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全球醫藥行業的風雲變幻中,健康消費品業務成為了跨國藥企戰略調整的重要一環。一些企業選擇分拆或剝離這一業務,以更加專注於創新藥研發;而另一些企業,如拜耳,則在中國市場持續加碼,看好健康消費品市場的巨大潛力。這一分化現象背後,是不同藥企基於自身市場環境、戰略目標和市場趨勢作出的不同選擇。


    一、跨國藥企的“斷舍離”


    跨國藥企紛紛剝離健康消費品業務,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的戰略決策。這些企業大多麵臨著管線被砍、事業部調整、高管變更等多重挑戰,分拆剝離健康消費品業務,有助於它們更加專注於創新藥研發,保持市場競爭優勢。


    以強生為例,2023年8月,強生宣布完成消費者健康業務分拆,成立了獨立的科赴公司。這一分拆不僅為股東帶來了重要價值,也使強生公司更加靈活、專注和富有競爭力。同樣,葛蘭素史克將消費者健康業務和otc業務分拆,成立了赫力昂公司,專注於消費健康領域。這些分拆案例表明,跨國藥企正在通過剝離非核心資產,集中資源和技術投入到更具成長潛力的核心業務中。


    此外,分拆剝離健康消費品業務還有助於提升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市值。相較於創新藥物研發的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特質,健康消費品業務雖然研發投入相對較低,但收入也較為平穩。投資者對單獨上市的健康消費品公司的估值往往高於對製藥巨頭內部消費品部門的估值。因此,分拆後的子公司可以享受更高的溢價,避免高估值業務被低估值業務拖累。


    二、拜耳的“持續加碼”


    與跨國藥企的“斷舍離”不同,拜耳在中國市場持續加碼健康消費品業務。10月16日,拜耳健康消費品中國創新合作中心在上海正式揭幕,這是拜耳健康消費品全球戰略創新基地之一,預計投資約2000萬歐元。此外,拜耳還在江蘇啟東投資建設全新的拜耳健康消費品啟東供應中心,一期投資額達6億元人民幣。


    拜耳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市場持續加碼健康消費品業務,一方麵是因為中國健康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消費者對於健康和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健康產業消費趨勢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將達到9萬億元。這一巨大市場為拜耳等跨國藥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麵,拜耳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創新能力。拜耳健康消費品在中國市場廣為人知,且不斷創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拜耳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拜耳健康消費品中國創新產品占全球創新產品總量的15%,預計2024年為中國業務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30%。這一強勁的增長勢頭為拜耳在中國市場持續加碼健康消費品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國內外藥企的競逐與差異化競爭


    在健康消費品市場,不僅跨國藥企在積極調整戰略,國內上市藥企也在加碼布局。華潤三九、雲南白藥、東阿阿膠、同仁堂、天士力等企業都在大力發展健康消費品業務,形成了與跨國藥企的差異化競爭態勢。


    國內藥企在健康消費品市場的優勢在於更了解本地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它們能夠提供更加貼近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例如,雲南白藥在口腔護理領域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牙膏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樣,同仁堂等傳統中藥企業在保健品領域也擁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此外,國內藥企在健康消費品市場的布局還與其傳統製藥業務相輔相成。一些原本擁有中藥業務的企業大力發展健康消費品業務,不僅豐富了產品線,還提升了品牌影響力。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有助於國內藥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四、健康消費品市場的未來展望


    從當前的市場趨勢來看,健康消費品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特醫食品、嬰幼兒輔食、精準營養補充等方麵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健康消費”已經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日常消費習慣。這一趨勢為跨國藥企和國內藥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藥企需要不斷創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還需要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力度,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對於跨國藥企而言,雖然一些企業選擇了剝離健康消費品業務以更加專注於創新藥研發,但仍有不少企業看好這一市場的潛力並持續加碼。對於國內藥企而言,則需要抓住市場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在差異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健康消費品業務在不同藥企中迎來了不同的命運。無論是跨國藥企的“斷舍離”還是國內藥企的“持續加碼”,都是基於各自麵臨的市場環境和戰略目標作出的戰略考量。長遠來講,這些選擇對推動醫療健康市場的發展以及滿足消費者需求都有積極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2024年行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360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360一並收藏2024年行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