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幾十個士兵運著兩車銀子走在官道上,押運官是一名偏將,武藝平平。
道路兩側樹林裏藏著許多人,有的手裏拿著繩子、有的拿著木棍、也有一些人拿著刀槍,他們正是由範仲淹帶頭來劫賞銀的儒生。
樹林茂密,四周安靜的可怕,這異於平常的安靜,讓押運士兵提心吊膽,緊緊地挨著運銀車,密切地注視著四周。
偏將也感覺到了怪異之處,平常從這裏經過,就算再安靜,也會有鳥的啼叫或者各種動物的叫聲,而現在卻如此安靜,難道樹林裏有人。
一想到這裏,偏將額頭開始冒冷汗,想趕快離開這段路,下令加緊步伐,快速行進。
一行隊伍走在密林深處最中間的時候,一根根帶著環的繩子被扔了出來,就有幾根套在了偏將的身上,繩子一緊,偏將被拉下馬來,拖了老遠。
偏將還沒站起身,就被幾把鋼刀架在了脖子上,樹林裏密密麻麻的走出許多儒生,黑壓壓一片,皆拿著武器,幾十名士兵見此,都沒想要去抵抗,丟下銀子和武器撒丫子就跑。
範仲淹並沒有讓人去追,他們的目的是這些銀子,至於那個偏將,也沒有為難他,把他綁了起來,扔在了官道上,儒生推著銀子跑開了。
偏將狼狽的迴來後,將儒生搶奪賞銀的事一五一十的認真敘述。
皇帝龍顏大怒:“這群天殺的儒生,竟然搶了賜給大軍的賞銀,真是豈有此理!來人,傳令將天下所有儒生全部關進大牢,待掃滅眾反王後,再行處置。”
一時間各地官府都在忙著抓儒生,範仲淹為了避免被其所害,必須要找個靠山,帶著手下上萬儒生投靠實力最強的反王洛陽王。
洛陽王自然是很高興接納了他們,儒生的加入,不但讓自己文臣猛增,也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實力。
範仲淹等人廢掉儒國旗號,並入洛陽王帳下,手下儒生統稱為儒部,實行三省七部製。
此時的狄青也已經兵圍南京城兩天,此處城池並沒有合肥的大,也沒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雖然繁榮,但就是一個孤城。
南京城也是通往江南的門戶,所以也是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狄青並沒有為此犯難,一座孤城而已,隻需用兵圍住,城中糧草耗盡,不攻自破。
這種如意算盤也是最合理的軍事戰略,不傷己絲毫,就大敗叛軍,乃是上上之策。
南京城內雖有將領,但是有勇無謀,狄青等人又圍而不攻,縱使有心決戰,也沒有機會與之一戰。
各路反王得知狄青大軍兵圍南京,都想給予救援,但是又不知該怎麽去做,一個人去救援,力量薄弱,有去無迴。
範仲淹對洛陽王說:“大王,各路大軍之中屬我軍實力強勁,我們應該召集其他大王,來我領地,共商反宋之事!如果不如此,我們都將會有滅頂之災。”
洛陽王也是同意了他的見解,以洛陽王的名義誠邀各路反王來境內共商大事!
各路反王收到消息後,都帶著自己的親信部隊急匆匆的趕來,有些直接將大軍隱藏在邊境上,怕洛陽王借機打掉自己,來個黑吃黑。
宴會之上,雖然一片歌舞升平,歡聲笑語,但每個人都心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洛陽王帶著範仲淹進來入座後,撤去歌舞和其他外人,再將門窗全部關好,多餘的話一個字也不說,直奔主題。
“各位大王,我們均是被朝廷所逼,反抗朝廷,如今朝廷派大軍征剿我等,如果我們還是各自為戰,不聯合起來,就會被各個擊破,現在的信陽王和合肥王就是我們之後的下場!”
“現在我想與各位組成聯盟,我們共同對抗朝廷,渡過這次難關,不知各位大王意下如何!”
其他反王都各自表態,
“虔王陳端願加入聯盟,共抗朝廷!”
………………
“好,既然各位都願意,那我們就叫反宋聯盟,那這盟主之位,就由大家一起推選?”
眾人都知道,盟主肯定是實力最強的擔任,既然洛陽王親自問了出來,那麽不用說,他肯定想做盟主,各位反王也不傻,機靈得很,均隨了他的願。
“我等願聽從洛陽王號令!”
。。。。。。
“好,感謝各位大王的信任,我自當竭盡全力,反抗大宋,爭取黎明的曙光。”
洛陽王接著說:“既然我等已然組成聯盟,現在南京王被圍,各位有何援救良策?”
麵對這件事,其他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皆是沉默不言。
洛陽王也很尷尬,他也沒啥好主意,一時陷入無邊的沉默之中,當堂鴉雀無聲安靜得針落可聞。
範仲淹也看出了各位的尷尬,就說了說自己心中的想法,打破尷尬的局麵:
“南京王,我們一定要救,但不一定非要親自派軍去救,我等可設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不怕朝廷不敗。”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不信,不派軍隊去救援,難道讓空氣去。
洛陽王替眾人問道:“愛卿此言何意?”
“我等聯盟,擁兵幾十萬,幾倍於汴京守軍,要是我等兵圍汴京,皇帝定會派兵求援,狄青到時大部隊迴援汴京,南京之圍可解,到時候派一支部隊與南京王裏應外合,就可反殺城外朝廷守軍,而我等也可在狄青未來得及支援之際,攻下汴京!”
聽了他的解釋,都如夢初醒,統統反應過來,皆稱為妙計,洛陽王出來主持:
“既然大家都認為此計可行,那我們就照此行事,現在我要開始排兵布陣了,希望各位同心協力,一起合力滅掉大宋,之後的天下就是我們的了。”
“淮安王駐地離南京近,就由淮安王派一支勁旅前往南京,除淮安王外其他各位大王與我一起兵圍汴京,等到狄青支援汴京時,淮安王再與南京王一起裏應外合,誅殺剩餘圍城大軍。”
諸位大王都起身拱手稱是,就各自離開,調遣兵馬,這些反王的一舉一動,都在宋梁的掌握之中。
道路兩側樹林裏藏著許多人,有的手裏拿著繩子、有的拿著木棍、也有一些人拿著刀槍,他們正是由範仲淹帶頭來劫賞銀的儒生。
樹林茂密,四周安靜的可怕,這異於平常的安靜,讓押運士兵提心吊膽,緊緊地挨著運銀車,密切地注視著四周。
偏將也感覺到了怪異之處,平常從這裏經過,就算再安靜,也會有鳥的啼叫或者各種動物的叫聲,而現在卻如此安靜,難道樹林裏有人。
一想到這裏,偏將額頭開始冒冷汗,想趕快離開這段路,下令加緊步伐,快速行進。
一行隊伍走在密林深處最中間的時候,一根根帶著環的繩子被扔了出來,就有幾根套在了偏將的身上,繩子一緊,偏將被拉下馬來,拖了老遠。
偏將還沒站起身,就被幾把鋼刀架在了脖子上,樹林裏密密麻麻的走出許多儒生,黑壓壓一片,皆拿著武器,幾十名士兵見此,都沒想要去抵抗,丟下銀子和武器撒丫子就跑。
範仲淹並沒有讓人去追,他們的目的是這些銀子,至於那個偏將,也沒有為難他,把他綁了起來,扔在了官道上,儒生推著銀子跑開了。
偏將狼狽的迴來後,將儒生搶奪賞銀的事一五一十的認真敘述。
皇帝龍顏大怒:“這群天殺的儒生,竟然搶了賜給大軍的賞銀,真是豈有此理!來人,傳令將天下所有儒生全部關進大牢,待掃滅眾反王後,再行處置。”
一時間各地官府都在忙著抓儒生,範仲淹為了避免被其所害,必須要找個靠山,帶著手下上萬儒生投靠實力最強的反王洛陽王。
洛陽王自然是很高興接納了他們,儒生的加入,不但讓自己文臣猛增,也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實力。
範仲淹等人廢掉儒國旗號,並入洛陽王帳下,手下儒生統稱為儒部,實行三省七部製。
此時的狄青也已經兵圍南京城兩天,此處城池並沒有合肥的大,也沒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雖然繁榮,但就是一個孤城。
南京城也是通往江南的門戶,所以也是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狄青並沒有為此犯難,一座孤城而已,隻需用兵圍住,城中糧草耗盡,不攻自破。
這種如意算盤也是最合理的軍事戰略,不傷己絲毫,就大敗叛軍,乃是上上之策。
南京城內雖有將領,但是有勇無謀,狄青等人又圍而不攻,縱使有心決戰,也沒有機會與之一戰。
各路反王得知狄青大軍兵圍南京,都想給予救援,但是又不知該怎麽去做,一個人去救援,力量薄弱,有去無迴。
範仲淹對洛陽王說:“大王,各路大軍之中屬我軍實力強勁,我們應該召集其他大王,來我領地,共商反宋之事!如果不如此,我們都將會有滅頂之災。”
洛陽王也是同意了他的見解,以洛陽王的名義誠邀各路反王來境內共商大事!
各路反王收到消息後,都帶著自己的親信部隊急匆匆的趕來,有些直接將大軍隱藏在邊境上,怕洛陽王借機打掉自己,來個黑吃黑。
宴會之上,雖然一片歌舞升平,歡聲笑語,但每個人都心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洛陽王帶著範仲淹進來入座後,撤去歌舞和其他外人,再將門窗全部關好,多餘的話一個字也不說,直奔主題。
“各位大王,我們均是被朝廷所逼,反抗朝廷,如今朝廷派大軍征剿我等,如果我們還是各自為戰,不聯合起來,就會被各個擊破,現在的信陽王和合肥王就是我們之後的下場!”
“現在我想與各位組成聯盟,我們共同對抗朝廷,渡過這次難關,不知各位大王意下如何!”
其他反王都各自表態,
“虔王陳端願加入聯盟,共抗朝廷!”
………………
“好,既然各位都願意,那我們就叫反宋聯盟,那這盟主之位,就由大家一起推選?”
眾人都知道,盟主肯定是實力最強的擔任,既然洛陽王親自問了出來,那麽不用說,他肯定想做盟主,各位反王也不傻,機靈得很,均隨了他的願。
“我等願聽從洛陽王號令!”
。。。。。。
“好,感謝各位大王的信任,我自當竭盡全力,反抗大宋,爭取黎明的曙光。”
洛陽王接著說:“既然我等已然組成聯盟,現在南京王被圍,各位有何援救良策?”
麵對這件事,其他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皆是沉默不言。
洛陽王也很尷尬,他也沒啥好主意,一時陷入無邊的沉默之中,當堂鴉雀無聲安靜得針落可聞。
範仲淹也看出了各位的尷尬,就說了說自己心中的想法,打破尷尬的局麵:
“南京王,我們一定要救,但不一定非要親自派軍去救,我等可設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不怕朝廷不敗。”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不信,不派軍隊去救援,難道讓空氣去。
洛陽王替眾人問道:“愛卿此言何意?”
“我等聯盟,擁兵幾十萬,幾倍於汴京守軍,要是我等兵圍汴京,皇帝定會派兵求援,狄青到時大部隊迴援汴京,南京之圍可解,到時候派一支部隊與南京王裏應外合,就可反殺城外朝廷守軍,而我等也可在狄青未來得及支援之際,攻下汴京!”
聽了他的解釋,都如夢初醒,統統反應過來,皆稱為妙計,洛陽王出來主持:
“既然大家都認為此計可行,那我們就照此行事,現在我要開始排兵布陣了,希望各位同心協力,一起合力滅掉大宋,之後的天下就是我們的了。”
“淮安王駐地離南京近,就由淮安王派一支勁旅前往南京,除淮安王外其他各位大王與我一起兵圍汴京,等到狄青支援汴京時,淮安王再與南京王一起裏應外合,誅殺剩餘圍城大軍。”
諸位大王都起身拱手稱是,就各自離開,調遣兵馬,這些反王的一舉一動,都在宋梁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