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何嚐見過此等的景象,驚懼之下一聲驚唿,便癱軟在地了,手中的籃子也向前滾出了好遠,裏頭的餑餑撒了一地。
為首的巨虎仿佛猜到了她的反應,並沒有急於取食,而是低下頭,用鼻子碰了碰地上的油炸餑餑,似乎頗感興趣。
它畢竟是山野間的畜類,從未聞到過此等的美味,不覺垂涎欲滴,便張開口銜住了一塊炸糕,將之卷入口中細細的咀嚼起來。
那炸糕煞是美味呀,香甜間卻也頗為粘牙,幾個迴合下來便將它的獠牙粘住,一時之間竟難以舔嗜幹淨了。
猛虎不免低吼了一聲,垂下頭,用虎爪蓋住了臉,口中的舌頭則盡力舔噬。
其餘兩隻老虎也明知這婦人必是它們的口裏食了,都不急於將其咬死,而是一同向著頭虎這邊湊了湊,似乎也對地上的餑餑頗感興趣。
可恰在此時,那名癱倒在地的婦人卻忽然一躍而起,與此同時她摘下背上的包袱,從中就抽出了一柄明晃晃的鋼刀,摟頭蓋腦,向著頭虎猛力劈來。
那頭虎本是山野間的大王,自然非同小可,雖然急於剔牙卻也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它甫見一道寒光直劈麵門,急切間伸爪一擋,不料那鋼刀端的是削鐵如泥,隻聽“嚓”的一聲輕響,鬥大的虎爪已然落了地了。
其餘兩隻猛虎見頭虎受傷,立刻血灌瞳仁,急迴身張牙舞爪,猛撲而至。
就聽遠處“叭”的一聲槍響,左邊的一頭猛虎就像被人憑空擊了一掌,身子一歪便淩空跌倒,隻是自顧自的在地上掙命。
另一頭猛虎眼見須臾間連傷二虎,情知不妙,急忙哮吼一聲,急剪尾向著那婦人猛掃而來。
那婦人曉得這是老虎的傷人絕技,急忙抱頭後仰,咕嚕嚕的倒滾了開去。
那猛虎借著此機,一躍數丈,狂吼間鑽入了林中,就逃得無影無蹤了。
地上的婦人見一虎垂死,一虎逃遁,急忙挺身而起,以鋼刀護住了頭麵,直麵二虎,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休看那頭虎被削去了一爪,卻仍不失山中之王的威嚴,它情知中了圈套,卻不願就此認輸,便用三爪支撐起身體,斷爪處兀自鮮血噴湧,卻全然不顧,略一蹲身,猛然大叱一聲,聲震山野,匯合了周身之力,縱身一躍,便疾撲而至。
那婦人卻是早有防備,急忙以右肩著地,側麵一滾,躲了開去。
猛虎一撲不中,卻又前腳受傷,捉立不住,一個虎撲,跌翻在地,激起了一大團塵土。
它不待塵土散盡,又擰身撲上,倒剪虎尾,猛然抽至。
那婦人雖然也身手不凡,卻料不到頭虎在受傷之餘竟能如此矯健,稍一疏忽,鋼刀已被虎尾抽中,立時畫出了一道弧線,不知掉往何方了。
婦人見大事已去,急忙抽身向著來路疾奔,頭虎見一擊得中,哮吼一聲,又一次盡力撲來,這一人一虎悠忽間已經奔出數丈開外,卻是人力已盡,虎力充盈。
那猛虎見仇敵就在眼前,便後足撐地,盡力一撲,斷足處恰好撞在婦人的後背之上,竟將她淩空推出了數丈。
猛虎在吃痛之下更是喪失了理智,一聲怒吼幾乎要將山川振斷,合當再次撲上,卻耳聞又一聲震天介的槍響,它立刻步履踉蹌,隻是向前撲出了數步,便頹然跌倒,雖虎目圓睜,卻也再無力掙紮了。
那婦人顯見得已是耗盡了氣力,又被這蠻力撞擊,登時昏倒在地。
直到此時那些埋伏於左近的漢子才紛紛衝出了叢林,將她抬起來,後送修養。
餘者則找刀的找刀,抬虎的抬虎,忙了個不亦樂乎。
可是那頭虎實在是太重了,數十人竟然抗抬不得,隻好拉來兩輛木輪車,將老虎運了迴去。
這個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傳十十傳百,頃刻間便傳遍了方圓幾百裏的山嶺,就連山外的官府也知道了。
可馬幫之中畢竟魚龍混雜,個中不乏有身帶重罪的囚徒,隻好及時開拔,避開耳目了事。
可騎頭兒卻也舍不得那沉甸甸的賞銀,便命人假扮了打虎之人,抬虎自去縣裏報功,一番自誇其德,終於換迴了賞銀。
如此一來,馬幫之中是銀錢充盈,免不了又一番的吃喝慶祝啊,此時那婦人也褪去了女子的衣衫,換迴了男兒的裝束,就此更是聲名遠播,名動江湖了。
其實那誘虎的婦人自是麻三兒無疑了,他冒險出手,幾乎丟了性命,整整將養了半月有餘才逐漸恢複過來。
這段時間裏,馬幫是走走停停,早已經進入黑龍江的地界兒了,莽山野嶺漸多,行人村屯減少,常常是幾天都看不見一個人影兒,他們也隻好靠著隨身的幹糧充饑。
每到夜晚,騎頭兒便會夜觀天象,以防在這蒼茫的林海中迷失了路徑,或被什麽狐、獾、刺蝟這類的妖物所擾,碰上鬼打牆,被活活的餓死在山裏。
相傳在此地的山林之中,蹊蹺古怪之事頗多,有時會平白遇見婦人,你倘或經不起她的誘惑,與之同床共枕,在夜半醒來之時,那婦人早已變成了老刺蝟或是大鱉,正自熟睡在你的臂彎兒裏,鼾聲如雷呢。
所以在此地沒人敢開女人的玩笑,都怕一個不慎入了魔道,遭了飛來的橫禍。
好在馬幫勢大,人多,陽氣偏盛,故而還不至於遭了什麽妖物,可騎頭兒依然不敢在山野間停留,他日夜催促著大家趕路,終於在一個晌午就衝出了蒼茫林海,來到了一帶平原之地。
他們再往前走就是一處不小的鎮店,遠望街道縱橫,想來必是客商必經的交通要路。
騎頭兒卻是來過此間的,他沒有片刻的猶豫,便直接進了鎮子,自尋到一處空曠的所在,紮下了營盤。
所謂的空曠之所,並非沒有人管,卻恰恰是有人預先租下來,專供馬幫紮營之用的。
很快便有一個中年漢子跑過來,帶著一名手捧賬簿的小廝,與騎頭兒見了麵。
雙方很快就談妥了價錢,並相互約定,由那中年漢子負責采購馬幫的草料,食鹽,米麵糧油等一應事物。
騎頭兒卻落得清閑,主動帶著麻三兒等人四處遊蕩,一來散心,二來也想尋些個樂子,寬解寬解胸懷。
麻三兒是個乖覺的人,雖然打虎掙得了大批的賞銀,他卻始終隻字未提,隻是交由騎頭兒掌管,自己落得個順水人情。
騎頭兒雖然在心中也有些過意不去,卻樂得獨享富貴,可這心裏頭卻早已將麻三兒看成是自己的心腹了。
幾個人很快逛遍了三街六巷,吃過了幾處食坊,看過了幾場蹦蹦戲,末了騎頭兒等人還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欲火,就結伴兒去了窯子。
而麻三兒卻始終對這類事兒是敬而遠之啊,隻是在街上買了些竹片,硬木,預備做張硬弩以備不時之需。
眼見得馬幫中急需的食鹽、糧油都已備齊了,可老天爺卻又發起威來了,接連幾天的大雨,使得山路泥濘難行,他們又不得不暫時耽擱下來,待天氣清明再行啟程。
然而一天早上,麻三兒卻被一陣鑼鼓聲給吵醒了,接著他就被柴禾拽出了被子,稀裏糊塗的來到了大街之上。
但見十字路口早已搭起了一處木台,周遭圍滿了看熱鬧的老百姓。
木台之上一麵紅旗招展,顯見得正是清營中正紅旗的番號,旗下立著一個彪形大漢,身材魁碩,頭如柳鬥,敞開的衣襟處露出一匝黑漆漆的蓋膽黑毛,腿上打著綁腿,足蹬牛皮薄底快靴,身搭十字攀,前後棕繩兒,一望便知是左右善撲營裏的勇士。
各位看客,您休看彼時的大清國早已是日薄西山了,可依然還打著天朝上幫的幌子,其可以撐門麵的武力,除了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外,便是享譽大江南北的左右善撲營了。
善撲營裏的漢子被稱為官腿撲戶,乃是世襲的,到了後期卻因人才凋零,便也吸納了諸多的民間高手,如什麽賽刀螂,拿大餅,七寶摔,大得合等等,都是分屬於民間跤場的頂硬好手兒。
然而這左右善撲營雖都是吃大清官糧的,卻也分幫結派,明爭暗鬥,互不服氣,常常就鬧出了窩裏鬥的案子,叫皇上老爺子也頭痛不已。
他們每年都會前往關外,擺擂比武,一則相互間見見勝負,二則也可接機招攬,吸納好手兒進到自己的旗下。
而今趕巧了,這比武招人的擂台恰巧就擺在了此鎮之上,可也是命裏該然,叫麻三兒有了出頭露臉的機會,差點兒將一隻腳就踏進官場的圈子了。
再看擂台上這名大漢,眼見得圍觀的百姓多了,情知時機已到,便將兩手一拱,作了一個羅圈兒揖,朗聲說道:
“各位三老四少,小人姓胡,乃是左翼善撲營官腿傻三兒的徒弟。
今兒個我隨著師傅他老人家來到貴方寶地,就是想以武會友,再收幾個有靈性兒的進我左翼善撲營正紅旗下效力。
一來可以壯我大清國威,二來可以為各位搏一個封妻蔭子的機會。
有沒有哪位英雄豪傑願意上台較量的,若是沒有,那小人我可就要獻獻醜啦,先給各位開開眼界。”
說完,他便伸胳膊撩腿兒,緊一緊腰間的駱駝繩子,自己跳起了黃瓜架。
所謂的黃瓜架,便如同摔跤前的熱身舞蹈,乃是大開大合,手腳齊搖,左右迴旋,以足踏地,既能顯威,又能活開周身的氣血。
圍觀眾人見他動作幹淨利索,輕盈之中不失力道,穩健之中又不失灑脫,不免齊聲喝彩。
可就在這個時候,忽聽當街之上一聲斷喝,一個瘦小枯幹的身影,已經拾級而上,三躥兩縱間便登上了台頂,雙手叉腰,昂然而立,眼見就是個挑戰的。
眾人一見有熱鬧可瞧,不免又是一番喝彩。
再看來人雖然身量不高,卻貴在身子骨結實,周身上下拾掇得緊襯利落,透出一股子幹練,出挑的勁頭兒。
正紅旗的那位跤手見了來人的穿著打扮,不免已經猜到了八九,想此人定是右翼善撲營中鑲藍旗的撲戶了,卻不知為何能趕點兒出現在此處。
為首的巨虎仿佛猜到了她的反應,並沒有急於取食,而是低下頭,用鼻子碰了碰地上的油炸餑餑,似乎頗感興趣。
它畢竟是山野間的畜類,從未聞到過此等的美味,不覺垂涎欲滴,便張開口銜住了一塊炸糕,將之卷入口中細細的咀嚼起來。
那炸糕煞是美味呀,香甜間卻也頗為粘牙,幾個迴合下來便將它的獠牙粘住,一時之間竟難以舔嗜幹淨了。
猛虎不免低吼了一聲,垂下頭,用虎爪蓋住了臉,口中的舌頭則盡力舔噬。
其餘兩隻老虎也明知這婦人必是它們的口裏食了,都不急於將其咬死,而是一同向著頭虎這邊湊了湊,似乎也對地上的餑餑頗感興趣。
可恰在此時,那名癱倒在地的婦人卻忽然一躍而起,與此同時她摘下背上的包袱,從中就抽出了一柄明晃晃的鋼刀,摟頭蓋腦,向著頭虎猛力劈來。
那頭虎本是山野間的大王,自然非同小可,雖然急於剔牙卻也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它甫見一道寒光直劈麵門,急切間伸爪一擋,不料那鋼刀端的是削鐵如泥,隻聽“嚓”的一聲輕響,鬥大的虎爪已然落了地了。
其餘兩隻猛虎見頭虎受傷,立刻血灌瞳仁,急迴身張牙舞爪,猛撲而至。
就聽遠處“叭”的一聲槍響,左邊的一頭猛虎就像被人憑空擊了一掌,身子一歪便淩空跌倒,隻是自顧自的在地上掙命。
另一頭猛虎眼見須臾間連傷二虎,情知不妙,急忙哮吼一聲,急剪尾向著那婦人猛掃而來。
那婦人曉得這是老虎的傷人絕技,急忙抱頭後仰,咕嚕嚕的倒滾了開去。
那猛虎借著此機,一躍數丈,狂吼間鑽入了林中,就逃得無影無蹤了。
地上的婦人見一虎垂死,一虎逃遁,急忙挺身而起,以鋼刀護住了頭麵,直麵二虎,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休看那頭虎被削去了一爪,卻仍不失山中之王的威嚴,它情知中了圈套,卻不願就此認輸,便用三爪支撐起身體,斷爪處兀自鮮血噴湧,卻全然不顧,略一蹲身,猛然大叱一聲,聲震山野,匯合了周身之力,縱身一躍,便疾撲而至。
那婦人卻是早有防備,急忙以右肩著地,側麵一滾,躲了開去。
猛虎一撲不中,卻又前腳受傷,捉立不住,一個虎撲,跌翻在地,激起了一大團塵土。
它不待塵土散盡,又擰身撲上,倒剪虎尾,猛然抽至。
那婦人雖然也身手不凡,卻料不到頭虎在受傷之餘竟能如此矯健,稍一疏忽,鋼刀已被虎尾抽中,立時畫出了一道弧線,不知掉往何方了。
婦人見大事已去,急忙抽身向著來路疾奔,頭虎見一擊得中,哮吼一聲,又一次盡力撲來,這一人一虎悠忽間已經奔出數丈開外,卻是人力已盡,虎力充盈。
那猛虎見仇敵就在眼前,便後足撐地,盡力一撲,斷足處恰好撞在婦人的後背之上,竟將她淩空推出了數丈。
猛虎在吃痛之下更是喪失了理智,一聲怒吼幾乎要將山川振斷,合當再次撲上,卻耳聞又一聲震天介的槍響,它立刻步履踉蹌,隻是向前撲出了數步,便頹然跌倒,雖虎目圓睜,卻也再無力掙紮了。
那婦人顯見得已是耗盡了氣力,又被這蠻力撞擊,登時昏倒在地。
直到此時那些埋伏於左近的漢子才紛紛衝出了叢林,將她抬起來,後送修養。
餘者則找刀的找刀,抬虎的抬虎,忙了個不亦樂乎。
可是那頭虎實在是太重了,數十人竟然抗抬不得,隻好拉來兩輛木輪車,將老虎運了迴去。
這個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傳十十傳百,頃刻間便傳遍了方圓幾百裏的山嶺,就連山外的官府也知道了。
可馬幫之中畢竟魚龍混雜,個中不乏有身帶重罪的囚徒,隻好及時開拔,避開耳目了事。
可騎頭兒卻也舍不得那沉甸甸的賞銀,便命人假扮了打虎之人,抬虎自去縣裏報功,一番自誇其德,終於換迴了賞銀。
如此一來,馬幫之中是銀錢充盈,免不了又一番的吃喝慶祝啊,此時那婦人也褪去了女子的衣衫,換迴了男兒的裝束,就此更是聲名遠播,名動江湖了。
其實那誘虎的婦人自是麻三兒無疑了,他冒險出手,幾乎丟了性命,整整將養了半月有餘才逐漸恢複過來。
這段時間裏,馬幫是走走停停,早已經進入黑龍江的地界兒了,莽山野嶺漸多,行人村屯減少,常常是幾天都看不見一個人影兒,他們也隻好靠著隨身的幹糧充饑。
每到夜晚,騎頭兒便會夜觀天象,以防在這蒼茫的林海中迷失了路徑,或被什麽狐、獾、刺蝟這類的妖物所擾,碰上鬼打牆,被活活的餓死在山裏。
相傳在此地的山林之中,蹊蹺古怪之事頗多,有時會平白遇見婦人,你倘或經不起她的誘惑,與之同床共枕,在夜半醒來之時,那婦人早已變成了老刺蝟或是大鱉,正自熟睡在你的臂彎兒裏,鼾聲如雷呢。
所以在此地沒人敢開女人的玩笑,都怕一個不慎入了魔道,遭了飛來的橫禍。
好在馬幫勢大,人多,陽氣偏盛,故而還不至於遭了什麽妖物,可騎頭兒依然不敢在山野間停留,他日夜催促著大家趕路,終於在一個晌午就衝出了蒼茫林海,來到了一帶平原之地。
他們再往前走就是一處不小的鎮店,遠望街道縱橫,想來必是客商必經的交通要路。
騎頭兒卻是來過此間的,他沒有片刻的猶豫,便直接進了鎮子,自尋到一處空曠的所在,紮下了營盤。
所謂的空曠之所,並非沒有人管,卻恰恰是有人預先租下來,專供馬幫紮營之用的。
很快便有一個中年漢子跑過來,帶著一名手捧賬簿的小廝,與騎頭兒見了麵。
雙方很快就談妥了價錢,並相互約定,由那中年漢子負責采購馬幫的草料,食鹽,米麵糧油等一應事物。
騎頭兒卻落得清閑,主動帶著麻三兒等人四處遊蕩,一來散心,二來也想尋些個樂子,寬解寬解胸懷。
麻三兒是個乖覺的人,雖然打虎掙得了大批的賞銀,他卻始終隻字未提,隻是交由騎頭兒掌管,自己落得個順水人情。
騎頭兒雖然在心中也有些過意不去,卻樂得獨享富貴,可這心裏頭卻早已將麻三兒看成是自己的心腹了。
幾個人很快逛遍了三街六巷,吃過了幾處食坊,看過了幾場蹦蹦戲,末了騎頭兒等人還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欲火,就結伴兒去了窯子。
而麻三兒卻始終對這類事兒是敬而遠之啊,隻是在街上買了些竹片,硬木,預備做張硬弩以備不時之需。
眼見得馬幫中急需的食鹽、糧油都已備齊了,可老天爺卻又發起威來了,接連幾天的大雨,使得山路泥濘難行,他們又不得不暫時耽擱下來,待天氣清明再行啟程。
然而一天早上,麻三兒卻被一陣鑼鼓聲給吵醒了,接著他就被柴禾拽出了被子,稀裏糊塗的來到了大街之上。
但見十字路口早已搭起了一處木台,周遭圍滿了看熱鬧的老百姓。
木台之上一麵紅旗招展,顯見得正是清營中正紅旗的番號,旗下立著一個彪形大漢,身材魁碩,頭如柳鬥,敞開的衣襟處露出一匝黑漆漆的蓋膽黑毛,腿上打著綁腿,足蹬牛皮薄底快靴,身搭十字攀,前後棕繩兒,一望便知是左右善撲營裏的勇士。
各位看客,您休看彼時的大清國早已是日薄西山了,可依然還打著天朝上幫的幌子,其可以撐門麵的武力,除了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外,便是享譽大江南北的左右善撲營了。
善撲營裏的漢子被稱為官腿撲戶,乃是世襲的,到了後期卻因人才凋零,便也吸納了諸多的民間高手,如什麽賽刀螂,拿大餅,七寶摔,大得合等等,都是分屬於民間跤場的頂硬好手兒。
然而這左右善撲營雖都是吃大清官糧的,卻也分幫結派,明爭暗鬥,互不服氣,常常就鬧出了窩裏鬥的案子,叫皇上老爺子也頭痛不已。
他們每年都會前往關外,擺擂比武,一則相互間見見勝負,二則也可接機招攬,吸納好手兒進到自己的旗下。
而今趕巧了,這比武招人的擂台恰巧就擺在了此鎮之上,可也是命裏該然,叫麻三兒有了出頭露臉的機會,差點兒將一隻腳就踏進官場的圈子了。
再看擂台上這名大漢,眼見得圍觀的百姓多了,情知時機已到,便將兩手一拱,作了一個羅圈兒揖,朗聲說道:
“各位三老四少,小人姓胡,乃是左翼善撲營官腿傻三兒的徒弟。
今兒個我隨著師傅他老人家來到貴方寶地,就是想以武會友,再收幾個有靈性兒的進我左翼善撲營正紅旗下效力。
一來可以壯我大清國威,二來可以為各位搏一個封妻蔭子的機會。
有沒有哪位英雄豪傑願意上台較量的,若是沒有,那小人我可就要獻獻醜啦,先給各位開開眼界。”
說完,他便伸胳膊撩腿兒,緊一緊腰間的駱駝繩子,自己跳起了黃瓜架。
所謂的黃瓜架,便如同摔跤前的熱身舞蹈,乃是大開大合,手腳齊搖,左右迴旋,以足踏地,既能顯威,又能活開周身的氣血。
圍觀眾人見他動作幹淨利索,輕盈之中不失力道,穩健之中又不失灑脫,不免齊聲喝彩。
可就在這個時候,忽聽當街之上一聲斷喝,一個瘦小枯幹的身影,已經拾級而上,三躥兩縱間便登上了台頂,雙手叉腰,昂然而立,眼見就是個挑戰的。
眾人一見有熱鬧可瞧,不免又是一番喝彩。
再看來人雖然身量不高,卻貴在身子骨結實,周身上下拾掇得緊襯利落,透出一股子幹練,出挑的勁頭兒。
正紅旗的那位跤手見了來人的穿著打扮,不免已經猜到了八九,想此人定是右翼善撲營中鑲藍旗的撲戶了,卻不知為何能趕點兒出現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