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最重要,因為它的時間是定死的,我必須要在那一刻待在賽車裏並準備發車。其他事情的時間都可以由自己決定。最近,我在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和場地錦標賽中都領跑車手積分榜,所以更不能鬆懈。
當點擊博客上的“發博文”按鈕後,很快就會有數百萬人閱讀你剛剛寫的東西,你對此有什麽感覺?
要檢查錯別字。
你有沒有曾經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過一會兒又感到後悔的情況?
有,常常,比如寫關於“五道杠”少年黃藝博的挖苦文章,雖然看著爽,但是會對一個孩子造成傷害。
你認為西方對當代中國最嚴重的誤解是什麽?
最嚴重的誤解是認為中國誤解了西方。其實大部分人什麽都明白。
早期你的定位是一個局外人,但過去十多年來你一直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這使你的寫作風格產生了怎樣的變化?隨之而來的責任和風險令你疲憊嗎?對此你是如何應對的?
會,十年做一件事情,再喜歡,也會疲憊。當你越做越好,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陰謀論和動機論。所以我會多寫小說和多比賽來調節,就像吃多了鹹的就想吃甜的。
有哪些富有創意的活動是你沒有嚐試過但希望有機會嚐試一下的?比如說,有一天你會出演電影或執導電影嗎?
也許。但是你知道,在內地沒那麽容易,我們做事情遇到的困難往往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來對你做的事情指手畫腳,而且太多人能決定你不能這麽做。
對於中國政府當前的政策目標,人們討論最多的是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和在海外的文化影響力。你的作品英譯本的出版可以說是真實的當代中國文化進入西方世界的罕見例子。你的書將在西方被人們討論,或許有機會施加一些影響。你對自己的書扮演這樣的角色有什麽看法?
沒有什麽作用。砸錢來提高自己文化的影響力,或者以為用幾十億就能讓中國現代的文化藝術產品輸出到國外去,這是不可能的。你不能一邊掐著人家的脖子,一邊撒錢,一邊又要求人家唱出天籟之聲。就算我的書,也是一樣。它是局部的,不是世界的。
要輸出強大的文藝作品和文化,隻要三個字就行了,那就是“少管些”。
編者按:2012年10月9日,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schuster)出版韓寒的文集《這一代人:中國最紅文學明星(與賽車手)的博文》[this generation:dispatches from china''s most popr literary star(and race car driver)]。該書收錄了韓寒自2005年開始寫博客以來的作品。文集涵蓋了過去幾年中,讓韓寒和很多中國人陷入思考的一些大大小小的社會政治議題。
本文根據2012年9月5日《華爾街日報》專訪整理。
我最終想要的是一個和諧的人生
我覺得有一天沒人關心我了,這個世界肯定更加美好。
從你寫《三重門》到現在,正好十年,這也是新世紀的十年,中國、世界和你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怎麽總結自己的十年、中國的十年?
就像十年前,你送人家一個杯子代表一輩子,現在你肯定不好意思送人家一個杯具一樣,其實時間隻是改變了時代,而很多東西本身並無變化。對於我本人而言也是如此,我不覺得我這個十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這個國家其實也是這樣,很多東西並無變化,隻是所有以前存在的東西都擴大化了而已。它也是在被時代推著走,但是由於重量太大,所以時代也經常推不動它,或者進三步,退兩步。
2006年3月你跟白燁、陸川、高曉鬆在網上打架,遊戲性、娛樂性大過了觀點的表達,大家看得很樂,現在你還有可能做這種事嗎?
這事實在不是我能控製的,我的本意其實是要正兒八經地探討文學,結果跑題很遠。主要是主動跳進來的人跑題太遠了。我覺得作為練手,都沒有問題。而且以前我們表達觀點的文章可能太無趣,既無趣又無煽動力,其實看的人更少,那還不如大家一起玩得開心一點。至於有些髒字,實在是情不自禁脫口而出,我賽車的時候髒話說得更多,要撞車的時候幾乎所有車手都會罵出髒話。但是我的髒話都是用於表達心情,針對的隻是一種心情,而不是具體的個人。沒有人身攻擊,單純地表達一下當時的心意。至於更重要的事情,我認為讓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樂趣是一切的推動力。可能大家理解的更重要之事的範疇不一樣。
從那時起到現在,你肯定有了變化,當然別人隻是在你的文字中看到這一點,覺得你更關注公共事務了。就你自己而言,你有了什麽變化?
我沒有什麽變化,隻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個體都不和我玩了,我隻好玩組織。
有人說“如果有一百萬個韓寒就好了”,這說明了你個人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這個社會渴望有影響力的、犀利的聲音,你怎麽對待這種期待?
我覺得有一天沒人關心我了,這個世界肯定更加美好。
至少在文字中你很擅長論理,對你來說,論理這個事,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麽?
我覺得論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用典,以前我還喜歡說,曾經有個故事,我朋友身上發生過什麽什麽,某某人怎麽怎麽,某個國家曾經怎麽怎麽,但我發現當論理徹底不需要典故的時候,才是強大的。
你的雜文很有批判性,但較少意識形態色彩。你自己也說:“我是一個沒有立場隻分對錯的人。”那麽,你寫這些文章的目標是什麽?你是否認為體製的改變是艱難和長期的,更應從一個現實的角度去促進公共生活的點滴改善?
一切都是路見不平,拔筆相助而已。我小時候想當個記者,覺得記者可以把所有不公平的事情都披露出來,後來我發現報紙不是記者自己家的,決定記者命運的還有編輯、總編輯,甚至其他各色的編審。
像我這樣寫文章的人其實很多,我隻是一萬介書生中的一介,隻是可能我是暢銷書作者,所以讀者相對多一些。而所謂體製的改變,我認為給我兩三百字就已經能寫明白了,再多寫就是重複。很簡單,適合人類的就是適合世界的,除非你不是人。至於從現實的角度促進公共生活的改善,其實這樣說太嚴肅了。看到一些現實事件時,即便我是一個懶人都忍不住充滿了創作的欲望,你說這些事有多操蛋。
有沒有朋友、熟人會給你提供題材?比如,“韓寒你該談談這個。”
這個倒是從來沒有,因為他們更習慣於看,而且我寫的時候他們都睡了。
你的博客可以算作一個很有影響的媒體了,這個媒體的理念是什麽?
這個媒體的理念是免費閱讀,但是不保證出版周期。
你會不會因尖銳批評對方而感到尷尬?比如說在嘉定世博論壇發完言,你離開時,當地領導會握手送別吧?
領導都會和我握手,我們居然還一起吃了飯。我們和領導們是兩個資訊係統的生物。
如今中國的知識分子越來越認同你和支持你了,可你以前被當作是一個反智的先鋒,這矛盾嗎?
冒昧地問一句,什麽叫反智的先鋒?我其實是今年才搞清楚左派和右派的區別。我想,我會爭取做一個繁殖的先鋒。
能否列舉幾個你尊重的活著的中國人?
中國人往往活著活著就活不明白了,所以他們在死前,隨時有自我踐踏的可能。我覺得還是等他們死了再評判比較好,至少死人不會性情大變。
你覺得什麽最討厭?無論是私人領域還是公共領域。
最討厭的是那些號稱數理化很好,但是在邏輯上很傻的笨蛋們。互聯網多年,出現了很多聰明人,但完全沒能稀釋這個世界上笨蛋的濃度。
其次,我最討厭失敗。
最終你想要的是什麽,一個精彩的人生,一個傳奇的人生,還是什麽?
一個和諧的人生。
編者按:本文根據2009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專訪整理。
當點擊博客上的“發博文”按鈕後,很快就會有數百萬人閱讀你剛剛寫的東西,你對此有什麽感覺?
要檢查錯別字。
你有沒有曾經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過一會兒又感到後悔的情況?
有,常常,比如寫關於“五道杠”少年黃藝博的挖苦文章,雖然看著爽,但是會對一個孩子造成傷害。
你認為西方對當代中國最嚴重的誤解是什麽?
最嚴重的誤解是認為中國誤解了西方。其實大部分人什麽都明白。
早期你的定位是一個局外人,但過去十多年來你一直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這使你的寫作風格產生了怎樣的變化?隨之而來的責任和風險令你疲憊嗎?對此你是如何應對的?
會,十年做一件事情,再喜歡,也會疲憊。當你越做越好,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陰謀論和動機論。所以我會多寫小說和多比賽來調節,就像吃多了鹹的就想吃甜的。
有哪些富有創意的活動是你沒有嚐試過但希望有機會嚐試一下的?比如說,有一天你會出演電影或執導電影嗎?
也許。但是你知道,在內地沒那麽容易,我們做事情遇到的困難往往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來對你做的事情指手畫腳,而且太多人能決定你不能這麽做。
對於中國政府當前的政策目標,人們討論最多的是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和在海外的文化影響力。你的作品英譯本的出版可以說是真實的當代中國文化進入西方世界的罕見例子。你的書將在西方被人們討論,或許有機會施加一些影響。你對自己的書扮演這樣的角色有什麽看法?
沒有什麽作用。砸錢來提高自己文化的影響力,或者以為用幾十億就能讓中國現代的文化藝術產品輸出到國外去,這是不可能的。你不能一邊掐著人家的脖子,一邊撒錢,一邊又要求人家唱出天籟之聲。就算我的書,也是一樣。它是局部的,不是世界的。
要輸出強大的文藝作品和文化,隻要三個字就行了,那就是“少管些”。
編者按:2012年10月9日,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schuster)出版韓寒的文集《這一代人:中國最紅文學明星(與賽車手)的博文》[this generation:dispatches from china''s most popr literary star(and race car driver)]。該書收錄了韓寒自2005年開始寫博客以來的作品。文集涵蓋了過去幾年中,讓韓寒和很多中國人陷入思考的一些大大小小的社會政治議題。
本文根據2012年9月5日《華爾街日報》專訪整理。
我最終想要的是一個和諧的人生
我覺得有一天沒人關心我了,這個世界肯定更加美好。
從你寫《三重門》到現在,正好十年,這也是新世紀的十年,中國、世界和你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怎麽總結自己的十年、中國的十年?
就像十年前,你送人家一個杯子代表一輩子,現在你肯定不好意思送人家一個杯具一樣,其實時間隻是改變了時代,而很多東西本身並無變化。對於我本人而言也是如此,我不覺得我這個十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這個國家其實也是這樣,很多東西並無變化,隻是所有以前存在的東西都擴大化了而已。它也是在被時代推著走,但是由於重量太大,所以時代也經常推不動它,或者進三步,退兩步。
2006年3月你跟白燁、陸川、高曉鬆在網上打架,遊戲性、娛樂性大過了觀點的表達,大家看得很樂,現在你還有可能做這種事嗎?
這事實在不是我能控製的,我的本意其實是要正兒八經地探討文學,結果跑題很遠。主要是主動跳進來的人跑題太遠了。我覺得作為練手,都沒有問題。而且以前我們表達觀點的文章可能太無趣,既無趣又無煽動力,其實看的人更少,那還不如大家一起玩得開心一點。至於有些髒字,實在是情不自禁脫口而出,我賽車的時候髒話說得更多,要撞車的時候幾乎所有車手都會罵出髒話。但是我的髒話都是用於表達心情,針對的隻是一種心情,而不是具體的個人。沒有人身攻擊,單純地表達一下當時的心意。至於更重要的事情,我認為讓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樂趣是一切的推動力。可能大家理解的更重要之事的範疇不一樣。
從那時起到現在,你肯定有了變化,當然別人隻是在你的文字中看到這一點,覺得你更關注公共事務了。就你自己而言,你有了什麽變化?
我沒有什麽變化,隻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個體都不和我玩了,我隻好玩組織。
有人說“如果有一百萬個韓寒就好了”,這說明了你個人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這個社會渴望有影響力的、犀利的聲音,你怎麽對待這種期待?
我覺得有一天沒人關心我了,這個世界肯定更加美好。
至少在文字中你很擅長論理,對你來說,論理這個事,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麽?
我覺得論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用典,以前我還喜歡說,曾經有個故事,我朋友身上發生過什麽什麽,某某人怎麽怎麽,某個國家曾經怎麽怎麽,但我發現當論理徹底不需要典故的時候,才是強大的。
你的雜文很有批判性,但較少意識形態色彩。你自己也說:“我是一個沒有立場隻分對錯的人。”那麽,你寫這些文章的目標是什麽?你是否認為體製的改變是艱難和長期的,更應從一個現實的角度去促進公共生活的點滴改善?
一切都是路見不平,拔筆相助而已。我小時候想當個記者,覺得記者可以把所有不公平的事情都披露出來,後來我發現報紙不是記者自己家的,決定記者命運的還有編輯、總編輯,甚至其他各色的編審。
像我這樣寫文章的人其實很多,我隻是一萬介書生中的一介,隻是可能我是暢銷書作者,所以讀者相對多一些。而所謂體製的改變,我認為給我兩三百字就已經能寫明白了,再多寫就是重複。很簡單,適合人類的就是適合世界的,除非你不是人。至於從現實的角度促進公共生活的改善,其實這樣說太嚴肅了。看到一些現實事件時,即便我是一個懶人都忍不住充滿了創作的欲望,你說這些事有多操蛋。
有沒有朋友、熟人會給你提供題材?比如,“韓寒你該談談這個。”
這個倒是從來沒有,因為他們更習慣於看,而且我寫的時候他們都睡了。
你的博客可以算作一個很有影響的媒體了,這個媒體的理念是什麽?
這個媒體的理念是免費閱讀,但是不保證出版周期。
你會不會因尖銳批評對方而感到尷尬?比如說在嘉定世博論壇發完言,你離開時,當地領導會握手送別吧?
領導都會和我握手,我們居然還一起吃了飯。我們和領導們是兩個資訊係統的生物。
如今中國的知識分子越來越認同你和支持你了,可你以前被當作是一個反智的先鋒,這矛盾嗎?
冒昧地問一句,什麽叫反智的先鋒?我其實是今年才搞清楚左派和右派的區別。我想,我會爭取做一個繁殖的先鋒。
能否列舉幾個你尊重的活著的中國人?
中國人往往活著活著就活不明白了,所以他們在死前,隨時有自我踐踏的可能。我覺得還是等他們死了再評判比較好,至少死人不會性情大變。
你覺得什麽最討厭?無論是私人領域還是公共領域。
最討厭的是那些號稱數理化很好,但是在邏輯上很傻的笨蛋們。互聯網多年,出現了很多聰明人,但完全沒能稀釋這個世界上笨蛋的濃度。
其次,我最討厭失敗。
最終你想要的是什麽,一個精彩的人生,一個傳奇的人生,還是什麽?
一個和諧的人生。
編者按:本文根據2009年12月31日《南方周末》專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