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連墓碑都沒有的皇帝
開局播放鴉片戰爭,古人瘋了 作者:陰陽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煜,南唐後主,唐朝末年最著名的詩人、詞人】
【他的一生都充滿浪漫與悲劇色彩】
【他生於七夕,同樣死於七夕,本該為浪漫而生,但是卻被上天戲弄,被迫當了皇帝,又當了階下囚】
聽到這裏,所有朝代的皇帝和大臣一片嘩然。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這荒涼、雜樹叢生的荒野,孤零零的立著的一個墓碑,下麵埋葬的竟然是一國之君。
即便在見到“南唐後主”幾個大字的時候有所猜測,但是當答案公布的時候,依舊讓人難以接受。
秦朝。
嬴政不敢置信的看著孤零零的墓碑,還是後人給立的墓碑。
“這裏,竟然是一代皇帝的陵寢!”
即便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的陵寢的規模也比李煜的墓大。
唐朝。
此刻,最不能接受現實的當然是李世民。
他知道唐朝早晚會滅亡,這是曆史的教訓,但是李世民怎麽也沒想到,大唐末代皇帝竟然如此悲涼。
“沒想到我大唐會落得如此地步,堂堂一國之君,死後竟然連一塊兒墓碑都沒有!”
但是即便如此,李世民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南唐後主的墓碑,而無可奈何。
如果是近期的曆史,或許李世民能改變,但是一旦涉及到子孫後代,即便他立下祖訓,嚴苛要求兒子。
可是,明君可以有一位,可以連著兩位,難道還能連著七八任皇帝都是明君嗎?
顯然是不能的,強如秦朝、隋朝不還一樣二世而亡嗎?
宋朝。
趙匡胤看到李煜的墓,心中不免生出悲涼之情。
再怎麽說李煜也是一國之主,自古以來,無論朝代如何變遷,前朝遺孤都會得到妥善安置。
“遙想大唐,萬國來朝,國泰民安,沒想到也會沒落至此,如今李唐後人竟成了我大宋的階下囚!”
沉思良久,趙匡胤說道:“給違命侯送些衣物,吃食,再遣些人去服侍違命侯,切不可怠慢!”
違命侯便是李煜。
所有皇帝有感而發,感歎世事無常,對待前朝遺孤也更友善了一些。
畢竟,誰又能保證子孫後代能永坐皇位呢?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後代不會成為亡國之君呢?
善待前朝遺孤就是給自己的後代留一條活路。
【李煜,李璟的第六子,本來可以做一個瀟灑的六王爺,可是天意弄人,他的前五位哥哥都死了,最後皇位竟然落到了李煜的頭上】
【雖然李煜沒有成為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的詩詞卻名留千古】
【所以,今天我們不聊皇帝,隻談詩詞歌賦】
【李煜才華橫溢,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其中詞的成就最高】
【尤其是成為階下囚之後,李煜更擅長寫“愁”,甚至比千古第一詩人李白更懂“愁”為何物】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欣賞一下李煜的絕命詞】
【公元978年,農曆七夕,正好是李煜生日,身為前朝囚徒,每逢生辰觸景生情,不免悲從心來,於是寫下了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一出,宋太宗勃然大怒,認為李煜心懷不滿,懷念舊朝,於是便在李煜生日當天賜死了李煜】
“我還真沒有了解過李煜,沒想到他還有如此悲涼的人生。”
“從皇帝到階下囚,李煜的前後落差,恐怕沒人能懂他心中的悲涼。”
“可惜啊,李煜就這麽死了,不然一定能留下比《虞美人》更好的詩詞歌賦。”
“宋太宗沒點兒度量,剛一上台就找機會把李煜殺了。”
宋朝
趙匡胤沒想到李煜竟然是被自己的親弟弟給賜死了。
細細品味這首《虞美人》,趙匡胤覺得就這麽把李煜殺了太可惜了。
先不說李煜是一國之主,而且還主動向大宋俯首稱臣,就這麽殺了難免受到後世的詬病。
再者,李煜一家都被囚禁在皇宮,根本無法威脅到日益穩固的大宋。
思索一番,趙匡胤最終決定留李煜一命。
趙匡胤對趙光義說道。
“光義,李煜此人才華橫溢,乃是不可多得的才子,朕想留李煜一命,如何?”
趙光義站出來迴答道。
“陛下已開金口,臣弟自當遵從!”
趙匡胤滿意的點了點頭。
清朝。
乾隆皇帝也不免擔憂。
“不知道後世是如何對待我大清遺孤的!”
在乾隆看來,後世連皇帝之位都廢除了,那麽對待皇室遺孤肯定不會好到哪兒去,說不定早就被後世之人殺害了。
想到這裏,乾隆更加篤定要去西方學習技術的決心了。
“和珅,務必要加快速度,一定要把西方的技術帶迴大清。”
“有了西方的長槍大炮,我大清絕不會亡!”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持續長達300年之久的西方罪惡史——三角貿易】
聽到天幕開始了新的視頻,所有人都整理情緒,開始關注天幕。
【西方人一直試圖給我們灌輸一種思想】
【他們想讓我們以為,西方是文明起源,西方人是文明人,西方的國家是文明自由的國家】
【可是,今天我卻要打破西方的陰謀,用曆史給大家還原真實的西方史、西方國和西方人】
【本視頻將圍繞黑奴貿易,深度剖析評價,探討西方最原始的罪惡】
“西方還文明?他們哪兒來的勇氣說出這倆字?”
“了解西方曆史和宗教的都知道,西方根本不配談文明。”
“華夏的公知還少嗎?那些**連三角貿易都能說成為人類文明做貢獻。”
“我靠!連三角貿易都有人洗,快圈出來,我去舉報,這50萬我就笑納了!”
聽到天幕要講西方曆史,不少皇帝都有些失望。
畢竟,華夏和西方相隔甚遠,也就隻有明清時期需要學習一下西方技術。
其他朝代,西方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根本沒法兒和同時期的華夏相提並論。
【他的一生都充滿浪漫與悲劇色彩】
【他生於七夕,同樣死於七夕,本該為浪漫而生,但是卻被上天戲弄,被迫當了皇帝,又當了階下囚】
聽到這裏,所有朝代的皇帝和大臣一片嘩然。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這荒涼、雜樹叢生的荒野,孤零零的立著的一個墓碑,下麵埋葬的竟然是一國之君。
即便在見到“南唐後主”幾個大字的時候有所猜測,但是當答案公布的時候,依舊讓人難以接受。
秦朝。
嬴政不敢置信的看著孤零零的墓碑,還是後人給立的墓碑。
“這裏,竟然是一代皇帝的陵寢!”
即便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的陵寢的規模也比李煜的墓大。
唐朝。
此刻,最不能接受現實的當然是李世民。
他知道唐朝早晚會滅亡,這是曆史的教訓,但是李世民怎麽也沒想到,大唐末代皇帝竟然如此悲涼。
“沒想到我大唐會落得如此地步,堂堂一國之君,死後竟然連一塊兒墓碑都沒有!”
但是即便如此,李世民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南唐後主的墓碑,而無可奈何。
如果是近期的曆史,或許李世民能改變,但是一旦涉及到子孫後代,即便他立下祖訓,嚴苛要求兒子。
可是,明君可以有一位,可以連著兩位,難道還能連著七八任皇帝都是明君嗎?
顯然是不能的,強如秦朝、隋朝不還一樣二世而亡嗎?
宋朝。
趙匡胤看到李煜的墓,心中不免生出悲涼之情。
再怎麽說李煜也是一國之主,自古以來,無論朝代如何變遷,前朝遺孤都會得到妥善安置。
“遙想大唐,萬國來朝,國泰民安,沒想到也會沒落至此,如今李唐後人竟成了我大宋的階下囚!”
沉思良久,趙匡胤說道:“給違命侯送些衣物,吃食,再遣些人去服侍違命侯,切不可怠慢!”
違命侯便是李煜。
所有皇帝有感而發,感歎世事無常,對待前朝遺孤也更友善了一些。
畢竟,誰又能保證子孫後代能永坐皇位呢?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後代不會成為亡國之君呢?
善待前朝遺孤就是給自己的後代留一條活路。
【李煜,李璟的第六子,本來可以做一個瀟灑的六王爺,可是天意弄人,他的前五位哥哥都死了,最後皇位竟然落到了李煜的頭上】
【雖然李煜沒有成為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的詩詞卻名留千古】
【所以,今天我們不聊皇帝,隻談詩詞歌賦】
【李煜才華橫溢,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其中詞的成就最高】
【尤其是成為階下囚之後,李煜更擅長寫“愁”,甚至比千古第一詩人李白更懂“愁”為何物】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欣賞一下李煜的絕命詞】
【公元978年,農曆七夕,正好是李煜生日,身為前朝囚徒,每逢生辰觸景生情,不免悲從心來,於是寫下了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迴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一出,宋太宗勃然大怒,認為李煜心懷不滿,懷念舊朝,於是便在李煜生日當天賜死了李煜】
“我還真沒有了解過李煜,沒想到他還有如此悲涼的人生。”
“從皇帝到階下囚,李煜的前後落差,恐怕沒人能懂他心中的悲涼。”
“可惜啊,李煜就這麽死了,不然一定能留下比《虞美人》更好的詩詞歌賦。”
“宋太宗沒點兒度量,剛一上台就找機會把李煜殺了。”
宋朝
趙匡胤沒想到李煜竟然是被自己的親弟弟給賜死了。
細細品味這首《虞美人》,趙匡胤覺得就這麽把李煜殺了太可惜了。
先不說李煜是一國之主,而且還主動向大宋俯首稱臣,就這麽殺了難免受到後世的詬病。
再者,李煜一家都被囚禁在皇宮,根本無法威脅到日益穩固的大宋。
思索一番,趙匡胤最終決定留李煜一命。
趙匡胤對趙光義說道。
“光義,李煜此人才華橫溢,乃是不可多得的才子,朕想留李煜一命,如何?”
趙光義站出來迴答道。
“陛下已開金口,臣弟自當遵從!”
趙匡胤滿意的點了點頭。
清朝。
乾隆皇帝也不免擔憂。
“不知道後世是如何對待我大清遺孤的!”
在乾隆看來,後世連皇帝之位都廢除了,那麽對待皇室遺孤肯定不會好到哪兒去,說不定早就被後世之人殺害了。
想到這裏,乾隆更加篤定要去西方學習技術的決心了。
“和珅,務必要加快速度,一定要把西方的技術帶迴大清。”
“有了西方的長槍大炮,我大清絕不會亡!”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持續長達300年之久的西方罪惡史——三角貿易】
聽到天幕開始了新的視頻,所有人都整理情緒,開始關注天幕。
【西方人一直試圖給我們灌輸一種思想】
【他們想讓我們以為,西方是文明起源,西方人是文明人,西方的國家是文明自由的國家】
【可是,今天我卻要打破西方的陰謀,用曆史給大家還原真實的西方史、西方國和西方人】
【本視頻將圍繞黑奴貿易,深度剖析評價,探討西方最原始的罪惡】
“西方還文明?他們哪兒來的勇氣說出這倆字?”
“了解西方曆史和宗教的都知道,西方根本不配談文明。”
“華夏的公知還少嗎?那些**連三角貿易都能說成為人類文明做貢獻。”
“我靠!連三角貿易都有人洗,快圈出來,我去舉報,這50萬我就笑納了!”
聽到天幕要講西方曆史,不少皇帝都有些失望。
畢竟,華夏和西方相隔甚遠,也就隻有明清時期需要學習一下西方技術。
其他朝代,西方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根本沒法兒和同時期的華夏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