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主意打定,遂略一沉氣,凝神聽了聽四下的動靜,見並無異狀,便躡足潛蹤,偷偷向前院兒摸來。待得走過幾處假山、房舍,便摸到了大殿附近,見眾僧早已散去,殿內寂靜異常,唯有供桌上的點點香火兀自閃動不熄。麻三兒隻是略略向殿中窺看了一迴,便下了台階,在院中辯了一下方位,便欲去側後的僧房一探究竟。
忽然從旁邊一處跨院的高牆之內傳來一陣說笑之聲,麻三兒在細細辨認之下,竟然發現牆內似有隱隱火光在閃動。他好奇心起,連忙捏起手腳,湊到高牆之下,側耳細聽。隻聽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
“師弟,難得你今夜前來會我,又能有這般的論武心境,害得我不得不出了禪境。難不成你是想棄道從佛?是不是做道士填不滿你那副臭皮囊了?老衲這裏還有幾鬥陳米,不行就舍與你吧,想也夠你幾日用了。”
言罷即開懷大笑起來。
繼而就聽到另一個同樣蒼老的聲音說:
“哼!師兄。我就算餓死也不來你這裏討口。我倒是看你有些老糊塗了。那參禪習武本是一體,又何談出了禪境呢?你分明就是假慈悲罷了。”
方才發笑之人聽了,不覺又大笑了幾聲道:
“好,好,好!那我一會兒就去吃碗素麵,饞饞你這窮鬼。”
另外那個蒼老的聲音不怒反笑,亦道:
“好啊,難得師兄你有這般肚量。不過今日我也不敢虛至,倒是帶有一份大禮,準備贈給師兄,表一表同門情誼。”
麻三兒自幼便是好武,此時在牆外聽了他二人對話,頗覺心癢,心中說:“那自稱老衲的定是本寺的僧官無疑了,然另外一位自稱師弟的莫不真是位道長?這一僧一道又如何同門習武?又何談師兄弟呢?”念及此處,他的好奇心更盛,非要看個究竟不可,於是便不再往他處探尋,而是將木杠支在牆底,略一蹲身,使了一個豹子出林,將右腳點地,左腳踏住杠子的頂端,借力手攀牆頂,再將右足輕踏牆麵,便輕輕翻上牆來。
他雖然學藝不精,但畢竟經過名師指點,幾下動作一氣嗬成,毫無阻滯,從頭至尾都悄無聲息。待他伏上牆頭再微微挺身,便看清了院內的情形,原來不知在什麽時候,地上的浮雪已被掃淨,四周圍也已點上了幾隻巨燭,正當中則擺放著一片狹長的竹席,兩端各盤坐一人。左麵的乃是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僧,而右麵的真是一位身著道袍的道士。他二人雖穿著不同,但氣質卻頗相近,皆是昂首含胸,麵帶譏諷之態。
麻三兒是頭一迴見到僧、道對坐,一則不論是道還是僧,皆屬世外之人,平日不問俗事,更不必說月夜對坐,講法論武了;二則在武林之中,僧、道之所學向來有異,怎他二人能師承一脈,卻又修行不同呢?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際,忽聽那老僧又開口道:
“咦,不知卻是個什麽禮物呢?難不成你又用旁門左道騙來什麽寶物不成?老衲已是個出家之人了,怎能收受他人之財呢?”
那道士見他開言譏諷,遂將袍袖一撣,麵帶不悅道:
“師兄是哪裏話,我道門中人畫符捉鬼,祛病降妖乃是本分。你佛家不也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我今日來乃是好意,難道師兄就不肯領我這份情嗎?”
那老僧見他不悅,急忙改口道:
“想不到師弟你仍是幼年時的脾氣。好好好,我且先看看是個什麽物件,再做屈處吧。”
那道士見他應了,當即眉開眼笑,急忙轉身向著門外輕輕擊掌三下。隨著掌聲,從門外進來兩位年輕道士,皆是頭挽發髻,身穿道袍,足踏十方布鞋,手中則同端著一口銅鍾而入。那銅鍾雖不甚大,卻也壓得這二人氣喘如牛,待他們好不容易將銅鍾放在竹席之上,已然累得氣喘籲籲,汗透衣襟了。老僧見是一口銅鍾,心下當然不悅,但他尚未開口,確見那道人哈哈一笑道:
“師兄,可滿意否?我這鍾送的恰到好處吧。”
老僧聽他開言不善,兩道如霜似雪的劍眉頓時擰成了一個疙瘩。他平日裏像是持重慣了,並未立刻反唇相譏,而是麵帶冷笑,輕舒猿臂,用一隻手輕輕捏住鍾頂的一段烏鐵,竟將它提了起來。
那道士顯然並未料到他有這般功力,不覺失口讚道:
“好!好力道。”
老僧聽此一說,便將銅鍾輕輕放迴席上,旋即開口道:
“師弟,想當年你的資質遠勝於我,且深得師傅寵愛。而今時過境遷,想是功力也該大進了吧?對於力道又有何高見呢?”
那道士聽他發問,便將雙眉一挑,冷冷笑道:
“當年的事還提它做什麽。你的力道不過是合力罷了,可有什麽稀罕,非要在貧道麵前賣弄。”
老僧見他講的輕佻,遂微微一笑道:
“想當年你我二人的師傅可是將一個“合”字懸於中堂,且日日囑托,言此字乃練功之本,愚以為此確是要義根基。殊不知合乃天地宇宙之理,不偏不倚,剛柔並濟,且內外一體,又何言賣弄二字呢?”
那道士聽了頗不以為然,隻是撇了撇嘴高聲道:
“意氣相合,手足相合,肩胯相合等等皆老生常談,有何新意?不若返璞歸真最好,何必又故弄玄虛?”
那老僧道:
“你隻知其一,焉知還有與天地相合?且合為自然,攢蹙著力,何談故弄玄虛呢?”
言罷複舒猿臂,重新將鍾輕輕提起,便直接遞了過來。那道士見銅鍾被遞到麵前,倘或不接豈非示弱於人,故而略一遲疑,也學著伸出右手捏住鍾頂,硬將銅鍾接了過來。然一接之下,他頓覺肩胛劇痛,遂不敢停留而是急忙將鍾放在了麵前的席上,又略略活動了一下肩膀,見確無大礙,方才定下神來。待他抬眼見到對麵的老僧竟然麵帶冷笑,頓時羞極反怒,高聲道:
“什麽合與不合,臨敵之計拳腳無眼,像你這等拿捏能抵甚用?”
那老僧不待他將話講完,即接口道:
“練功不精,習武不勤,故而扭捏。”
那道士被他搶了話頭,一時語塞,頓時漲紅了兩頰,索性再次將鍾勉強提起,用力向前擲來。不料那銅鍾甚是沉重,才挪得尺許遠近,便又落迴到席麵之上。老僧見他發急,知他自亂了方寸,遂不待他喘勻了這口氣,便急速探手將銅鍾提將起來,作勢向著他的腳麵壓將下來。那道士未加提防,悠忽之間見銅鍾已然落下,急忙用雙手撐地,足尖點席,向後躍起躲避。疏料為僧者自有慈悲之心,況同門師兄弟間又怎肯下此毒手,方才那一壓不過是虛招而已。此時又見他身已躍起,袍角尚餘席上,便順勢一按,將銅鍾不偏不倚壓在其袍角之上。那道士去勢甚急,豈能淩空收腳,當下二力相掙,隻聽“哢哧”的一聲,竟然將身上的袍子扯去了半邊。老僧見他身掛半邊袍的窘態,即開懷笑道:
“師弟,觀你此形倒似個羅漢,不若入我門來,也可朝夕相處,共同精進。”
那道士此時已是窘極,再也顧不得什麽禮義顏麵,當即攘臂大唿道:
“汝以力壓我,非同門之誼。想我道士善能驅鬼降妖,今日你既不肯領情,那我便送你一個驅邪納福的法子吧,也算你我同門了一場。”
言罷他即探手入懷,掏出一個黑乎乎的物事,向著老僧劈麵打去。那老僧童心未泯,方才隻欲戲耍他一番,不料此刻卻有暗器襲到,他盤膝坐地,躲避不便,遂急忙展袖一擋。那物事正打在手臂之上,頓時撲撒開漫天的紅霧,原來卻是一包朱砂細粉。那朱砂細粉極善沾染,不但將老和尚的袈裟染成紅色,就連他如銀的一部須髯也被染成了血紅色。那道士見狀立時縱聲大笑,上氣不接下氣的道:
“師兄。你妄稱了佛門中人,如今卻變成這副魑魅的模樣,怎去見一眾弟子?又怎生拜佛?”
那老僧初遭偷襲,本已怒極,但聽他如此說卻又緩和了顏色道:
“心為佛心,縱然形容鄙陋又有何妨?現如今你我皆離了俗世,可以潛心修武、育徒,自當同心戮力光耀門派才是。方才我講的皆是心得,無有半點隱晦。望師弟祥思之,必有精進。”
言罷便展身離席,由一名僧人攙扶著迴方丈去了。那道士呆立半晌,眼望著老僧的背影怔怔癡想,忽而動動手腳,似有所悟,卻又怔怔癡想,便如同是呆傻了一般。而麻三兒本就一路困乏,而今騎在牆頭之上更是周身酸痛,他見本寺僧官能有如此修為,不禁暗暗欽服,遂打消了探寺之念,直接從牆頭滑落在地,乘著月光又迴到客房,和衣睡了。
忽然從旁邊一處跨院的高牆之內傳來一陣說笑之聲,麻三兒在細細辨認之下,竟然發現牆內似有隱隱火光在閃動。他好奇心起,連忙捏起手腳,湊到高牆之下,側耳細聽。隻聽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
“師弟,難得你今夜前來會我,又能有這般的論武心境,害得我不得不出了禪境。難不成你是想棄道從佛?是不是做道士填不滿你那副臭皮囊了?老衲這裏還有幾鬥陳米,不行就舍與你吧,想也夠你幾日用了。”
言罷即開懷大笑起來。
繼而就聽到另一個同樣蒼老的聲音說:
“哼!師兄。我就算餓死也不來你這裏討口。我倒是看你有些老糊塗了。那參禪習武本是一體,又何談出了禪境呢?你分明就是假慈悲罷了。”
方才發笑之人聽了,不覺又大笑了幾聲道:
“好,好,好!那我一會兒就去吃碗素麵,饞饞你這窮鬼。”
另外那個蒼老的聲音不怒反笑,亦道:
“好啊,難得師兄你有這般肚量。不過今日我也不敢虛至,倒是帶有一份大禮,準備贈給師兄,表一表同門情誼。”
麻三兒自幼便是好武,此時在牆外聽了他二人對話,頗覺心癢,心中說:“那自稱老衲的定是本寺的僧官無疑了,然另外一位自稱師弟的莫不真是位道長?這一僧一道又如何同門習武?又何談師兄弟呢?”念及此處,他的好奇心更盛,非要看個究竟不可,於是便不再往他處探尋,而是將木杠支在牆底,略一蹲身,使了一個豹子出林,將右腳點地,左腳踏住杠子的頂端,借力手攀牆頂,再將右足輕踏牆麵,便輕輕翻上牆來。
他雖然學藝不精,但畢竟經過名師指點,幾下動作一氣嗬成,毫無阻滯,從頭至尾都悄無聲息。待他伏上牆頭再微微挺身,便看清了院內的情形,原來不知在什麽時候,地上的浮雪已被掃淨,四周圍也已點上了幾隻巨燭,正當中則擺放著一片狹長的竹席,兩端各盤坐一人。左麵的乃是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僧,而右麵的真是一位身著道袍的道士。他二人雖穿著不同,但氣質卻頗相近,皆是昂首含胸,麵帶譏諷之態。
麻三兒是頭一迴見到僧、道對坐,一則不論是道還是僧,皆屬世外之人,平日不問俗事,更不必說月夜對坐,講法論武了;二則在武林之中,僧、道之所學向來有異,怎他二人能師承一脈,卻又修行不同呢?正在他胡思亂想之際,忽聽那老僧又開口道:
“咦,不知卻是個什麽禮物呢?難不成你又用旁門左道騙來什麽寶物不成?老衲已是個出家之人了,怎能收受他人之財呢?”
那道士見他開言譏諷,遂將袍袖一撣,麵帶不悅道:
“師兄是哪裏話,我道門中人畫符捉鬼,祛病降妖乃是本分。你佛家不也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我今日來乃是好意,難道師兄就不肯領我這份情嗎?”
那老僧見他不悅,急忙改口道:
“想不到師弟你仍是幼年時的脾氣。好好好,我且先看看是個什麽物件,再做屈處吧。”
那道士見他應了,當即眉開眼笑,急忙轉身向著門外輕輕擊掌三下。隨著掌聲,從門外進來兩位年輕道士,皆是頭挽發髻,身穿道袍,足踏十方布鞋,手中則同端著一口銅鍾而入。那銅鍾雖不甚大,卻也壓得這二人氣喘如牛,待他們好不容易將銅鍾放在竹席之上,已然累得氣喘籲籲,汗透衣襟了。老僧見是一口銅鍾,心下當然不悅,但他尚未開口,確見那道人哈哈一笑道:
“師兄,可滿意否?我這鍾送的恰到好處吧。”
老僧聽他開言不善,兩道如霜似雪的劍眉頓時擰成了一個疙瘩。他平日裏像是持重慣了,並未立刻反唇相譏,而是麵帶冷笑,輕舒猿臂,用一隻手輕輕捏住鍾頂的一段烏鐵,竟將它提了起來。
那道士顯然並未料到他有這般功力,不覺失口讚道:
“好!好力道。”
老僧聽此一說,便將銅鍾輕輕放迴席上,旋即開口道:
“師弟,想當年你的資質遠勝於我,且深得師傅寵愛。而今時過境遷,想是功力也該大進了吧?對於力道又有何高見呢?”
那道士聽他發問,便將雙眉一挑,冷冷笑道:
“當年的事還提它做什麽。你的力道不過是合力罷了,可有什麽稀罕,非要在貧道麵前賣弄。”
老僧見他講的輕佻,遂微微一笑道:
“想當年你我二人的師傅可是將一個“合”字懸於中堂,且日日囑托,言此字乃練功之本,愚以為此確是要義根基。殊不知合乃天地宇宙之理,不偏不倚,剛柔並濟,且內外一體,又何言賣弄二字呢?”
那道士聽了頗不以為然,隻是撇了撇嘴高聲道:
“意氣相合,手足相合,肩胯相合等等皆老生常談,有何新意?不若返璞歸真最好,何必又故弄玄虛?”
那老僧道:
“你隻知其一,焉知還有與天地相合?且合為自然,攢蹙著力,何談故弄玄虛呢?”
言罷複舒猿臂,重新將鍾輕輕提起,便直接遞了過來。那道士見銅鍾被遞到麵前,倘或不接豈非示弱於人,故而略一遲疑,也學著伸出右手捏住鍾頂,硬將銅鍾接了過來。然一接之下,他頓覺肩胛劇痛,遂不敢停留而是急忙將鍾放在了麵前的席上,又略略活動了一下肩膀,見確無大礙,方才定下神來。待他抬眼見到對麵的老僧竟然麵帶冷笑,頓時羞極反怒,高聲道:
“什麽合與不合,臨敵之計拳腳無眼,像你這等拿捏能抵甚用?”
那老僧不待他將話講完,即接口道:
“練功不精,習武不勤,故而扭捏。”
那道士被他搶了話頭,一時語塞,頓時漲紅了兩頰,索性再次將鍾勉強提起,用力向前擲來。不料那銅鍾甚是沉重,才挪得尺許遠近,便又落迴到席麵之上。老僧見他發急,知他自亂了方寸,遂不待他喘勻了這口氣,便急速探手將銅鍾提將起來,作勢向著他的腳麵壓將下來。那道士未加提防,悠忽之間見銅鍾已然落下,急忙用雙手撐地,足尖點席,向後躍起躲避。疏料為僧者自有慈悲之心,況同門師兄弟間又怎肯下此毒手,方才那一壓不過是虛招而已。此時又見他身已躍起,袍角尚餘席上,便順勢一按,將銅鍾不偏不倚壓在其袍角之上。那道士去勢甚急,豈能淩空收腳,當下二力相掙,隻聽“哢哧”的一聲,竟然將身上的袍子扯去了半邊。老僧見他身掛半邊袍的窘態,即開懷笑道:
“師弟,觀你此形倒似個羅漢,不若入我門來,也可朝夕相處,共同精進。”
那道士此時已是窘極,再也顧不得什麽禮義顏麵,當即攘臂大唿道:
“汝以力壓我,非同門之誼。想我道士善能驅鬼降妖,今日你既不肯領情,那我便送你一個驅邪納福的法子吧,也算你我同門了一場。”
言罷他即探手入懷,掏出一個黑乎乎的物事,向著老僧劈麵打去。那老僧童心未泯,方才隻欲戲耍他一番,不料此刻卻有暗器襲到,他盤膝坐地,躲避不便,遂急忙展袖一擋。那物事正打在手臂之上,頓時撲撒開漫天的紅霧,原來卻是一包朱砂細粉。那朱砂細粉極善沾染,不但將老和尚的袈裟染成紅色,就連他如銀的一部須髯也被染成了血紅色。那道士見狀立時縱聲大笑,上氣不接下氣的道:
“師兄。你妄稱了佛門中人,如今卻變成這副魑魅的模樣,怎去見一眾弟子?又怎生拜佛?”
那老僧初遭偷襲,本已怒極,但聽他如此說卻又緩和了顏色道:
“心為佛心,縱然形容鄙陋又有何妨?現如今你我皆離了俗世,可以潛心修武、育徒,自當同心戮力光耀門派才是。方才我講的皆是心得,無有半點隱晦。望師弟祥思之,必有精進。”
言罷便展身離席,由一名僧人攙扶著迴方丈去了。那道士呆立半晌,眼望著老僧的背影怔怔癡想,忽而動動手腳,似有所悟,卻又怔怔癡想,便如同是呆傻了一般。而麻三兒本就一路困乏,而今騎在牆頭之上更是周身酸痛,他見本寺僧官能有如此修為,不禁暗暗欽服,遂打消了探寺之念,直接從牆頭滑落在地,乘著月光又迴到客房,和衣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