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給老太君安排的住處靠近幾個姨娘住的院子,叫水石居。她的二兒媳與孫子與她同住,文君則是同兒子住在靠近她的院子的延青閣。


    老太君活了這麽多年,豈是不知寧安有意為文君撐腰,給她下馬威。楊家富貴,錢氏一族也富貴,她本該喜於有一個娘家顯赫的兒媳,可這個能幹、娘家又顯赫的兒媳,並非她真正的兒媳。她隻有一個兒子,楊氏一族的產業,該是她兒子的。如今這樣,讓一個女人掌家,算得上什麽。


    對於丈夫的死,文君是疑心過的,正是因為疑心過,她才會從娘家找了好幾個老嬤嬤陪在兒子身邊,生怕兒子遭了什麽意外。她心中隱隱有個猜測,卻又什麽都抓不住。是寧王給她寫信,同他說,堂姐夫的死不尋常,她才會借由馮氏公子的案子,入京。


    說起楊氏一族,文君也是如如操心操勞。揚州最大的鹽商一族,有二姓,一為馮姓,一為楊姓。正枝本是馮氏,可是後來,馮氏的二公子帶著一小部分產業以及練鹽的技術入贅了楊氏,便有了現在的楊氏一族。一枝兩姓分分和和多年,也明爭暗鬥多年。


    傍晚,文君與堂弟說起宗族之事,少不得的歎息。“馮氏稱揚州鹽商馮氏,楊氏稱揚州鹽商楊氏,看似兩個不同氏族,實際卻是一個。打斷骨頭連著筋,分不開的。”


    寧王喝了一口茶,笑了笑,“既然他們分不清,不如變成揚州鹽商錢氏如何?”


    文君深深看了一眼寧王,笑而不語。“倒是想個好事。”先不說她能不能將一幹人收攏為自己所用,踢出有相悖意見之人。如今錢氏的風頭已經不小了,薛氏一族、王氏一族,五姓七望能同意?皇上能同意?君王都是多疑的,怎會願意將如此大的權利,給某一個氏族。


    一句話,寧王已經明白。看來堂姐是有這等心思的,不然以她一貫的性子,如何能忍讓老太君磋磨多年。


    “如今薛氏一族落敗,短時間起不來。”寧王道,“父皇已經趁機提拔了一些賢明之人做州郡長官,舉薦有成績的人任縣令,排除遊散懶惰勢力,裁汰冗員並取締過度侈費,嚴密選舉製,培育將帥以加強邊防。”


    這一天他們等了許久,薛公之事一出,父皇便暗中聯絡了朝中清明的大臣,總結了今朝的功績成敗,由他與長鬆呈上。朝中有太多薛公、王公以及其他家族的黨羽了,肆意打壓賢明官員,提拔自己的裙黨,致使官僚越來越臃腫,行政效率越來越低,軍隊數量不斷增加,卻抵擋不了外患,百姓的負擔也越發沉重。如今雖然落敗了薛公,他們卻依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出麵,這份奏折,隻能由他呈上。


    奏折替列了十項改革主張:


    一、明黜陟,嚴明官吏升降製度。可破格提拔有大功勞和明顯政績的官員,撤換有罪與不稱職的官員。


    二、抑僥幸,限製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徑。以往朝廷允許大官自薦其子弟充京官,久而久之,不幹正事的多,隻是相互包庇,結黨營私。這條便是要限製大官的恩蔭特權。


    三、精貢舉,製定嚴密的貢舉製度。為了培養有真才實學的人,改科舉內容,將死背儒家經書改為闡述經書意義與道理,論述朝政、災禍、邊境等。


    四、擇長官,派得力人往各路,檢查地方政績,獎勵能員,罷免不才,選派地方官要通過認真推薦和審查,以防止冗濫。


    五、均公田。


    六、厚農商。


    七、修武備。


    八、推恩信。


    九、重命令。


    十、減徭役。


    “條例都是好的,可是這些條令,若是真的執行下去,隻怕會直接觸犯到幾大氏族的勢力,限製了他們的官僚特權,他們定會對你們恨之入骨,定會在明在暗集結攻擊於你。”如今幾大家族,彼此之間多少有些齟齬,還能夠相護牽製,若是執行了,將他們逼迫的急了,讓他們聯合起來,隻怕於他們而來,並無好處。


    寧王看著堂姐,“可若不趁著薛氏一族落敗,一鼓作氣,日後再想要掰動他們,便難了。”


    文君道,“你不考慮你自己,也該為你的王妃想一想。”他是嫡皇子,旁人總會顧及著什麽,可是他的王妃呢?這王府之中,看似固若金湯,可其間百餘人,都是何人,他又如何能一一說清。“先不說大的明刺暗陰,隨隨便便一劑毒藥,便可要了寧安的命。”皇親國戚,富貴之家,莫名其妙死掉的人還少嗎。


    “是人是鬼,總要麵對。”藏著她,便遇不到危險了嗎?隻怕會死的更慘。


    寧王看著文君,“堂姐,我會相信小安,相信她能夠麵對所有危險,也相信她能夠接受麵對這些,你也該信她。”


    文君笑道,“並非我不信她,而是她總歸是略顯單純了。”人情世故,她或許懂得,卻不會處理。許多時候,她以為自己的情緒掩飾的很好,卻總能從眼眸中泄漏。


    “她本就是一個簡單的人。”寧王說著寧安,笑的溫柔,“如果不是嫁給我,或許她不用想這麽多事,每天隻需要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想想每日要吃些什麽,要玩些什麽便行了。”純淨、善良、明媚,愛笑,這才是她。可惜,她嫁給了他,一日日被磋磨成了一個心思沉重,日日需要算計的人。


    姐弟兩還想說些什麽,老太君便差人找來了,文君無奈一笑,隻能同堂弟拜別。


    城外教區有兩座廟宇,一座為水月庵,一座是甘霖寺。甘霖寺的香火極其旺盛,逢初一十五,寺中會送福包,不過隻供五十個,並且要在寺門處,三跪九叩拜到佛堂,才能求得。


    明日,剛好是十五。


    文君笑著應下,聲聲保證,明兒一大早定會讓婆婆吃到福包。轉身便出了院子,安排近身侍女去叫轎子,去甘霖寺。


    轉身,她便去了寧安的院子,要寧安收留她一夜。文君求見時,寧安已經睡下了,但她還是起來,迎文君進了內殿。


    文君笑道,“你這院子,估計她們不會找來,我在這最安心。”


    寧安從她口中聽了福包的事,愣愣的看著她,“先不說她看不到,便是看到了又如何,天下間寺廟的福包都是一樣的,無糖無油,一點葷腥都沒有,不是空包饅頭,寫一個紅福字,便是青菜或蘿卜的,芝麻都沒有,她如何吃的出分別。”三跪九叩隻為兩個福包,還是為了旁人,她身為商人之女,怎會做這等虧本的事。


    文君看向阿朱,笑問,“阿朱姑娘可會做福包?”


    阿朱偷笑,笑完正色道,“會的。”


    文君眨眨眼,“那勞煩阿朱姑娘明日幫我做兩個福包,無須油,也無須鹽,塞上一些白菜蘿卜便可。”


    “是。”


    寧安笑了,“阿朱,我也想吃福包了,你明早一起做些,要芝麻糖的。”她想了想,又道,“王爺喜歡吃五仁醬丁的,記住了,不要放紅綠絲。”


    時間不早了,阿朱要帶著文君下去休息。她們都要走出門了,寧安又叫住了她,“還有,你待會兒去告訴老太君的侍女一聲,就說明兒一早,我邀請她一同用早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寧王妃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花花花花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花花花花兒並收藏寧王妃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