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敏父親的華麗轉身。
第二天一大早,上班工人陸陸續續進了廠門。
邱阿弟在大門口看見老二騎著自行車慢慢悠悠進來。
邱阿弟上前一把揪住老二自行車龍頭。
那陣式,就像在農田裏,雙手按住不聽使喚的耕牛一般。
耕牛都動彈不了,老二能有老牛厲害嗎?
老二一不留神,差點摔下車,一臉慌張,定神一看是邱阿弟。
他緊蹙眉頭,以為今天邱阿弟被扣了一個月的季度獎金,來算賬的。一定會幹出什麽事來,渾身快憋出汗來。
這個膀大腰圓的家夥,自己絕對不是他的對手,正想討饒------
“領導,我身體不好,綠化工作我幹不了了。”邱阿弟粗聲粗氣地說。
老二臉色一瞬間由陰轉晴,緩過神來。
剛才準備縮起的身子,準備挨打,聽到這裏,立馬直立起來。
語氣也硬朗了:“老大要你幹的,你去跟老大說呀!”
後來轉念一想,這裏不會生出什麽幺蛾子來?
身體壯的像頭牛,老大看不出?
假話都編不好,小子還算拎得清。
便語氣和藹地說:“這樣吧,我去跟老大說,綠化的事,你就不要管了,以後注意點。什麽事該管,什麽事不該管,明白不?”。
老二繼續道:“你們兩個人調崗的事,你們自己解決,弄好了,給後勤報告一下,去吧!”
老二推著自行車迴過身說道:“至於扣季度獎的事嘛,再說!”口氣命令式的。
過了一段日子,廠區內的綠化漸漸枯萎了,也沒人關心這事,老大也沒來過問這事。
再過了一段日子,廠裏來了四、五個農民打扮的人,拿著介紹信,落款是某某綠化公司。
又過了一段日子,廠區裏的綠化又茂盛起來了。
老二時常來門衛室,見了門衛,忙遞根煙,說上兩句,麵露微笑,很客氣。
小矮子也經常給邱阿弟打飯、洗碗之類的事。
有時從家裏帶幾個荷包蛋給邱阿弟吃,說是他老婆讓他送的。
-------
奶媽、奶爸和哥哥一家就一直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家人。
大敏的父親金叢寶,現在說話的口氣,要比原來的有底氣。
他在天府市衛星機械廠做事,是一家國營企業,外表見老。
廠裏的工人都叫他“老金”,年輕人稱他“金師傅”。
老金姊妹五個,父親排名老二。上麵有個姐姐是老三屆,學校畢業作為知識青年,被分配到安徽農村務農。
按照“一工一農”政策,父親就自然分配在城市工作。
在廠裏,老金的技術活是出了名的,隻要有人提到“老金”,都豎起大拇指。
機床上的車、銑、鏜、鑽、刨樣樣精通。
那年代,還沒有數控機床,製作高精密度的產品,全靠手工。
一把遊標卡尺,算是精密儀器了。
全國高考恢複後,廠裏領導培養技術骨幹,推薦金叢寶參加高考學習,作為廠裏的第三梯隊培養對象。
兩年後,老金大專畢業迴原單位。
在車間裏當了副主任,技術職稱評定助理工程師。
再後來,改革開放深入了,廠裏領導為了趕潮流,組建了金光明第三產業貿易公司,簡稱“三產”。
“三產”實行“雙軌製”管理,對內屬於車間主任級別,對外是個獨立核算法人單位。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迎合當代改革開放的熱潮,標致著本廠貫徹改革開放政策的決心。
金叢寶被廠部任命為:“金光明第三產業貿易公司”總經理。
他不負眾望 ,帶領全體員工,實行兩隻腳走路。
向內積極搞技術革新,向外找關係,找路子,利用工廠裏的資源,搞活“三產”。
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
國內一個時段出現:需求量大,商品供不應求景象。
各行各業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各路人馬,爭先恐後,爭分奪秒,大顯身手,整個社會掀起了熱火朝天的大好局麵。
人們紛紛湧入做生意的潮流中,隻要能賺錢的,什麽都做。
塑料粒子,黃沙,石子,鋼材,木料,都是搶手貨。
什麽一艘船從印尼過來的三夾板,已經到了東海之類的消息滿天飛。
老金很務實,他帶領大家腳踏實地,勤奮工作,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兩年中,“三產”賺了盆滿缽滿,光藏在小金庫裏的現鈔就有三、四十萬。
同樣是車間主任級別的金叢寶,事實上,他的待遇不比副廠長低。
廠裏的兩位副廠長還得讓他三分呢,他有錢,出手闊綽。同事們戲稱他“金三產”。
為了更好地掌控第三產業,廠領導班子增補金叢寶為:廠部領導班子成員,享受副廠長級別待遇。
金叢寶為“三產”公司設計了“五年規劃,”力求進一步發展。
“三產”公司在城區繁華地段蓋了棟樓,署名:“金光明貿易三產大樓”。(簡稱:金光明)
廠裏的領導時常光顧“金光明”,老金好生招待。
為了更加招待好領導和客戶,又要迴避部分職工的情緒,遮人耳目。他們在食堂的後側,設置了小食堂。
從外麵請專業烹飪廚師宴請領導、貴賓。
食材都是空運過來的山珍海味。
“三產”體製比國營活,有錢了,為了提高積極性,發獎金,每月發,買實物發,變著法發。
一些國營企業領導在下屬“三產”掛個名,獎金實物都少不了。
“金三產”的腰包鼓了,小車,大哥大(移動電話)也配上了,女秘書也配上了。
那年頭,有小車,配女秘書是當老板的標配。非常流行時髦的事。
而且女秘書要年輕漂亮的,學曆要高的。
在各類報紙招聘欄目中,到處可見,高薪招聘女秘書的廣告,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招聘女秘書年齡,身高要求十分苛刻,比找老婆標準還要高。
“金三產”表麵上是為了趕潮流,實際上,女秘書就成了他包養的女人。
父親工作很忙,經常帶著秘書去外地出差。
記得小時候,父親得了肝病,住院期間,都是這個女人照顧著。
她來過大敏家,取父親的衣物。
還抱過大敏,使勁親大敏的小臉蛋,讓大敏喊她阿姨。
敏敏隻記得,她香香的,其它的什麽都不記得了。
成年以後,有關父親與女秘書的事,媽媽從未提及過,她故意佯裝不知。
奶媽跟大敏說過,讓他不要說出去。
大人們的事,大敏想,當年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麵對一位長期體弱多病的妻子,兒子能說什麽呢。
我們能用道德標準去衡量他,但能用道德標準製約他嗎?
其實他們活著都很累,很痛苦,何必呢。
人活著意義一定是走出煎熬,哪怕是其中的一個,也許會使對方得到應有的快樂,那才是夫妻之愛呀。
大敏理解母親當時的心情,她的隱忍與顧慮,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母親是偉大的!
偉大的母親,成就了現在的父親。
成年後,父母的那些事,或多或少影響到大敏的擇偶標準。
除了要求女子大學文化程度以外,更重要的身體健康,蓬勃有朝氣 ,至少有一項體育愛好的。
那些濃妝豔抹,林黛玉式的女孩,大敏內心有莫名恐懼,不敢接近。再說,現在假的太多。
如今,敏敏家裏殷實了,奶媽一家子來住,不再是負擔。
父親外麵關係也多了,幫大龍爸找份工作也是小事。
家裏安頓好了,父親在外打拚也安心。
改革開放了,許多新生事物撲麵而來,西方的許多觀念也隨之湧入,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敏記憶中的父親。
在弄堂裏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渾身散發著濃濃的煙味。
邊走邊抽著萬寶路香煙,煙霧繚繞在身後。
摔著膀子大步流星,身邊秘書阿姨,手腕挎著包。
另一隻手提著大哥大,踩著小碎步,“踢踏,踢踏”。
急促地跟著,一前一後消失在弄堂口。
第二天一大早,上班工人陸陸續續進了廠門。
邱阿弟在大門口看見老二騎著自行車慢慢悠悠進來。
邱阿弟上前一把揪住老二自行車龍頭。
那陣式,就像在農田裏,雙手按住不聽使喚的耕牛一般。
耕牛都動彈不了,老二能有老牛厲害嗎?
老二一不留神,差點摔下車,一臉慌張,定神一看是邱阿弟。
他緊蹙眉頭,以為今天邱阿弟被扣了一個月的季度獎金,來算賬的。一定會幹出什麽事來,渾身快憋出汗來。
這個膀大腰圓的家夥,自己絕對不是他的對手,正想討饒------
“領導,我身體不好,綠化工作我幹不了了。”邱阿弟粗聲粗氣地說。
老二臉色一瞬間由陰轉晴,緩過神來。
剛才準備縮起的身子,準備挨打,聽到這裏,立馬直立起來。
語氣也硬朗了:“老大要你幹的,你去跟老大說呀!”
後來轉念一想,這裏不會生出什麽幺蛾子來?
身體壯的像頭牛,老大看不出?
假話都編不好,小子還算拎得清。
便語氣和藹地說:“這樣吧,我去跟老大說,綠化的事,你就不要管了,以後注意點。什麽事該管,什麽事不該管,明白不?”。
老二繼續道:“你們兩個人調崗的事,你們自己解決,弄好了,給後勤報告一下,去吧!”
老二推著自行車迴過身說道:“至於扣季度獎的事嘛,再說!”口氣命令式的。
過了一段日子,廠區內的綠化漸漸枯萎了,也沒人關心這事,老大也沒來過問這事。
再過了一段日子,廠裏來了四、五個農民打扮的人,拿著介紹信,落款是某某綠化公司。
又過了一段日子,廠區裏的綠化又茂盛起來了。
老二時常來門衛室,見了門衛,忙遞根煙,說上兩句,麵露微笑,很客氣。
小矮子也經常給邱阿弟打飯、洗碗之類的事。
有時從家裏帶幾個荷包蛋給邱阿弟吃,說是他老婆讓他送的。
-------
奶媽、奶爸和哥哥一家就一直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家人。
大敏的父親金叢寶,現在說話的口氣,要比原來的有底氣。
他在天府市衛星機械廠做事,是一家國營企業,外表見老。
廠裏的工人都叫他“老金”,年輕人稱他“金師傅”。
老金姊妹五個,父親排名老二。上麵有個姐姐是老三屆,學校畢業作為知識青年,被分配到安徽農村務農。
按照“一工一農”政策,父親就自然分配在城市工作。
在廠裏,老金的技術活是出了名的,隻要有人提到“老金”,都豎起大拇指。
機床上的車、銑、鏜、鑽、刨樣樣精通。
那年代,還沒有數控機床,製作高精密度的產品,全靠手工。
一把遊標卡尺,算是精密儀器了。
全國高考恢複後,廠裏領導培養技術骨幹,推薦金叢寶參加高考學習,作為廠裏的第三梯隊培養對象。
兩年後,老金大專畢業迴原單位。
在車間裏當了副主任,技術職稱評定助理工程師。
再後來,改革開放深入了,廠裏領導為了趕潮流,組建了金光明第三產業貿易公司,簡稱“三產”。
“三產”實行“雙軌製”管理,對內屬於車間主任級別,對外是個獨立核算法人單位。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迎合當代改革開放的熱潮,標致著本廠貫徹改革開放政策的決心。
金叢寶被廠部任命為:“金光明第三產業貿易公司”總經理。
他不負眾望 ,帶領全體員工,實行兩隻腳走路。
向內積極搞技術革新,向外找關係,找路子,利用工廠裏的資源,搞活“三產”。
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
國內一個時段出現:需求量大,商品供不應求景象。
各行各業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各路人馬,爭先恐後,爭分奪秒,大顯身手,整個社會掀起了熱火朝天的大好局麵。
人們紛紛湧入做生意的潮流中,隻要能賺錢的,什麽都做。
塑料粒子,黃沙,石子,鋼材,木料,都是搶手貨。
什麽一艘船從印尼過來的三夾板,已經到了東海之類的消息滿天飛。
老金很務實,他帶領大家腳踏實地,勤奮工作,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兩年中,“三產”賺了盆滿缽滿,光藏在小金庫裏的現鈔就有三、四十萬。
同樣是車間主任級別的金叢寶,事實上,他的待遇不比副廠長低。
廠裏的兩位副廠長還得讓他三分呢,他有錢,出手闊綽。同事們戲稱他“金三產”。
為了更好地掌控第三產業,廠領導班子增補金叢寶為:廠部領導班子成員,享受副廠長級別待遇。
金叢寶為“三產”公司設計了“五年規劃,”力求進一步發展。
“三產”公司在城區繁華地段蓋了棟樓,署名:“金光明貿易三產大樓”。(簡稱:金光明)
廠裏的領導時常光顧“金光明”,老金好生招待。
為了更加招待好領導和客戶,又要迴避部分職工的情緒,遮人耳目。他們在食堂的後側,設置了小食堂。
從外麵請專業烹飪廚師宴請領導、貴賓。
食材都是空運過來的山珍海味。
“三產”體製比國營活,有錢了,為了提高積極性,發獎金,每月發,買實物發,變著法發。
一些國營企業領導在下屬“三產”掛個名,獎金實物都少不了。
“金三產”的腰包鼓了,小車,大哥大(移動電話)也配上了,女秘書也配上了。
那年頭,有小車,配女秘書是當老板的標配。非常流行時髦的事。
而且女秘書要年輕漂亮的,學曆要高的。
在各類報紙招聘欄目中,到處可見,高薪招聘女秘書的廣告,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招聘女秘書年齡,身高要求十分苛刻,比找老婆標準還要高。
“金三產”表麵上是為了趕潮流,實際上,女秘書就成了他包養的女人。
父親工作很忙,經常帶著秘書去外地出差。
記得小時候,父親得了肝病,住院期間,都是這個女人照顧著。
她來過大敏家,取父親的衣物。
還抱過大敏,使勁親大敏的小臉蛋,讓大敏喊她阿姨。
敏敏隻記得,她香香的,其它的什麽都不記得了。
成年以後,有關父親與女秘書的事,媽媽從未提及過,她故意佯裝不知。
奶媽跟大敏說過,讓他不要說出去。
大人們的事,大敏想,當年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麵對一位長期體弱多病的妻子,兒子能說什麽呢。
我們能用道德標準去衡量他,但能用道德標準製約他嗎?
其實他們活著都很累,很痛苦,何必呢。
人活著意義一定是走出煎熬,哪怕是其中的一個,也許會使對方得到應有的快樂,那才是夫妻之愛呀。
大敏理解母親當時的心情,她的隱忍與顧慮,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母親是偉大的!
偉大的母親,成就了現在的父親。
成年後,父母的那些事,或多或少影響到大敏的擇偶標準。
除了要求女子大學文化程度以外,更重要的身體健康,蓬勃有朝氣 ,至少有一項體育愛好的。
那些濃妝豔抹,林黛玉式的女孩,大敏內心有莫名恐懼,不敢接近。再說,現在假的太多。
如今,敏敏家裏殷實了,奶媽一家子來住,不再是負擔。
父親外麵關係也多了,幫大龍爸找份工作也是小事。
家裏安頓好了,父親在外打拚也安心。
改革開放了,許多新生事物撲麵而來,西方的許多觀念也隨之湧入,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敏記憶中的父親。
在弄堂裏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渾身散發著濃濃的煙味。
邊走邊抽著萬寶路香煙,煙霧繚繞在身後。
摔著膀子大步流星,身邊秘書阿姨,手腕挎著包。
另一隻手提著大哥大,踩著小碎步,“踢踏,踢踏”。
急促地跟著,一前一後消失在弄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