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曬得人懶洋洋的,我一個人漫步在山林間,任由陽光通過樹林斑駁的灑在我身上。我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應該去往何處,隻是這樣漫不經心的走著。
前麵林間似乎有人在歡笑,笑的那麽灑脫,笑的那麽甜蜜,我不由自主的走過去。林子中間的一塊空地,綠草如氈,一個美麗的少女正在那裏放聲歡笑,她手裏捧著一本書。是書吸引了她,還是生活真的如此美好,值得人們歡笑。我躊躇不前,怕打擾了少女。
少女轉過身來,她是如此的美麗,又是如此的熟悉。你曾經那麽決絕的離我遠去,從此杳無音信;你也曾和我一起歡笑,品嚐平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快樂。可是,當一切歸於平靜時,你為什麽又出現在我麵前。
她好象並沒有認出我,他的笑是如此純潔,如此美好。我忘記了煩惱,忘記了萬物,隻是希望時間停止,生命永桓,她就這樣笑下去,我就這樣看下去。那怕我的心如針紮般痛,那怕我的淚模糊了天地萬物。
親愛的,你是在等我嗎,手拿著花傘,在細雨迷蒙的山間小徑,傾聽鬱金香怒放的唿吸;
親愛的,請你停一下腳步,你已經走的太快,山林遮蔽了我的視線,我看不見前方的路通向哪裏;
親愛的,請你點一盞燭光,這世界太黑,幻影淹沒了千山萬水的秀麗,我不知道停留在哪裏;
親愛的,我知道我是在夢中,可是我不願醒來,醒來後害怕再也不能記起你的樣子。
我正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的時候,突然感到一陣寒意,我本能的扭轉頭,一塊霧氣籠罩了整個山林,霧氣越來越大,慢慢地籠罩著她的全身。我努力奔跑,卻始終跑不到她的跟前,我伸出手,如此的近又是如此的遙遠,她漸漸的消散在霧中,和濃霧融化在一起。
我憤怒,我茫然,但卻找不到方向,我想呐喊,想痛哭,卻喊不出聲,哭不出來。突然從濃霧中,伸出一支大手,向我抓來,我躲避,我翻滾,但那隻巨手卻牢牢的抓住我不放。
我整個身體瞬間被汗浸透,喘不過氣來。
“醒醒。”有人急切地搖晃我,我艱難地睜開眼向四周看了看,那裏有什麽濃霧,也沒有美女。看見的是一張熟悉的,似笑非笑的臉。
我歎了口氣:“張猛,我剛夢到美女,衣服脫了一半,你小子把我叫醒了。”張猛和我一樣,研究生畢業後被聘到這家古城市立博物館的做技術人員,不同的是我是生物部的,他是展覽館的。
張猛歪了歪嘴:“你夢見美女,你夢見女鬼了吧?什麽樣的美女還能讓人嚇一身汗。”
我抬頭看看牆上掛的時鍾,剛四點多,此時的展覽館內已經沒有幾個人了。張猛伸手拉了我下,把一包煙塞進我手裏:“哥們今天沒什麽事,替我盯著點,我先走一迴。”
我愣了一下才恍然大悟,館裏的幾位大姐大嫂剛給這小子介紹了一個對象,兩人正處在幹柴烈火的階段,粘乎的狠。今天是周五,這小子估計要趕過去表現,讓我替他一會。
反正我又無處可去,周五對單身的人來說是相當鬱悶的。由於市裏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發現了一座大型古墓,館裏的主要領導帶領主力盡出野外,館裏留守的多是非專業人員。而我是因為剛參加了市政府的新聞培訓班迴來,才沒有編入野外勘探。
由於市立博物館的成立時間遠晚於本市的省立和其它幾個專項博物館,雖然麵積、設備先進,但囿於體製,缺乏時間積累,館內的藏品多數是近幾年收集的,業內人士看上眼的精品、珍品並不多。有幾個有模有樣的也多是修複的,或是仿製品。加上遠離城區,因此經營慘淡,鮮有光顧者。
今天,也是同樣,寬闊的展覽廳裏隻有幾個人,還沒有保安和工作人員多,而工作人員也是聚集在一起閑聊,研究吃穿住行等與業務毫不相幹的東西。
我打了嗬欠,從這頭走到那頭,人漸漸散去。許多工作人員再例行做最後的清理。這時青銅廳的小劉正抱著膀子來迴踱步,顯得十分焦急。“怎麽了?”我走了過去,小劉衝我呶呶嘴,伸手向館裏指了指。青銅廳,有一個老人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我模糊的印象裏,剛才他就在這裏。
小劉低聲說:“這老頭看了下午,你說奇怪不,還就看這一個。”老人背對著我們,穿著一件絲綢做的衣服。他看的是一個鼎,是一個青銅漢鼎。青銅器始於夏,盛於商、周,至秦漢漸漸衰落,鼎本來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後禹鑄九鼎,遂成國之重器,或置於宗廟作銘功記績的禮器。統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鼎。但漢時鐵具盛行,青銅器已走向沒落。此青銅漢鼎出土於市郊某漢墓,按漢製墓葬規格,此墓規格不高,應該是普通富裕家庭,雖沒被盜,但器物極少,隻有此鼎較大,但也存在破損來得的現象,隻是由於本館缺乏青銅器,才把它展出,是青銅廳少有的真品。
我曾經仔細看過這個青銅漢鼎,也查過相關資料,請教館裏的一些專家,知道此鼎的名字叫龍形獸麵紋鼎屬於問卜的工具,是一種民間用品並非國之重器,做工也算不上精美。因此,和那些精美的複製品、修複品比起來,非常不起眼。
我走了過去,很有禮貌:“老師傅,這裏最後一班公交6點就停了,到時你怎麽迴去。”委婉的提醒他我們要下班了。老人迴過頭來,鶴發童顏,笑容可掬,一派仙風道骨,讓人頓生好感。他衝我笑了笑:“年輕人,你知道此鼎的來曆嗎?”我便把我所知的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訴了他。
老人微笑不語,慢慢地踱出大廳,我連忙示意小劉檢查清理,陪老人走了出去。
我有些惴惴不安:“我說錯了什麽,請你老人家指教。”老人笑了笑,走向停車場,從一輛奔馳旅行車裏下來一位妙齡女郎,伸手打開了車門。老人鑽進車裏,剛鑽了一半,象是想起了什麽是的,扭過頭來看看我:“年輕人,告訴你,那叫禹王喚龍鼎。”然後有點象自言自語地說道:“可惜隻是後人仿的。”
我站在那裏,一動不動,我曾經聽一位老研究員私下說過,禹王喚龍鼎是傳說中最著名的上古三鼎之一,上古三鼎到目前為止,隻是傳說,而沒有真物,很多研究者認為是前人杜撰。難道曆史上真有禹王喚龍鼎。
我搖了搖腦袋,進博物館以來,捐獻傳世國寶的、號稱能有通靈之術的人絡繹不絕,但大多是沽名釣譽之徒,或是故弄玄虛,或是騙取財物,禹王喚龍鼎隻是傳說,既便是有,這個老人又怎麽能斷定這個龍形獸紋漢鼎就是後人仿做的禹王喚龍鼎。
前麵林間似乎有人在歡笑,笑的那麽灑脫,笑的那麽甜蜜,我不由自主的走過去。林子中間的一塊空地,綠草如氈,一個美麗的少女正在那裏放聲歡笑,她手裏捧著一本書。是書吸引了她,還是生活真的如此美好,值得人們歡笑。我躊躇不前,怕打擾了少女。
少女轉過身來,她是如此的美麗,又是如此的熟悉。你曾經那麽決絕的離我遠去,從此杳無音信;你也曾和我一起歡笑,品嚐平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快樂。可是,當一切歸於平靜時,你為什麽又出現在我麵前。
她好象並沒有認出我,他的笑是如此純潔,如此美好。我忘記了煩惱,忘記了萬物,隻是希望時間停止,生命永桓,她就這樣笑下去,我就這樣看下去。那怕我的心如針紮般痛,那怕我的淚模糊了天地萬物。
親愛的,你是在等我嗎,手拿著花傘,在細雨迷蒙的山間小徑,傾聽鬱金香怒放的唿吸;
親愛的,請你停一下腳步,你已經走的太快,山林遮蔽了我的視線,我看不見前方的路通向哪裏;
親愛的,請你點一盞燭光,這世界太黑,幻影淹沒了千山萬水的秀麗,我不知道停留在哪裏;
親愛的,我知道我是在夢中,可是我不願醒來,醒來後害怕再也不能記起你的樣子。
我正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的時候,突然感到一陣寒意,我本能的扭轉頭,一塊霧氣籠罩了整個山林,霧氣越來越大,慢慢地籠罩著她的全身。我努力奔跑,卻始終跑不到她的跟前,我伸出手,如此的近又是如此的遙遠,她漸漸的消散在霧中,和濃霧融化在一起。
我憤怒,我茫然,但卻找不到方向,我想呐喊,想痛哭,卻喊不出聲,哭不出來。突然從濃霧中,伸出一支大手,向我抓來,我躲避,我翻滾,但那隻巨手卻牢牢的抓住我不放。
我整個身體瞬間被汗浸透,喘不過氣來。
“醒醒。”有人急切地搖晃我,我艱難地睜開眼向四周看了看,那裏有什麽濃霧,也沒有美女。看見的是一張熟悉的,似笑非笑的臉。
我歎了口氣:“張猛,我剛夢到美女,衣服脫了一半,你小子把我叫醒了。”張猛和我一樣,研究生畢業後被聘到這家古城市立博物館的做技術人員,不同的是我是生物部的,他是展覽館的。
張猛歪了歪嘴:“你夢見美女,你夢見女鬼了吧?什麽樣的美女還能讓人嚇一身汗。”
我抬頭看看牆上掛的時鍾,剛四點多,此時的展覽館內已經沒有幾個人了。張猛伸手拉了我下,把一包煙塞進我手裏:“哥們今天沒什麽事,替我盯著點,我先走一迴。”
我愣了一下才恍然大悟,館裏的幾位大姐大嫂剛給這小子介紹了一個對象,兩人正處在幹柴烈火的階段,粘乎的狠。今天是周五,這小子估計要趕過去表現,讓我替他一會。
反正我又無處可去,周五對單身的人來說是相當鬱悶的。由於市裏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發現了一座大型古墓,館裏的主要領導帶領主力盡出野外,館裏留守的多是非專業人員。而我是因為剛參加了市政府的新聞培訓班迴來,才沒有編入野外勘探。
由於市立博物館的成立時間遠晚於本市的省立和其它幾個專項博物館,雖然麵積、設備先進,但囿於體製,缺乏時間積累,館內的藏品多數是近幾年收集的,業內人士看上眼的精品、珍品並不多。有幾個有模有樣的也多是修複的,或是仿製品。加上遠離城區,因此經營慘淡,鮮有光顧者。
今天,也是同樣,寬闊的展覽廳裏隻有幾個人,還沒有保安和工作人員多,而工作人員也是聚集在一起閑聊,研究吃穿住行等與業務毫不相幹的東西。
我打了嗬欠,從這頭走到那頭,人漸漸散去。許多工作人員再例行做最後的清理。這時青銅廳的小劉正抱著膀子來迴踱步,顯得十分焦急。“怎麽了?”我走了過去,小劉衝我呶呶嘴,伸手向館裏指了指。青銅廳,有一個老人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我模糊的印象裏,剛才他就在這裏。
小劉低聲說:“這老頭看了下午,你說奇怪不,還就看這一個。”老人背對著我們,穿著一件絲綢做的衣服。他看的是一個鼎,是一個青銅漢鼎。青銅器始於夏,盛於商、周,至秦漢漸漸衰落,鼎本來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後禹鑄九鼎,遂成國之重器,或置於宗廟作銘功記績的禮器。統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鼎。但漢時鐵具盛行,青銅器已走向沒落。此青銅漢鼎出土於市郊某漢墓,按漢製墓葬規格,此墓規格不高,應該是普通富裕家庭,雖沒被盜,但器物極少,隻有此鼎較大,但也存在破損來得的現象,隻是由於本館缺乏青銅器,才把它展出,是青銅廳少有的真品。
我曾經仔細看過這個青銅漢鼎,也查過相關資料,請教館裏的一些專家,知道此鼎的名字叫龍形獸麵紋鼎屬於問卜的工具,是一種民間用品並非國之重器,做工也算不上精美。因此,和那些精美的複製品、修複品比起來,非常不起眼。
我走了過去,很有禮貌:“老師傅,這裏最後一班公交6點就停了,到時你怎麽迴去。”委婉的提醒他我們要下班了。老人迴過頭來,鶴發童顏,笑容可掬,一派仙風道骨,讓人頓生好感。他衝我笑了笑:“年輕人,你知道此鼎的來曆嗎?”我便把我所知的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訴了他。
老人微笑不語,慢慢地踱出大廳,我連忙示意小劉檢查清理,陪老人走了出去。
我有些惴惴不安:“我說錯了什麽,請你老人家指教。”老人笑了笑,走向停車場,從一輛奔馳旅行車裏下來一位妙齡女郎,伸手打開了車門。老人鑽進車裏,剛鑽了一半,象是想起了什麽是的,扭過頭來看看我:“年輕人,告訴你,那叫禹王喚龍鼎。”然後有點象自言自語地說道:“可惜隻是後人仿的。”
我站在那裏,一動不動,我曾經聽一位老研究員私下說過,禹王喚龍鼎是傳說中最著名的上古三鼎之一,上古三鼎到目前為止,隻是傳說,而沒有真物,很多研究者認為是前人杜撰。難道曆史上真有禹王喚龍鼎。
我搖了搖腦袋,進博物館以來,捐獻傳世國寶的、號稱能有通靈之術的人絡繹不絕,但大多是沽名釣譽之徒,或是故弄玄虛,或是騙取財物,禹王喚龍鼎隻是傳說,既便是有,這個老人又怎麽能斷定這個龍形獸紋漢鼎就是後人仿做的禹王喚龍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