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圍點打援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錘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公,在下不負明公所托,已成功說服吳國公暫緩攻勢,為明公爭取了十五天時間!”
台州城。
詹鼎自郭家軍軍營返迴後,立刻來到參政府後院,向自己的主公方國珍複命。
聽到詹鼎的稟報,方國珍信以為真,大喜道:“太好了!此番出使,詹先生立下了大功啊,等敵軍撤退之後,本官一定重金酬謝先生。”
詹鼎聞言,忙拱手推辭道:“不敢,不敢,在下起於微寒,幸得明公擢拔,如何敢居功?如今四方多事,這筆賞金就請明公轉贈給各地守城將士吧。”
眼看詹鼎如此謙遜,方國珍對他越發欣賞,反而賞賜給了對方更多財物。
由於詹鼎帶迴來的假消息,導致方國珍對郭洺放鬆了警惕,除了不停向朱元璋、陳友定等人派遣使者求援外,對方並沒有將台州、溫州等地的守軍快速聚集在一起。
如此一來,便給了郭洺各個擊破的機會。
在劉基的建議下,郭洺一麵讓人與方國珍虛與委蛇,商討對方投降自己後的安置事項,一麵暗中調遣兵馬,悄悄離開婺州境內,兩路出擊。
一路由常遇春統領,沿武義、永康兩縣,南下進攻處州;另一路自己親自統率,經義烏、東陽二地,向東直取台州。
由於郭洺出兵之事非常隱秘,處州、台州兩地的方氏守軍,根本來不及作出防備,很快便連戰連敗、棄城失地。
僅僅過去十天,南方處州的所有縣城,便全部被常遇春攻占;東邊的台州,除了治所臨海尚處於重重包圍外,其他地方也全都被郭洺的親軍攻克。
“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
方國珍怎麽也想不到,短短十天竟會發生如此變故,想到先前詹鼎對自己說的話,心中頓時氣憤不已,將責任全都怪在對方身上。
“這個詹鼎,實在辜負本官太甚,說什麽替本官爭取了十五天時間,就是這種結果麽?來人,馬上給我捉拿此人!不要放他跑了!”
“明公,那詹鼎自知辜負明公厚恩,已在家中服毒自盡了。”
方國珍本想派人捉拿詹鼎,從謀士丘楠、張子善等人口中得知對方已經自盡,這才悻悻作罷,隨後整個人頹唐地坐在後院大堂的官帽椅上,有聲無力地詢問眾人道:
“眼下敵軍來勢洶洶,台州四麵被圍,已成孤城,本官手中隻有萬餘名可戰之兵,各位先生,你們說接下來該怎麽辦啊?”
謀士丘楠歎了口氣道:“事已如此,明公隻有乞降一條路可走了,倘若拒不投降,城池一旦被攻破,恐怕明公全族性命不保。”
“那吳國公待降客素來有禮,倘若明公能放下身段,模仿古人口銜玉蟬、背負荊條,親自出城請罪,對方也許會饒過明公全家,希望明公慎重考慮。”
丘楠的話說完,在場的謀士們全都默然不語,算是在同意對方的想法,就連一向勸方國珍態度強硬的張子善,此時也緊緊閉著嘴,不發一言。
沒辦法,眾謀士的家屬全都在台州,與其勸說方國珍抵抗到底,連累自己的親眷,倒不如支持對方投降。
“各位先生都是這麽想的嗎……”
方國珍舉頭將眼前的謀士們環視一遍,發現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心中未免有些感傷,猶豫再三,最後隻能點頭道:
“既然如此,勞煩各位幫我草擬一份降表,本官明日便帶領城中官員,出城投降。”
眾謀士齊聲道:
“我等遵命。”
…
臨海縣城外,方國珍準備舉城投降的消息很快通過吳弛的線人,傳到郭洺耳中。
郭洺聞言,並沒有太過驚喜,畢竟此時的臨海城四麵被圍,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方國珍投不投降都意義不大。
皺著眉思忖良久,郭洺開口對吳弛道:“吳弛,讓人通知方國珍,就說孤暫時不接受他的投降,讓他給我老實待在城裏,不許出來!”
吳弛聞言,遲疑了一陣,疑惑道:“末將不解,方氏既然肯開城投降,也免得將士們接下來親冒矢石了,上位為何不答應對方?”
郭洺沒有迴答,轉頭望了望身旁的劉基。
“主公的意思,大概是想以臨海城為誘餌,吸引朱重八、陳友定等人出兵,盡可能多地消滅敵軍,倘若直接接受方氏投降,朱、陳等人便不會再派援兵了。”
劉基伸手摸了摸下頜胡須,笑著向郭洺確實道:“不知臣之所言,與主公心中所想是否一致?”
郭洺點頭道:“先生說得不錯,本國公正是要‘圍城打援’。”
當初在江北的時候郭洺就對張士誠用過這招,不得不說,效果非常不錯。如今時機合適,正好拿出來再用一遍。
…
“什麽,臨海被圍?”
方國珍被郭洺大軍壓境的消息,很快傳到南邊朱元璋耳中。
直到此時,朱元璋才反應過來,原來先前郭洺在富陽留下的隻是疑兵,對方真正的用意是向東剪滅方國珍,以斷絕自己側方的支援。
方國珍經營溫、台等州多年,雖說軍隊戰鬥力嚴重退化,但府庫中的糧草軍械卻是堆積如山,倘若郭洺不鏟除此人,朱元璋便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補給。
“大帥,我等要不要出兵援救?”
聽說方國珍被郭家軍困在臨海城,大將邵榮抱拳道:“我等弟兄此番南下,從方大人那裏得到了不少幫助,如今對方有難,末將願意領兵前去解圍。”
“解圍?”
朱元璋苦笑著把頭搖了搖,緩緩道:“如今臨海城下的郭家軍隻怕不啻十萬,對方兵馬如此眾多,想破城易如反掌,之所以遲遲沒有動作,隻怕就是為了等咱們前去自投羅網。”
“這……”
邵榮語帶悲憤道:“難道咱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方大人他們被姓郭的圍困麽,方氏一旦敗亡,郭家軍馬上就能從北、東兩個方向向咱們進攻,屆時我等如何抵擋?”
朱元璋歎了口氣道:“事到如今,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就算真的要去救方氏,也該讓陳友定、陳友諒他們先出兵,咱們就剩這點家當了,決不能輕易葬送。”
台州城。
詹鼎自郭家軍軍營返迴後,立刻來到參政府後院,向自己的主公方國珍複命。
聽到詹鼎的稟報,方國珍信以為真,大喜道:“太好了!此番出使,詹先生立下了大功啊,等敵軍撤退之後,本官一定重金酬謝先生。”
詹鼎聞言,忙拱手推辭道:“不敢,不敢,在下起於微寒,幸得明公擢拔,如何敢居功?如今四方多事,這筆賞金就請明公轉贈給各地守城將士吧。”
眼看詹鼎如此謙遜,方國珍對他越發欣賞,反而賞賜給了對方更多財物。
由於詹鼎帶迴來的假消息,導致方國珍對郭洺放鬆了警惕,除了不停向朱元璋、陳友定等人派遣使者求援外,對方並沒有將台州、溫州等地的守軍快速聚集在一起。
如此一來,便給了郭洺各個擊破的機會。
在劉基的建議下,郭洺一麵讓人與方國珍虛與委蛇,商討對方投降自己後的安置事項,一麵暗中調遣兵馬,悄悄離開婺州境內,兩路出擊。
一路由常遇春統領,沿武義、永康兩縣,南下進攻處州;另一路自己親自統率,經義烏、東陽二地,向東直取台州。
由於郭洺出兵之事非常隱秘,處州、台州兩地的方氏守軍,根本來不及作出防備,很快便連戰連敗、棄城失地。
僅僅過去十天,南方處州的所有縣城,便全部被常遇春攻占;東邊的台州,除了治所臨海尚處於重重包圍外,其他地方也全都被郭洺的親軍攻克。
“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
方國珍怎麽也想不到,短短十天竟會發生如此變故,想到先前詹鼎對自己說的話,心中頓時氣憤不已,將責任全都怪在對方身上。
“這個詹鼎,實在辜負本官太甚,說什麽替本官爭取了十五天時間,就是這種結果麽?來人,馬上給我捉拿此人!不要放他跑了!”
“明公,那詹鼎自知辜負明公厚恩,已在家中服毒自盡了。”
方國珍本想派人捉拿詹鼎,從謀士丘楠、張子善等人口中得知對方已經自盡,這才悻悻作罷,隨後整個人頹唐地坐在後院大堂的官帽椅上,有聲無力地詢問眾人道:
“眼下敵軍來勢洶洶,台州四麵被圍,已成孤城,本官手中隻有萬餘名可戰之兵,各位先生,你們說接下來該怎麽辦啊?”
謀士丘楠歎了口氣道:“事已如此,明公隻有乞降一條路可走了,倘若拒不投降,城池一旦被攻破,恐怕明公全族性命不保。”
“那吳國公待降客素來有禮,倘若明公能放下身段,模仿古人口銜玉蟬、背負荊條,親自出城請罪,對方也許會饒過明公全家,希望明公慎重考慮。”
丘楠的話說完,在場的謀士們全都默然不語,算是在同意對方的想法,就連一向勸方國珍態度強硬的張子善,此時也緊緊閉著嘴,不發一言。
沒辦法,眾謀士的家屬全都在台州,與其勸說方國珍抵抗到底,連累自己的親眷,倒不如支持對方投降。
“各位先生都是這麽想的嗎……”
方國珍舉頭將眼前的謀士們環視一遍,發現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心中未免有些感傷,猶豫再三,最後隻能點頭道:
“既然如此,勞煩各位幫我草擬一份降表,本官明日便帶領城中官員,出城投降。”
眾謀士齊聲道:
“我等遵命。”
…
臨海縣城外,方國珍準備舉城投降的消息很快通過吳弛的線人,傳到郭洺耳中。
郭洺聞言,並沒有太過驚喜,畢竟此時的臨海城四麵被圍,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方國珍投不投降都意義不大。
皺著眉思忖良久,郭洺開口對吳弛道:“吳弛,讓人通知方國珍,就說孤暫時不接受他的投降,讓他給我老實待在城裏,不許出來!”
吳弛聞言,遲疑了一陣,疑惑道:“末將不解,方氏既然肯開城投降,也免得將士們接下來親冒矢石了,上位為何不答應對方?”
郭洺沒有迴答,轉頭望了望身旁的劉基。
“主公的意思,大概是想以臨海城為誘餌,吸引朱重八、陳友定等人出兵,盡可能多地消滅敵軍,倘若直接接受方氏投降,朱、陳等人便不會再派援兵了。”
劉基伸手摸了摸下頜胡須,笑著向郭洺確實道:“不知臣之所言,與主公心中所想是否一致?”
郭洺點頭道:“先生說得不錯,本國公正是要‘圍城打援’。”
當初在江北的時候郭洺就對張士誠用過這招,不得不說,效果非常不錯。如今時機合適,正好拿出來再用一遍。
…
“什麽,臨海被圍?”
方國珍被郭洺大軍壓境的消息,很快傳到南邊朱元璋耳中。
直到此時,朱元璋才反應過來,原來先前郭洺在富陽留下的隻是疑兵,對方真正的用意是向東剪滅方國珍,以斷絕自己側方的支援。
方國珍經營溫、台等州多年,雖說軍隊戰鬥力嚴重退化,但府庫中的糧草軍械卻是堆積如山,倘若郭洺不鏟除此人,朱元璋便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補給。
“大帥,我等要不要出兵援救?”
聽說方國珍被郭家軍困在臨海城,大將邵榮抱拳道:“我等弟兄此番南下,從方大人那裏得到了不少幫助,如今對方有難,末將願意領兵前去解圍。”
“解圍?”
朱元璋苦笑著把頭搖了搖,緩緩道:“如今臨海城下的郭家軍隻怕不啻十萬,對方兵馬如此眾多,想破城易如反掌,之所以遲遲沒有動作,隻怕就是為了等咱們前去自投羅網。”
“這……”
邵榮語帶悲憤道:“難道咱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方大人他們被姓郭的圍困麽,方氏一旦敗亡,郭家軍馬上就能從北、東兩個方向向咱們進攻,屆時我等如何抵擋?”
朱元璋歎了口氣道:“事到如今,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就算真的要去救方氏,也該讓陳友定、陳友諒他們先出兵,咱們就剩這點家當了,決不能輕易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