斃而亡,比如急性心梗,急性心衰等原因導致猝死,那趙光義也洗脫不了嫌疑。”
“50歲在古代已經算是邁入高齡階段了,喝一晚上大酒突然猝死也說得過去,可惜壞就壞在趙光義在場,更壞的是趙匡胤曾發誓下一任皇帝是趙光義。”
“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宋朝。
趙匡胤坐在龍椅上看著天幕一言不發。
趙匡胤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從從天幕中得到這樣一個答案。
自從天幕盤點昏君和明君之後,趙匡胤就有預感自己可能會上榜。
可是趙匡胤沒想到天幕竟然說出了自己的死期,更沒想到的是自己死的這麽離譜,以至於後世之人都無法確定自己的死期。
趙匡胤沉思道:“難道真的是光義要害我嗎?”
至於群臣,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喘,唯恐說一句不該說的話,挑動了皇帝脆弱的神經。
“可是,光義沒理由害我啊!我都答應把皇位讓給他了,難道他真的會為了皇位而加害於我嗎?”
此刻趙匡胤的腦子很亂,他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相信自己親弟弟。
再加上彈幕分成兩派,一邊兒說自己是被親弟弟殺害的;另一邊兒卻說自己已經老了,古代醫療體係不完整,說不定就暴斃而亡了。
“不會的,絕對不會的,光義的性子我了解,他不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的。”
趙匡胤攥緊拳頭,內心十分煎熬,他實在不願意相信自己弟弟會為了皇位而殺害自己。
這時,一條彈幕引起了趙匡胤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