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一言而天下服
開局播放鴉片戰爭,古人瘋了 作者:陰陽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國少季不僅睡了人家的太後,而且還想殺掉南越國的丞相呂嘉,讓自己的老情人獨掌大權】
【可惜,當時丞相呂嘉勢力強大,計劃最終失敗】
【呂嘉當然不肯坐以待斃,直接起事謀反,不僅殺死了樛太後,連帶漢朝的一眾使臣安國少季、、趙興、終軍等人都沒有幸免】
【要我說啊,趙興,終軍等使臣冤枉啊,人家啥都沒幹,就被安國少季連累而死,死的也太憋屈了】
【而漢朝得知此事之後,直接依次為借口,出兵征討南越國】
【結局大家應該猜到了,大漢軍隊直接踏平了南越國,留下了“南越殺漢使,屠為九郡”的曆史記載】
“好好好,這麽玩兒是吧!”
“這比‘我們在你這兒丟了個士兵’這個借口更nb!”
“這簡直是騎臉開大嘲諷,隻要你敢反抗,我就有借口幹你!”
“雖然看起來漢朝有點兒不講道理,但是誰讓那是我老祖宗呢!爽!”
“樓上先別爽,你看看你ip再說話,漢朝時期東北等地還是鮮卑的地盤呢!”
“我是中原地區的,我先爽!”
唐朝。
聽完安國少季的騷操作,李世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在李世民看來,出使外國的使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國家的臉麵。
如今這安國少季不僅把人家太後睡了,還要殺人家丞相。
關鍵是,還沒殺成,自己反被殺了,這種事簡直丟臉丟到家了。
但是看到漢朝朝廷的操作,李世民沉默了。
“這難道是,隻要我夠強大,那我做什麽都不會丟臉嗎?”
魏征在下麵小聲嘟囔道。
“我懷疑這個漢朝皇帝絕對是故意的!他就是想找借口和南越國開戰!”
如果這話讓漢武帝聽到,絕對要哭著喊冤。
漢武帝當時真的隻是看在安國少季和樛太後相識一場的份上,打算說服南越國歸順大漢。
畢竟,能用嘴勸說,誰也不願意勞民傷財發動戰爭,不是嗎?
但是讓漢武帝沒想到的是,安國少季這麽莽,睡了人家太後還不算,竟然還先殺人家丞相。
結果事情鬧得一發不可收拾,漢武帝無奈隻能使用億些強硬手段。
【講完第一個漢使,我們來講第二個】
【第二位漢使涉何】
【漢武帝時期,衛氏朝鮮拉攏周邊小國,不肯歸順漢朝】
【涉何奉命出使衛氏朝鮮,勸說右渠王,希望其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
【當然,這個勸說到底是怎麽勸說的我們不得而知】
【反正,最後右渠王也沒有同意歸順漢朝】
【結果在迴國的途中,涉何越想越氣,以至於在浿水,也就是今天的朝鮮清川江附近,殺死了隨從護送他的朝鮮裨王長】
【涉何迴去之後為了邀功,謊稱殺的是朝鮮將領,因此受到賞賜加官進爵】
【第二年,涉何被派往遼東出差,朝鮮王聽說後發兵攻打遼東,殺了涉何】
【涉何的死讓漢武帝非常憤怒,同樣二話不說派兵滅了衛氏朝鮮,設立漢四郡】
“嘖嘖嘖,這聽著沒第一個爽啊。”
“謊報軍功,本就該殺!”
“主要還是朝鮮王派兵攻打遼東,如果他不打遼東,說不定也不會被滅國。”
“先別管涉何為什麽被殺,反正是被殺了,還是被衛氏朝鮮殺的,那就可以出兵滅國。”
“冷知識,當時漢朝雖然罷黜把家,獨尊儒術,但是當時儒家主流學派是公羊派。”
“公羊派是典型的尊王攘夷,大複仇主義,當時的讀書人戾氣一個比一個重。”
“公羊學派:惹到我你必須死!你瞪我一眼,我殺你全家!”
“碰上公羊派儒家執政,我勸你還是乖乖投降裝孫子比較好。”
【第三個漢使同樣是個狠人】
【第三個漢朝使者叫做傅介子】
【傅介子參軍出身,因功進官,所以一身軍伍之氣】
【說到傅介子大家可能聽都沒聽說過,但是我說一個地名,大家肯定聽說過,樓蘭】
【至於傅介子和樓蘭的關係,我們一會兒再說】
【傅介子曾兩次奉命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因為樓蘭和龜茲等國勾結匈奴,殺害漢使,惹得漢朝震怒,所以才派遣傅介子前去問罪】
【傅介子拿著漢昭帝的詔書去譴責樓蘭、龜茲國,並言說大漢軍隊就在來的路上,你們可要想清楚再迴答】
【樓蘭和龜茲兩國一聽,這還得了,瞬間就慫了】
【兩國國王紛紛表示服罪,並指出匈奴使團的位置】
【傅介子一路追趕,最終在龜茲國堵住了返程的匈奴使團】
【傅介子直接帶人殺了出使龜茲的匈奴使團,破壞了匈奴與龜茲國的關係】
【而龜茲國由於忌憚大漢軍隊,根本不敢拿傅介子怎麽樣,隻能任由傅介子迴去】
“我靠!老祖宗霸氣啊!一句話嚇得兩國國王跪地認罪!”
“有漢武帝滅南越國和衛氏朝鮮在前,誰還敢動漢朝使臣,他不要命了?”
“樓蘭和龜茲也就仗著距離漢朝路途遙遠,不然漢朝揮揮手就能滅了兩國。”
“舉個例子,美麗國說你有大殺傷力武器,那麽你最好真的有大殺傷力武器。”
“呸,呸,呸!晦氣!美麗國那個玩意兒怎麽能和咱大漢相提並論!”
宋朝。
宋仁宗聽到漢朝的事跡,也忍不住心生向往。
可惜,宋仁宗知道宋朝恐怕永遠也達不到漢朝的高度了。
“可惜,我大宋如果能有漢朝的氣魄該多好啊!”
宋仁宗有意改革朝政,但是說得簡單,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根本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改變的。
明朝。
朱元璋也忍不住讚歎漢朝。
“沒想到一千多年前的漢朝竟然有如此魄力!”
朱元璋聯想到天幕之前講述朱棣的事跡。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咱大明王朝也不比漢朝差嘛!”
【傅介子第二次出使的時候,因為樓蘭王首鼠兩端,在匈奴和大漢之間搖擺不定】
【傅介子奉命給樓蘭王一個‘小小’的警告】
【可惜,當時丞相呂嘉勢力強大,計劃最終失敗】
【呂嘉當然不肯坐以待斃,直接起事謀反,不僅殺死了樛太後,連帶漢朝的一眾使臣安國少季、、趙興、終軍等人都沒有幸免】
【要我說啊,趙興,終軍等使臣冤枉啊,人家啥都沒幹,就被安國少季連累而死,死的也太憋屈了】
【而漢朝得知此事之後,直接依次為借口,出兵征討南越國】
【結局大家應該猜到了,大漢軍隊直接踏平了南越國,留下了“南越殺漢使,屠為九郡”的曆史記載】
“好好好,這麽玩兒是吧!”
“這比‘我們在你這兒丟了個士兵’這個借口更nb!”
“這簡直是騎臉開大嘲諷,隻要你敢反抗,我就有借口幹你!”
“雖然看起來漢朝有點兒不講道理,但是誰讓那是我老祖宗呢!爽!”
“樓上先別爽,你看看你ip再說話,漢朝時期東北等地還是鮮卑的地盤呢!”
“我是中原地區的,我先爽!”
唐朝。
聽完安國少季的騷操作,李世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在李世民看來,出使外國的使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國家的臉麵。
如今這安國少季不僅把人家太後睡了,還要殺人家丞相。
關鍵是,還沒殺成,自己反被殺了,這種事簡直丟臉丟到家了。
但是看到漢朝朝廷的操作,李世民沉默了。
“這難道是,隻要我夠強大,那我做什麽都不會丟臉嗎?”
魏征在下麵小聲嘟囔道。
“我懷疑這個漢朝皇帝絕對是故意的!他就是想找借口和南越國開戰!”
如果這話讓漢武帝聽到,絕對要哭著喊冤。
漢武帝當時真的隻是看在安國少季和樛太後相識一場的份上,打算說服南越國歸順大漢。
畢竟,能用嘴勸說,誰也不願意勞民傷財發動戰爭,不是嗎?
但是讓漢武帝沒想到的是,安國少季這麽莽,睡了人家太後還不算,竟然還先殺人家丞相。
結果事情鬧得一發不可收拾,漢武帝無奈隻能使用億些強硬手段。
【講完第一個漢使,我們來講第二個】
【第二位漢使涉何】
【漢武帝時期,衛氏朝鮮拉攏周邊小國,不肯歸順漢朝】
【涉何奉命出使衛氏朝鮮,勸說右渠王,希望其改變對漢朝的不友好政策】
【當然,這個勸說到底是怎麽勸說的我們不得而知】
【反正,最後右渠王也沒有同意歸順漢朝】
【結果在迴國的途中,涉何越想越氣,以至於在浿水,也就是今天的朝鮮清川江附近,殺死了隨從護送他的朝鮮裨王長】
【涉何迴去之後為了邀功,謊稱殺的是朝鮮將領,因此受到賞賜加官進爵】
【第二年,涉何被派往遼東出差,朝鮮王聽說後發兵攻打遼東,殺了涉何】
【涉何的死讓漢武帝非常憤怒,同樣二話不說派兵滅了衛氏朝鮮,設立漢四郡】
“嘖嘖嘖,這聽著沒第一個爽啊。”
“謊報軍功,本就該殺!”
“主要還是朝鮮王派兵攻打遼東,如果他不打遼東,說不定也不會被滅國。”
“先別管涉何為什麽被殺,反正是被殺了,還是被衛氏朝鮮殺的,那就可以出兵滅國。”
“冷知識,當時漢朝雖然罷黜把家,獨尊儒術,但是當時儒家主流學派是公羊派。”
“公羊派是典型的尊王攘夷,大複仇主義,當時的讀書人戾氣一個比一個重。”
“公羊學派:惹到我你必須死!你瞪我一眼,我殺你全家!”
“碰上公羊派儒家執政,我勸你還是乖乖投降裝孫子比較好。”
【第三個漢使同樣是個狠人】
【第三個漢朝使者叫做傅介子】
【傅介子參軍出身,因功進官,所以一身軍伍之氣】
【說到傅介子大家可能聽都沒聽說過,但是我說一個地名,大家肯定聽說過,樓蘭】
【至於傅介子和樓蘭的關係,我們一會兒再說】
【傅介子曾兩次奉命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因為樓蘭和龜茲等國勾結匈奴,殺害漢使,惹得漢朝震怒,所以才派遣傅介子前去問罪】
【傅介子拿著漢昭帝的詔書去譴責樓蘭、龜茲國,並言說大漢軍隊就在來的路上,你們可要想清楚再迴答】
【樓蘭和龜茲兩國一聽,這還得了,瞬間就慫了】
【兩國國王紛紛表示服罪,並指出匈奴使團的位置】
【傅介子一路追趕,最終在龜茲國堵住了返程的匈奴使團】
【傅介子直接帶人殺了出使龜茲的匈奴使團,破壞了匈奴與龜茲國的關係】
【而龜茲國由於忌憚大漢軍隊,根本不敢拿傅介子怎麽樣,隻能任由傅介子迴去】
“我靠!老祖宗霸氣啊!一句話嚇得兩國國王跪地認罪!”
“有漢武帝滅南越國和衛氏朝鮮在前,誰還敢動漢朝使臣,他不要命了?”
“樓蘭和龜茲也就仗著距離漢朝路途遙遠,不然漢朝揮揮手就能滅了兩國。”
“舉個例子,美麗國說你有大殺傷力武器,那麽你最好真的有大殺傷力武器。”
“呸,呸,呸!晦氣!美麗國那個玩意兒怎麽能和咱大漢相提並論!”
宋朝。
宋仁宗聽到漢朝的事跡,也忍不住心生向往。
可惜,宋仁宗知道宋朝恐怕永遠也達不到漢朝的高度了。
“可惜,我大宋如果能有漢朝的氣魄該多好啊!”
宋仁宗有意改革朝政,但是說得簡單,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根本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改變的。
明朝。
朱元璋也忍不住讚歎漢朝。
“沒想到一千多年前的漢朝竟然有如此魄力!”
朱元璋聯想到天幕之前講述朱棣的事跡。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咱大明王朝也不比漢朝差嘛!”
【傅介子第二次出使的時候,因為樓蘭王首鼠兩端,在匈奴和大漢之間搖擺不定】
【傅介子奉命給樓蘭王一個‘小小’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