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之上,多是青年才俊,年輕的學子齊聚京中,靜候科考。他們或窮困,或無憂,或來湊個趣兒,三三兩兩聚集在酒樓、茶館、路邊小攤前,一兩碟花生蠶豆,一兩壺清酒,一兩萬麵餃,便能侃侃而談,繼而稱兄道弟。
還是那個麵攤,還是那位老板。寧安看到老板,心中微微感念。原是記憶中一晃而過的人,卻因相見時正是她人生快意之時,再見時亦是她人生暢快少人可比之時而生了一絲親切。
“呦,孩子都這麽大了?”
他們沒想到老板竟然還記得他們,看出他們的驚詫,老板笑道,“這位爺生的兇,看過一眼便難忘了。”那種兇,並非麵目可憎,而是身上的氣勢。
麵攤老板一邊擦著桌子一邊同他們聊著,寧安淺笑,“我夫君少年時便上了戰場,惹了一身兇戾。”
苗苗為父親抱不平,“爹爹才不兇,爹爹最疼我們了。”
老板哈哈大笑,“好孩子,這麽小便知道護著父親了。”他連說幾個好孩子,便又轉身去了灶台後,利落的切麵,下麵。
寧王也歡喜,平日裏他雖然也會抽空陪他們,但倒底公務繁忙,不能常常陪伴,後又因他每日拉著他們練字、學騎射,對他生了畏懼與不滿。他一麵做嚴父,一麵又怕孩子不與他親近。如今聽兒子如此袒護他,自然是欣喜。抱起便親了兩下,“好兒子,明日不練字了,爹爹帶你們去挖竹筍。”
寧安不讚成,暗暗白了他一眼,“該練字還是要練字。”
禾苗自己拿著勺子吃飯,他們從小吃飯就不讓人愁,一口接著一口,吃飽了自己便不吃了。
隔壁桌坐著四個學子模樣的人,一邊吃一邊論策。
“攝政王推崇新政,提出十項改革主張,本質是好的。不過略微心急。要知道,事情總有輕重緩急,以往長期安定局麵中積累弊病,非一朝一夕所能革除。”
聽到這幾個字,寧王與寧安一同看向旁邊的桌子。便是抓著餃子吃的禾苗,都抬起了頭,迷蒙的看了看爹娘。他們知道,攝政王是爹爹,寧王也是爹爹,娘是王妃。
“……攝政王求治心切,又何嚐不是為了集權呢?”
同桌的學子道,“大庭廣眾之下,莫要口無遮攔。”
發表見解的學子衣著普通,卻帶著倨傲。他對同僚的勸誡不屑一顧,反而又揚高了聲音。“說了又如何,難不成攝政王還在這個麵攤上不成。”
寧安看著寧王咧嘴笑,攝政王還真就在這個麵攤上。
寧王握住她的手捏了捏,看向那人笑問,“你所言不無道理,攝政王改革之事我也有耳聞,聽聞這十項改革主張早就列出了,不過最近才開始付諸實施。”
學子坐著對寧王作揖,“在下雍州學子褚齊湘。”
寧王迴禮,“我姓寧,單字肅。這是我夫人與兒女。”簡單介紹完自己後,他便問,“聽你的意思,可是覺得這十項主張不好?”改革必定會侵占破壞一些人的利益,可若不改革,不講一些人的利益分給百姓,這個國家隻會越來越暮沉、腐朽。
褚齊湘道,“攝政王選派了一批精明幹練的按察使去各路檢查官吏善惡,他則坐鎮中央,每每得到按察使的折子,便在官員名冊上勾掉不稱職者的名字。”
“這樣不好嗎?”寧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將屍位素餐的官員除了名,幹才能員才有可能被提拔,官府清廉了,效率自然便提高了。”他看著幾位學子,淺笑道,“據我所知,自從開始推行改革,財政、漕運等都有所改善,暮氣沉沉的地方也開始有了起色。”
“你隻看到攝政王黨派紛紛賦詩,讚揚新政,人們圍觀改革詔令,交口稱讚。卻未曾看到太子一黨,權勢官僚的勢力被一一削去,沒看到他們的恨之入骨。”
“太子貪腐,中飽私囊,權勢官僚對改革恨之入骨,不過是因為改革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褚齊湘露出一抹不讚同,“太子中飽私囊,便是為了結交朋黨,如今攝政王屢屢打擊太子一黨,難道便不是為了結交朋黨,集權於自己之手嗎?”
寧王看著他,嗬嗬一笑,“你乃太子一黨?”
褚齊湘搖頭,“非也。”隻是覺得攝政王如此大刀闊斧,便是一心為國,也難免惹的人心疑。“我不否認攝政王推行的改革利於百姓,隻是天高皇帝遠,他所謂的改革,到了地方,又能實施多少呢?”京中的大官門閥他一時動不了,便是動了別處的小魚小蝦又能如何?不過隻是飲鴆止渴。“反倒是太子,一直中規中矩,按著皇上的成例遵循。”他皺眉,“聽聞貪腐、中飽私囊是因他受了姨娘蒙蔽。”
勸誡他少言的學子道,“若真是如此,太子的耳根子倒是有些軟了。”為君者,如何能聽旁人言無自己的判斷,如何能帶著懦弱。
褚齊湘反駁,“攝政王倒是耳根子不軟,亦不軟弱,可殺伐太過果斷,倒顯得殘暴不近人情了。”
寧王似笑非笑,“你以為何為人情?”
褚齊湘道,“我入京兩月,這兩月中,不少官員被問責,斬首,攝政王一筆勾掉人名很容易,但這一筆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器啊。”
寧王勾著冷淡的笑,“一家人哭總比日後一路人哭要好吧。”難道他們都是隻能享福,不能受責之人嗎?當時貪腐之時,借由太子打壓與他交好的世家家族時,怎麽就不怕了。那一箱箱的珠寶、金銀惹人驚歎,一戶官員家中抄出的金銀古董,做全國一年的軍餉尚有餘。隻因為他們的家人哭一哭,所有的一切過錯、罪責便可抵消嗎?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褚齊湘迴視他,“我以為,應該查問他貪腐,陷害旁人背後的根源再做決斷,而不是直接判抄家斬首。”法不外乎人情。“攝政王如此大刀闊斧,隻怕引來反效果,不如從長計議,緩緩徐之。”
寧王點點頭,“你以為攝政王應當如何?”
褚齊湘微微揚了揚下巴,幹脆利落道,“破門閥,收封地。”
“劉邦建立漢朝後,推行‘郡國並行製’,除了皇帝直屬的‘王畿’以外,將其他的領地分封給各個兄弟成為諸侯王;而劉邦駕崩後,呂後家族發動‘諸呂之亂’,雖被平定,但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引起禍根。唐朝立國後,幾次大型政變如玄武門之變、唐隆之變等,亦多是由諸王擁兵所發動的……”軍隊的控製權,土地的控製權,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才可,如此才能避免地方勢力坐大,尾大不掉。
“所謂集權,破門閥,收封地也不過是怕諸侯做大發難,可這並不適合地廣人稀之處。” 朝廷再是集權,也難治理偏遠地區,有王侯駐紮治理,手握一小部分駐軍,比朝廷派官員去會好的多。“正所謂鞭長莫及。”
寧安一邊給兩個孩子擦手,一邊聽著他們論朝政。她聽得出來,褚姓學子讀的書很多,也鑽研過曆朝曆代政權,隻是書未讀透。他想要論曆朝得失,又想有自己的觀點,如此以來,倒是解釋不清,言語矛盾了。
她繼續聽著他們駁論,旁邊有一桌的學子聽了許久,忍不住插嘴道,“你說你並非太子一黨,為何句句為太子辯駁,斥攝政王新政改革不妥?”
他站起,對著麵攤上的人一拜,“在下齊魯楊浩。”
不知不覺間,麵攤便圍了許多人,學子們將麵攤圍住,或坐或站聽著他們駁論,並適時插入幾句自己的見解。
楊浩道,“學生以為,罪不可赦,必要時,可禍連家人。”朝臣貪腐一事,與刑獄案件,需分開論。“貪了便是貪了,心不正,存貪念,無可辯駁,沒有理由。”
先秦《法律問答》《倉律》均有載:犯罪的構成,要區分有無犯罪意識,區分故意與過失,共犯加重處罰,自出減刑,誣告反坐。“一問有無犯罪意識,貪贓枉法,以百姓財產充私,如何不存犯罪之意?二問故意過失,中飽私囊如何能是過失?三問是否自出,仗著朝中為重,依傍世家大族,便目中無人,不思悔改,便該重判。”他緩緩道,“你憐貪官家人,可他們享了錢權,任有邊塞將領忍饑挨餓,任有軍餉缺乏,不顧國家存亡,百姓生死,便可憐,也是哭自己沒了好日子,而非真心悔過認錯。”他一字一句道,“學生以為,攝政王所行政事,並無錯漏。”法家認為法可以禁奸止暴,商鞅曾強調“禁奸止過,莫若重刑。”韓非子也曾提過“輕刑傷民,重刑愛民”“峭其法而嚴其刑”。
寧王看著他笑問,“《漢書》有載,先秦統治者將重刑理論斥諸實踐,導致用刑殘酷、刑法濫用,最終致使秦滅亡。”亂世用重法,他們如今國泰民安,若是用了重法,反倒是不妥。
楊浩道,“我曉得。”他咧唇一笑,唇邊一抹淺淺的酒窩,“攝政王對貪腐之人用重刑,株連他們家人,是為了震懾朝臣。貪腐之風,不可吹,必須在源頭扼斷。”
寧王站起身,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是今年參加科考的?”
楊浩點頭,寧王又問,“若是中了,你想去為何官?”
楊浩毫不猶豫,“刑獄。”
他笑著抬手,喬稽從他身後遞來一本書。寧王拿過,遞給楊浩。“這是我前些年無事編撰的策論匯本,上麵有我寫下的注釋,你拿去看看吧。”說罷,也不等楊浩反應,便攬著寧安,牽著兒女離開了。
一家四口泡在溫泉中,寧安問他,“你覺得名楊浩的學子不錯?”
寧王點頭,“對刑獄頗有見解。”朝臣這幾個月,被他斬了不少,刑部、大理寺不少空缺,也該進些新人了。“後日貢院考試,我會去監考。”第一次不發試題,置白板,由史太師與他現場出題;第二場、第三場亦如此。“考生拿空白試題,謄抄試題,而後答。”
寧安原想問他要出什麽題目,後一想,青兒也好參加科考,她問了不好。寧王知道她在想什麽,笑道,“便是告訴了青兒也無妨。”
寧安忙阻止,“不行。”科考之事,事關朝廷、國家,怎能徇私。
寧王從水中撈起她的手,細細把玩。“青兒考不上。”先不說今年的學子們臥虎藏龍,多是學識見識滿溢之人,便是今年的考題,便比往年難的多。“史太師雖是史氏一門之人,在科考之上,卻是公允的。”不僅公允,還會認真謹慎,拿出全部學識出題。
“考不上便考不上。”寧安無所謂,“他年紀小,我也不想讓他這麽早入朝為官。”
禾禾喜水,苗苗不喜。寧王一手拉著女兒不讓他遊遠了,一麵又安撫的摸了摸兒子的小臉。“汪侍郎給我遞了拜帖。”
“嗯?”熱氣蒸騰,寧安的腦子一瞬間有些迷蒙。
“也不知為了汪青蔓還是什麽,我允了。”汪青蔓中毒多日,還未身亡,顯然他們誰人手中有解藥。那些毒,可是他花了大筆的銀子,廣搜天下名醫,從宮中祭壇留下的物件中提取的。
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當年是汪青蔓將她的小王妃推到冰窖裏的。她看到他後露出一抹驚慌,可很快鎮定下來了,一直試圖哄騙他離開。她沒想到他也會跟著跳下去,在他跳下去之後,她竟然關上了冰窖門,意圖凍死他們。
她入府之後,也是常常試探。他與她虛與逶迤多年,忍著惡心哄著她,想要從她口中套出話來,卻不想她口風竟然如此嚴密。
如今想起來,還是覺得胃中泛酸。
想要害他的人,想要害他王妃的人,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寧王抱著寧安,“算算時間,你又該病了。”每每四季交替,總會病上一場。以前覺得是身子弱,受不了換季,後來尋了天下間名醫,有一個擅長調配毒藥的大夫說,或許並非因為換季氣候變化,而是體內的餘毒三個月複發一次。
餘毒不清,總歸是讓人不放心。
寧安有些氣悶,每次都是高熱,渾身酸疼,意識迷糊,惹人憂心。若是遇上癸水,更是又冷又熱,眩暈嘔吐,胃中擰著疼。但她還是笑笑道,“總是這樣,我也習慣了。”
寧王愛憐的親了親她的臉頰,“我倒是寧願你唿痛喊疼。”這樣不哭不鬧,乖乖承受的模樣,太讓人心疼了。
還是那個麵攤,還是那位老板。寧安看到老板,心中微微感念。原是記憶中一晃而過的人,卻因相見時正是她人生快意之時,再見時亦是她人生暢快少人可比之時而生了一絲親切。
“呦,孩子都這麽大了?”
他們沒想到老板竟然還記得他們,看出他們的驚詫,老板笑道,“這位爺生的兇,看過一眼便難忘了。”那種兇,並非麵目可憎,而是身上的氣勢。
麵攤老板一邊擦著桌子一邊同他們聊著,寧安淺笑,“我夫君少年時便上了戰場,惹了一身兇戾。”
苗苗為父親抱不平,“爹爹才不兇,爹爹最疼我們了。”
老板哈哈大笑,“好孩子,這麽小便知道護著父親了。”他連說幾個好孩子,便又轉身去了灶台後,利落的切麵,下麵。
寧王也歡喜,平日裏他雖然也會抽空陪他們,但倒底公務繁忙,不能常常陪伴,後又因他每日拉著他們練字、學騎射,對他生了畏懼與不滿。他一麵做嚴父,一麵又怕孩子不與他親近。如今聽兒子如此袒護他,自然是欣喜。抱起便親了兩下,“好兒子,明日不練字了,爹爹帶你們去挖竹筍。”
寧安不讚成,暗暗白了他一眼,“該練字還是要練字。”
禾苗自己拿著勺子吃飯,他們從小吃飯就不讓人愁,一口接著一口,吃飽了自己便不吃了。
隔壁桌坐著四個學子模樣的人,一邊吃一邊論策。
“攝政王推崇新政,提出十項改革主張,本質是好的。不過略微心急。要知道,事情總有輕重緩急,以往長期安定局麵中積累弊病,非一朝一夕所能革除。”
聽到這幾個字,寧王與寧安一同看向旁邊的桌子。便是抓著餃子吃的禾苗,都抬起了頭,迷蒙的看了看爹娘。他們知道,攝政王是爹爹,寧王也是爹爹,娘是王妃。
“……攝政王求治心切,又何嚐不是為了集權呢?”
同桌的學子道,“大庭廣眾之下,莫要口無遮攔。”
發表見解的學子衣著普通,卻帶著倨傲。他對同僚的勸誡不屑一顧,反而又揚高了聲音。“說了又如何,難不成攝政王還在這個麵攤上不成。”
寧安看著寧王咧嘴笑,攝政王還真就在這個麵攤上。
寧王握住她的手捏了捏,看向那人笑問,“你所言不無道理,攝政王改革之事我也有耳聞,聽聞這十項改革主張早就列出了,不過最近才開始付諸實施。”
學子坐著對寧王作揖,“在下雍州學子褚齊湘。”
寧王迴禮,“我姓寧,單字肅。這是我夫人與兒女。”簡單介紹完自己後,他便問,“聽你的意思,可是覺得這十項主張不好?”改革必定會侵占破壞一些人的利益,可若不改革,不講一些人的利益分給百姓,這個國家隻會越來越暮沉、腐朽。
褚齊湘道,“攝政王選派了一批精明幹練的按察使去各路檢查官吏善惡,他則坐鎮中央,每每得到按察使的折子,便在官員名冊上勾掉不稱職者的名字。”
“這樣不好嗎?”寧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將屍位素餐的官員除了名,幹才能員才有可能被提拔,官府清廉了,效率自然便提高了。”他看著幾位學子,淺笑道,“據我所知,自從開始推行改革,財政、漕運等都有所改善,暮氣沉沉的地方也開始有了起色。”
“你隻看到攝政王黨派紛紛賦詩,讚揚新政,人們圍觀改革詔令,交口稱讚。卻未曾看到太子一黨,權勢官僚的勢力被一一削去,沒看到他們的恨之入骨。”
“太子貪腐,中飽私囊,權勢官僚對改革恨之入骨,不過是因為改革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褚齊湘露出一抹不讚同,“太子中飽私囊,便是為了結交朋黨,如今攝政王屢屢打擊太子一黨,難道便不是為了結交朋黨,集權於自己之手嗎?”
寧王看著他,嗬嗬一笑,“你乃太子一黨?”
褚齊湘搖頭,“非也。”隻是覺得攝政王如此大刀闊斧,便是一心為國,也難免惹的人心疑。“我不否認攝政王推行的改革利於百姓,隻是天高皇帝遠,他所謂的改革,到了地方,又能實施多少呢?”京中的大官門閥他一時動不了,便是動了別處的小魚小蝦又能如何?不過隻是飲鴆止渴。“反倒是太子,一直中規中矩,按著皇上的成例遵循。”他皺眉,“聽聞貪腐、中飽私囊是因他受了姨娘蒙蔽。”
勸誡他少言的學子道,“若真是如此,太子的耳根子倒是有些軟了。”為君者,如何能聽旁人言無自己的判斷,如何能帶著懦弱。
褚齊湘反駁,“攝政王倒是耳根子不軟,亦不軟弱,可殺伐太過果斷,倒顯得殘暴不近人情了。”
寧王似笑非笑,“你以為何為人情?”
褚齊湘道,“我入京兩月,這兩月中,不少官員被問責,斬首,攝政王一筆勾掉人名很容易,但這一筆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器啊。”
寧王勾著冷淡的笑,“一家人哭總比日後一路人哭要好吧。”難道他們都是隻能享福,不能受責之人嗎?當時貪腐之時,借由太子打壓與他交好的世家家族時,怎麽就不怕了。那一箱箱的珠寶、金銀惹人驚歎,一戶官員家中抄出的金銀古董,做全國一年的軍餉尚有餘。隻因為他們的家人哭一哭,所有的一切過錯、罪責便可抵消嗎?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褚齊湘迴視他,“我以為,應該查問他貪腐,陷害旁人背後的根源再做決斷,而不是直接判抄家斬首。”法不外乎人情。“攝政王如此大刀闊斧,隻怕引來反效果,不如從長計議,緩緩徐之。”
寧王點點頭,“你以為攝政王應當如何?”
褚齊湘微微揚了揚下巴,幹脆利落道,“破門閥,收封地。”
“劉邦建立漢朝後,推行‘郡國並行製’,除了皇帝直屬的‘王畿’以外,將其他的領地分封給各個兄弟成為諸侯王;而劉邦駕崩後,呂後家族發動‘諸呂之亂’,雖被平定,但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引起禍根。唐朝立國後,幾次大型政變如玄武門之變、唐隆之變等,亦多是由諸王擁兵所發動的……”軍隊的控製權,土地的控製權,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才可,如此才能避免地方勢力坐大,尾大不掉。
“所謂集權,破門閥,收封地也不過是怕諸侯做大發難,可這並不適合地廣人稀之處。” 朝廷再是集權,也難治理偏遠地區,有王侯駐紮治理,手握一小部分駐軍,比朝廷派官員去會好的多。“正所謂鞭長莫及。”
寧安一邊給兩個孩子擦手,一邊聽著他們論朝政。她聽得出來,褚姓學子讀的書很多,也鑽研過曆朝曆代政權,隻是書未讀透。他想要論曆朝得失,又想有自己的觀點,如此以來,倒是解釋不清,言語矛盾了。
她繼續聽著他們駁論,旁邊有一桌的學子聽了許久,忍不住插嘴道,“你說你並非太子一黨,為何句句為太子辯駁,斥攝政王新政改革不妥?”
他站起,對著麵攤上的人一拜,“在下齊魯楊浩。”
不知不覺間,麵攤便圍了許多人,學子們將麵攤圍住,或坐或站聽著他們駁論,並適時插入幾句自己的見解。
楊浩道,“學生以為,罪不可赦,必要時,可禍連家人。”朝臣貪腐一事,與刑獄案件,需分開論。“貪了便是貪了,心不正,存貪念,無可辯駁,沒有理由。”
先秦《法律問答》《倉律》均有載:犯罪的構成,要區分有無犯罪意識,區分故意與過失,共犯加重處罰,自出減刑,誣告反坐。“一問有無犯罪意識,貪贓枉法,以百姓財產充私,如何不存犯罪之意?二問故意過失,中飽私囊如何能是過失?三問是否自出,仗著朝中為重,依傍世家大族,便目中無人,不思悔改,便該重判。”他緩緩道,“你憐貪官家人,可他們享了錢權,任有邊塞將領忍饑挨餓,任有軍餉缺乏,不顧國家存亡,百姓生死,便可憐,也是哭自己沒了好日子,而非真心悔過認錯。”他一字一句道,“學生以為,攝政王所行政事,並無錯漏。”法家認為法可以禁奸止暴,商鞅曾強調“禁奸止過,莫若重刑。”韓非子也曾提過“輕刑傷民,重刑愛民”“峭其法而嚴其刑”。
寧王看著他笑問,“《漢書》有載,先秦統治者將重刑理論斥諸實踐,導致用刑殘酷、刑法濫用,最終致使秦滅亡。”亂世用重法,他們如今國泰民安,若是用了重法,反倒是不妥。
楊浩道,“我曉得。”他咧唇一笑,唇邊一抹淺淺的酒窩,“攝政王對貪腐之人用重刑,株連他們家人,是為了震懾朝臣。貪腐之風,不可吹,必須在源頭扼斷。”
寧王站起身,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是今年參加科考的?”
楊浩點頭,寧王又問,“若是中了,你想去為何官?”
楊浩毫不猶豫,“刑獄。”
他笑著抬手,喬稽從他身後遞來一本書。寧王拿過,遞給楊浩。“這是我前些年無事編撰的策論匯本,上麵有我寫下的注釋,你拿去看看吧。”說罷,也不等楊浩反應,便攬著寧安,牽著兒女離開了。
一家四口泡在溫泉中,寧安問他,“你覺得名楊浩的學子不錯?”
寧王點頭,“對刑獄頗有見解。”朝臣這幾個月,被他斬了不少,刑部、大理寺不少空缺,也該進些新人了。“後日貢院考試,我會去監考。”第一次不發試題,置白板,由史太師與他現場出題;第二場、第三場亦如此。“考生拿空白試題,謄抄試題,而後答。”
寧安原想問他要出什麽題目,後一想,青兒也好參加科考,她問了不好。寧王知道她在想什麽,笑道,“便是告訴了青兒也無妨。”
寧安忙阻止,“不行。”科考之事,事關朝廷、國家,怎能徇私。
寧王從水中撈起她的手,細細把玩。“青兒考不上。”先不說今年的學子們臥虎藏龍,多是學識見識滿溢之人,便是今年的考題,便比往年難的多。“史太師雖是史氏一門之人,在科考之上,卻是公允的。”不僅公允,還會認真謹慎,拿出全部學識出題。
“考不上便考不上。”寧安無所謂,“他年紀小,我也不想讓他這麽早入朝為官。”
禾禾喜水,苗苗不喜。寧王一手拉著女兒不讓他遊遠了,一麵又安撫的摸了摸兒子的小臉。“汪侍郎給我遞了拜帖。”
“嗯?”熱氣蒸騰,寧安的腦子一瞬間有些迷蒙。
“也不知為了汪青蔓還是什麽,我允了。”汪青蔓中毒多日,還未身亡,顯然他們誰人手中有解藥。那些毒,可是他花了大筆的銀子,廣搜天下名醫,從宮中祭壇留下的物件中提取的。
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當年是汪青蔓將她的小王妃推到冰窖裏的。她看到他後露出一抹驚慌,可很快鎮定下來了,一直試圖哄騙他離開。她沒想到他也會跟著跳下去,在他跳下去之後,她竟然關上了冰窖門,意圖凍死他們。
她入府之後,也是常常試探。他與她虛與逶迤多年,忍著惡心哄著她,想要從她口中套出話來,卻不想她口風竟然如此嚴密。
如今想起來,還是覺得胃中泛酸。
想要害他的人,想要害他王妃的人,他一個都不會放過。
寧王抱著寧安,“算算時間,你又該病了。”每每四季交替,總會病上一場。以前覺得是身子弱,受不了換季,後來尋了天下間名醫,有一個擅長調配毒藥的大夫說,或許並非因為換季氣候變化,而是體內的餘毒三個月複發一次。
餘毒不清,總歸是讓人不放心。
寧安有些氣悶,每次都是高熱,渾身酸疼,意識迷糊,惹人憂心。若是遇上癸水,更是又冷又熱,眩暈嘔吐,胃中擰著疼。但她還是笑笑道,“總是這樣,我也習慣了。”
寧王愛憐的親了親她的臉頰,“我倒是寧願你唿痛喊疼。”這樣不哭不鬧,乖乖承受的模樣,太讓人心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