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我不想餓死
開局播放鴉片戰爭,古人瘋了 作者:陰陽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朝堂混亂,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鄉紳地主無不透露著一個字——貪】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成了東漢末年真實的寫照】
漢朝。
劉邦一口酒水噴出來。
“咳咳咳~大膽!”
剛剛還在為張角造反拍手叫好的劉邦,此刻恨不得把天幕中的張角千刀萬剮。
一句東漢末年,讓劉邦直接破防。
劉邦站起身來,盯著天幕咬牙切齒的說道。
“沒想到,沒想到這個張角竟然敢造我大漢的反!”
不過很快,劉邦就冷靜了下來。
因為劉邦造過反,所以知道百姓的忍耐程度是非常高的。
但凡有一口吃的,百姓都不會造反。
能讓百姓造反,劉邦不敢想象自己一手創立的大漢,最終會是怎樣的昏庸。
劉邦長出一口氣,然後緩緩坐下。
“皇帝昏庸,朝堂混亂,朕倒要看看,我大漢會不會走暴秦的末路!”
漢武帝。
漢武帝也坐在龍椅上,攥緊拳頭。
雖然知道東漢末年以及三國的存在,心中有所準備。
但是當聽到東漢末年,皇帝昏庸,朝堂腐敗的時候,心中不免一陣悲涼。
“終究還是沒有逃脫滅國的命運。”
“朕寧可我大漢被人篡位、被匈奴滅國,也不想我大漢的結局是漢民起義!”
那一年,大漢瘟疫橫行、大旱水災,連年顆粒無收,朝堂腐敗,百姓沒有了生的希望。
餓殍遍野,易子而食已成常態,人吃人成了大漢百姓生存下去最後的手段。
這個時候,張角站了出來。
他拜別祖師,獨自下山,希望靠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
臨行前,師傅告訴張角,你乃千載真修,救人可,莫入世,入世也莫要動用道術,否則便是九死一生。
年少時,師傅為張角算過命格,師傅告訴他,隻要在山上青修,成就絕對不低於道祖,是可以比肩張道陵的存在。但是絕對不可以入世。
年少的張角問師傅,是什麽命格,師傅隻說了四個字“千載真修”。
年少的張角曾經為自己的命格補充過後半句,“千載真修,香火萬代”,“千載真修,絕代無雙”】
下山後的張角,一路上行醫治病,慷慨布施。
他幾乎走遍了整個大漢,可是越走張角越絕望,因為張角發現,靠自己一個人好像救不了大漢的萬千百姓。
於是,張角不顧反對施展道法,利用符水治病救人,並宣傳太平道的理念。
不過十幾年,張角的聲望便傳遍了整個大漢,也從孤身一人,擁有了數十萬的信眾。
張角嘴裏總是念叨著,“災害隻是暫時的,會過去的,會過去的。”
可是,朝堂再一次讓張角失望了!
即便大漢子民已經如此淒慘,可是朝堂卻依舊要加重賦稅。
“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此刻又加賦!”
朝堂的做法,徹底讓百姓絕望,也讓張角絕望。
於是,張角悟了,病的不是人,是朝堂!是整個天下!
張角振臂一唿,八方響應,萬千信徒,三十六渠帥帶領三十六方,起義!名為黃巾軍!
朝廷上下又驚又怒,連忙派遣盧植帶領軍隊剿滅黃巾軍。
骨瘦如柴的百姓,哪裏是訓練有素,披甲帶刀的軍人的對手。軍隊碰上黃巾軍猶如砍瓜切菜一般。
黃巾軍一個個倒下,但是卻沒人退縮,因為他們知道,退不退都是死,至少他們此刻是站著死的。
黃巾軍死傷數萬依舊拚死抵抗,盧植心生憐憫,於是親自見張角,他要勸降。
一見麵,盧植便質問道:“你也是大漢子民,為何要造反?”
張角環顧四周,指著周圍骨瘦如柴的黃巾軍迴答道。
“他們也是大漢子民,你問問他們為什麽活得好好的,非要跟著我造反?”
盧植看著周圍骨瘦如柴,連戰都站不穩的黃巾軍沉默了。
“我雖然是一介武夫,人微言輕,但是我保證,隻要你投降,他們絕對會得到寬大處理!”
張角搖搖頭說道:“已經晚了,大漢病了,需要醫治。”
盧植離開時,遇到一個骨瘦如柴的孩童。
盧植問道:“小娃娃,你為什麽要跟著張角,你難道不知道,跟著他是會死的嗎?”
孩童怯生生的迴到道:“怕,但是我更怕餓死,我娘說,怎麽死都不要餓死,太痛苦了。”
“餓死?你娘呢?”
“餓死了!”
跟隨盧植的青年嗬斥道:“你娘死了,為何不在墓前守孝三年?為何要造反!”
孩童疑惑道:“墓是什麽?”
盧植長歎一口氣問道:“那你娘葬在哪裏?”
“葬在了老家,我還給我娘蓋了一張草席,穿了一件衣服,我很孝順的。有的人連衣服都不舍得葬給去世的人。你們連這都不知道嗎?”
少年怒斥道:“你可知道,你眼前的人是誰?老師乃是當代尚書,曾主持編撰洛陽石碑,天下文脈!”
孩童說道:“是洛陽的四十六麵石碑嗎?”
盧植有些苦澀的說道:“你也知道那石刻嗎?”
“知道,碑成那一年,瘟疫橫行,天天下大旱,死了很多人。”
孩童抬頭看向盧植說道:“我經常在想,那個石碑真的那麽重要嗎?”
盧植與孩童四目相對,臉色慘白。
一直引以為傲的功績,此刻仿佛利劍一般插入盧植的心中。
盧植環顧四周,滿是瘦骨嶙峋,麵黃肌瘦的人。
孩童繼續天真的問道:“我聽說,刻石碑的每一筆都花費來了很多錢。我想,如果少刻一筆,是不是就能救活一百人,一千人呢?”
“其實,人活著很簡單,隻要有一口吃的,無論是草根還是樹皮都可以,再有一點兒水,人就能活下去。”
“我不想餓死,我娘說,怎麽死都不要餓死。”
盧植走了,失魂落魄的走了。
不久,盧植因為不肯進攻黃巾軍,而被朝廷問責。
直到被囚車帶走,盧植依舊死死的盯著黃巾軍大營的方向。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成了東漢末年真實的寫照】
漢朝。
劉邦一口酒水噴出來。
“咳咳咳~大膽!”
剛剛還在為張角造反拍手叫好的劉邦,此刻恨不得把天幕中的張角千刀萬剮。
一句東漢末年,讓劉邦直接破防。
劉邦站起身來,盯著天幕咬牙切齒的說道。
“沒想到,沒想到這個張角竟然敢造我大漢的反!”
不過很快,劉邦就冷靜了下來。
因為劉邦造過反,所以知道百姓的忍耐程度是非常高的。
但凡有一口吃的,百姓都不會造反。
能讓百姓造反,劉邦不敢想象自己一手創立的大漢,最終會是怎樣的昏庸。
劉邦長出一口氣,然後緩緩坐下。
“皇帝昏庸,朝堂混亂,朕倒要看看,我大漢會不會走暴秦的末路!”
漢武帝。
漢武帝也坐在龍椅上,攥緊拳頭。
雖然知道東漢末年以及三國的存在,心中有所準備。
但是當聽到東漢末年,皇帝昏庸,朝堂腐敗的時候,心中不免一陣悲涼。
“終究還是沒有逃脫滅國的命運。”
“朕寧可我大漢被人篡位、被匈奴滅國,也不想我大漢的結局是漢民起義!”
那一年,大漢瘟疫橫行、大旱水災,連年顆粒無收,朝堂腐敗,百姓沒有了生的希望。
餓殍遍野,易子而食已成常態,人吃人成了大漢百姓生存下去最後的手段。
這個時候,張角站了出來。
他拜別祖師,獨自下山,希望靠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
臨行前,師傅告訴張角,你乃千載真修,救人可,莫入世,入世也莫要動用道術,否則便是九死一生。
年少時,師傅為張角算過命格,師傅告訴他,隻要在山上青修,成就絕對不低於道祖,是可以比肩張道陵的存在。但是絕對不可以入世。
年少的張角問師傅,是什麽命格,師傅隻說了四個字“千載真修”。
年少的張角曾經為自己的命格補充過後半句,“千載真修,香火萬代”,“千載真修,絕代無雙”】
下山後的張角,一路上行醫治病,慷慨布施。
他幾乎走遍了整個大漢,可是越走張角越絕望,因為張角發現,靠自己一個人好像救不了大漢的萬千百姓。
於是,張角不顧反對施展道法,利用符水治病救人,並宣傳太平道的理念。
不過十幾年,張角的聲望便傳遍了整個大漢,也從孤身一人,擁有了數十萬的信眾。
張角嘴裏總是念叨著,“災害隻是暫時的,會過去的,會過去的。”
可是,朝堂再一次讓張角失望了!
即便大漢子民已經如此淒慘,可是朝堂卻依舊要加重賦稅。
“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此刻又加賦!”
朝堂的做法,徹底讓百姓絕望,也讓張角絕望。
於是,張角悟了,病的不是人,是朝堂!是整個天下!
張角振臂一唿,八方響應,萬千信徒,三十六渠帥帶領三十六方,起義!名為黃巾軍!
朝廷上下又驚又怒,連忙派遣盧植帶領軍隊剿滅黃巾軍。
骨瘦如柴的百姓,哪裏是訓練有素,披甲帶刀的軍人的對手。軍隊碰上黃巾軍猶如砍瓜切菜一般。
黃巾軍一個個倒下,但是卻沒人退縮,因為他們知道,退不退都是死,至少他們此刻是站著死的。
黃巾軍死傷數萬依舊拚死抵抗,盧植心生憐憫,於是親自見張角,他要勸降。
一見麵,盧植便質問道:“你也是大漢子民,為何要造反?”
張角環顧四周,指著周圍骨瘦如柴的黃巾軍迴答道。
“他們也是大漢子民,你問問他們為什麽活得好好的,非要跟著我造反?”
盧植看著周圍骨瘦如柴,連戰都站不穩的黃巾軍沉默了。
“我雖然是一介武夫,人微言輕,但是我保證,隻要你投降,他們絕對會得到寬大處理!”
張角搖搖頭說道:“已經晚了,大漢病了,需要醫治。”
盧植離開時,遇到一個骨瘦如柴的孩童。
盧植問道:“小娃娃,你為什麽要跟著張角,你難道不知道,跟著他是會死的嗎?”
孩童怯生生的迴到道:“怕,但是我更怕餓死,我娘說,怎麽死都不要餓死,太痛苦了。”
“餓死?你娘呢?”
“餓死了!”
跟隨盧植的青年嗬斥道:“你娘死了,為何不在墓前守孝三年?為何要造反!”
孩童疑惑道:“墓是什麽?”
盧植長歎一口氣問道:“那你娘葬在哪裏?”
“葬在了老家,我還給我娘蓋了一張草席,穿了一件衣服,我很孝順的。有的人連衣服都不舍得葬給去世的人。你們連這都不知道嗎?”
少年怒斥道:“你可知道,你眼前的人是誰?老師乃是當代尚書,曾主持編撰洛陽石碑,天下文脈!”
孩童說道:“是洛陽的四十六麵石碑嗎?”
盧植有些苦澀的說道:“你也知道那石刻嗎?”
“知道,碑成那一年,瘟疫橫行,天天下大旱,死了很多人。”
孩童抬頭看向盧植說道:“我經常在想,那個石碑真的那麽重要嗎?”
盧植與孩童四目相對,臉色慘白。
一直引以為傲的功績,此刻仿佛利劍一般插入盧植的心中。
盧植環顧四周,滿是瘦骨嶙峋,麵黃肌瘦的人。
孩童繼續天真的問道:“我聽說,刻石碑的每一筆都花費來了很多錢。我想,如果少刻一筆,是不是就能救活一百人,一千人呢?”
“其實,人活著很簡單,隻要有一口吃的,無論是草根還是樹皮都可以,再有一點兒水,人就能活下去。”
“我不想餓死,我娘說,怎麽死都不要餓死。”
盧植走了,失魂落魄的走了。
不久,盧植因為不肯進攻黃巾軍,而被朝廷問責。
直到被囚車帶走,盧植依舊死死的盯著黃巾軍大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