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鹽政變革
(紅樓同人)紅樓踏實人生 作者:蘅皋向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暘見著林海竟然是這種態度心中的怒火蹭蹭的往上暴漲,怒目而視道:“父親寫折子的時候可曾想過後果,可曾想過我們。”
林海沒有去看林暘,坐在書案後麵的太師椅上道:“為父有你,就是最大的後盾。”林暘像是被戳破的氣球,怒意也隨之而去,他不知道該如何反駁林海,說自己不足以承擔這個擔子,還是說自己不想承擔這個擔子,想要依靠著林海一輩子。
他喉嚨有些幹澀擠出聲音道:“父親是父親,我是我,我是永遠不能替代父親的。”即便是自己能夠在林海出事後承擔起這個家,可是感情是無法替代的。
林海欣慰的看了一眼道:“我不會到那個地步的。人生苦短,我雖然想著要建功立業,行利國利民之事,可是也想著享受天倫之樂。”
林暘聽出了林海話裏的意思,可是他心裏依舊難過的很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即便是父親早有布置,可是那些人暗地裏的攻訐,該如何防住?父親,您想想母親,想想弟弟和妹妹。”
林海默然無語良久才道:“你也知道鹽政弊端根深蒂固,不得不變革,否則數以千計的百姓將家破人亡,為父是丈夫,是父親,可是這世上還有許多丈夫和父親為了小家苦苦掙紮著。在其位謀其政,為父既然是戶部尚書,就不能對著鹽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林暘發現自己根本說服不了林海,心裏五味具雜,林海心思已定,集義,見之真,守之篤,義之所在,無論前途有多艱難,自然會奮不顧身的去做。吾申吾義,焉知存亡。
林海看著林暘難受的模樣,開口安慰他道:“你與其在這裏勸說我改變心思,不如幫我看看這折子還有什麽疏漏的地方,想想如何幫為父收拾爛攤子。”
林暘扭頭不語,林海見他像小孩子賭氣一般忍不住輕笑起來,林暘也憋不住喊了聲“父親”。他看著林海淡然自若的神色低語問道:“母親,知道嗎?”林海點了點頭,“她知道的。”提起賈敏,林海的嘴角不由得上揚起來,眼睛裏也露出風彩來道:“我這輩子娶了你母親已經別無憾事了。”
林暘默然,他以前以為賈敏柔弱,心思細膩純善,隻是能在內宅裏照顧好一大家子,可是越長大越明白,賈敏是柔中帶剛,不僅僅是賈敏還有黛玉亦是這樣的女子,表麵貞靜柔和,可是內裏自有風骨。
林暘拿過了林海的折子,上麵羅列出了鹽政的弊端,開中法雖然很好,但是適用於開國之初百廢待興之時,而現在在權
貴勢要及各色人等奏討占窩、壟斷開中、多支夾帶、販賣私鹽的破壞下,基本上實行不下去了。
而且因著劃區域銷售食鹽,偏遠地方運鹽道遠,成本提高,且中間有官員盤剝造成了官鹽成本高,百姓大多去買私鹽,私鹽因此而泛濫,被官府指定的灶丁因著官府指定的官鹽價格低且成本高,隻能走私鹽影響國庫收入。
林海的對策第一是裁汰浮費,規定了食鹽每引應該繳納多少,且雜費有多少,禁止鹽政官員借機盤剝。第二是整飭鹽政中的運道,減少運輸的手續。第三是對積欠時間不太長的鹽引,給以加額的優惠,動員商人轉場支鹽,,或兼場支鹽。第四是緝拿走私鹽販。
林暘的手指點中了開中之法,今上並不像太上皇那樣重文輕武,他早有雄心要整飭軍政,想要邊關穩固,那麽開中之法就不能被廢。
林暘道:“灶戶留有餘鹽會販賣給私鹽販子,不如由官府買下來以充正引,供開中。”林海搖頭道:“我也想過,你也知道國庫空虛,如果價高的話國庫承擔不了,價低的話就沒有什麽作用了。”很難去核算出一個合適的價格。
林暘迴想一遍開國初的種種關於鹽政的政策,對林海道:“灶戶不是要種地繳納稅糧嗎?”林海瞬時明白他的意思了道:“雖然免除了徭役,可是還有稅糧,可以用餘鹽代為繳納,這部分的鹽充正引供開中。”之後在派人去核算合適的價格。
林暘沒有說話,他知道這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隻要私鹽販還在,那麽官收餘鹽就不會那麽順利,其實說起來,之所以出現守支之難,在於課鹽之數有定,而鹽引之發行無節。鹽政握在國家手裏,隻要邊關需要糧食,就要求商人籌集糧食,為了刺激商人,就隨時下調中納額,這樣就使得鹽引膨脹,官鹽積壓。
可是為了邊關籌集糧草,以待戰事,隻能實行納栗中鹽。
林暘看了一眼正興致勃勃修改折子的父親,神色晦暗不明道:“父親,時辰已晚,我先迴去休息了,父親也早點休息吧,等明日精神好了再行修改也不遲。”
林海搖頭道:“你先迴去,這折子我已經籌備了好長時間,很快就能修改的好。”林暘垂下眼眸迴了自己的院子。
林海一晚上沒有休息,第二日一早眼睛通紅的坐上了馬車,林暘捏了捏袖子裏的東西,暗自下了決心。倒是林海看了一眼林暘道:“你怎麽也這幅沒休息好的樣子。”林暘打哈哈道:“掌珠最近磨人的很,夜裏都要啼哭的,除了我
誰哄她都沒用。”
林海忍不住笑道:“寵孩子也得有個度,你夜裏休息不好,身體怎麽吃得消呢。”林暘調侃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我還不是跟父親學的。”
如林暘所料,早朝的時候,林海便當朝遞交了折子,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不過好在林海的政策很是溫和,且他主持了鹽政有主持戶部工作多年,各項事宜皆胸有成竹,即便是有反駁之人,也能侃侃而談,逐條反駁迴去。
林暘去上前一步道:“微臣不同意林尚書的折子。”朝廷之上的人有耐不住的倒吸一口氣,誰不知道林海和林暘是父子,有的看著林海有的看看林暘,即便是如顧經這樣的人也麵露詫異之色,不由得看向林海。
皇帝開口道:“你有什麽見解,要知道林卿可是任鹽政多年,難道你還有更好的見解不成。”皇帝心中暗惱林暘膽子大,有林海在,林暘何必在趟這趟渾水,便出言暗示林暘不要出頭。林暘卻沉聲答道:“微臣雖不才,可是也耳濡目染多年。”
林暘朝林海拱了拱手道:“林尚書的法子雖好,不過卻治標不治本。林尚書的法子雖然能夠解決正鹽鹽課不足的問題,可是邊關的糧草卻等不了那麽多年。正課辦納不足,而開中數額不變,商人到場支鹽之時定會出現無鹽可支的局麵。商人趨利,便不願意報中了,最後會導致官鹽阻滯,私鹽盛行。”
林暘停頓一下道:“微臣懇請讓商人收買部分灶戶生產的餘鹽補足無法支取的官鹽。”當即有人反駁道:“這不就成了讓商人光明正大的走私麽?”
林暘沉聲說道:“自然是有限製的,首先商人必須是開中了政府的正額鹽引,到場無法支取食鹽的,且守支一定年限的商人才可。”
皇帝問了林海:“林卿覺得這法子如何?”
眾人的目光移到了林海身上,林海頭微垂,神色莫辨,良久才幹巴巴的道:“甚好。”林暘的法子不僅可以為一時支守不到正鹽的商人提供便利,還可以解決貧灶的生活問題,灶戶可以自行選擇要將餘鹽賣給誰,自然比交給官府獲利更多。
林海話鋒一轉道:“私鹽本就盛行,若是允許商人購買私鹽,那麽私鹽問題該如何結局呢,林大人?”
林暘聽到林海一聲“林大人”忍不住哆嗦一下,可是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心中自有周全之法道:“自然是嚴厲處置私鹽販子了,微臣肯請聖上製定律令以抑製私鹽販賣。”
有人立馬反駁道:“我朝想來以仁
治國.......”話還沒說完便被林暘打斷了“治國,用仁義感化,猶如治水者疏通河道,使河水向下流去,可是另一方麵用律法治國,等於治水者修築堤壩,是河水不至於橫流。疏淪和築堤並行不悖,治國者仁義法律也並行不悖。”
朝堂之上立馬因著依法治國還是以仁治國爭吵起來,林暘默默的退到一邊不肯在說話了,皇上忍不住拍了書案,拎走了林海和林暘的折子退朝。
看著林海麵沉如水,林暘趕忙湊過去討好的笑道:“父親。”林海想要怒斥他可是又覺得他做了官,在同僚麵前嗬斥他會落了他的麵子,隻能*的說道:“迴去再說。”林暘卻收起來臉上的笑意,正色說道:“我是父親的兒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林海歎口氣道:“迴去吧。”
林海沒有去看林暘,坐在書案後麵的太師椅上道:“為父有你,就是最大的後盾。”林暘像是被戳破的氣球,怒意也隨之而去,他不知道該如何反駁林海,說自己不足以承擔這個擔子,還是說自己不想承擔這個擔子,想要依靠著林海一輩子。
他喉嚨有些幹澀擠出聲音道:“父親是父親,我是我,我是永遠不能替代父親的。”即便是自己能夠在林海出事後承擔起這個家,可是感情是無法替代的。
林海欣慰的看了一眼道:“我不會到那個地步的。人生苦短,我雖然想著要建功立業,行利國利民之事,可是也想著享受天倫之樂。”
林暘聽出了林海話裏的意思,可是他心裏依舊難過的很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即便是父親早有布置,可是那些人暗地裏的攻訐,該如何防住?父親,您想想母親,想想弟弟和妹妹。”
林海默然無語良久才道:“你也知道鹽政弊端根深蒂固,不得不變革,否則數以千計的百姓將家破人亡,為父是丈夫,是父親,可是這世上還有許多丈夫和父親為了小家苦苦掙紮著。在其位謀其政,為父既然是戶部尚書,就不能對著鹽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林暘發現自己根本說服不了林海,心裏五味具雜,林海心思已定,集義,見之真,守之篤,義之所在,無論前途有多艱難,自然會奮不顧身的去做。吾申吾義,焉知存亡。
林海看著林暘難受的模樣,開口安慰他道:“你與其在這裏勸說我改變心思,不如幫我看看這折子還有什麽疏漏的地方,想想如何幫為父收拾爛攤子。”
林暘扭頭不語,林海見他像小孩子賭氣一般忍不住輕笑起來,林暘也憋不住喊了聲“父親”。他看著林海淡然自若的神色低語問道:“母親,知道嗎?”林海點了點頭,“她知道的。”提起賈敏,林海的嘴角不由得上揚起來,眼睛裏也露出風彩來道:“我這輩子娶了你母親已經別無憾事了。”
林暘默然,他以前以為賈敏柔弱,心思細膩純善,隻是能在內宅裏照顧好一大家子,可是越長大越明白,賈敏是柔中帶剛,不僅僅是賈敏還有黛玉亦是這樣的女子,表麵貞靜柔和,可是內裏自有風骨。
林暘拿過了林海的折子,上麵羅列出了鹽政的弊端,開中法雖然很好,但是適用於開國之初百廢待興之時,而現在在權
貴勢要及各色人等奏討占窩、壟斷開中、多支夾帶、販賣私鹽的破壞下,基本上實行不下去了。
而且因著劃區域銷售食鹽,偏遠地方運鹽道遠,成本提高,且中間有官員盤剝造成了官鹽成本高,百姓大多去買私鹽,私鹽因此而泛濫,被官府指定的灶丁因著官府指定的官鹽價格低且成本高,隻能走私鹽影響國庫收入。
林海的對策第一是裁汰浮費,規定了食鹽每引應該繳納多少,且雜費有多少,禁止鹽政官員借機盤剝。第二是整飭鹽政中的運道,減少運輸的手續。第三是對積欠時間不太長的鹽引,給以加額的優惠,動員商人轉場支鹽,,或兼場支鹽。第四是緝拿走私鹽販。
林暘的手指點中了開中之法,今上並不像太上皇那樣重文輕武,他早有雄心要整飭軍政,想要邊關穩固,那麽開中之法就不能被廢。
林暘道:“灶戶留有餘鹽會販賣給私鹽販子,不如由官府買下來以充正引,供開中。”林海搖頭道:“我也想過,你也知道國庫空虛,如果價高的話國庫承擔不了,價低的話就沒有什麽作用了。”很難去核算出一個合適的價格。
林暘迴想一遍開國初的種種關於鹽政的政策,對林海道:“灶戶不是要種地繳納稅糧嗎?”林海瞬時明白他的意思了道:“雖然免除了徭役,可是還有稅糧,可以用餘鹽代為繳納,這部分的鹽充正引供開中。”之後在派人去核算合適的價格。
林暘沒有說話,他知道這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隻要私鹽販還在,那麽官收餘鹽就不會那麽順利,其實說起來,之所以出現守支之難,在於課鹽之數有定,而鹽引之發行無節。鹽政握在國家手裏,隻要邊關需要糧食,就要求商人籌集糧食,為了刺激商人,就隨時下調中納額,這樣就使得鹽引膨脹,官鹽積壓。
可是為了邊關籌集糧草,以待戰事,隻能實行納栗中鹽。
林暘看了一眼正興致勃勃修改折子的父親,神色晦暗不明道:“父親,時辰已晚,我先迴去休息了,父親也早點休息吧,等明日精神好了再行修改也不遲。”
林海搖頭道:“你先迴去,這折子我已經籌備了好長時間,很快就能修改的好。”林暘垂下眼眸迴了自己的院子。
林海一晚上沒有休息,第二日一早眼睛通紅的坐上了馬車,林暘捏了捏袖子裏的東西,暗自下了決心。倒是林海看了一眼林暘道:“你怎麽也這幅沒休息好的樣子。”林暘打哈哈道:“掌珠最近磨人的很,夜裏都要啼哭的,除了我
誰哄她都沒用。”
林海忍不住笑道:“寵孩子也得有個度,你夜裏休息不好,身體怎麽吃得消呢。”林暘調侃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我還不是跟父親學的。”
如林暘所料,早朝的時候,林海便當朝遞交了折子,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不過好在林海的政策很是溫和,且他主持了鹽政有主持戶部工作多年,各項事宜皆胸有成竹,即便是有反駁之人,也能侃侃而談,逐條反駁迴去。
林暘去上前一步道:“微臣不同意林尚書的折子。”朝廷之上的人有耐不住的倒吸一口氣,誰不知道林海和林暘是父子,有的看著林海有的看看林暘,即便是如顧經這樣的人也麵露詫異之色,不由得看向林海。
皇帝開口道:“你有什麽見解,要知道林卿可是任鹽政多年,難道你還有更好的見解不成。”皇帝心中暗惱林暘膽子大,有林海在,林暘何必在趟這趟渾水,便出言暗示林暘不要出頭。林暘卻沉聲答道:“微臣雖不才,可是也耳濡目染多年。”
林暘朝林海拱了拱手道:“林尚書的法子雖好,不過卻治標不治本。林尚書的法子雖然能夠解決正鹽鹽課不足的問題,可是邊關的糧草卻等不了那麽多年。正課辦納不足,而開中數額不變,商人到場支鹽之時定會出現無鹽可支的局麵。商人趨利,便不願意報中了,最後會導致官鹽阻滯,私鹽盛行。”
林暘停頓一下道:“微臣懇請讓商人收買部分灶戶生產的餘鹽補足無法支取的官鹽。”當即有人反駁道:“這不就成了讓商人光明正大的走私麽?”
林暘沉聲說道:“自然是有限製的,首先商人必須是開中了政府的正額鹽引,到場無法支取食鹽的,且守支一定年限的商人才可。”
皇帝問了林海:“林卿覺得這法子如何?”
眾人的目光移到了林海身上,林海頭微垂,神色莫辨,良久才幹巴巴的道:“甚好。”林暘的法子不僅可以為一時支守不到正鹽的商人提供便利,還可以解決貧灶的生活問題,灶戶可以自行選擇要將餘鹽賣給誰,自然比交給官府獲利更多。
林海話鋒一轉道:“私鹽本就盛行,若是允許商人購買私鹽,那麽私鹽問題該如何結局呢,林大人?”
林暘聽到林海一聲“林大人”忍不住哆嗦一下,可是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心中自有周全之法道:“自然是嚴厲處置私鹽販子了,微臣肯請聖上製定律令以抑製私鹽販賣。”
有人立馬反駁道:“我朝想來以仁
治國.......”話還沒說完便被林暘打斷了“治國,用仁義感化,猶如治水者疏通河道,使河水向下流去,可是另一方麵用律法治國,等於治水者修築堤壩,是河水不至於橫流。疏淪和築堤並行不悖,治國者仁義法律也並行不悖。”
朝堂之上立馬因著依法治國還是以仁治國爭吵起來,林暘默默的退到一邊不肯在說話了,皇上忍不住拍了書案,拎走了林海和林暘的折子退朝。
看著林海麵沉如水,林暘趕忙湊過去討好的笑道:“父親。”林海想要怒斥他可是又覺得他做了官,在同僚麵前嗬斥他會落了他的麵子,隻能*的說道:“迴去再說。”林暘卻收起來臉上的笑意,正色說道:“我是父親的兒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林海歎口氣道:“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