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天下反元
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 作者:一口吃掉彩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上了17次奏折,元順帝才答應。
之後元順帝又陸續任用了幾個人為相,他們都不算奸臣,但是能力不如脫脫。
而元順帝繼續推行以廉政為核心的一些改革措施。
如派遣24個宣撫使巡查全國官吏,考察吏治。
不合格的四品以上,可就地免職。
五品以下可以直接斬殺!
同時,各地中高級官員的任命,元順帝也要親自考核後才行。
隻是這個時候的元朝已經腐爛到根上了。
隻有少數宣撫使比較公正,做得不錯,大部分的宣撫使那是出巡一趟,就得賺個盆滿缽滿,反而把局勢搞得更糟糕了!
同時,有個詞叫做天災人禍!
正如我之前說的,天災無常,隨時都可能有。
但若是民間財富分配(如土地)相對公平,朝廷清明,政令通達,那麽抗擊天災的能力就會加強,很多天災都是可以度過去的。
而相反的情況就是一個小天災,就可能引起大動亂!
有句話叫做改革先改人!
曆朝曆代,古今中外,即使是現代,為什麽改革變法為何絕大多數都失敗了呢?
還是那句老話,統治階級爛透了,即使是領頭人想要改變,但其本身就是站在這些人的上麵,那些既得利益者就是他的基石。
自己挖自己的地基?除非是有絕對力量,將地基全都清理一番而且還要保證清理完之前,自己沒被整垮下來。
但這又哪那麽容易呢?
這個時期的元朝也是如此,黃河決口,瘟疫爆發,饑荒遍地。
甚至連大都都出現了很多的乞丐。
元順帝一麵下令賑災,一麵發罪己詔,同時在1349年,重新啟用脫脫為,試圖改變這種局麵。】
...
“唉,這看來也不能完全怪妥懽帖睦爾啊!”
忽必烈感歎道。
...
【脫脫二次拜相之後,也試圖力挽狂瀾。
這一次,他主要用了兩個政策來穩定局勢。
當時的情況是,黃河水災導致了朝廷財政嚴重困難,如鹽稅和漕運就受到極大的影響。
方國珍在海上截斷了元朝往大都輸送物資的海運路線。
同時元朝幾十年來,發行紙鈔,卻無節製的印製紙鈔,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經濟紊亂,進而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義軍迭起。
對此,脫脫便想以解決黃河水災為突破口,來使各地起義偃旗息鼓。
他主要使用了更鈔法和賈魯治黃河。
也就是發行新鈔來取代舊鈔,穩定物價。
但他肯定是不懂貨幣經濟學,他推行的新鈔沒幾年就再次崩潰泛濫了。
不過,他任用賈魯治黃河,疏浚運河,倒是成功了。
隻是當初就有人說,治黃河沒用,短期內勞民傷財,肯定會加重起義泛濫的情況。
結果脫脫這邊治理黃河,那邊的白蓮教主韓山童就搞了一個獨眼石人的石像,搞出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宣稱彌勒降生,明王降世!
接著韓山童又遇到了劉福通,劉福通就出主意說,韓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孫,該有天下。
說到這裏,我就好奇了,為啥要說是宋徽宗這個畫家的子孫呢?
這畫家名聲這麽爛!
另外,我感覺比較巧合的是,韓山童一脈沒有最後問鼎天下,反倒是當過和尚的朱元璋成為了明皇!】
...
“這...”
元順帝時空,大都,丞相脫脫懵了,治理黃河不行嗎?
可是不治也不行啊!
還有貨幣經濟學是什麽?
...
元世祖時空,忽必烈歎氣道:“這脫脫也不行啊!這二次出山,怎麽盡出昏招?依你們看這樣的情況,該怎麽辦才能拯救大元?”
群臣全都趕忙低頭!
...
朱元璋沉思道:“紙鈔,通貨膨脹?貨幣經濟學?這裏麵有什麽道理呢?”
...
北宋,宋徽宗滿臉通紅氣得牙癢癢道:“什麽意思?朕是畫家沒錯,但你這說的什麽意思?”
群臣低頭,不敢應答。
這不明擺著嗎?
就跟那唱戲的李隆基一樣,說你不務正業唄!
...
【韓山童,劉福通揭開了大起義的序幕。
接著彭瑩玉,李二,周普勝,王權,張椿,孟海馬以及被陳友諒弑主的徐壽輝和朱元璋的丈人,馬皇後的義父郭子興紛紛起義。
這些義軍基本上都尊韓山童這一脈為明王,在韓山童戰死之後,就尊他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
當然這隻是名義上尊小明王,實際上是各自發展,頂多有時候聯合起來抵抗一下元軍。
因為義軍都頭戴紅巾,所以又把他們稱之為紅巾軍!
一時間,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
脫脫一下子就懵了!他立馬派人去平亂,結果義軍越剿越多。
元順帝責問脫脫,為啥搞成這樣?你不說情況會好的嗎?
此時的元順帝,已經開始有擺爛的趨勢了!
脫脫不知如何迴答隻能開始大肆寬恕犯罪的蒙古人,色目人,召他們迴來打義軍。
同時還在軍事上嚴密防範漢人官員,不準他們接觸絲毫,對造反義軍也實行趕盡殺絕的政策。
啟用地方豪強組織民兵對抗義軍等!如大名鼎鼎的察罕帖木兒!
因為元廷的軍隊很爛,不敢打,怕死!這也是大多王朝末期的普遍情況!
1352年,脫脫南下督師,攻破徐州,殺死芝麻李紅巾軍,屠城徐州。
起義之火一度進入了低潮期,而元順帝卻十分的開心,認為大勢已定,義軍不過如此。
之後,元順帝大肆封賞,他還立了高麗女生的兒子為太子,對此脫脫表示有意見。
這時候,原本和脫脫關係還不錯,還曾在脫脫辭官後遭到攻擊時,為脫脫說話的哈麻,也就是之前盤點過的元朝最著名奸臣哈麻,開始以太子這件事為突破口,對付脫脫!
1354年,張士誠崛起,建立大周,元順帝讓脫脫再次掛帥出征,帶著蒙古、漢人、吐蕃、西域等軍隊號稱百萬,浩浩蕩蕩撲向張士誠。
就在張士誠抵擋不住,困守高郵的時候,哈麻在後方搗亂了。
他趁機誣陷脫脫和他弟弟也先帖木兒,於是元順帝就下令,讓脫脫交出兵權。
這脫脫對元廷還是很忠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擁兵自重,而是聽令交權。
隻是他這一交權,大軍四散,自此元廷官軍算是名存實亡,再也難以招架起義軍了。
不久,脫脫在被流放途中被哈麻害死!
脫脫一死,也就意味著元順帝開始了徹底擺爛的開始。】
之後元順帝又陸續任用了幾個人為相,他們都不算奸臣,但是能力不如脫脫。
而元順帝繼續推行以廉政為核心的一些改革措施。
如派遣24個宣撫使巡查全國官吏,考察吏治。
不合格的四品以上,可就地免職。
五品以下可以直接斬殺!
同時,各地中高級官員的任命,元順帝也要親自考核後才行。
隻是這個時候的元朝已經腐爛到根上了。
隻有少數宣撫使比較公正,做得不錯,大部分的宣撫使那是出巡一趟,就得賺個盆滿缽滿,反而把局勢搞得更糟糕了!
同時,有個詞叫做天災人禍!
正如我之前說的,天災無常,隨時都可能有。
但若是民間財富分配(如土地)相對公平,朝廷清明,政令通達,那麽抗擊天災的能力就會加強,很多天災都是可以度過去的。
而相反的情況就是一個小天災,就可能引起大動亂!
有句話叫做改革先改人!
曆朝曆代,古今中外,即使是現代,為什麽改革變法為何絕大多數都失敗了呢?
還是那句老話,統治階級爛透了,即使是領頭人想要改變,但其本身就是站在這些人的上麵,那些既得利益者就是他的基石。
自己挖自己的地基?除非是有絕對力量,將地基全都清理一番而且還要保證清理完之前,自己沒被整垮下來。
但這又哪那麽容易呢?
這個時期的元朝也是如此,黃河決口,瘟疫爆發,饑荒遍地。
甚至連大都都出現了很多的乞丐。
元順帝一麵下令賑災,一麵發罪己詔,同時在1349年,重新啟用脫脫為,試圖改變這種局麵。】
...
“唉,這看來也不能完全怪妥懽帖睦爾啊!”
忽必烈感歎道。
...
【脫脫二次拜相之後,也試圖力挽狂瀾。
這一次,他主要用了兩個政策來穩定局勢。
當時的情況是,黃河水災導致了朝廷財政嚴重困難,如鹽稅和漕運就受到極大的影響。
方國珍在海上截斷了元朝往大都輸送物資的海運路線。
同時元朝幾十年來,發行紙鈔,卻無節製的印製紙鈔,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經濟紊亂,進而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義軍迭起。
對此,脫脫便想以解決黃河水災為突破口,來使各地起義偃旗息鼓。
他主要使用了更鈔法和賈魯治黃河。
也就是發行新鈔來取代舊鈔,穩定物價。
但他肯定是不懂貨幣經濟學,他推行的新鈔沒幾年就再次崩潰泛濫了。
不過,他任用賈魯治黃河,疏浚運河,倒是成功了。
隻是當初就有人說,治黃河沒用,短期內勞民傷財,肯定會加重起義泛濫的情況。
結果脫脫這邊治理黃河,那邊的白蓮教主韓山童就搞了一個獨眼石人的石像,搞出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口號,宣稱彌勒降生,明王降世!
接著韓山童又遇到了劉福通,劉福通就出主意說,韓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孫,該有天下。
說到這裏,我就好奇了,為啥要說是宋徽宗這個畫家的子孫呢?
這畫家名聲這麽爛!
另外,我感覺比較巧合的是,韓山童一脈沒有最後問鼎天下,反倒是當過和尚的朱元璋成為了明皇!】
...
“這...”
元順帝時空,大都,丞相脫脫懵了,治理黃河不行嗎?
可是不治也不行啊!
還有貨幣經濟學是什麽?
...
元世祖時空,忽必烈歎氣道:“這脫脫也不行啊!這二次出山,怎麽盡出昏招?依你們看這樣的情況,該怎麽辦才能拯救大元?”
群臣全都趕忙低頭!
...
朱元璋沉思道:“紙鈔,通貨膨脹?貨幣經濟學?這裏麵有什麽道理呢?”
...
北宋,宋徽宗滿臉通紅氣得牙癢癢道:“什麽意思?朕是畫家沒錯,但你這說的什麽意思?”
群臣低頭,不敢應答。
這不明擺著嗎?
就跟那唱戲的李隆基一樣,說你不務正業唄!
...
【韓山童,劉福通揭開了大起義的序幕。
接著彭瑩玉,李二,周普勝,王權,張椿,孟海馬以及被陳友諒弑主的徐壽輝和朱元璋的丈人,馬皇後的義父郭子興紛紛起義。
這些義軍基本上都尊韓山童這一脈為明王,在韓山童戰死之後,就尊他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
當然這隻是名義上尊小明王,實際上是各自發展,頂多有時候聯合起來抵抗一下元軍。
因為義軍都頭戴紅巾,所以又把他們稱之為紅巾軍!
一時間,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
脫脫一下子就懵了!他立馬派人去平亂,結果義軍越剿越多。
元順帝責問脫脫,為啥搞成這樣?你不說情況會好的嗎?
此時的元順帝,已經開始有擺爛的趨勢了!
脫脫不知如何迴答隻能開始大肆寬恕犯罪的蒙古人,色目人,召他們迴來打義軍。
同時還在軍事上嚴密防範漢人官員,不準他們接觸絲毫,對造反義軍也實行趕盡殺絕的政策。
啟用地方豪強組織民兵對抗義軍等!如大名鼎鼎的察罕帖木兒!
因為元廷的軍隊很爛,不敢打,怕死!這也是大多王朝末期的普遍情況!
1352年,脫脫南下督師,攻破徐州,殺死芝麻李紅巾軍,屠城徐州。
起義之火一度進入了低潮期,而元順帝卻十分的開心,認為大勢已定,義軍不過如此。
之後,元順帝大肆封賞,他還立了高麗女生的兒子為太子,對此脫脫表示有意見。
這時候,原本和脫脫關係還不錯,還曾在脫脫辭官後遭到攻擊時,為脫脫說話的哈麻,也就是之前盤點過的元朝最著名奸臣哈麻,開始以太子這件事為突破口,對付脫脫!
1354年,張士誠崛起,建立大周,元順帝讓脫脫再次掛帥出征,帶著蒙古、漢人、吐蕃、西域等軍隊號稱百萬,浩浩蕩蕩撲向張士誠。
就在張士誠抵擋不住,困守高郵的時候,哈麻在後方搗亂了。
他趁機誣陷脫脫和他弟弟也先帖木兒,於是元順帝就下令,讓脫脫交出兵權。
這脫脫對元廷還是很忠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擁兵自重,而是聽令交權。
隻是他這一交權,大軍四散,自此元廷官軍算是名存實亡,再也難以招架起義軍了。
不久,脫脫在被流放途中被哈麻害死!
脫脫一死,也就意味著元順帝開始了徹底擺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