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旅途的思考
重生後,從打工仔到商業巨子 作者:川北老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各家有各家的精彩、各家有各家的無奈、各家有各家的希望、各家有各家的悲傷,不管如何,年還是慢慢的過完了,一切還是得走上正軌,這也許就是生活的本質,辛苦一年,過年的假期是一個心裏的期盼和寄托,而工作才是我們的主旋律。鄭雲龍名下的所有企業都開始上班了,三天左右就和平常一樣了,年已經被人們拋在了腦後,人們努力工作,把希望寄托在300多天後的又一個年裏。陸婷和弟弟鄭雲昭也開學了,開學之後就要迎接他們的又一次大考,他們該考研了。鄭雲龍卻在這個時候接到了老家政府打來的電話,這次除了公事之外還有私事,公事就是每年對老家的基礎建設投資,這已經形成了慣例,也讓他們養成了一些依賴性,這無所謂,一個人光賺錢而不迴報社會是不行的,修橋鋪路自古以來都是積德行善的好事,鄭雲龍一點都不拒絕,這件事本來可以叫嶽父大人陸一山去處理,反正每年都有一個基本的額度,上下差距也不會太大。私事就是鄭雲龍之前在縣城買的那套房子,現在政府準備要拆遷了,自從總設計師92南巡講話之後,改革的春風從沿海開始逐漸吹遍了全國各地,國內的經濟也發生了一些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城市尤其明顯,慢慢的小縣城也受到了影響,最直觀的反應就是這兩年不但老百姓的工資有所上漲,消費有所上漲,房價也是一個勁的往上漲,城市的基礎建設和地產建設確實會對一個地方的經濟建設有很大的拉動作用,讓地方政府的gdp數據上一個新的台階,這就催生了內地的房地產開發,這就是90年代第一波房產開發熱,它會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驟然降溫,中間有幾年的疲軟期,幾年之後又再次興起。鄭雲龍原來買房的那一片老房子,由於緊挨著縣政府和縣中學,在縣裏決定把老車站遷走之後,也決定把這一片打造成縣城的商業中心,由於之前陸一鳴老師家裏的房子掛著牌賣了半年以上,凡是在縣城裏做事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後來鄭雲龍和縣建設局的人因為捐建學校和公路的事打過交道,他們也順理成章的知道了那座房子是鄭雲龍買的,現在他們作為政府單位要牽頭搞拆遷,所以就把電話打到了鄭雲龍這裏。而在鄭雲龍的心裏,隨著他這幾年財富的增長,已經不把內地的一套房子看得很重要了,他決定把這套房子送給嶽父大人陸一山,當做是給陸婷的彩禮吧,也是給嶽父大人和小舅子的一個資產保障。因為隨著縣政府的規劃會議結束,這裏的房價已經上漲了10倍不止,不過就算要當做彩禮送給嶽父大人,也得鄭雲龍親自迴去一趟,畢竟過戶的時候有的地方還是得要他這個前房主簽字,就這樣,鄭雲龍帶著孫精忠、李良偉加上新招的兩位保鏢共五人又準備迴川省老家。
他們5個人並沒有坐飛機,而是開著兩台新買的防彈奔馳s600,公司裏現在有五台防彈奔馳,他開始總共買了三台防彈奔馳,兩台上的是港島牌照,一台上的是特區牌照,那兩台分別是給父親和陸婷在使用,他自己用一台,後來覺得沒有備用車又買了兩台同樣的防彈奔馳,上的全是特區的牌照,現在企業做大了,為了企業的排麵,有的地方也必須要奢侈一下,借著迴老家的機會,他還會到三一公司的總部長沙去看看,這一兩年由於國內地產經濟的萌芽與發展,工程機械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三一公司的業務就有了很大的發展,企業也開始有了比較大的盈利,隻是在大部分股東的同意之下,隻拿出了一小部分來作為股權分紅,大部分用於了企業擴大再生產,鄭雲龍此行在準備參觀企業的同時也以他前世的經曆對企業做一點恰當的建議。這時候到長沙的路已經很方便了,因為京港澳高速粵省和湘省境內基本上全線通車了,至少從特區到長沙都是全程高速,再也不是那種走走停停的國道了,有孫精忠和李良偉輪換著開車,鄭雲龍坐在後排也不覺得累,由於車是加長款,後排的椅子可以放平一點半躺,他精神好的時候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不好的時候就可以閉上眼睛,讓思緒飛越那千山萬水,想想其他的閑事兒,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方便了,大家的收入也提高了,但是用錢的地方就更多了,也就有人提出了他們的不同觀點,說六七年代的時候,工人的生活工資才三四十塊錢,農民的收入更低,但是在那個年代,一個人就可以養活全家人,到了80年代後期,工人的工資漲到了100塊錢左右,一個人的工資也隻能養活全家人,到了90年代初,工人的工資漲到兩三百了,一個人的工資還是隻能養活全家人,其實這種說法還往後延幾十年的話,到了二三十年後,一個人的工資有五六千,兩口子養一個小孩都很費力……。鄭雲龍個人認為這種觀點還是很片麵的,因為說這種話的人隻是說到了養活,而沒有說到養的質量,六七十年代那是真正的養活,隻要能夠吃飽飯就可以了,吃不飽也可以,什麽五穀雜糧野菜也是可以充饑的,穿衣服嘛!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鄭雲龍記得他小的時候,鄰村的一對夫婦生了10多個小孩,他們家也是養活了的,隻不過他們家住的周圍那半邊山的野菜都讓挖光了,家裏的男孩子,一年有大半的時間都是光屁股的,並且10多歲了還是光屁股,女孩子當然得找點布料遮遮羞,小孩子也不送去讀書,這種也叫養活。如果養活的方式用單純的糧食來計算的話,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糧站的供應大米是1毛3分8一斤,市場的黑市米是3毛左右,這樣算來的話,一個工人的工資可以買130斤到300斤左右的大米,到了80年代後期沒有供應米了,全部按市場價格,一個工人的工資可以買300多斤米,到了90年代初,米價也上漲了一點,每斤米大約五六毛,工人的工資兩三百,每個工人的工資可以買500斤左右的大米,再往後一點,到了2000年後,大米上漲到了一塊錢每斤,工人的工資也到了1000塊左右,一個工人的工資就可以買1000斤左右的大米,再往後就更多了……,所以不是單純的養活問題,而是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吃、穿、住、行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前我們追求的主要是吃和穿,並且是以吃為主,後來我們的生活重心和目標慢慢的發生了改變,在吃穿住行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教育和醫療,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生活的壓力大了,追求多了,壓力肯定得大,這其實也是人生的一種自然生存和淘汰,雖然沒有叢林法則那麽血腥和殘酷,同樣也是一種適者生存的競爭,所以說不要覺得社會進了步,反而給我們增加了更大的壓力,而是我們還得努力,就像我們當年的前輩,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
不過鄭雲龍對這幾年自己的事業也有一定的規劃,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幾年的地價和房價都有短暫的快速上升期,所以他這幾年對房產的投資也沒有那麽大的興趣,準備把之前購買的幾塊地皮修建起來,把萬豪酒店的牌子立起來,特區的萬豪酒店今年秋天就可以營業了,接下來就是魔都和京城的,在購買京城地塊的前後兩個月左右,也在魔都、羊城和特區買了3塊4到50畝左右的酒店地塊,這樣在未來的4個一線城市就有了6塊地用於酒店建設的土地,萬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又進行了一輪按占股比例融資,總融資額度為兩個億,鄭雲龍出1.5億,王振龍出2,000萬,剩下的由戴奇他們三人平均分配,這樣一投資,王振龍還好一點,戴奇、胡軍和周衛國之前在特區股市上所賺的那點錢又被投進了公司裏,還搭進了一點點老本,看著他們一臉蛋疼的模樣,王振龍還取笑了他們好久。唉!其實大家生活的壓力都很大,不關乎窮人和富人,追求越大,壓力就越大。下一步就要進行幾個城市酒店的基建籌備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的投資,還是把節奏放慢一點,跑快了,讓後麵跟著的兄弟扯著了蛋。
三一公司的發展還是繼續了前一世的方向,隻不過這一世有鄭雲龍的投資和一些合理建議,會走得稍微快一點,三一的梁總也確實是一個合格的創業者,對產品的質量和市場方向把控得很好,這一世唯一增加的項目就是盾構機的產品,公司為此也專門成立了一個獨立的課題研發小組,目前的目標是在97年搞出第一代產品,用第一代產品做實驗,再進行改進和創新,爭取在新世紀之前搞出成熟的上市產品。
他們5個人並沒有坐飛機,而是開著兩台新買的防彈奔馳s600,公司裏現在有五台防彈奔馳,他開始總共買了三台防彈奔馳,兩台上的是港島牌照,一台上的是特區牌照,那兩台分別是給父親和陸婷在使用,他自己用一台,後來覺得沒有備用車又買了兩台同樣的防彈奔馳,上的全是特區的牌照,現在企業做大了,為了企業的排麵,有的地方也必須要奢侈一下,借著迴老家的機會,他還會到三一公司的總部長沙去看看,這一兩年由於國內地產經濟的萌芽與發展,工程機械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三一公司的業務就有了很大的發展,企業也開始有了比較大的盈利,隻是在大部分股東的同意之下,隻拿出了一小部分來作為股權分紅,大部分用於了企業擴大再生產,鄭雲龍此行在準備參觀企業的同時也以他前世的經曆對企業做一點恰當的建議。這時候到長沙的路已經很方便了,因為京港澳高速粵省和湘省境內基本上全線通車了,至少從特區到長沙都是全程高速,再也不是那種走走停停的國道了,有孫精忠和李良偉輪換著開車,鄭雲龍坐在後排也不覺得累,由於車是加長款,後排的椅子可以放平一點半躺,他精神好的時候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不好的時候就可以閉上眼睛,讓思緒飛越那千山萬水,想想其他的閑事兒,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方便了,大家的收入也提高了,但是用錢的地方就更多了,也就有人提出了他們的不同觀點,說六七年代的時候,工人的生活工資才三四十塊錢,農民的收入更低,但是在那個年代,一個人就可以養活全家人,到了80年代後期,工人的工資漲到了100塊錢左右,一個人的工資也隻能養活全家人,到了90年代初,工人的工資漲到兩三百了,一個人的工資還是隻能養活全家人,其實這種說法還往後延幾十年的話,到了二三十年後,一個人的工資有五六千,兩口子養一個小孩都很費力……。鄭雲龍個人認為這種觀點還是很片麵的,因為說這種話的人隻是說到了養活,而沒有說到養的質量,六七十年代那是真正的養活,隻要能夠吃飽飯就可以了,吃不飽也可以,什麽五穀雜糧野菜也是可以充饑的,穿衣服嘛!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鄭雲龍記得他小的時候,鄰村的一對夫婦生了10多個小孩,他們家也是養活了的,隻不過他們家住的周圍那半邊山的野菜都讓挖光了,家裏的男孩子,一年有大半的時間都是光屁股的,並且10多歲了還是光屁股,女孩子當然得找點布料遮遮羞,小孩子也不送去讀書,這種也叫養活。如果養活的方式用單純的糧食來計算的話,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糧站的供應大米是1毛3分8一斤,市場的黑市米是3毛左右,這樣算來的話,一個工人的工資可以買130斤到300斤左右的大米,到了80年代後期沒有供應米了,全部按市場價格,一個工人的工資可以買300多斤米,到了90年代初,米價也上漲了一點,每斤米大約五六毛,工人的工資兩三百,每個工人的工資可以買500斤左右的大米,再往後一點,到了2000年後,大米上漲到了一塊錢每斤,工人的工資也到了1000塊左右,一個工人的工資就可以買1000斤左右的大米,再往後就更多了……,所以不是單純的養活問題,而是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吃、穿、住、行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前我們追求的主要是吃和穿,並且是以吃為主,後來我們的生活重心和目標慢慢的發生了改變,在吃穿住行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教育和醫療,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生活的壓力大了,追求多了,壓力肯定得大,這其實也是人生的一種自然生存和淘汰,雖然沒有叢林法則那麽血腥和殘酷,同樣也是一種適者生存的競爭,所以說不要覺得社會進了步,反而給我們增加了更大的壓力,而是我們還得努力,就像我們當年的前輩,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
不過鄭雲龍對這幾年自己的事業也有一定的規劃,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幾年的地價和房價都有短暫的快速上升期,所以他這幾年對房產的投資也沒有那麽大的興趣,準備把之前購買的幾塊地皮修建起來,把萬豪酒店的牌子立起來,特區的萬豪酒店今年秋天就可以營業了,接下來就是魔都和京城的,在購買京城地塊的前後兩個月左右,也在魔都、羊城和特區買了3塊4到50畝左右的酒店地塊,這樣在未來的4個一線城市就有了6塊地用於酒店建設的土地,萬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又進行了一輪按占股比例融資,總融資額度為兩個億,鄭雲龍出1.5億,王振龍出2,000萬,剩下的由戴奇他們三人平均分配,這樣一投資,王振龍還好一點,戴奇、胡軍和周衛國之前在特區股市上所賺的那點錢又被投進了公司裏,還搭進了一點點老本,看著他們一臉蛋疼的模樣,王振龍還取笑了他們好久。唉!其實大家生活的壓力都很大,不關乎窮人和富人,追求越大,壓力就越大。下一步就要進行幾個城市酒店的基建籌備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的投資,還是把節奏放慢一點,跑快了,讓後麵跟著的兄弟扯著了蛋。
三一公司的發展還是繼續了前一世的方向,隻不過這一世有鄭雲龍的投資和一些合理建議,會走得稍微快一點,三一的梁總也確實是一個合格的創業者,對產品的質量和市場方向把控得很好,這一世唯一增加的項目就是盾構機的產品,公司為此也專門成立了一個獨立的課題研發小組,目前的目標是在97年搞出第一代產品,用第一代產品做實驗,再進行改進和創新,爭取在新世紀之前搞出成熟的上市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