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案首之位
寒門書生,開局被娘子踹下床 作者:刺客老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妹妹這麽說也有道理,不過表妹夫為何同萬大夫一起?”
李凝兒說完這句話,忽然目光轉向蘇嫣。
“妹妹,那日在樸園不會是你跟表妹夫設的局吧。”
小姑娘見李凝兒猜到自己,趕忙搖頭道。
“怎麽可能,妹妹哪裏能想出這種主意。”
李凝兒一聽這話,不禁點點頭。
“也是,以你這小腦瓜,肯定是想不出這辦法的。”
“不過你夫君卻是可以的。”
蘇嫣聞言趕忙掩飾道。
“姐姐想多了,夫君連日以來備考府試已經很辛苦了,哪有時間操心姐姐的事情啊。”
“妹妹這麽說也是,眼看府試將近了,表妹夫確實沒有那麽多時間。”
見李凝兒不再起疑,小丫頭才鬆了一口氣。
....
四月二十三。
一大早,楊淩便在蘇嫣,李煜和李凝兒的陪同下來到考試的學廟。
他們到的時候,外麵已經人頭攢動,比縣試的人數多了不少。
揚州府治下三州七縣所有參加府試的學子再加上幾個衛所的子弟。
人數比縣試多了一倍不止。
四月底的天氣,已經不那麽冷了。
這個時節,穿著單衣還是很舒服的。
與劉子敬等人匯合之後,便尋起了寶應縣的隊伍。
一路上楊淩發現許多丟在地上的紙條,碎布什麽的,全都寫滿了文字。
想來是半路給嚇的,直接把作弊的東西丟掉了。
等輪到楊淩被檢查的時候,那吏員看了一眼楊淩遞上來的文書。
又細細的打量了楊淩一眼,便隻是簡單的搜了一遍,讓楊淩進了考場。
楊淩也是有些奇怪,不過他並沒有考慮這些。
而是拿著號牌,來到自己的座位。
擺放好文具之後,便是等待出題了。
這府試一旦過了,那便是童生,接下來便可以每年參加院試。
過了院試便是秀才。
而如果過不了,那便要重新從縣試考起。
李舉人已經提前給楊淩打過招唿,府尊大人不喜辭藻華麗,要注重務實。
言之有物。
所以這期間他的文風也是改變了不少。
隨著一聲鑼鳴。
一個吏員便帶著第一場的經義題目出來了。
圍著考場轉了一圈。
不少學子看到題目之後,都是連連歎氣。
一臉的喪氣。
待那吏員來到楊淩這裏,楊淩這才發現,原來府尊大人出的題目。
竟是一道截搭題。
“皆雅言也,葉公問孔子於子路。”
其中“皆雅言也”是《論語-述而》的“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的後半句。
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則來自《論語-述而》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人將至雲爾”的首句。
這種全無邏輯聯係,相互完全不存在的聯係的題目,又被稱為“隔章無情搭題”。
難怪在座的考生都是一臉青黑。
還好他知道這兩句的出處。
沉思了許久,才開始動筆。
做完四書義後,又是五經義。
等他謄抄完畢之後,便來到府尊大人麵前,準備把卷子交上去。
一些還在苦思冥想的學子見有人交卷,不禁都望了過來。
臉上露出複雜的表情。
有驚豔的,有懷疑的,有不屑的。
而府尊敏政接過楊淩的卷子,抬頭看了一眼上麵的名字。
立時愣了一下,連忙抬頭看楊淩,道。
“你便是那寶應縣的案首,楊淩?”
楊淩聞言,微微拱了拱手,道。
“迴大人,草民正是。”
得了楊淩的迴複,敏政不禁微微笑了起來。
而後又掃了一眼楊淩的文章,才說道。
“很好,你去吧。”
楊淩聞言便朝龍門走去。
隨著人數到齊,龍門大開。
楊淩從裏麵出來。
外麵等待的人群也跟著騷亂起來。
“有人出來了!”
“那不是李府的楊公子嗎!”
此話一出,在場的眾人目光都被吸引了過去。
楊淩在人群中掃了一眼,隻見自己的小丫頭正在李煜和李凝兒的陪同下翹首以盼。
他趕忙朝蘇嫣走了過去。
眾人的目光也隨著他來到蘇嫣身前。
小姑娘高興的看著楊淩問道。
“夫君,考的怎麽樣?”
楊淩微微一笑,道。
“還行吧。”
幾人又等了一會兒,劉子敬和王學義等人才出來。
隻是看幾人臉色,似乎不是太好。
楊淩也沒有問他們考的如何。
眾人聊了一會兒,楊淩便帶著蘇嫣和李煜兩兄妹迴了李府。
後麵連續兩場的考試,楊淩都是最先一個出來的。
題目比縣試的題目要難一些,不過由於這些日子李兆宏給他一對一輔導。
楊淩還是很有信心取中的。
府試放榜的前一日。
知府敏政正帶著儒學官們,仔細的查閱著考生們的卷子。
一名儒學官手中捧著一遝卷子來到敏政麵前,說道。
“大人,這些經義文都是此次府試中都作的不錯的。”
敏政聞言接過那幾篇經義文,一一觀看之後。
從其中取出了兩篇,遞給了其他儒學官,道。
“此二人的文章,本官覺得可以,當取其中一人為案首。”
在場的儒學官聞言,便一一傳閱。
場中一時議論紛紛。
片刻後,敏政才問道。
“諸位心中可有答案?”
眾人一聽,有人說道。
“這寶應縣楊淩的經義文,文章老道,言辭質樸,頗有先賢風範,下官以為當取其為案首。”
此人才說完,就有人反駁道。
“不可不可,下官以為這個名為蔣奇的學子更應取為案首。”
“此子年紀不過十五,卻已高中縣試的案首,比那楊淩還要小五歲。”
“如果此次府試再中案首,將來極有可能是個小三元。”
這人說完之後,周圍的儒學官也是微微點頭。
敏政卻不以為然,相比於神童,楊淩的功勞可是能讓他這個知府大人再上一層樓的。
於是說道。
“諸位可知,此次江都瘟疫的治疫條例出自何人手筆。”
眾人聞言不禁沉默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說道。
“難不成寫那治疫條例的楊淩便是此人?”
知府敏政微微點頭。
“正是此人。”
此話一出,在場的眾人無不驚歎。
於是敏政又叫人取來兩人的策問,交給眾人傳閱。
一番比較之下,那蔣奇的策問便差了許多。
畢竟年紀尚輕。
李凝兒說完這句話,忽然目光轉向蘇嫣。
“妹妹,那日在樸園不會是你跟表妹夫設的局吧。”
小姑娘見李凝兒猜到自己,趕忙搖頭道。
“怎麽可能,妹妹哪裏能想出這種主意。”
李凝兒一聽這話,不禁點點頭。
“也是,以你這小腦瓜,肯定是想不出這辦法的。”
“不過你夫君卻是可以的。”
蘇嫣聞言趕忙掩飾道。
“姐姐想多了,夫君連日以來備考府試已經很辛苦了,哪有時間操心姐姐的事情啊。”
“妹妹這麽說也是,眼看府試將近了,表妹夫確實沒有那麽多時間。”
見李凝兒不再起疑,小丫頭才鬆了一口氣。
....
四月二十三。
一大早,楊淩便在蘇嫣,李煜和李凝兒的陪同下來到考試的學廟。
他們到的時候,外麵已經人頭攢動,比縣試的人數多了不少。
揚州府治下三州七縣所有參加府試的學子再加上幾個衛所的子弟。
人數比縣試多了一倍不止。
四月底的天氣,已經不那麽冷了。
這個時節,穿著單衣還是很舒服的。
與劉子敬等人匯合之後,便尋起了寶應縣的隊伍。
一路上楊淩發現許多丟在地上的紙條,碎布什麽的,全都寫滿了文字。
想來是半路給嚇的,直接把作弊的東西丟掉了。
等輪到楊淩被檢查的時候,那吏員看了一眼楊淩遞上來的文書。
又細細的打量了楊淩一眼,便隻是簡單的搜了一遍,讓楊淩進了考場。
楊淩也是有些奇怪,不過他並沒有考慮這些。
而是拿著號牌,來到自己的座位。
擺放好文具之後,便是等待出題了。
這府試一旦過了,那便是童生,接下來便可以每年參加院試。
過了院試便是秀才。
而如果過不了,那便要重新從縣試考起。
李舉人已經提前給楊淩打過招唿,府尊大人不喜辭藻華麗,要注重務實。
言之有物。
所以這期間他的文風也是改變了不少。
隨著一聲鑼鳴。
一個吏員便帶著第一場的經義題目出來了。
圍著考場轉了一圈。
不少學子看到題目之後,都是連連歎氣。
一臉的喪氣。
待那吏員來到楊淩這裏,楊淩這才發現,原來府尊大人出的題目。
竟是一道截搭題。
“皆雅言也,葉公問孔子於子路。”
其中“皆雅言也”是《論語-述而》的“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的後半句。
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則來自《論語-述而》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人將至雲爾”的首句。
這種全無邏輯聯係,相互完全不存在的聯係的題目,又被稱為“隔章無情搭題”。
難怪在座的考生都是一臉青黑。
還好他知道這兩句的出處。
沉思了許久,才開始動筆。
做完四書義後,又是五經義。
等他謄抄完畢之後,便來到府尊大人麵前,準備把卷子交上去。
一些還在苦思冥想的學子見有人交卷,不禁都望了過來。
臉上露出複雜的表情。
有驚豔的,有懷疑的,有不屑的。
而府尊敏政接過楊淩的卷子,抬頭看了一眼上麵的名字。
立時愣了一下,連忙抬頭看楊淩,道。
“你便是那寶應縣的案首,楊淩?”
楊淩聞言,微微拱了拱手,道。
“迴大人,草民正是。”
得了楊淩的迴複,敏政不禁微微笑了起來。
而後又掃了一眼楊淩的文章,才說道。
“很好,你去吧。”
楊淩聞言便朝龍門走去。
隨著人數到齊,龍門大開。
楊淩從裏麵出來。
外麵等待的人群也跟著騷亂起來。
“有人出來了!”
“那不是李府的楊公子嗎!”
此話一出,在場的眾人目光都被吸引了過去。
楊淩在人群中掃了一眼,隻見自己的小丫頭正在李煜和李凝兒的陪同下翹首以盼。
他趕忙朝蘇嫣走了過去。
眾人的目光也隨著他來到蘇嫣身前。
小姑娘高興的看著楊淩問道。
“夫君,考的怎麽樣?”
楊淩微微一笑,道。
“還行吧。”
幾人又等了一會兒,劉子敬和王學義等人才出來。
隻是看幾人臉色,似乎不是太好。
楊淩也沒有問他們考的如何。
眾人聊了一會兒,楊淩便帶著蘇嫣和李煜兩兄妹迴了李府。
後麵連續兩場的考試,楊淩都是最先一個出來的。
題目比縣試的題目要難一些,不過由於這些日子李兆宏給他一對一輔導。
楊淩還是很有信心取中的。
府試放榜的前一日。
知府敏政正帶著儒學官們,仔細的查閱著考生們的卷子。
一名儒學官手中捧著一遝卷子來到敏政麵前,說道。
“大人,這些經義文都是此次府試中都作的不錯的。”
敏政聞言接過那幾篇經義文,一一觀看之後。
從其中取出了兩篇,遞給了其他儒學官,道。
“此二人的文章,本官覺得可以,當取其中一人為案首。”
在場的儒學官聞言,便一一傳閱。
場中一時議論紛紛。
片刻後,敏政才問道。
“諸位心中可有答案?”
眾人一聽,有人說道。
“這寶應縣楊淩的經義文,文章老道,言辭質樸,頗有先賢風範,下官以為當取其為案首。”
此人才說完,就有人反駁道。
“不可不可,下官以為這個名為蔣奇的學子更應取為案首。”
“此子年紀不過十五,卻已高中縣試的案首,比那楊淩還要小五歲。”
“如果此次府試再中案首,將來極有可能是個小三元。”
這人說完之後,周圍的儒學官也是微微點頭。
敏政卻不以為然,相比於神童,楊淩的功勞可是能讓他這個知府大人再上一層樓的。
於是說道。
“諸位可知,此次江都瘟疫的治疫條例出自何人手筆。”
眾人聞言不禁沉默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說道。
“難不成寫那治疫條例的楊淩便是此人?”
知府敏政微微點頭。
“正是此人。”
此話一出,在場的眾人無不驚歎。
於是敏政又叫人取來兩人的策問,交給眾人傳閱。
一番比較之下,那蔣奇的策問便差了許多。
畢竟年紀尚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