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說君王無情,圍牆裏的人想出去,圍牆裏的人想進來,隻隔著一堵高高的圍牆,那便是兩個世界。
或許世人都在想,既厭倦朝堂的爾虞我詐,何不卸下權欲去過自己向往的生活?
但這世間的事從不是幾句簡單的話便能說得清楚的,能達到灑脫淡然者寥寥無幾,不爭不搶,無欲無求,那隻不過是期待一次次落空後的自我釋懷罷了。
既行走於紛擾雜亂的人世間,便逃不脫人世的七情六欲。
太子李岱的生母並非是張皇後,他的生母是個小園子裏的戲子。
那年杏花微雨,化作普通人的君王誤闖了戲園子後院,隻見杏花下立著個明豔動人的清純姑娘,姑娘的天籟之音,驚豔的長廊佇立癡望的君王。
姑娘在杏花樹下練得專注入神,絲毫沒有察覺到朝著她緩緩走來的君王。
當姑娘抬頭的那一刹那,正好對上了君王那雙柔情似水的深邃眸子。
你叫什麽名字?
姑娘心神一亂,並未迴答來人的話,便落荒而逃。
君王彎下身子拾起姑娘落下的發簪,捧在手心凝神觀望,姑娘清麗的臉刻在了他的心底。
此後,每每到了姑娘登台唱戲的日子,總會在二樓雅間瞧見那一抹身影。姑娘唱得好時,滿院子的掌聲卻唯獨不見角落裏的那個人樂,姑娘唱錯了詞,遭人漫罵時也不見那人皺眉。
姑娘不禁想道,這可真是個奇怪的人,定也是個同她一樣孤獨的人。
終於那日兩顆孤獨的靈魂相識相愛,成了彼此的慰藉。
煙雨朦朧的時節,君王常常坐在簷下聽姑娘彈琴,那綿延的琴聲如同姑娘對君王深深的愛戀,可姑娘不知她的良人是何身份,如若他早些告訴姑娘一切,那她是否還會愛得那般奮不顧身?
而往往現實總是不盡人意,君王不得不在姑娘和王位之間做個抉擇。他愛姑娘,可他更愛王位。
姑娘誕下一子沒多久便抑鬱而終,君王將那孩子養在張皇後殿裏,小小年紀封了太子,大概是君王想彌補對姑娘的歉疚。
君王這一生似乎愛過許多人,世間久了,他自己也分不清究竟何謂愛,漸漸的他也忘記了那年杏花下唱戲的姑娘。
張皇後膝下隻有一女,名為清羽,是大唐最受寵的公主。張皇後原本還有個兒子,但小皇子兩歲時遭人毒害,徹底的離開了她。
小太子不過半歲大便被送到了張皇後身邊養著,張皇後對小太子平淡如水,說不上苛責卻也不算親切,衣食起居一應安排妥帖,從未給過小太子母親的關懷。
那時小太子總以為母後之所以對他嚴厲,是因為自己是太子,是將來的君王。可不知為何,他總是感覺母後瞧他的眼神和瞧清羽妹妹的眼神不一樣。
其實旁人都不知道,每當小太子瞧見母後將清羽妹妹摟在懷裏時,他有多羨慕。
他以為隻要自己夠努力,母後也能誇一誇他,所以他每日早起背書,不論寒暑。可當他背完一整篇治國論時,母後臉上並無半分欣喜,甚至眼底毫無波瀾。
直到有一天,小太子從宮人那聽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他才懂得為何這般努力討好母後,卻從未見她笑過。
自此小太子似乎是變了個人,他的性情變得暴怒無常,也不再對張皇後百般討好,甚至意外的迷上了聽戲。
聽得不過癮,他便給自己畫上戲子妝容,有模有樣的學著戲子唱跳起來。一時之間太子府鶯歌宴宴,最終傳到了君王耳朵裏。
君王這才想起似乎已經許久未見太子來請安,又聽到大臣們的諫言,便將小太子傳喚到了大殿上。
遠遠地,君王似乎瞧見了當年杏花微雨相識的姑娘,他驚慌而起,緊緊地盯著那一抹明豔的身影,而來人正是戲子裝扮的小太子。
君王震怒,氣得身子直直發抖。
胡鬧!你是當朝太子,怎能學那下作的戲子?還不快脫了去!
小太子一愣,原來他在父皇心中,隻是個下作戲子生的孩子。
為何?既然父皇嫌棄他生母的身份,又何必有了他呢?人們隻說戲子無情,可誰又知道被人狠狠傷過才會變得無情。
那日,小太子的世界全然坍塌,他所崇敬的父皇,敬愛的母後,嗬護的小妹妹,全成了他厭惡的敵人。
此後小太子心底便埋了一根刺,他變得頑劣不堪,隨心所欲,陰晴不定,小小年紀便心狠手辣,打罵而死的宮人數不勝數。
朝裏大臣討伐太子的聲音越來越響,紛紛聯名上書請君王廢除太子。
君王沉思許久,也有了換儲君的念頭,便將小太子喚了去。可小太子的長相實在像極了當年的杏花姑娘,他始終是於心不忍,隻給小太子下了最後通牒。
你若再不收斂,朕便廢了你的太子之位。
毫無背景根基的小太子此時才醒悟過來,他這太子之位隨時會被換掉,一旦別人成了太子,他將什麽都沒有了。
小太子開始收斂脾氣,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他決不能做那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在那深宮之中,他靠著自己才一步步爬到了今天的位置,他的勢力將近站去了朝堂的一半,而另一半的勢力則是襄王。
雲家滅門之事來得蹊蹺,太子經過一番探查,原來這一切不過是父皇棋盤前的幌子。父皇忌憚他的勢力也不是一日兩日了,若父皇重新掌權,那他這些年的精心布局全都成了一場空,所以他必定不能讓父皇拿到伏虛山下的武器。
所幸雲家大郎的血並未能打開伏虛山地牢,經過一番輾轉,他又尋到了雲家二郎,當他取出伏虛山武器的那一刻,將是他登上帝王之位的開始。
可不料,那日他並未拿到伏虛山下的武器,還險些將自己的命丟在了地宮裏。隻不過此事已經引起了父皇的注意,他不得不暫時偽裝自己,襄王卻乘機奪得了朝中大權。
父皇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就在他以為父皇大限將至,帝位近在眼前,誰知竟從民間來了個絕世高人,不僅治好了父皇多年的毒症,還助父皇查出了下毒的奸細。
奸細供出了襄王,父皇的打壓使得朝堂大勢忽變,紛紛倒向了父皇。
太子和襄王皆失了權勢,那日襄王派人送來了密信,隻要他二人合作定能奪迴大權,襄王還在心中表示願意輔佐太子登基。
襄王的心思太子自然明白,他迴絕了襄王的合作,隻要他還是太子,這帝位他早晚能登。
其實太子心底還對父皇存有幻想,隻可惜沒多節他的幻想便被打破了,探子來報,君王想要廢除太子立十三皇子為新的儲君。
所以說到底,他隻不過是一個戲子所生,他的父皇終究是瞧不起他。
宮變失敗,他被人綁到了大殿之上,瞧著父皇冷漠的神情,他忽然開口大笑,笑著笑著眼淚便流了下來。
隻盼來生再不投身於君王家。
或許世人都在想,既厭倦朝堂的爾虞我詐,何不卸下權欲去過自己向往的生活?
但這世間的事從不是幾句簡單的話便能說得清楚的,能達到灑脫淡然者寥寥無幾,不爭不搶,無欲無求,那隻不過是期待一次次落空後的自我釋懷罷了。
既行走於紛擾雜亂的人世間,便逃不脫人世的七情六欲。
太子李岱的生母並非是張皇後,他的生母是個小園子裏的戲子。
那年杏花微雨,化作普通人的君王誤闖了戲園子後院,隻見杏花下立著個明豔動人的清純姑娘,姑娘的天籟之音,驚豔的長廊佇立癡望的君王。
姑娘在杏花樹下練得專注入神,絲毫沒有察覺到朝著她緩緩走來的君王。
當姑娘抬頭的那一刹那,正好對上了君王那雙柔情似水的深邃眸子。
你叫什麽名字?
姑娘心神一亂,並未迴答來人的話,便落荒而逃。
君王彎下身子拾起姑娘落下的發簪,捧在手心凝神觀望,姑娘清麗的臉刻在了他的心底。
此後,每每到了姑娘登台唱戲的日子,總會在二樓雅間瞧見那一抹身影。姑娘唱得好時,滿院子的掌聲卻唯獨不見角落裏的那個人樂,姑娘唱錯了詞,遭人漫罵時也不見那人皺眉。
姑娘不禁想道,這可真是個奇怪的人,定也是個同她一樣孤獨的人。
終於那日兩顆孤獨的靈魂相識相愛,成了彼此的慰藉。
煙雨朦朧的時節,君王常常坐在簷下聽姑娘彈琴,那綿延的琴聲如同姑娘對君王深深的愛戀,可姑娘不知她的良人是何身份,如若他早些告訴姑娘一切,那她是否還會愛得那般奮不顧身?
而往往現實總是不盡人意,君王不得不在姑娘和王位之間做個抉擇。他愛姑娘,可他更愛王位。
姑娘誕下一子沒多久便抑鬱而終,君王將那孩子養在張皇後殿裏,小小年紀封了太子,大概是君王想彌補對姑娘的歉疚。
君王這一生似乎愛過許多人,世間久了,他自己也分不清究竟何謂愛,漸漸的他也忘記了那年杏花下唱戲的姑娘。
張皇後膝下隻有一女,名為清羽,是大唐最受寵的公主。張皇後原本還有個兒子,但小皇子兩歲時遭人毒害,徹底的離開了她。
小太子不過半歲大便被送到了張皇後身邊養著,張皇後對小太子平淡如水,說不上苛責卻也不算親切,衣食起居一應安排妥帖,從未給過小太子母親的關懷。
那時小太子總以為母後之所以對他嚴厲,是因為自己是太子,是將來的君王。可不知為何,他總是感覺母後瞧他的眼神和瞧清羽妹妹的眼神不一樣。
其實旁人都不知道,每當小太子瞧見母後將清羽妹妹摟在懷裏時,他有多羨慕。
他以為隻要自己夠努力,母後也能誇一誇他,所以他每日早起背書,不論寒暑。可當他背完一整篇治國論時,母後臉上並無半分欣喜,甚至眼底毫無波瀾。
直到有一天,小太子從宮人那聽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他才懂得為何這般努力討好母後,卻從未見她笑過。
自此小太子似乎是變了個人,他的性情變得暴怒無常,也不再對張皇後百般討好,甚至意外的迷上了聽戲。
聽得不過癮,他便給自己畫上戲子妝容,有模有樣的學著戲子唱跳起來。一時之間太子府鶯歌宴宴,最終傳到了君王耳朵裏。
君王這才想起似乎已經許久未見太子來請安,又聽到大臣們的諫言,便將小太子傳喚到了大殿上。
遠遠地,君王似乎瞧見了當年杏花微雨相識的姑娘,他驚慌而起,緊緊地盯著那一抹明豔的身影,而來人正是戲子裝扮的小太子。
君王震怒,氣得身子直直發抖。
胡鬧!你是當朝太子,怎能學那下作的戲子?還不快脫了去!
小太子一愣,原來他在父皇心中,隻是個下作戲子生的孩子。
為何?既然父皇嫌棄他生母的身份,又何必有了他呢?人們隻說戲子無情,可誰又知道被人狠狠傷過才會變得無情。
那日,小太子的世界全然坍塌,他所崇敬的父皇,敬愛的母後,嗬護的小妹妹,全成了他厭惡的敵人。
此後小太子心底便埋了一根刺,他變得頑劣不堪,隨心所欲,陰晴不定,小小年紀便心狠手辣,打罵而死的宮人數不勝數。
朝裏大臣討伐太子的聲音越來越響,紛紛聯名上書請君王廢除太子。
君王沉思許久,也有了換儲君的念頭,便將小太子喚了去。可小太子的長相實在像極了當年的杏花姑娘,他始終是於心不忍,隻給小太子下了最後通牒。
你若再不收斂,朕便廢了你的太子之位。
毫無背景根基的小太子此時才醒悟過來,他這太子之位隨時會被換掉,一旦別人成了太子,他將什麽都沒有了。
小太子開始收斂脾氣,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他決不能做那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在那深宮之中,他靠著自己才一步步爬到了今天的位置,他的勢力將近站去了朝堂的一半,而另一半的勢力則是襄王。
雲家滅門之事來得蹊蹺,太子經過一番探查,原來這一切不過是父皇棋盤前的幌子。父皇忌憚他的勢力也不是一日兩日了,若父皇重新掌權,那他這些年的精心布局全都成了一場空,所以他必定不能讓父皇拿到伏虛山下的武器。
所幸雲家大郎的血並未能打開伏虛山地牢,經過一番輾轉,他又尋到了雲家二郎,當他取出伏虛山武器的那一刻,將是他登上帝王之位的開始。
可不料,那日他並未拿到伏虛山下的武器,還險些將自己的命丟在了地宮裏。隻不過此事已經引起了父皇的注意,他不得不暫時偽裝自己,襄王卻乘機奪得了朝中大權。
父皇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就在他以為父皇大限將至,帝位近在眼前,誰知竟從民間來了個絕世高人,不僅治好了父皇多年的毒症,還助父皇查出了下毒的奸細。
奸細供出了襄王,父皇的打壓使得朝堂大勢忽變,紛紛倒向了父皇。
太子和襄王皆失了權勢,那日襄王派人送來了密信,隻要他二人合作定能奪迴大權,襄王還在心中表示願意輔佐太子登基。
襄王的心思太子自然明白,他迴絕了襄王的合作,隻要他還是太子,這帝位他早晚能登。
其實太子心底還對父皇存有幻想,隻可惜沒多節他的幻想便被打破了,探子來報,君王想要廢除太子立十三皇子為新的儲君。
所以說到底,他隻不過是一個戲子所生,他的父皇終究是瞧不起他。
宮變失敗,他被人綁到了大殿之上,瞧著父皇冷漠的神情,他忽然開口大笑,笑著笑著眼淚便流了下來。
隻盼來生再不投身於君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