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何為人傑
開局女帝反派寵臣,我為所欲為 作者:大涼龍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
安驍錯愕,抬起頭看向上方的女帝。
他沒想到,在韋春已經將他拿捏的情況下,女帝仍然維持了對安家的封賞。
即便飽經風雨老辣如西涼王,此時內心不由得也生出一絲感激。
原本安驍生性就不是喜歡造反之人,雖然他的性格囂張,但還有著底線。
女帝沒有變動封賞,讓安驍內心感動,他心底決定,在他有生之年都要為仙武王朝鎮守西北。
女帝飛快的瞥了韋春一眼,笑了笑。
正如之前安驍所說,賞賜給安凰年世襲罔替,才能讓安凰年與陳無豹有一爭之力。
雙方的力量均衡,那麽西涼短時間內就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就會一直內耗下去。
內耗時間越久,對於朝廷來說越有利。
之所以女帝之前不願意封賞安家世襲罔替西涼王,原因就是那樣做的負麵影響很嚴重。
一是會導致百官和百姓們都對西涼產生敵意。
二是女帝在安驍麵前顏麵掃地,使得朝廷威嚴盡失,甚至一些文官在心中倒向西涼。
如今由於韋春的緣故,西涼王威風不在,像一隻病虎老老實實跪在殿上。
那麽封賞安家“世襲罔替”的兩個副作用都被韋春親手抹除了。
對於女帝來說,那就隻剩下優點——加劇西涼的內耗。
甚至有可能收獲一絲安驍的忠心,讓他心甘情願地為仙武坐鎮西涼。
女帝本人更是能夠獲得“虛懷若穀”、“金口玉言”的美名,女帝何樂而不為呢?
女帝手指敲了敲桌案,目光直視下方的安驍,沒有說話。
安驍看著女帝,思考了一會,忽然磕頭道:
“臣久居西涼,忘記京中禮儀衝撞了陛下。
陛下寬宏大量,不僅沒有怪罪臣,反而原諒了臣的冒失,維持對安家的封賞。
老臣感激涕零,心有愧疚,自知已經無德居上柱國之勳位,老臣請辭!”
女帝點了點頭,平淡道:
“準了。”
大殿之中,雖然安靜。
但百官表情都差點管理不住。
從聖唐到仙武,“上柱國”一直是最頂級的勳級,是對作戰有功的人的特別表彰。
它原本是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逐漸引申為功勳的榮譽稱號。
從士兵到將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勳級,榮獲上柱國勳級的人,不論官職多大,都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
尤其是吏部官員,對此震撼最深。
吏部官員,職責所在正是“掌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凡職官銓綜之典,封爵策勳之製,權衡殿最之法,悉以諮之。”
也就是說,他們主要工作就是統計文臣武將的政績和戰功,統計出來後擬定封賞草案,報皇帝批準後昭告天下。
從聖唐到仙武,上柱國是唯一與策勳十二轉是畫等號的榮譽級別。
簡單來說,隻有在數萬人的大規模戰役中,主將率眾以少勝多,且斬首敵軍四成以上,才能獲得功勳“四轉”。
這樣的戰役,在整個王朝初期打天下的過程中,都算不得很多。
畢竟數萬人的戰役,死去上萬精銳,幾乎可以決定一個割據勢力的生死了。
由此可見“策勳十二轉”是多麽難得的功勳。
而與之對等的“上柱國”,又是何等高貴榮耀的勳位。
更何況,上柱國相當於正二品待遇,整個仙武王朝為避太宗諱,都沒有設立正二品的實職官員。
上柱國之地位更顯超然。
如今安驍主動請辭,相當於是拿上柱國之位去換了一個世襲罔替。
一時之間,真是說不好是賺是賠!
女帝道:
“聖唐開國之初,不過隻有上柱國三位。”
她的目光看向下方的韋春:
“李績當年率重兵來投,獲得過高祖封賞的上柱國之位。
韋春,日後上陣爭取多多積累功勳,把你家的上柱國之位拿迴去。”
百官的目光無不隱蔽地看向韋春。
隱蔽是因為不敢抬頭冒犯女帝。
但不代表其中蘊含的目光不熾熱。
韋春今日解了女帝之危局,可惜不是上陣殺敵,不好封賞。
不過女帝顯然龍顏大悅,因此給韋春許下了未來“上柱國”之位的封賞。
言語間更是帶上了“你家的上柱國之位”這樣直白的字眼!
“柱國”在蒼玄大陸古代,是“國都”的意思,足見其分量。
這可以說是仙武王朝的至高榮譽了。
據說韋春身上具備著極為不俗的武道天賦。
這樣的人,哪怕不會指揮軍隊,隻當個衝鋒陷陣的先鋒將,都能夠積累功勳。
假以時日,他的上柱國不是唾手可得?
英國公一門兩國公、兩上柱國!
這是何等的光耀門庭!
韋春躬身謝恩:
“臣定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女帝笑道:
“你可別死了,朕如今可是器重你的很。”
能讓女帝當眾說出這句話,對於百官來說更是無上殊榮。
百官眼神皆是萬分羨慕地看著韋春。
傳聞他不學無術,在青樓夜夜笙歌。
如今看來這些傳聞都是笑話。
韋大人即便去青樓,也是為了監查院去調查情報。
據說前些日子,韋大人還在青樓抓了一個在神都城潛伏許久的狼族探子!
誰說逛青樓就不是為國盡忠了?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今日他們第一次看到上朝的韋大人。
其他文官麵對西涼王,如同老鼠見了貓瑟瑟發抖,不敢稍掩其鋒芒。
就連女帝,也不得不對他身後的數十萬精兵妥協。
反觀韋大人,不僅麵對西涼王談笑風生,更是利用手中情報將西涼王死死拿捏住。
甚至最後迫得西涼王主動向女帝認錯!
何為人傑?
這才是人傑!
如今見到韋春本人,百官才知道他們之前對韋春的印象都錯了!
甚至連“青年俊傑”這樣的詞,都不足以形容韋大人的優異!
大殿前方的安驍站起身,他一生征戰,身體早已大不如前。
就算留下上柱國之位,他又能享受多久?
能給嫡長子博得一個“世襲罔替”,哪怕是用“上柱國”之位換來的,他也覺得合算。
經過安驍這麽一鬧騰,整個朝會其他文官也就沒什麽心思稟報公務。
簡單處理了幾件小事之後,女帝陛下便宣布下朝。
散朝之後,大多數文官離開了皇宮,少數文官則是駐留在殿前廣場,想要向韋大人道喜。
而韋大人之所以滯留殿中,則是因為西涼王拽住了韋春的袖子:
“韋大人留步。
老夫好奇,韋大人究竟掌握了多少西涼的情報?”
安驍錯愕,抬起頭看向上方的女帝。
他沒想到,在韋春已經將他拿捏的情況下,女帝仍然維持了對安家的封賞。
即便飽經風雨老辣如西涼王,此時內心不由得也生出一絲感激。
原本安驍生性就不是喜歡造反之人,雖然他的性格囂張,但還有著底線。
女帝沒有變動封賞,讓安驍內心感動,他心底決定,在他有生之年都要為仙武王朝鎮守西北。
女帝飛快的瞥了韋春一眼,笑了笑。
正如之前安驍所說,賞賜給安凰年世襲罔替,才能讓安凰年與陳無豹有一爭之力。
雙方的力量均衡,那麽西涼短時間內就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就會一直內耗下去。
內耗時間越久,對於朝廷來說越有利。
之所以女帝之前不願意封賞安家世襲罔替西涼王,原因就是那樣做的負麵影響很嚴重。
一是會導致百官和百姓們都對西涼產生敵意。
二是女帝在安驍麵前顏麵掃地,使得朝廷威嚴盡失,甚至一些文官在心中倒向西涼。
如今由於韋春的緣故,西涼王威風不在,像一隻病虎老老實實跪在殿上。
那麽封賞安家“世襲罔替”的兩個副作用都被韋春親手抹除了。
對於女帝來說,那就隻剩下優點——加劇西涼的內耗。
甚至有可能收獲一絲安驍的忠心,讓他心甘情願地為仙武坐鎮西涼。
女帝本人更是能夠獲得“虛懷若穀”、“金口玉言”的美名,女帝何樂而不為呢?
女帝手指敲了敲桌案,目光直視下方的安驍,沒有說話。
安驍看著女帝,思考了一會,忽然磕頭道:
“臣久居西涼,忘記京中禮儀衝撞了陛下。
陛下寬宏大量,不僅沒有怪罪臣,反而原諒了臣的冒失,維持對安家的封賞。
老臣感激涕零,心有愧疚,自知已經無德居上柱國之勳位,老臣請辭!”
女帝點了點頭,平淡道:
“準了。”
大殿之中,雖然安靜。
但百官表情都差點管理不住。
從聖唐到仙武,“上柱國”一直是最頂級的勳級,是對作戰有功的人的特別表彰。
它原本是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逐漸引申為功勳的榮譽稱號。
從士兵到將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勳級,榮獲上柱國勳級的人,不論官職多大,都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
尤其是吏部官員,對此震撼最深。
吏部官員,職責所在正是“掌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凡職官銓綜之典,封爵策勳之製,權衡殿最之法,悉以諮之。”
也就是說,他們主要工作就是統計文臣武將的政績和戰功,統計出來後擬定封賞草案,報皇帝批準後昭告天下。
從聖唐到仙武,上柱國是唯一與策勳十二轉是畫等號的榮譽級別。
簡單來說,隻有在數萬人的大規模戰役中,主將率眾以少勝多,且斬首敵軍四成以上,才能獲得功勳“四轉”。
這樣的戰役,在整個王朝初期打天下的過程中,都算不得很多。
畢竟數萬人的戰役,死去上萬精銳,幾乎可以決定一個割據勢力的生死了。
由此可見“策勳十二轉”是多麽難得的功勳。
而與之對等的“上柱國”,又是何等高貴榮耀的勳位。
更何況,上柱國相當於正二品待遇,整個仙武王朝為避太宗諱,都沒有設立正二品的實職官員。
上柱國之地位更顯超然。
如今安驍主動請辭,相當於是拿上柱國之位去換了一個世襲罔替。
一時之間,真是說不好是賺是賠!
女帝道:
“聖唐開國之初,不過隻有上柱國三位。”
她的目光看向下方的韋春:
“李績當年率重兵來投,獲得過高祖封賞的上柱國之位。
韋春,日後上陣爭取多多積累功勳,把你家的上柱國之位拿迴去。”
百官的目光無不隱蔽地看向韋春。
隱蔽是因為不敢抬頭冒犯女帝。
但不代表其中蘊含的目光不熾熱。
韋春今日解了女帝之危局,可惜不是上陣殺敵,不好封賞。
不過女帝顯然龍顏大悅,因此給韋春許下了未來“上柱國”之位的封賞。
言語間更是帶上了“你家的上柱國之位”這樣直白的字眼!
“柱國”在蒼玄大陸古代,是“國都”的意思,足見其分量。
這可以說是仙武王朝的至高榮譽了。
據說韋春身上具備著極為不俗的武道天賦。
這樣的人,哪怕不會指揮軍隊,隻當個衝鋒陷陣的先鋒將,都能夠積累功勳。
假以時日,他的上柱國不是唾手可得?
英國公一門兩國公、兩上柱國!
這是何等的光耀門庭!
韋春躬身謝恩:
“臣定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女帝笑道:
“你可別死了,朕如今可是器重你的很。”
能讓女帝當眾說出這句話,對於百官來說更是無上殊榮。
百官眼神皆是萬分羨慕地看著韋春。
傳聞他不學無術,在青樓夜夜笙歌。
如今看來這些傳聞都是笑話。
韋大人即便去青樓,也是為了監查院去調查情報。
據說前些日子,韋大人還在青樓抓了一個在神都城潛伏許久的狼族探子!
誰說逛青樓就不是為國盡忠了?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今日他們第一次看到上朝的韋大人。
其他文官麵對西涼王,如同老鼠見了貓瑟瑟發抖,不敢稍掩其鋒芒。
就連女帝,也不得不對他身後的數十萬精兵妥協。
反觀韋大人,不僅麵對西涼王談笑風生,更是利用手中情報將西涼王死死拿捏住。
甚至最後迫得西涼王主動向女帝認錯!
何為人傑?
這才是人傑!
如今見到韋春本人,百官才知道他們之前對韋春的印象都錯了!
甚至連“青年俊傑”這樣的詞,都不足以形容韋大人的優異!
大殿前方的安驍站起身,他一生征戰,身體早已大不如前。
就算留下上柱國之位,他又能享受多久?
能給嫡長子博得一個“世襲罔替”,哪怕是用“上柱國”之位換來的,他也覺得合算。
經過安驍這麽一鬧騰,整個朝會其他文官也就沒什麽心思稟報公務。
簡單處理了幾件小事之後,女帝陛下便宣布下朝。
散朝之後,大多數文官離開了皇宮,少數文官則是駐留在殿前廣場,想要向韋大人道喜。
而韋大人之所以滯留殿中,則是因為西涼王拽住了韋春的袖子:
“韋大人留步。
老夫好奇,韋大人究竟掌握了多少西涼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