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了這場旅途最為美麗的景色與最具曆史特色的建設,而接下來將前往的,便是宏偉的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淩雲大佛,全稱為“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樂山市南岷江東岸淩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曆時約九十年。
進入景區,不難看出,想要一覽這大佛全貌,還需要爬行一段山路,山路寬窄不一,由於行人眾多,所以行走起來很是費力,而似乎因為毗鄰三江,這石階之上水汽有些重,走起來也顯得有些濕滑,好在這石階夠寬,走起來也方便,不過二十分鍾,就來到山頂,而到達山頂的一刻視線豁然開朗。
不過,這裏的視野隻夠觀賞一下這兩江交界處的壯觀,這裏是“涇渭分明”的出處,涇河與渭河一清一濁,二者相互緊貼又好似中間永遠隔著一層無形的屏障,明明河與河之間早已相融,但,卻又永遠無法相擁。
不過,並不是登上山頂就能見到大佛,前方還有一段路,而這段路會經過一座寺廟,其名為:淩雲。
淩雲寺同樣是一個不錯的景點。而這一大片平地區域,也給我身後的二老緩了口氣的機會,但說實在的,他倆的體力與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走到淩雲寺的門前。
仔細看去,這門簷用的是浮雕的手法,似乎把一個個生動的佛家故事,精妙地雕琢在上麵,這精細的雕工真讓人讚歎不已。邁入寺廟,這裏同樣布滿浮雕,而這些浮雕也都對應著不同的故事,這故事又似有一種無形的魅力,引人入勝,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流連完淩雲寺的景色,繼續向前,我們便開始攀登這最後的一段路,而,從這裏開始,也算是正式的邁向了前往大佛參觀點的路。剛從淩雲寺出來,到達棧道入口,在這入口處能依稀看到大佛的頭部。
他的耳朵很大,耳洞基本上能站下一人,僅是耳垂便足有我的雙臂的長度。他的麵容似乎充滿慈愛,嘴角微微泛起一絲笑意,不難看出,在這歲月風霜中,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但即便如此,那坐落在此的飽經風霜的他,依舊充滿了難以比擬的氣勢。
這棧道入口在我旅行時,正是封鎖的時候,並沒能直接順著這階梯而下,行至大佛的腳下去一覽這整個大佛的宏偉,當然,站在頂峰向下俯瞰又是一種體驗。
這大佛,佛頭與山平齊,僅是一個頭部的高度肉眼看去就足足有四層樓高,整個佛頭寬約10米,據資料記載,在頭上發髻共有1051個,耳長占了整個佛頭高度的近三分之二,這整個大佛依山鑿成,他臨江危坐,神勢肅穆,大氣磅礴。
大佛左右兩側沿江的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像。大佛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山道,沿絕壁開鑿而成,向下看去曲折蜿蜒,整個階梯十分陡峭。據說,在大佛雕鑿完成後,曾建有7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大像閣”。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佛閣屢建屢毀,而現在這尊大佛在我的眼中,就更顯老舊了……
可惜,這旅程雖然感受頗為震撼,但奈何這棧道無法向下去往大佛的腳下,不過,看著那有些令我恐懼的棧道,我又慶幸著,無需進一步體驗的快樂。
樂山大佛無疑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之一,而即便是放眼世界,也依舊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
體會了一把樂山大佛的震撼,下一站的旅程自然也就是距離大佛很近的當地的有名景點:峨眉山。
不過,在去往峨眉山的路上,導遊提醒了我們一件事:小心猴子。
這不禁引得全車的人一陣發笑,但導遊依舊在耐心的解釋,他解釋了猴子如何“搶劫”食物的經曆,解釋了猴子怎麽調皮的傷人的經曆,我們這才安靜下來,認真的聽著導遊的講解。
在講解接近尾聲時,我們也已經來到了峨眉山腳下停車點。
抬頭望去,整個峨眉山地勢陡峭,隘穀深幽,飛瀑如席,雲海翻滾,樹木蔥鬱,好似人間幽穀,時常聽見鳥鳴聲連成一片,卻難以分辨那究竟是何種鳥類。
走到山腳抬頭仰望,自然是望不到山頂的,畢竟,這三千餘米的高度可不是常人所能“看穿”的,走進山門,山上到處是樹木,到處野蠻生長著不知名的草,而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傑作”。風中夾雜著花草的芳香,令人感受著這屬於大自然的氣息,樹木在風中沙沙的響著,似乎這一刻整個人的身心都安逸了下來。許多參天大樹的樹枝甚至生長到了九米多高。
我帶著二老緩慢地向前走著,由於當天有些小雨,我就自然擔負起了找看好這二人的任務,我們緩慢而穩步的前行著,不一會兒便到達了第一個景點,“一線天”。繼續前行,四周開始暗了下來,並且越來越暗……最後隻有一束光束射進來。
抬頭望去才發現,原來是旁邊的兩座山漸漸地靠近,才使得周圍逐漸地暗下來,最後隻留下一條縫,當時的“景色”還真是令人感歎。繼續向前,便是九十九道拐,一到那兒,就聽到“嘩嘩”的水聲,似乎有種將雲層踩在腳下的感覺。不難給人一種代入了李白曾幾何時的名句詩篇之中“峨眉高處西極山”“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之讚歎。
說起來,這峨眉山並不陡峭,都是些可以行走的石階,這裏基本看不到懸崖,周圍也都是些參天老樹,對於我這種恐高患者來說,屬實是很安心了。
峨眉山的上山與下山的最後一段路是重疊的,而下山時我們也終於看到了那些傳說中的“小淘氣”們,峨眉山是我國最大的猴區,不過,周圍的欄杆旁走過幾步,總會見到一個守著的護林員,而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遊客們不被傷害,也正因如此,所能見到的猴子數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不過,下山返程時,還是有幸“吃了個瓜”,看到一個倒黴的阿姨被一隻調皮的猴子搶了麵包,雖然護林員及時趕來,但也是為時已晚,隻能看著那位阿姨悻悻而歸,而我和姥姥姥爺則站在不遠處,看著這一幕,尷尬的笑著……
樂山大佛,又名淩雲大佛,全稱為“嘉州淩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樂山市南岷江東岸淩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曆時約九十年。
進入景區,不難看出,想要一覽這大佛全貌,還需要爬行一段山路,山路寬窄不一,由於行人眾多,所以行走起來很是費力,而似乎因為毗鄰三江,這石階之上水汽有些重,走起來也顯得有些濕滑,好在這石階夠寬,走起來也方便,不過二十分鍾,就來到山頂,而到達山頂的一刻視線豁然開朗。
不過,這裏的視野隻夠觀賞一下這兩江交界處的壯觀,這裏是“涇渭分明”的出處,涇河與渭河一清一濁,二者相互緊貼又好似中間永遠隔著一層無形的屏障,明明河與河之間早已相融,但,卻又永遠無法相擁。
不過,並不是登上山頂就能見到大佛,前方還有一段路,而這段路會經過一座寺廟,其名為:淩雲。
淩雲寺同樣是一個不錯的景點。而這一大片平地區域,也給我身後的二老緩了口氣的機會,但說實在的,他倆的體力與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走到淩雲寺的門前。
仔細看去,這門簷用的是浮雕的手法,似乎把一個個生動的佛家故事,精妙地雕琢在上麵,這精細的雕工真讓人讚歎不已。邁入寺廟,這裏同樣布滿浮雕,而這些浮雕也都對應著不同的故事,這故事又似有一種無形的魅力,引人入勝,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流連完淩雲寺的景色,繼續向前,我們便開始攀登這最後的一段路,而,從這裏開始,也算是正式的邁向了前往大佛參觀點的路。剛從淩雲寺出來,到達棧道入口,在這入口處能依稀看到大佛的頭部。
他的耳朵很大,耳洞基本上能站下一人,僅是耳垂便足有我的雙臂的長度。他的麵容似乎充滿慈愛,嘴角微微泛起一絲笑意,不難看出,在這歲月風霜中,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但即便如此,那坐落在此的飽經風霜的他,依舊充滿了難以比擬的氣勢。
這棧道入口在我旅行時,正是封鎖的時候,並沒能直接順著這階梯而下,行至大佛的腳下去一覽這整個大佛的宏偉,當然,站在頂峰向下俯瞰又是一種體驗。
這大佛,佛頭與山平齊,僅是一個頭部的高度肉眼看去就足足有四層樓高,整個佛頭寬約10米,據資料記載,在頭上發髻共有1051個,耳長占了整個佛頭高度的近三分之二,這整個大佛依山鑿成,他臨江危坐,神勢肅穆,大氣磅礴。
大佛左右兩側沿江的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像。大佛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山道,沿絕壁開鑿而成,向下看去曲折蜿蜒,整個階梯十分陡峭。據說,在大佛雕鑿完成後,曾建有7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大像閣”。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佛閣屢建屢毀,而現在這尊大佛在我的眼中,就更顯老舊了……
可惜,這旅程雖然感受頗為震撼,但奈何這棧道無法向下去往大佛的腳下,不過,看著那有些令我恐懼的棧道,我又慶幸著,無需進一步體驗的快樂。
樂山大佛無疑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之一,而即便是放眼世界,也依舊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
體會了一把樂山大佛的震撼,下一站的旅程自然也就是距離大佛很近的當地的有名景點:峨眉山。
不過,在去往峨眉山的路上,導遊提醒了我們一件事:小心猴子。
這不禁引得全車的人一陣發笑,但導遊依舊在耐心的解釋,他解釋了猴子如何“搶劫”食物的經曆,解釋了猴子怎麽調皮的傷人的經曆,我們這才安靜下來,認真的聽著導遊的講解。
在講解接近尾聲時,我們也已經來到了峨眉山腳下停車點。
抬頭望去,整個峨眉山地勢陡峭,隘穀深幽,飛瀑如席,雲海翻滾,樹木蔥鬱,好似人間幽穀,時常聽見鳥鳴聲連成一片,卻難以分辨那究竟是何種鳥類。
走到山腳抬頭仰望,自然是望不到山頂的,畢竟,這三千餘米的高度可不是常人所能“看穿”的,走進山門,山上到處是樹木,到處野蠻生長著不知名的草,而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傑作”。風中夾雜著花草的芳香,令人感受著這屬於大自然的氣息,樹木在風中沙沙的響著,似乎這一刻整個人的身心都安逸了下來。許多參天大樹的樹枝甚至生長到了九米多高。
我帶著二老緩慢地向前走著,由於當天有些小雨,我就自然擔負起了找看好這二人的任務,我們緩慢而穩步的前行著,不一會兒便到達了第一個景點,“一線天”。繼續前行,四周開始暗了下來,並且越來越暗……最後隻有一束光束射進來。
抬頭望去才發現,原來是旁邊的兩座山漸漸地靠近,才使得周圍逐漸地暗下來,最後隻留下一條縫,當時的“景色”還真是令人感歎。繼續向前,便是九十九道拐,一到那兒,就聽到“嘩嘩”的水聲,似乎有種將雲層踩在腳下的感覺。不難給人一種代入了李白曾幾何時的名句詩篇之中“峨眉高處西極山”“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之讚歎。
說起來,這峨眉山並不陡峭,都是些可以行走的石階,這裏基本看不到懸崖,周圍也都是些參天老樹,對於我這種恐高患者來說,屬實是很安心了。
峨眉山的上山與下山的最後一段路是重疊的,而下山時我們也終於看到了那些傳說中的“小淘氣”們,峨眉山是我國最大的猴區,不過,周圍的欄杆旁走過幾步,總會見到一個守著的護林員,而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遊客們不被傷害,也正因如此,所能見到的猴子數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不過,下山返程時,還是有幸“吃了個瓜”,看到一個倒黴的阿姨被一隻調皮的猴子搶了麵包,雖然護林員及時趕來,但也是為時已晚,隻能看著那位阿姨悻悻而歸,而我和姥姥姥爺則站在不遠處,看著這一幕,尷尬的笑著……